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照顾病人的工作艰辛而平凡,但在这平凡和艰辛之中,我们看到了令人动容的亲情与友情。以下三篇文章均是香港第二届“心天使表扬计划”得奖者的故事,该计划由香港防癌会主办,旨在表扬用心照料癌症病患的人,鼓励大众关心癌症病人。
朋友之义
“雪中遥炭”这句成语无人不知,但不到最困苦的一刻,未必真正懂得那“炭”能够唤起多大的希望和感激。 ’
2007年5月中旬,听到医生说我患上第三期乳癌,我顿时如遭雷击,五内失守,脑海一片茫然。“英雄只怕病来磨”,何况我不是英雄。
化疗令我身心饱受煎熬——呕吐、口腔溃疡、食欲不振等副作用接踵而来。单身的我只有侄女可依,其他亲人早已移居海外。而侄女有工作,有家庭要照顾,勉力为我操心操劳,疲累不堪。就在这个时候,戚瑞云大姐为我作苦海慈航。
20多年前,我和戚大姐到台湾参加教师交流活动,成为朋友。60多岁的她已经放下教鞭,但仍然精力充沛,经常到老人院做义工,一腔仁爱,令人生敬。她住在粉岭,知道我患病,就每天都到沙田医院给我抹身、按摩、更衣,甚至清理尿盆,又想到癌症病人胃口不好,饮食困难,于是费心把五谷熬成稀粥,滤去渣滓,然后混入鱼、肉煮成的浓汤,为我补充体力,增加白血球,以便接受下一挺化疗。
六次化疗的六个月里,她风雨无阻,出钱出力照颊我。我出院后还要复诊,每次她都相陪,此后的一年里,她每星期都来陪我去看中医。
现在,我的病总算暂时控制住了。这场病不但磨练了我的肉体,还洗涤了我的心灵,使我体会到人间无私的爱。我执教的小学有40多位教职员,轮流给我送汤;沙田韦尔斯亲王医院的医护人员细心照顾我;加上其他朋友,算来也有百多人,纷纷给我关怀。我一定要战胜病魔,好好活下去,不辜负他们的期望,特别是戚大姐的期望。(伍翠榴)
母亲之爱
从前,邓丽霞去医院是尽母职,照顾罹患脑癌的女儿;今天,母女一同去医院,是做义工,帮助困顿的病人。
1991年,6岁的许芷敏罹患脑癌,邓丽霞最初还不知道女儿病情之重,听医生说,女儿脑内有恶性肿瘤,没想到就是癌症,后来知道是脑癌,大惊之余,马上辞去制表厂工务主任的职位,悉心照顾女儿。
为了多了解女儿的病情,邓丽霞经常去图书馆借阅有关脑癌的医疗书籍,而对脑癌认识越多,就越为女儿担心,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医院看护。
芷敏接受了3次手术、8次化疗、24次电疗,疗程长达两年多,而且副作用丛生,包括尿崩症、肾上腺功能缺乏症、糖尿病以及癫痫症,此外,还容易流鼻血,双耳听觉神经也轻微受损。她的体力比以前差,连书写速度都减慢了,并须长期服药,连续两年每晚打增高针。
邓丽霞看着女儿受煎熬,爱莫能助,十分苦恼。一度要看心理医生。但她没有气馁,除了常常对女儿讲些鼓励的话,还经由护士向儿童癌病基金求助,邀得女儿喜爱的艺人到医院探望。为她打气。
女儿出院后,邓丽霞还经常陪她回医院复诊,并每天四次为她注射胰岛素,对抗糖尿病。为防止女儿低血糖及配合药物治疗,邓丽霞有两年的时间,天天为女儿准备午餐,送到学校去。
邓丽霞和女儿关系密切,无所不谈。她想起女儿当年在医院里的一句话:“我康复后,我们一起做义工去!”邓丽霞也曾照顾罹患癌症的婆婆,很明白病人多么需要关心和支持,于是她和女儿积极参与小区和医院的义工活动,为人送暖。
邓丽霞今天最大的愿望是女儿身体健康,能照顾自己,计划未来。(曹伟康)
鹣鲽之情
