别梦依依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a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和至亲的生死别离。也只有在这样的别离当中体味过刀割似的伤痛,才能懂得人生无大事,除非生死。
  1977年的10月6日,我第一次面对了死亡。那时,我刚刚八岁。
  奶奶是位坚强的女人,在我的记忆里奶奶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累。每天我入睡时奶奶在忙碌,睁开眼睛时奶奶还在忙碌,好像她老人家就不曾入睡。爱干净的奶奶给我分配了任务:每天吃过早饭后,要把家里所有的门、板凳和桌腿擦拭一遍。不做完不得出去玩耍。对年幼的我来说,这是一个折磨人的任务:繁琐重复、辛苦无趣。每天把已经在抹布拂拭下失去油漆、露出木质纹理的桌腿边角擦干净,蹲在桌子下面的我每天边擦边琢磨:奶奶莫不是仙女?仙女不会累,所以仙女也不需要休息。
  1977年10月3日,不知道累的奶奶解下了每天挂在胸前的围裙,躺倒在床,这一躺就是永远,三天后奶奶闭上眼永远地休息了。奶奶的确是位仙女,不过不是不知道累的仙女,而是把生命能量一次输出的仙女,没有休整。奶奶最大的“休整”就是喝她的樟脑酊,每次感到不舒服奶奶都会从朱红的碗架里取出她的灵丹妙药啁上一口。啁口樟脑酊的奶奶又会继续开始没完没了的劳作。直到辞世,樟脑酊在奶奶身上发挥着“神奇的魔力”。长大以后我才知道,樟脑酊是一种会产生依赖的镇痛药,“神奇的樟脑酊”让从不说累的奶奶不停歇地透支着生命能量,直到永远闭上曾经那么美丽的眼。
  1977年10月4日的早晨,奶奶没起床。这在我们家是一件破天荒的事,从来都是我一睁眼睛就看到奶奶在忙碌,看到奶奶大清早还躺在床上本身就不同寻常。更不同寻常的是奶奶住进了医院,五个月前我也和奶奶一起去过医院,不一样的是,那次奶奶拯救了老五。医院可真是一个要命的地儿,五个月前想要老五的命,被奶奶拦住(破坏计划生育),五个月后又要奶奶的命,奶奶却没人能留下。
  那三天中的某一天我被大人领到奶奶的床头,看着奶奶紧闭着双眼,我紧张得不敢呼吸,仿佛是怕自己鼻子不听话,喷出气流把已经变薄的奶奶一下吹散。但我并不甘心,依旧伏在她身边小声地喊,“奶奶、奶奶”。我以为我一喊,奶奶就会睁开双眼站起来牵着我的手和我们一起回家,奶奶生我的气嫌我惹祸没搭理我。三天里,大人们在事實面前做着进一步的决定,我知道他们给远在锦州的大爷发电报了,曾经在奶奶面前惹祸的孩子们聚到奶奶床头。奶奶还是不睁眼……
  10月6日早晨,睡梦中被一阵痛却隐忍的哭泣惊醒,我从箱子架下的被窝中爬起,懵懂地看着抽动着双肩的大人们,我惊醒:奶奶真的走了!回身伏在架起的箱子上放声大哭,我奶奶没了!后来有大人问,没人告诉我而我是如何确知奶奶去世了的,大人的话也让我很疑惑:那个年龄的孩子该是不懂得生死别离吗?别人怎样我从没印证过,但是那一刻我知道亲人死亡的消息不需语言就会准确无误地击中心灵!
