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提不起孩子们的创作兴趣,模仿学习,没有范画就不知道该怎么画,孩子只会按照老师的思维去完成作品,美术作品中没有自己的思想,不利于孩子们思维的发展。另一种是接受教育改革思想后,走入误区,在创造性美术活动中教师始终持肯定的态度,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让幼儿盲目地创造,忽视教师的辅导,使得幼儿失去美术的兴趣。可见,这两种倾向培养出来的幼儿都不是成功的,是不会适应社会发展的。
《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那么如何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呢?在实践教育工作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现于大家分享。
1亲近生活,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情趣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因为它提炼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术教育更是通过生活中那些直观、生动具有美感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的教育。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作欲望。
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幼儿看到大自然的色彩。这一点不仅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还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幼儿能够运用到绘画中。从而 达到“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在快乐中学会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
2创设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环境和活动区域引起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美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观性,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每个幼儿都好奇,他们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直接的形象体验,他们对看到的每一样新事物都会产生兴趣。于是幼儿园的整体设计、活动室及走廊的都采用了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各种绘画作品为装饰,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有老师的,而更多的是孩子们的作品,当幼儿置身于其中时,有的幼儿发出了赞美,有的发出的是惊叹,而更多的流露出的是羡慕,所有这一切均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有了画画的愿望和想法,幼儿的作品被挂进照片区里,幼儿就会十分高兴,当家长来接时,就会带着爸爸妈妈参观自己的作品,幸福的笑容会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3以生活化、游戏的形式诱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与乐趣
我们以游戏的方法进行绘画活动,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把绘画融入游戏中,在绘画时幼儿感到是在做游戏,他们的兴趣就高了,也不会感到害怕了,创造自己的绘画方法、特点,这样才能真正把幼儿的创造潜力挖掘出来,才能真正体现对幼儿的尊重。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样制约着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幼儿选择绘画的内容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喜欢的、简单的事物。引导幼儿从有目的涂鸦向创造简单的图形推进,因此在幼儿的作品中开始出现图形,一般为圆形,我们又设计了“摘果子”、“画笑脸”引导幼儿用圆和线条组合创造成更为丰富的画面,慢慢深入,于是幼儿的作品中出现了太阳、树木、花朵等,甚至于人物和动物,从以上活动中幼儿体会到了绘画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幼儿喜欢了画画。
4运用积极评价,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开始画画时,非常注重成人对他们作品的态度,因此教师应以表扬为主,鼓励幼儿多参与讲评,使他们愿意介绍自己作品,充分体验绘画过程中的乐趣,并引导幼儿说出对事物的不同画法和表现,使每位幼儿受到启发,想出更多的绘画方法。所以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每个阶段的艺术活动特点,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从幼儿角度感受,理解幼儿作品,这样才能找到幼儿作品的优点及独特的创意,给予幼儿应有的鼓励。
在指导和评价幼儿作品时,不以“像”与“不像”为尺度来衡量,而教师则要读懂幼儿的每幅作品的,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作品,要以孩子的视觉去欣赏他们、理解他们,充分理解幼儿的作品及创作心理,肯定幼儿作品中的点滴进步,给予赞赏和鼓励,使幼儿在每次绘画活动中都充满信心,以激发幼儿下次创作的愿望。
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对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幼儿觉得绘画是一件快乐和有趣的事,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那么如何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呢?在实践教育工作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现于大家分享。
1亲近生活,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情趣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因为它提炼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术教育更是通过生活中那些直观、生动具有美感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的教育。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作欲望。
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幼儿看到大自然的色彩。这一点不仅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还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幼儿能够运用到绘画中。从而 达到“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在快乐中学会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
2创设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环境和活动区域引起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美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观性,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每个幼儿都好奇,他们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直接的形象体验,他们对看到的每一样新事物都会产生兴趣。于是幼儿园的整体设计、活动室及走廊的都采用了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各种绘画作品为装饰,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有老师的,而更多的是孩子们的作品,当幼儿置身于其中时,有的幼儿发出了赞美,有的发出的是惊叹,而更多的流露出的是羡慕,所有这一切均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有了画画的愿望和想法,幼儿的作品被挂进照片区里,幼儿就会十分高兴,当家长来接时,就会带着爸爸妈妈参观自己的作品,幸福的笑容会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3以生活化、游戏的形式诱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与乐趣
我们以游戏的方法进行绘画活动,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把绘画融入游戏中,在绘画时幼儿感到是在做游戏,他们的兴趣就高了,也不会感到害怕了,创造自己的绘画方法、特点,这样才能真正把幼儿的创造潜力挖掘出来,才能真正体现对幼儿的尊重。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样制约着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幼儿选择绘画的内容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喜欢的、简单的事物。引导幼儿从有目的涂鸦向创造简单的图形推进,因此在幼儿的作品中开始出现图形,一般为圆形,我们又设计了“摘果子”、“画笑脸”引导幼儿用圆和线条组合创造成更为丰富的画面,慢慢深入,于是幼儿的作品中出现了太阳、树木、花朵等,甚至于人物和动物,从以上活动中幼儿体会到了绘画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幼儿喜欢了画画。
4运用积极评价,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开始画画时,非常注重成人对他们作品的态度,因此教师应以表扬为主,鼓励幼儿多参与讲评,使他们愿意介绍自己作品,充分体验绘画过程中的乐趣,并引导幼儿说出对事物的不同画法和表现,使每位幼儿受到启发,想出更多的绘画方法。所以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每个阶段的艺术活动特点,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从幼儿角度感受,理解幼儿作品,这样才能找到幼儿作品的优点及独特的创意,给予幼儿应有的鼓励。
在指导和评价幼儿作品时,不以“像”与“不像”为尺度来衡量,而教师则要读懂幼儿的每幅作品的,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作品,要以孩子的视觉去欣赏他们、理解他们,充分理解幼儿的作品及创作心理,肯定幼儿作品中的点滴进步,给予赞赏和鼓励,使幼儿在每次绘画活动中都充满信心,以激发幼儿下次创作的愿望。
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对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幼儿觉得绘画是一件快乐和有趣的事,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