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化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的一般规律,既阻挡不了它,也躲避不了它
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令很多人不解:我们不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了吗?我们不是曾经为重工业超前发展而苦恼吗?根据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不是重化工业而是服务业,或者不是第二产业而是第三产业,应该获得更快的发展吗?既然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应是信息化而不是重化工业化才是新时期的主流趋势吗?因此,当我们和其他一些学者提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时,立即遭到了一些人包括一些朋友的质疑。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说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不是一种“应该怎样”的倡导(即规范分析),而是一种“是什么”的判断(即实证分析)。重化工业阶段的到来既给我们带来一些机遇,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不管喜欢不喜欢,重化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的一般规律,既阻挡不了它,也躲避不了它。正确的态度是面对它,因势利导,及时抓住其中的机遇,积极应对带来的挑战。
因篇幅所限,本文不拟列举事实和数据来证明中国已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而只拟分析中国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首先,根据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所进行的实证分析有一个著名的判断: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就进入了重化工业(或资本品工业)比重不断上升的阶段。我国目前的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根据钱纳里(Chenery,H.B.,1975)模型,我国的工业化开始进入中后期阶段。
其次,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部分居民已进入“大额消费阶段”,对重化工业产品产生了巨大需求。虽然我国人均收入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由于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其中收入较高的地区和群体已开始进入“大额消费阶段”,开始大规模消费万元级和10万元级的耐用消费品(如汽车、住房等)。而汽车是直接的重化工业产品,住房是由钢材、建材等重化工业产品建成的。
再次,中国正在迈向世界制造业中心,为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由于制造业有相当一部分为重化工业,因此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迈进的过程也就是重化工业大发展的过程。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也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支持。而且加入WTO后,我国重化工业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外商投资重化工业越来越多。虽然外商进入会对我国重化工业企业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但也带动了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
第四,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民营资本开始进入重化工业,为重化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积累起了进入重化工业的“门槛资本”,开始进入以前由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统天下的重化工业。如李书福的吉利集团投资汽车行业,德隆集团下的湘火炬控股陕汽集团、重庆重汽集团等;唐山建龙集团与上海复星集团共同投资宁波钢铁等。与改革开放前重化工业发展靠政府计划强制推动明显不同,这一次重化工业重新大发展是在市场机制已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的背景下推动的,因而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具有可持续性。
第五,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聚集条件。与改革开放前相比,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其中1998年以来城镇化速度又比1978—1998年间明显加快。城镇化速度加快与重化工业重新大发展是相互支持的:一方面重化工业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另一方面城镇化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因为重化工业发展离不开城镇化提供的聚集效益和规模经济。重化工业对专业化分工要求很高,而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的一个主要途径是产业聚集,城镇是产业聚集的空间依托,而且只有城镇才能较好地解决重化工业企业的生产服务需求。
第六,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革命对重化工业发展形成了支撑。重化工业所需原材料和能源较多,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大。过去几年,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总共发行了6600亿的长期建设国债,形成了32000多亿的国债投资规模,建成了一大批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为近年和今后一段时期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同时,重化工业大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进步有很强的依赖性。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世界蓬勃展开,我国基本抓住了这次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在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也为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农业生产的进步和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也为重化工业重新大发展提供了支持。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令很多人不解:我们不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了吗?我们不是曾经为重工业超前发展而苦恼吗?根据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不是重化工业而是服务业,或者不是第二产业而是第三产业,应该获得更快的发展吗?既然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应是信息化而不是重化工业化才是新时期的主流趋势吗?因此,当我们和其他一些学者提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时,立即遭到了一些人包括一些朋友的质疑。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说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不是一种“应该怎样”的倡导(即规范分析),而是一种“是什么”的判断(即实证分析)。重化工业阶段的到来既给我们带来一些机遇,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不管喜欢不喜欢,重化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的一般规律,既阻挡不了它,也躲避不了它。正确的态度是面对它,因势利导,及时抓住其中的机遇,积极应对带来的挑战。
因篇幅所限,本文不拟列举事实和数据来证明中国已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而只拟分析中国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首先,根据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所进行的实证分析有一个著名的判断: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就进入了重化工业(或资本品工业)比重不断上升的阶段。我国目前的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根据钱纳里(Chenery,H.B.,1975)模型,我国的工业化开始进入中后期阶段。
其次,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部分居民已进入“大额消费阶段”,对重化工业产品产生了巨大需求。虽然我国人均收入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由于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其中收入较高的地区和群体已开始进入“大额消费阶段”,开始大规模消费万元级和10万元级的耐用消费品(如汽车、住房等)。而汽车是直接的重化工业产品,住房是由钢材、建材等重化工业产品建成的。
再次,中国正在迈向世界制造业中心,为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由于制造业有相当一部分为重化工业,因此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迈进的过程也就是重化工业大发展的过程。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也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支持。而且加入WTO后,我国重化工业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外商投资重化工业越来越多。虽然外商进入会对我国重化工业企业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但也带动了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
第四,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民营资本开始进入重化工业,为重化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积累起了进入重化工业的“门槛资本”,开始进入以前由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统天下的重化工业。如李书福的吉利集团投资汽车行业,德隆集团下的湘火炬控股陕汽集团、重庆重汽集团等;唐山建龙集团与上海复星集团共同投资宁波钢铁等。与改革开放前重化工业发展靠政府计划强制推动明显不同,这一次重化工业重新大发展是在市场机制已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的背景下推动的,因而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具有可持续性。
第五,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聚集条件。与改革开放前相比,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其中1998年以来城镇化速度又比1978—1998年间明显加快。城镇化速度加快与重化工业重新大发展是相互支持的:一方面重化工业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另一方面城镇化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因为重化工业发展离不开城镇化提供的聚集效益和规模经济。重化工业对专业化分工要求很高,而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的一个主要途径是产业聚集,城镇是产业聚集的空间依托,而且只有城镇才能较好地解决重化工业企业的生产服务需求。
第六,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革命对重化工业发展形成了支撑。重化工业所需原材料和能源较多,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大。过去几年,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总共发行了6600亿的长期建设国债,形成了32000多亿的国债投资规模,建成了一大批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为近年和今后一段时期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同时,重化工业大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进步有很强的依赖性。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世界蓬勃展开,我国基本抓住了这次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在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也为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农业生产的进步和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也为重化工业重新大发展提供了支持。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