  依照习俗,辞世的亲人需在家停放三天。院子里搭起的帐篷下躺着奶奶,奶奶周围是家人和朋友们奉上的花圈,原来花的出现不只是表达快乐。奶奶虽然不睁眼但依旧是睡在家里,不谙世事的我以为这就是亲人离世后最坏的结局。大人们忙着自己的事情没人管理我,我在家在大院在许许多多花圈的脚间进进出出。奶奶依旧在家,我依旧在进进出出间寻找着快乐。
  第三天,大人们把装奶奶的木匣子抬上大车,朝一个好像永远都到不了的地方进发。永远到不了的地方也会到达。大家在一个空旷的大屋中间,围着躺在木匣子中的奶奶转了一圈,我知道这是让大家再看看奶奶。这个时候,一直很隐忍的大人们发出痛苦的哀嚎。哭到走不动的人让大家拖出了大屋子,人们陆陆续续离开,没人注意到我的行踪。大屋子的一侧有一扇小门,奶奶被推进了那扇门内,没离开的大人也走到小门内看和说些什么。天性好奇的我悄悄溜到小门口,门口堆挤着好些大人,我从大人林立的腿缝间赫然看到一个几十公分冷冰冰有着胳膊粗别手的铸铁炉门,仿佛吃不饱的巨兽张着嘴等着什么。等着什么?无需指点,我立马发现:奶奶躺在推车上,头正冲着只有两步远的巨兽铁嘴!惊骇就像天空乍现的闪电迅速击中了我,不是恐惧而是永远别离的真正内涵在心中的石破天惊!那一刻没有声音没有眼泪,小小身躯包裹的小小灵魂没遮没拦地被“永别”震撼着,哭泣与眼泪在那一刻是浅显的痛。怎样离开我没有记忆,记忆深刻的是最后,我回头认真地看了看:高高的烟囱正冲着灰蒙蒙的天空不急不缓地吐着青烟!永别,就是烟消云散!
  回到家,在穿过门斗准备踏进屋门时我看到了挂在门斗墙上的铁皮洗衣盆,奶奶告诉过我,用过的洗衣盆要刷洗干净挂在墙上,洁净的水会顺着倾斜的盆壁流下,这样铁皮洗衣盆才不会生锈。看到这个奶奶经常使用的洗衣盆,我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哭声喷薄而出泪水肆意横流:原来生死别离是你想一个人想得心痛、痛、痛,痛到没处躲没处藏,不管怎样的痛怎样的想你都永远没有机会再看她一眼!绝望!那时我不知道世间还有这样一个词可以精准地形容我当时的困境,但是心已经准确地感受到绝望对自己的侵蚀:不透气的灰色粘稠推不开抹不掉地包裹着我,憋闷、挣扎,无力呼吸。从那时我就开始了对一个人绝望的思念:走路想,吃饭想,擦桌子时想,睡着了在梦中无拘无束地想。挨了妈妈骂找不到人庇护时我躺在草垛上、躺在新房未竣工的窗台上看着天上的星星想!大人们说,人死了就会化成天上的星星,奶奶化成的那颗星能不能在天上看到我在哭泣?小小的我就这样任痛苦长驱直入毫无阻拦地伤害着,直到今天这个遗留的伤害也时时会探出头来让我泪流满面……
其他文献
我很早就听说内蒙古有一位著名的老作家,那就是被同行们称为“游牧作家”的冯苓植先生。  第一次见面,只能称之为偶遇,且错失良机。那是在2012年年底,我去内蒙古通志馆查阅有关爬山歌王韩燕如的资料,正欲进门,便见得一位长者夹着一本厚书从馆内匆匆而出。和通志馆主人一打听,方知这位长者便是颇受青年们敬重的老作家冯苓植先生,他腋下夹着的是一部《刘映元文集》。失之交臂,甚感遗憾。但再回头望去,似也只能望见老人
期刊
弹去看不见却重重围剿生活的  灰尘和城市之霾  弹去笨拙的制度  和可笑的程序  弹去用腐臭正在争取的所谓前途  弹去没有思想的滔滔不绝和长篇大论  请和我谈酒  谈诗  谈长生天  谈父母兄弟!  谈飞驰  谈飞翔  谈铁蹄  谈苍鹰  谈大野和草地  谈长弓,看它如何击穿  俗世的甲胄  谈风  看它如何扫荡卑怯的江湖  谈历史云烟  看一个男人如何成长为英雄  谈消失的黄金  看铁马如何踏破
期刊
我从生产车间副主任岗位调任到人力资源部长岗位的第一天上午,就接待了本厂生产澡堂的管理员马师傅。  马师傅满面怒容走进我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从工作服口袋里掏出一张揉得皱皱巴巴的《准考证》递给我:“李部长,你给我评评理!”  我起身为马师傅倒了一杯水放在茶几上。“马师傅,先喝口水。你这《准考证》怎么了?”  “我在咱们厂生产澡堂上了快四十年班了,这你最清楚,可去年参加职工年度培训考试的时候,他们