我和刘风卿同是鼻咽癌患者,因此相识,也因此看到她丈夫刘干若过去20多年来,如何竭尽心力,帮助妻子对抗恶疾。
刘凤卿本在智障学校教书,1987年患上鼻咽癌。刘干若因工作不能陪妻子到医院电疗,晚上回家,便拥抱她,紧握她的手,给予她鼓励。风卿捱过七个星期的电疗之后,继续教书和照顾家庭,还跟我加入“癌病热线”担任史工。
1989年,刘凤卿癌症复发,要再接受电疗,幸得丈夫和一位好朋友用心照顾。刘干若爱妻情切,1991年索性辞掉工作,全力照顾妻子,陪她复诊,接送她上下班,又负责做家事。刘凤卿虽然辛苦,但想到丈夫和儿女,咬紧牙关撑了过来。
刘凤卿经过两次电疗,后遗症不少,例如说话带沉重鼻音,看东西出现叠影,听觉不灵光,咀嚼吞咽都感困难,记忆力衰退,脑部长水瘤等。刘干若照顾妻子元微不至:妻子说、听有障碍,他就替她传话;妻子咀嚼吞咽困难,他就为她准备合适的食物,外出晚餐点豆腐炒鲜奶、粟米汤之类的食物;妻子记性差,他就提醒她服药,还预备好每天的份量;妻子唾液少,易患蛀牙,他就提醒她饭后刷牙,给她买较好的牙膏;妻子怕光,他就带她去买帽子;妻子体弱,他就劝她看中医;妻子爱打扮,他就穿上和她颜色相衬的衣服。夫妻好合,如鼓瑟琴。
2004年,刘风卿突然完全失聪,不过,刘干若未雨绸缪,早已在聋人中心学会唇语,每天和风卿一起练习,同时征询各方意见,为凤卿安排耳蜗手术。总之,能为妻子做的,他都全力以赴。
丈夫的爱令刘凤卿更加坚强,虽然有病在身,仍悉心打扮,并积极配合丈夫为她所做的一切。刘干若本是警员,和妻子并肩抗癌,不愧是位柔情铁汉。他们夫妇印证了婚姻的神圣承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由于刘风卿听觉和说话不便,我_虽和她见面,但20年来书信往返较多。有时读着她的信,忍不住感动得流下两行热泪。天下疾苦固然多。但只要人间有大爱,世界一定更美好。
(责任编辑 王克峰)
朋友之义
“雪中遥炭”这句成语无人不知,但不到最困苦的一刻,未必真正懂得那“炭”能够唤起多大的希望和感激。 ’
2007年5月中旬,听到医生说我患上第三期乳癌,我顿时如遭雷击,五内失守,脑海一片茫然。“英雄只怕病来磨”,何况我不是英雄。
化疗令我身心饱受煎熬——呕吐、口腔溃疡、食欲不振等副作用接踵而来。单身的我只有侄女可依,其他亲人早已移居海外。而侄女有工作,有家庭要照顾,勉力为我操心操劳,疲累不堪。就在这个时候,戚瑞云大姐为我作苦海慈航。
20多年前,我和戚大姐到台湾参加教师交流活动,成为朋友。60多岁的她已经放下教鞭,但仍然精力充沛,经常到老人院做义工,一腔仁爱,令人生敬。她住在粉岭,知道我患病,就每天都到沙田医院给我抹身、按摩、更衣,甚至清理尿盆,又想到癌症病人胃口不好,饮食困难,于是费心把五谷熬成稀粥,滤去渣滓,然后混入鱼、肉煮成的浓汤,为我补充体力,增加白血球,以便接受下一挺化疗。
六次化疗的六个月里,她风雨无阻,出钱出力照颊我。我出院后还要复诊,每次她都相陪,此后的一年里,她每星期都来陪我去看中医。
现在,我的病总算暂时控制住了。这场病不但磨练了我的肉体,还洗涤了我的心灵,使我体会到人间无私的爱。我执教的小学有40多位教职员,轮流给我送汤;沙田韦尔斯亲王医院的医护人员细心照顾我;加上其他朋友,算来也有百多人,纷纷给我关怀。我一定要战胜病魔,好好活下去,不辜负他们的期望,特别是戚大姐的期望。(伍翠榴)
母亲之爱
从前,邓丽霞去医院是尽母职,照顾罹患脑癌的女儿;今天,母女一同去医院,是做义工,帮助困顿的病人。
