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很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忽略了作文的道德思想内涵。很多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过于重视方法和技巧,而轻视或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育、生活积累,无视学生作文中无病呻吟、假话连篇的现象,无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的苍白无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这样的教学方式)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基于此,重学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实践,让作文向生活延伸,有很大现实意义。
一、改变作文教学理念
结合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我认为,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要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作文的外延向生活延伸。也可以这样讲,“文以载道”,作文的训练和做人是分不开的,且作文先求做人。我们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对生活零距离观察、体验、思考。厚积而薄发,这里的“积”绝不仅仅是指知识或作文技巧,它更多指的是生活经验阅历的积累,对生命的思考。生活的积累有多厚,作文的门就会有多宽。有了厚实的积累,真挚的情感,向善的美德,敏感的心灵,才能使文章真切翔实生动起来,学生才能领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真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思考过的内容,感受的内容,而杜绝“假话”“空话”“套话”。
二、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让作文课堂向生活开放
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真谛,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出来,深刻的人生感悟来自手脑并用去接触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借助研究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他们接触社会、观察社会、并独立分析的本领。
在学生进行观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学会独立完成实践任务,逐步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要让学生進入生活,培养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生活中发生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能解决这种实际的问题才是实际的学问。设想让我们的学生广泛地接触工人、农民等多种类型的人物,并且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体验生活,品味社会及人生百态,那么诸如“战胜脆弱”等话题,在生活中的素材俯拾皆是,还用得着“为赋新词强说愁”吗?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以及独到的见解,也就不难呈现了。
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特别需要注重培养、发掘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活动本身,只追求轰轰烈烈的活动形式,而不去及时择要地提示、点拨,那学生们也只能如漫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却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1)善于发现感人的细节,比如父母的眼睛,农民伯伯的手,等等;(2)能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让每一个学生感知一个真理:任何伟大都是以平凡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优秀的作品之所以成功,是在于它能捕捉到人人都熟悉的事物背后的风景和本质,比如父母养育子女的含辛茹苦;果农丰收背后的辛酸劳累;农民工眼泪后的刚强……(3)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里理出头绪,发现规律,提炼本质。能使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富有创意的表达。“真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考、能建设的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教师应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体会、反思生活,敢想、敢说、敢于提出创见,这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精神和才能的最有效的途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有内涵有思想的作文,就需要在生活中历练自己,在思考中丰富自己,磨炼出“真诚”二字。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真人“有赖于真教师来培养,真教师必须具有足以塑造真人的条件和素养”。少在技巧的狭窄空间里转圈,还学生一个天高云淡的广阔天地,是新时期作文发展态势对我们的要求,是在作文教学中贯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文风,从生活这本大教科书中汲取养分,使每一篇作文深刻、真挚、感人。
一、改变作文教学理念
结合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我认为,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要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作文的外延向生活延伸。也可以这样讲,“文以载道”,作文的训练和做人是分不开的,且作文先求做人。我们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对生活零距离观察、体验、思考。厚积而薄发,这里的“积”绝不仅仅是指知识或作文技巧,它更多指的是生活经验阅历的积累,对生命的思考。生活的积累有多厚,作文的门就会有多宽。有了厚实的积累,真挚的情感,向善的美德,敏感的心灵,才能使文章真切翔实生动起来,学生才能领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真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思考过的内容,感受的内容,而杜绝“假话”“空话”“套话”。
二、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让作文课堂向生活开放
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真谛,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出来,深刻的人生感悟来自手脑并用去接触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借助研究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他们接触社会、观察社会、并独立分析的本领。
在学生进行观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学会独立完成实践任务,逐步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要让学生進入生活,培养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生活中发生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能解决这种实际的问题才是实际的学问。设想让我们的学生广泛地接触工人、农民等多种类型的人物,并且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体验生活,品味社会及人生百态,那么诸如“战胜脆弱”等话题,在生活中的素材俯拾皆是,还用得着“为赋新词强说愁”吗?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以及独到的见解,也就不难呈现了。
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特别需要注重培养、发掘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活动本身,只追求轰轰烈烈的活动形式,而不去及时择要地提示、点拨,那学生们也只能如漫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却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1)善于发现感人的细节,比如父母的眼睛,农民伯伯的手,等等;(2)能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让每一个学生感知一个真理:任何伟大都是以平凡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优秀的作品之所以成功,是在于它能捕捉到人人都熟悉的事物背后的风景和本质,比如父母养育子女的含辛茹苦;果农丰收背后的辛酸劳累;农民工眼泪后的刚强……(3)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里理出头绪,发现规律,提炼本质。能使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富有创意的表达。“真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考、能建设的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教师应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体会、反思生活,敢想、敢说、敢于提出创见,这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精神和才能的最有效的途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有内涵有思想的作文,就需要在生活中历练自己,在思考中丰富自己,磨炼出“真诚”二字。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真人“有赖于真教师来培养,真教师必须具有足以塑造真人的条件和素养”。少在技巧的狭窄空间里转圈,还学生一个天高云淡的广阔天地,是新时期作文发展态势对我们的要求,是在作文教学中贯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文风,从生活这本大教科书中汲取养分,使每一篇作文深刻、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