期刊
第一本书  很多年后跟我的小学语文老师陈海英取得联系,竟然是源于一则网络求助信息。  人世间有许多相遇毫無预兆,而这一次相逢却是如此让人措手不及:陈老师的女儿被确诊患了白血病,治疗费用需要几十万元,对于一名曾经的乡村教师来说,这无疑是天文数字,迫不得已,他只好上网求助。  2000年,只有二十岁的陈海英大学毕业来到湖北黄冈的蕲春县何铺小学教六年级语文,我从此荣幸地成了他的学生。他是我们简陋的乡村小
期刊
额尔古涅·昆小孤山:依恋  孩子啊!  我们看见彼此,好像都看见了想找玩伴的自己。你奔向我,我奔向你,手立刻拉在一起,脚朝着院子边缘的草丛跑去。我四十年没这样跑过了,上一次是在童年的野地里。那次没有尽兴,那时我也不爱说笑,不敢抓虫子。  你肯和我玩儿,就是接管上次的我了。叫我和你一起扣蚂蚱。我记得自己是不敢真的扣住的,虽是有甲壳,一只活的生命在手心里动,感觉很奇怪,所以每次都只是做一个扣的假动作。
期刊
飞机猛烈地起飞了。发动机声于舷窗传来,隆重嘶哑,严冬的雪覆盖祖国山河。  那路和城市是人迹的图案,天际苍茫,正午的烟霭迷蒙远山。我离你未远,翅膀正凌空载着相思的沉重。随后,我看到了大青山起伏的脊背,绵延绘就了水墨巨幅。另一架小小的飞機如蜻蜓一下飞离,它似于大地更近,毫无声息消失了。雪并不均匀,远处一片平缓的白色,山脊有轻轻的点染,其余为褐色,褶皱无数。是啊,大地雄浑,高大,也沧桑,那小小的村庄藏在
期刊
老王性格开朗,见人爱说话,无论在哪生活,几天就能和邻居打成一片,结交了不少朋友。这不,到儿子家没几天,他就和邻居熟了。  “我说老弟,这自行车谁家的啊,我来了多少天也没见人骑呢!”他对一楼的老李说。  老李是个坐地户,在这住了几年了。都说城市的楼房就是“水泥森林”,邻居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也不少。可因为老王好拉话,两个人没事就坐在楼下的凳子上闲聊。本不太愿意和人交往的老李也就和老王有了“交情”。见老
期刊
一进门王大爷就对躺在床上的老伴嚷嚷:“二狗子回来了,二狗子回咱这当经理来了。”病恹恹的老伴嗔怪地白了他一眼,不满地说:“都快60岁人了,还大呼小叫的,和年轻时一样没有稳当劲,二狗子,哪个二狗子?”王大爷心里有点埋怨老伴反应慢,“二狗子,就是咱东院的那个赵怀恩呀,小名叫二狗子,他从市里调咱这当公司经理来了。他来了就好了,咱也有靠山了,这回咱儿子就有调回来的希望了。二狗子是吃我妈咱家老太太奶长大的,说
期刊
二十载栉风沐雨路。  二十年,在沧海桑田中只是弹指一挥间。  二十年,对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生态保护建设者而言,却是壮丽的历史开篇。  在保护建设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舞台上,这里的人、森林和万物演绎着活生生的和谐生态。  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的人,树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司空见惯,碰面的机会比自己照镜子还多。但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树却让人有“曾经沧海”的感觉。它们长得更高、
期刊
临近午时,褚春来走出家门,开始在村庄里挨户登门借钱。他依然穿着平日那身干农活时的深绿色迷彩服,脚上也还是那双已褪了色、沾满油污的黄胶鞋。一头时下年轻人流行的发型,却显得有些蓬乱。也许是没休息好的缘故,眼圈略显黑晕,神情有些忧郁。临出门,褚春来把他那个记账的本子,默默地揣在了衣兜里。  来到院前当街,褚春来驻足默默地向座落在山沟里的村庄望了一刻,神情凝重。这是一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落,一条街,两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