1991年,6岁的许芷敏罹患脑癌,邓丽霞最初还不知道女儿病情之重,听医生说,女儿脑内有恶性肿瘤,没想到就是癌症,后来知道是脑癌,大惊之余,马上辞去制表厂工务主任的职位,悉心照顾女儿。
为了多了解女儿的病情,邓丽霞经常去图书馆借阅有关脑癌的医疗书籍,而对脑癌认识越多,就越为女儿担心,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医院看护。
芷敏接受了3次手术、8次化疗、24次电疗,疗程长达两年多,而且副作用丛生,包括尿崩症、肾上腺功能缺乏症、糖尿病以及癫痫症,此外,还容易流鼻血,双耳听觉神经也轻微受损。她的体力比以前差,连书写速度都减慢了,并须长期服药,连续两年每晚打增高针。
邓丽霞看着女儿受煎熬,爱莫能助,十分苦恼。一度要看心理医生。但她没有气馁,除了常常对女儿讲些鼓励的话,还经由护士向儿童癌病基金求助,邀得女儿喜爱的艺人到医院探望。为她打气。
女儿出院后,邓丽霞还经常陪她回医院复诊,并每天四次为她注射胰岛素,对抗糖尿病。为防止女儿低血糖及配合药物治疗,邓丽霞有两年的时间,天天为女儿准备午餐,送到学校去。
邓丽霞和女儿关系密切,无所不谈。她想起女儿当年在医院里的一句话:“我康复后,我们一起做义工去!”邓丽霞也曾照顾罹患癌症的婆婆,很明白病人多么需要关心和支持,于是她和女儿积极参与小区和医院的义工活动,为人送暖。
邓丽霞今天最大的愿望是女儿身体健康,能照顾自己,计划未来。(曹伟康)
鹣鲽之情
我和刘风卿同是鼻咽癌患者,因此相识,也因此看到她丈夫刘干若过去20多年来,如何竭尽心力,帮助妻子对抗恶疾。
刘凤卿本在智障学校教书,1987年患上鼻咽癌。刘干若因工作不能陪妻子到医院电疗,晚上回家,便拥抱她,紧握她的手,给予她鼓励。风卿捱过七个星期的电疗之后,继续教书和照顾家庭,还跟我加入“癌病热线”担任史工。
1989年,刘凤卿癌症复发,要再接受电疗,幸得丈夫和一位好朋友用心照顾。刘干若爱妻情切,1991年索性辞掉工作,全力照顾妻子,陪她复诊,接送她上下班,又负责做家事。刘凤卿虽然辛苦,但想到丈夫和儿女,咬紧牙关撑了过来。
刘凤卿经过两次电疗,后遗症不少,例如说话带沉重鼻音,看东西出现叠影,听觉不灵光,咀嚼吞咽都感困难,记忆力衰退,脑部长水瘤等。刘干若照顾妻子元微不至:妻子说、听有障碍,他就替她传话;妻子咀嚼吞咽困难,他就为她准备合适的食物,外出晚餐点豆腐炒鲜奶、粟米汤之类的食物;妻子记性差,他就提醒她服药,还预备好每天的份量;妻子唾液少,易患蛀牙,他就提醒她饭后刷牙,给她买较好的牙膏;妻子怕光,他就带她去买帽子;妻子体弱,他就劝她看中医;妻子爱打扮,他就穿上和她颜色相衬的衣服。夫妻好合,如鼓瑟琴。
2004年,刘风卿突然完全失聪,不过,刘干若未雨绸缪,早已在聋人中心学会唇语,每天和风卿一起练习,同时征询各方意见,为凤卿安排耳蜗手术。总之,能为妻子做的,他都全力以赴。
丈夫的爱令刘凤卿更加坚强,虽然有病在身,仍悉心打扮,并积极配合丈夫为她所做的一切。刘干若本是警员,和妻子并肩抗癌,不愧是位柔情铁汉。他们夫妇印证了婚姻的神圣承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由于刘风卿听觉和说话不便,我_虽和她见面,但20年来书信往返较多。有时读着她的信,忍不住感动得流下两行热泪。天下疾苦固然多。但只要人间有大爱,世界一定更美好。
(责任编辑 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