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韭蛆是危害韭菜的主要害虫。一些菜农为了片面地追求防治效果,大量使用3911、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严重影响了韭菜的安全,因而做好韭蛆的无公害综合防治,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减少投入,而且可以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确保韭菜食用安全性。
1 危害特点
韭蛆为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属双翅目尖眼蕈蚊科,是韭菜主要的地下害虫,韭蛆是它的幼虫形态。主要危害韭菜、葱、蒜等百合科植物,以幼虫群集钻蛀韭菜植株的鳞茎或幼苗为害。虽然个体小,但其取食能力却很强。为害后鳞茎被蛀成很多孔洞,引起腐烂,使韭菜叶片枯黄、萎蔫、断叶,植株瘦小,严重时造成鳞茎腐烂,整个植株死亡。
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 mm,全体黑褐色,头小,胸部隆起向前突出把头覆盖在下。幼虫黄白色,细长无足,体长6~7 mm,头漆黑色具光泽。蛹2.7~ 3 mm,长椭圆形,裸蛹,初为黄白色,后变黄褐色,羽化前变为灰黑色。卵0.25 mm,乳白色,椭圆形。
3 生活习性
韭蛆1年发生4代,以幼虫或蛹在韭菜鳞茎或根际周围3~4 cm的土层中越冬(在温室内无越冬现象,可继续为害),来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持续到5月中旬。4月初到5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各代幼虫出现的时间为:第1代4月下旬至5月下旬;第2代6月上旬至下旬;第3代7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4代(越冬代)10月上旬至来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4月至6月、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幼虫的两个危害盛期。成虫喜阴湿、弱光的环境,能飞善走,甚为活泼,常栖息在韭菜根周围的土块缝隙间,对葱蒜类蔬菜散发的气味有明显趋性,上午9:00—11:00成虫交尾最活跃。卵多产于韭菜根茎周围的隐蔽场所,如土缝、叶鞘缝隙等,卵多是成堆产,少数散产。孵化后,幼虫后便分散,先危害韭菜株地下叶鞘、嫩茎及芽,而后咬断嫩茎并蛀入鳞茎内为害。
4 影响韭蛆发生的主要因素
4.1 湿度 韭蛆幼虫发育的最适土壤湿度为20%~24.7%。土壤湿度过大或干燥均不利于各虫态的存活和发育。夏季的高温、干旱或高温多雨对韭蛆的发生危害不利。因此,土壤湿度是决定其发生数量的关键因素。
4.2 温度 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温度对韭蛆的生长和繁殖也有较大的影响。在低温下,韭蛆的发育历期较长,产卵量较低,不利其快速建立种群;而高温对韭蛆的影响更大,成虫的寿命、产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均为最低;20~25 ℃韭蛆的种群增长指数和繁殖力较高,是其适宜的生长温度。
5 综合防治技术
5.1 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一般3~4年与其他非百合科作物轮作一次。
2)清洁田园。在每茬韭菜收割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枯叶、病残株及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田间虫源。
3)科学施肥。韭菜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补施化肥为辅。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过筛后再用,以防韭蛆为害加重。化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肥料,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御病虫害的 能力。
4)灌水灭虫。春秋两季是韭蛆发生危害严重时期,露地韭菜在春秋两季韭蛆幼虫发生时,结合灌水每亩随水追施15~20 kg碳酸氢铵,可有效杀灭幼虫。
5)扒土晒根。早春刚开始生长或秋季临近盖膜时,选择温暖天气,扒去韭墩表层土,露出韭根,晒根晒土5~7天,沟施草木灰后覆土盖严,可杀死部分韭蛆,且可以补充钾元素,促进韭菜的生长。
6)阻止成虫产卵。韭菜收割后,菜地周围飘散着浓郁的韭菜味,容易引来大批成虫产卵。可在韭菜收割后撒施草木灰或者在韭畦上面覆盖塑料薄膜,阻止成虫产卵,起到灭蛆的作用,过3~5天后,韭菜伤口愈合,气味消失时,再揭掉塑料薄膜。
5.2 利用糖醋液或灯光诱杀 韭蛆成虫对糖醋液有一定的趋性。在成虫的羽化盛期,将糖、醋、酒、水、敌百虫按3 ∶ 3 ∶ 1 ∶ 10 ∶ 0.5的比例制成溶液,放入盆中,诱杀成虫,每亩放2~3盆,可有效减少田间成虫的数量。在温室大棚内设置普通日光灯,在灯下放盆水,也可诱杀韭蛆 成虫。
5.3 灌药防治
1)用生物农药灌根。在韭蛆的发生期,每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60 mL或1.1%苦参碱粉剂2~4 kg或25%的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 mL加水50~60 kg进行灌根,可有效杀灭幼虫。
2)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灌根。在幼虫发生期,当叶尖开始发黄变软,并逐渐向地面倒伏时,应立即用药防治。每亩用48%乐斯本乳油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进行灌根。灌根时扒开韭菜根附近表土,去掉喷雾器喷头,对准韭菜根部顺垄淋浇,随即覆土。
