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不仅仅是用于修饰人的外表形态,更是注重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文字美学也是现代文学作品、文字新闻等内容积极追求的一大元素,经过美学修饰后的文字变得更为华丽。广义上的编辑包括了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种传播媒介的编辑,狭义上的编辑则一般都是指从事文字工作的编辑人员。作为一项精神活动,编辑过程也是大脑思维运转的一个过程。利用编辑行为进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创造与再创造,这是编辑的本质特征,也是文化知识传播的必经阶段。可以说,编辑的工作是多方面的,涉及到了意识活动、科研活动、艺术创造活动等各个方面,是人类大脑思维、精神活动带来的产物。将美学元素融合到编辑活动中,可以让原本粗糙的文字内容变得更具色彩。
一 编辑活动的审美特点
编辑不仅是文字处理的工作者,在社会文化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也是传递者,将各种文化信息传递给社会群体。对编辑的定位,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环相扣的中介者,如:从读者角度看,编辑是处理文字的工作者;从作者角度看,编辑则是读者。无论是传播学或者是文学、新闻学,编辑扮演的角色都是双重性的。根据文化传播的不同工程,审美观念的不同往往造成了编辑活动结果的差异,这主要还是在于编辑对美学的“选择”和“塑造”,“选择”是为了发现美,“塑造”是为了创造美。从这一点看,编辑扮演了信息传播者、美学创造者等不同的角色。
个人心理状况对审美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若心理状态不正常则会造成审美活动的扭曲,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出现偏差。这就需要编辑不仅具备强烈的审美意识,也要带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审美眼光。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则需要编辑人员长期积累工作经验,对自身的编辑工作充满热爱,对现实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许多不同的审美活动中积累而来的美学情感才会让编辑能准确地审美。就文字工作这一行来看,编辑工作的每一种对象都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如:语言文字、学术论文、伦理道德、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若在编辑过程中遇到一些特殊的文字言语,人的内心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刺激,这种强烈的心理感觉会让人的大脑、思维活跃起来,让人的思想境界达到忘我的状态。
二 编辑的美学素养
美学素养是编辑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这在编辑活动中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深层次认识。让编辑人员的工作更具有创造性,从而达到增强编辑美学素养的要求。编辑的审美素养可以划分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哲学素养等,具体情况:(1)科学素养。这实际上是某种抉择因素,对美学价值观念的客观选择。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编辑对于事物的看法与观念都变得更为客观实际,这可以从正面上实现真理的科学性,让编辑在理解的基础上同其建立审美关系。(2)艺术素养。要求编辑能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对于艺术价值的内涵有所熟悉了解。若编辑的艺术素养缺乏,则其审美情感就会处在“休眠状态”。尽管日常工作中属于编辑活动,但这种编辑的水平、质量、艺术性都是无法达到美学要求的。(3)哲学素养。哲学价值观念的形成有助于编辑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感悟,让编辑的文字活动在相对客观的条件下进行,满足了哲学价值体系的运用需求。哲学素养可以引导编辑发挥出较强的鉴别能力,使其审美评价工作达到一个层次。
若从教育角度看,美学素养对于编辑而言也是一种审美教育,要求编辑工作者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学素质。编辑的美学素养,实际上是指编辑自身的审美教育。这主要表现在:(1)编辑大部分是文字工作者,其需要具备足够的文化知识,深厚的文字功底,这样才能让编辑工作顺利进行。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有足够的文化知识,还要在艺术上具备相应的艺术美学理论,然后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自己的美学素养。(2)在思维变化上,编辑往往要面对大量不同的文字内容,这对于编辑的思维能力要求相当严格。编辑应该以一种职业的审美习惯审视文稿,而这一职业习惯或素养都是要编辑长期工作后才能积累的。编辑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实际运用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当编辑具备相应的美学素养之后,其审美情绪完全显露出来之后才能获取审美能力,从而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更加客观的反应,让处理后的文稿更具有文学价值。
三 编辑的美学创造
(一) 编辑文稿的美学创造
