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86例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v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關键词】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丹参
  为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治疗措施,现就8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2]: ①发生在术后3~7天,除切口有较多黄色渗液外,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妇科手术脂肪液化24例 ,剖宫产脂肪液化62例。 合并肥胖26例,贫血12例,糖尿病8例,滞产6例。术后3天内22例,4~7天64例。
  1.2 方法
  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切口未裂开者挤出或穿刺抽出皮下液化的油状物,切口局部加压包扎,敷料渗湿时及时更换;切口裂开着,撑开脂肪液化之切口,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引流,隔日换药1次。切口干燥后,用阔蝶形胶布拉拢固定;红外线照射每次30min,每日2次。治疗组除采取上述治疗外,根据空腔大小注入2~5ml不等的丹参注射液,切口局部加压包扎,敷料渗湿时及时更换。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辅以营养支持治疗。
  1.3 观察项目: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情况及换药次数。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软件spss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切口愈合时间: 治疗组10天内愈合40例,超过10天愈合3例;对照组10天内愈合17例,超过10天愈合26例。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
  2.2 两组切口感染情况:治疗组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4.66%,对照组感染23例,感染率53.49%。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
  2.3 两组切口换药次数比较:治疗组换药次数≤7次36例, >7次 7例;对照组换药次数≤7次17例, >7次26例;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3.1 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
  3.1.1 患者本身因素(1)肥胖是腹部刀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肥胖使皮下脂肪厚度增加,增加了手术难度,加上术中对脂肪组织的损伤,使脂肪组织发生缺血、无菌性坏死,产生渗液,影响伤口愈合。(2)糖尿病自身免疫和再生机制受到破坏,抵抗力与修复能力低下,导致手术切口易感染,愈合力差。(3)妊娠水肿、滞产使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延长,切口感染率增加,且肿胀的脂肪组织术后不易吸收,影响切口愈合。(4)咳嗽使腹压增加,腹部切口张力增大,不利于切口愈合。(5)自身愈合能力低下,如合并贫血、极度营养不良,肝脏疾病等使切口局部组织愈合力减低,都可造成切口不愈裂开。
  3.1.2 手术因素(1)皮下脂肪切开后破坏局部血运;(2)高频电刀应用不当,使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脂肪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差的脂肪组织发生液化[4];(3)术中的机械刺激,大块钳夹结扎,止血不彻底,切口暴露时间长,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反应;(4)术中或术后消毒时消毒液进入切口,使脂肪组织破坏液化;(5)术中缝合技术欠佳,打结时缝线切割脂肪组织过多、缝线结扎过紧、皮下留残腔等,均能影响血运,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导致脂肪液化。(6)切口的过度牵拉,已引起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分解导致无菌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液化。(7)切开与缝合技术也是影响伤口愈合不可忽视的因素,缝合过紧、过密可使血运不佳而致脂肪液化,缝合过松,漏缝而遗留死腔。
  3.2 脂肪液化的治疗
  本文采用局部压迫疗法,加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切口脂肪液化,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局部压迫挤尽切口内液体,压迫局部闭合死腔。丹参注射液切口内注射,通过改善组织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减少细胞的坏死,从而缩短脂肪液化切口的愈合期。机制为[4]丹参为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酮,它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抗组织缺血缺氧,提高修复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组织细胞再生,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增加抗生素的抗炎作用,促进愈合,从而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率。
  3.3 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
  3.3.1 积极治疗合并症 糖尿病患者严格监测血糖水平,术前将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贫血者术前纠正贫血使Hb达90g/L以上。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术前、术后给予止咳化痰治疗。对妊娠水肿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使水肿控制在轻度以下 。
  3.3.2 提高手术操作技巧 术中操作要轻柔,切开皮下时避免在一处多刀切开,避免用力直接揉擦脂肪层。止血彻底,缝合时不留死腔,打结松紧适当。缝合脂肪层前,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清除游离脂肪组织。对脂肪较厚者,可分层缝合脂肪层,必要时可减张缝合,皮下放置橡皮引流条,24~48h拔除。术后换药仔细查看伤口,如有渗液要积极处理,增加换药次数。
  3.3.3 合理应用电刀 电刀强度要以刚好能切割组织为宜,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的接触时间,避免反复切割组织。电凝止血灼点应尽可能准确而小,避免造成大块组织灼伤坏死。
  3.3.4 产科处理 严密观察产程,及时识别和处理滞产者要。
  3.3.5 微波理疗 术后48h后给予微波理疗,可促进切口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消退及渗出物吸收,促进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1] 李抗旱.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02例临床分析.中国临床医生,2008,36 (10): 36-37.
  [2] 杨贯民,潭高霞.腹部切口脂肪液化65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11): 2580-2581.
  [3] 纪伟光,吴达志,王旭.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2,17(6):1199-1202.
  [4] 赵志宏,李国杰,桂常青.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7);860~863.
其他文献
随着日益增多的新抗生素应用于临床,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目前产ES
【摘 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病因,患者流血量、出血时间、症状,以便更好地诊断治疗。方法:对门诊及住院的围绝经期49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0例,子宫病变15例,生殖系统炎症8例,非妇科因素6例。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出血的主要原因。对围绝经期阴道出血应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围绝经期;阴道出血;临床分析  围绝经期指卵巢功能开始衰
【摘要】 目的 探讨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因。方法 选择2009年——2011年来我院治疗的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0例中没有排卵的有19例(63.9%),压力大、受情绪影响、精神紧张的有5例(16.8%),营养不平衡的有6例(18.9%)。经过调整月经周期、促进排卵和止血治疗都能达到止血的功效。结论 排除了其它疾病的青春期功血患者,多见于无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手术后即时置宫内节育环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我方医院收治的286例人工流产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8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43
【关键词】低蛋白饮食;糖尿病性肾病;尿白蛋白  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数据表明我国DN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据国内初步统计,它是导致终末肾功能衰竭的第二位疾病,占全部透析患者的13.3%,其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目前DN治疗方案主要是控制血糖、血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C
目的 分析探讨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脊柱骨折治疗的病患12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患分为两组,
高血压病常伴有肥胖、血脂代谢异常、糖耐量受损和高胰岛素血症,即胰岛素低抗综合症,其机理尚不明确.而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是引起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为探讨老年高血
患者女,28岁。因皮肤黄染8d,周身瘀斑、血尿2d,于1999-09-17上午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史。入院前5个月,在某院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口服华法令3mg/d,抗凝治疗
目的 探究蒽环类为主序贯紫衫类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44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方案分成
继发于胸腺瘤的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 red cell aplasia,PRCA)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红细胞性疾病,较为少见。我们遇到5例,现将收治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