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儿童画并不单单是一幅画,而是通过绘画让幼儿表现出思想、感情、兴趣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绘画教育,使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
1 在幼儿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教师一般先出示范画,然后让幼儿按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内容形式和色彩均相同的画。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来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使幼儿掌握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产生的消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容易造成幼儿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幼儿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要把幼儿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自由想象,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按幼儿自己的兴趣有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造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引导幼儿想象其他事物的其他部分,然后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在基于绘画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充分发挥幼儿富于幻想的天性,用幼儿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位幼儿的作品风格和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于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2 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美术活动的主要动力,幼儿作为绘画教学的初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象,只会增加幼儿紧张情绪,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绘画兴趣。
比如有些孩子爱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里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爬山、游泳、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可以说是丰富孩子作画感的源泉,孩子要通过亲身的经验,才能描写出生动、充满情感的作品,这样孩子也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在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时,要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不断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改进那些不利于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辅导方法,尽力按照科学的方法激发和引导,让他们在绘画道路上一帆风顺,学业有成。
3 正确引导,走出误区
许多家长认为:绘画就是美工,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片面的,幼儿美术活动除了绘画之外还包括泥工、纸工等形式多样的手工活动,它们和绘画一样,也是有利于幼儿脑部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泥工对孩子有种天然的亲和力,喜欢玩泥土是孩子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
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脑的撕纸、折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对此,家长不应持否定或冷淡的态度,而是要结合学校的美术活动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以培养孩子学会运用多种美术活动来表现事物的能力。
幼儿的一些作品,在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比如画"水果树",成人的理解是长满苹果或梨子的树,而孩子则会把它想象为结满各种水果,如香蕉、葡萄、梨、桃甚至西瓜的"百果树"。因此,家长在评价孩子作品时,不能用近大远小、遮盖等透视原理去要求。对孩子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就是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色彩鲜艳、搭配自然;充满童趣,作画大胆,画面丰满富有个性。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教师要将选择的内容的出发点由以老师为主的 "要他画什么"转到以孩子为主的 "孩子想要画什么"上来,老师则成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支持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创造表现。
1 在幼儿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教师一般先出示范画,然后让幼儿按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内容形式和色彩均相同的画。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来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使幼儿掌握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产生的消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容易造成幼儿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幼儿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要把幼儿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自由想象,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按幼儿自己的兴趣有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造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引导幼儿想象其他事物的其他部分,然后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在基于绘画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充分发挥幼儿富于幻想的天性,用幼儿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位幼儿的作品风格和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于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2 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美术活动的主要动力,幼儿作为绘画教学的初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象,只会增加幼儿紧张情绪,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绘画兴趣。
比如有些孩子爱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里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爬山、游泳、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可以说是丰富孩子作画感的源泉,孩子要通过亲身的经验,才能描写出生动、充满情感的作品,这样孩子也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在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时,要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不断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改进那些不利于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辅导方法,尽力按照科学的方法激发和引导,让他们在绘画道路上一帆风顺,学业有成。
3 正确引导,走出误区
许多家长认为:绘画就是美工,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片面的,幼儿美术活动除了绘画之外还包括泥工、纸工等形式多样的手工活动,它们和绘画一样,也是有利于幼儿脑部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泥工对孩子有种天然的亲和力,喜欢玩泥土是孩子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
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脑的撕纸、折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对此,家长不应持否定或冷淡的态度,而是要结合学校的美术活动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以培养孩子学会运用多种美术活动来表现事物的能力。
幼儿的一些作品,在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比如画"水果树",成人的理解是长满苹果或梨子的树,而孩子则会把它想象为结满各种水果,如香蕉、葡萄、梨、桃甚至西瓜的"百果树"。因此,家长在评价孩子作品时,不能用近大远小、遮盖等透视原理去要求。对孩子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就是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色彩鲜艳、搭配自然;充满童趣,作画大胆,画面丰满富有个性。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教师要将选择的内容的出发点由以老师为主的 "要他画什么"转到以孩子为主的 "孩子想要画什么"上来,老师则成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支持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创造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