编辑作为文字处理的工作者,对待不同的稿件时要注重稿件处理的质量。对稿件从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从思想意识上实现突破才能实现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当某一篇文章在编辑处理之前,应要求编辑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思路,体现出学术文章的应用价值。当然,融合美学价值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如:层次结构有着参差的美,跌宕的立体美;流畅的语言有一种韵而有致的音乐美;文稿中透现的作者的广博学识之美等等,这些都是编辑需要重视的元素。另外,我们可以倡导将作者、编辑之间的联系互相结合起来,让编辑的美学理念得到升华,实现各个不同层次的美学认知,这样才能有助于美学价值理念的体现。
(二) 封面设计的美学创造
封面是书籍的构成之一,对于封面的设计编辑往往会影响到读者的第一感觉。编辑人员在从事书籍编辑过程中要注重对封面的设计调整,把封面设计当成一种艺术去完成,以保证书籍设计的效果得到最大发挥。封面设计的美学塑造需要投人人的情感元素,那样才能体现出更加先进的创作理念,让设计作品更有艺术价值。封面设计的重点在于创作一个独特的平面构图,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将视觉元素的美感发挥出来,然后利用科学的分布技巧布置结构,让封面变得更加美观。 一般情况下,设计书籍封面时需要对其构图合理布置,最重要的是将不同的元素有效融合,如色块、符号、线条、图形等,其符号指的是自然语言、人工语言;图形指的是写实图形、写意图形、抽象图形、意象图形等。设计人员不仅要结合书籍的内容开展设计,对书籍中涉及的信息内容及时标注,还应该注重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可结合书籍的学科的特点和读者定位,将书籍需要表达的设计思想、主题理念、创作风格等内容积极表达出来,确定更有表现能力的封面构造。设计时要结合平面美术设计的思维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平面构图技巧,处理好图形设计中需要表达的思想理念,选择更加优越的设计元素、构图方式、色彩基调,让封面图形的寓意充分显现出来,尽可能利用简洁、抽象且丰富的寓意彰显主题,构造出更具特色的期刊的外部艺术形象。简而言之,书籍封面的个性化流露了设计主体的设计风格与时代美感艺术,让设计师能根据书籍的实际需要与个人理念,将封面设计的艺术价值提高一个层次,彰显出更加独特 的作品理念。封面设计的美学创造不仅要借助图形,还应该配合相关的理念意识,如:先进的审美意识、客观的价值意识、科学的文学意识等,这些对于封面设计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 期刊版式设计的美学创造
一本好的期刊必须要有好的期刊版式,这样才能保证期刊版式的美学价值表达出来。
期刊版式设计的美学创造要求设计人员把理论知识与图形构造相结合,显现的是设计者运用科学、技术知识、美学修养等塑造美学。若根据美学理论内容,期刊版式设计的美感体现于编辑人员的思想理念、人文意识、知识水平、创作灵感、思维现象等等。在期刊版面设计过程中,编辑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创立富含个性特色的版式风格,带给读者更为独特的思维感受,使其对期刊的兴趣逐渐增强。因而,编辑在期刊版式设计阶段的审美创造则显得尤为重要,其既能体现出编辑的审美思维,也能将编辑个人的理念价值展现给读者,引导读者从正确的角度去感触书籍内涵。而编辑要想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期刊版式,则要学会从实际工作中捕捉美感,对于一些富含美学价值的艺术不断积累,为出版的艺术价值提升提供保障。例如编辑利用审美表现手法让期刊结构有效地整合起来,既能把期刊各个版面的艺术格调呈现出来,也能形成期刊的某种风格,吸引读者细心品读作品;把照片、插图巧妙地排列起来,让版面的图形美感更加浓厚;版式设计节奏分明、联系密切、搭配得当,对版面进行色彩协调搭配,显现出更强烈的色彩效果,这些都会带来不同的视觉刺激。而对书眉进行创新,则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些都是编辑审美价值创造的表现。
(四) 期刊目次设计的美学创造
期刊目次也是美学创造的一个重点,其美学风格较为独特,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摆脱期刊其他部分而存在。整体上分类,期刊目次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功能、内容、形式等三个方面。每一种美学创造情况如下:
功能美。功能美主要表现为期刊目次的实用性,满足读者阅读期刊的需要才具备更强的功能。主要包括:(1)思想。不同编辑对待相同的期刊都有自己的观点、看法,编辑可依据目次页的栏目编写办刊宗旨、刊物特色、核心内容等,这样可以引导读者快速查找、阅读内容。读者只需经过浏览目次就能掌握期刊所涉猎的问题和方向,对整个刊物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2)检索。为了让读者尽快查找到自己需要搜寻的信息,编辑应为其设计更好的检索功能,帮助读者查询相关的内容。(3)特色。期刊特色是不可缺少的美学元素,从刊物特色能显现出其艺术价值、美学价值。这也是编辑设计期刊目次时需要考虑的。
内容美。内容美主要表现为期刊目次的内容丰厚、文字畅达、富含哲理等等。为了达到内容美,期刊目次的内容设计应从审美角度考虑,具体包括:(1)加工处理。期刊出版本质上是信息产业的一种形式,在对所承载信息进行智化和物化的过程中要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使其能以规范有序的形式传输、散播;(2)彰显特色。若期刊编排的内容单一则会使得文章失去原有的特色。这就需要编辑经过个性化设计,精心编排、策划特色栏目,并情有独钟地坚持下去,才能让期刊的特色显现出来;(3)创新命名。名字犹如期刊的“名片”,是一个期刊的代表。栏目是期刊整体内容的一部分,栏目的名称要和刊物的创办理念相符合。因而,不同的刊物需表达出不同的意境,选择的名字也要彼此相互区别开来。如:学术性期刊的最终目的是发表和保存研究成果,读者主要是借助于文献检索来利用,这就要求在命名时严格对待。