5.4 喷药防治 在成虫羽化高峰期选用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 3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进行喷雾,时间以上午9:00—11:00最佳。韭菜周围的土表也要周到喷雾,可有效杀灭韭蛆成虫。韭菜采收前半个月停止用药,以防农药残留。
1 危害特点
韭蛆为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属双翅目尖眼蕈蚊科,是韭菜主要的地下害虫,韭蛆是它的幼虫形态。主要危害韭菜、葱、蒜等百合科植物,以幼虫群集钻蛀韭菜植株的鳞茎或幼苗为害。虽然个体小,但其取食能力却很强。为害后鳞茎被蛀成很多孔洞,引起腐烂,使韭菜叶片枯黄、萎蔫、断叶,植株瘦小,严重时造成鳞茎腐烂,整个植株死亡。
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 mm,全体黑褐色,头小,胸部隆起向前突出把头覆盖在下。幼虫黄白色,细长无足,体长6~7 mm,头漆黑色具光泽。蛹2.7~ 3 mm,长椭圆形,裸蛹,初为黄白色,后变黄褐色,羽化前变为灰黑色。卵0.25 mm,乳白色,椭圆形。
3 生活习性
韭蛆1年发生4代,以幼虫或蛹在韭菜鳞茎或根际周围3~4 cm的土层中越冬(在温室内无越冬现象,可继续为害),来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持续到5月中旬。4月初到5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各代幼虫出现的时间为:第1代4月下旬至5月下旬;第2代6月上旬至下旬;第3代7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4代(越冬代)10月上旬至来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4月至6月、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幼虫的两个危害盛期。成虫喜阴湿、弱光的环境,能飞善走,甚为活泼,常栖息在韭菜根周围的土块缝隙间,对葱蒜类蔬菜散发的气味有明显趋性,上午9:00—11:00成虫交尾最活跃。卵多产于韭菜根茎周围的隐蔽场所,如土缝、叶鞘缝隙等,卵多是成堆产,少数散产。孵化后,幼虫后便分散,先危害韭菜株地下叶鞘、嫩茎及芽,而后咬断嫩茎并蛀入鳞茎内为害。
4 影响韭蛆发生的主要因素
4.1 湿度 韭蛆幼虫发育的最适土壤湿度为20%~24.7%。土壤湿度过大或干燥均不利于各虫态的存活和发育。夏季的高温、干旱或高温多雨对韭蛆的发生危害不利。因此,土壤湿度是决定其发生数量的关键因素。
4.2 温度 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温度对韭蛆的生长和繁殖也有较大的影响。在低温下,韭蛆的发育历期较长,产卵量较低,不利其快速建立种群;而高温对韭蛆的影响更大,成虫的寿命、产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均为最低;20~25 ℃韭蛆的种群增长指数和繁殖力较高,是其适宜的生长温度。
5 综合防治技术
5.1 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一般3~4年与其他非百合科作物轮作一次。
2)清洁田园。在每茬韭菜收割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枯叶、病残株及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田间虫源。
3)科学施肥。韭菜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补施化肥为辅。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过筛后再用,以防韭蛆为害加重。化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肥料,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御病虫害的 能力。
4)灌水灭虫。春秋两季是韭蛆发生危害严重时期,露地韭菜在春秋两季韭蛆幼虫发生时,结合灌水每亩随水追施15~20 kg碳酸氢铵,可有效杀灭幼虫。
5)扒土晒根。早春刚开始生长或秋季临近盖膜时,选择温暖天气,扒去韭墩表层土,露出韭根,晒根晒土5~7天,沟施草木灰后覆土盖严,可杀死部分韭蛆,且可以补充钾元素,促进韭菜的生长。
6)阻止成虫产卵。韭菜收割后,菜地周围飘散着浓郁的韭菜味,容易引来大批成虫产卵。可在韭菜收割后撒施草木灰或者在韭畦上面覆盖塑料薄膜,阻止成虫产卵,起到灭蛆的作用,过3~5天后,韭菜伤口愈合,气味消失时,再揭掉塑料薄膜。
5.2 利用糖醋液或灯光诱杀 韭蛆成虫对糖醋液有一定的趋性。在成虫的羽化盛期,将糖、醋、酒、水、敌百虫按3 ∶ 3 ∶ 1 ∶ 10 ∶ 0.5的比例制成溶液,放入盆中,诱杀成虫,每亩放2~3盆,可有效减少田间成虫的数量。在温室大棚内设置普通日光灯,在灯下放盆水,也可诱杀韭蛆 成虫。
5.3 灌药防治
1)用生物农药灌根。在韭蛆的发生期,每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60 mL或1.1%苦参碱粉剂2~4 kg或25%的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 mL加水50~60 kg进行灌根,可有效杀灭幼虫。
2)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灌根。在幼虫发生期,当叶尖开始发黄变软,并逐渐向地面倒伏时,应立即用药防治。每亩用48%乐斯本乳油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进行灌根。灌根时扒开韭菜根附近表土,去掉喷雾器喷头,对准韭菜根部顺垄淋浇,随即覆土。
5.4 喷药防治 在成虫羽化高峰期选用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 3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进行喷雾,时间以上午9:00—11:00最佳。韭菜周围的土表也要周到喷雾,可有效杀灭韭蛆成虫。韭菜采收前半个月停止用药,以防农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