形式美。形式美直观地表达期刊的美学价值,通常是指期刊目次版式设计的美,包括线条、构图、文字等直观内容以及利用这些构件塑造出来的美。形式美对于期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读者通过对目次版式设计的欣赏,增加阅读的兴趣,享受期刊的美学艺术;美的设计使其内容和功能美上加美,让期刊的特色得到充分显现。编辑要想取得理想的美学效果,则应该在目次版式设计等方面创新改进,如:规范性、整体性、不呆板、不臃肿、有章法、有规律、有秩序,以及多而不乱、乱而有序、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等。需要强调的是版式的创意应源自真实的创作,其不能仅仅是片面地寻求所谓戏剧性的突破,而是要结合个案的版式选择最佳设计方案,让期刊的美学价值得到充分显现。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编辑美学是知识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对于编辑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要不断积累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满足文字编辑工作的要求下,提升个人对美学价值的认识。编辑融入美学素养的灵魂及美学创造的实践,能够使这一文化传播工具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文字编辑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
一 编辑活动的审美特点
编辑不仅是文字处理的工作者,在社会文化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也是传递者,将各种文化信息传递给社会群体。对编辑的定位,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环相扣的中介者,如:从读者角度看,编辑是处理文字的工作者;从作者角度看,编辑则是读者。无论是传播学或者是文学、新闻学,编辑扮演的角色都是双重性的。根据文化传播的不同工程,审美观念的不同往往造成了编辑活动结果的差异,这主要还是在于编辑对美学的“选择”和“塑造”,“选择”是为了发现美,“塑造”是为了创造美。从这一点看,编辑扮演了信息传播者、美学创造者等不同的角色。
个人心理状况对审美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若心理状态不正常则会造成审美活动的扭曲,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出现偏差。这就需要编辑不仅具备强烈的审美意识,也要带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审美眼光。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则需要编辑人员长期积累工作经验,对自身的编辑工作充满热爱,对现实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许多不同的审美活动中积累而来的美学情感才会让编辑能准确地审美。就文字工作这一行来看,编辑工作的每一种对象都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如:语言文字、学术论文、伦理道德、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若在编辑过程中遇到一些特殊的文字言语,人的内心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刺激,这种强烈的心理感觉会让人的大脑、思维活跃起来,让人的思想境界达到忘我的状态。
二 编辑的美学素养
美学素养是编辑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这在编辑活动中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深层次认识。让编辑人员的工作更具有创造性,从而达到增强编辑美学素养的要求。编辑的审美素养可以划分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哲学素养等,具体情况:(1)科学素养。这实际上是某种抉择因素,对美学价值观念的客观选择。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编辑对于事物的看法与观念都变得更为客观实际,这可以从正面上实现真理的科学性,让编辑在理解的基础上同其建立审美关系。(2)艺术素养。要求编辑能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对于艺术价值的内涵有所熟悉了解。若编辑的艺术素养缺乏,则其审美情感就会处在“休眠状态”。尽管日常工作中属于编辑活动,但这种编辑的水平、质量、艺术性都是无法达到美学要求的。(3)哲学素养。哲学价值观念的形成有助于编辑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感悟,让编辑的文字活动在相对客观的条件下进行,满足了哲学价值体系的运用需求。哲学素养可以引导编辑发挥出较强的鉴别能力,使其审美评价工作达到一个层次。
若从教育角度看,美学素养对于编辑而言也是一种审美教育,要求编辑工作者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学素质。编辑的美学素养,实际上是指编辑自身的审美教育。这主要表现在:(1)编辑大部分是文字工作者,其需要具备足够的文化知识,深厚的文字功底,这样才能让编辑工作顺利进行。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有足够的文化知识,还要在艺术上具备相应的艺术美学理论,然后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自己的美学素养。(2)在思维变化上,编辑往往要面对大量不同的文字内容,这对于编辑的思维能力要求相当严格。编辑应该以一种职业的审美习惯审视文稿,而这一职业习惯或素养都是要编辑长期工作后才能积累的。编辑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实际运用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当编辑具备相应的美学素养之后,其审美情绪完全显露出来之后才能获取审美能力,从而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更加客观的反应,让处理后的文稿更具有文学价值。
三 编辑的美学创造
(一) 编辑文稿的美学创造
编辑作为文字处理的工作者,对待不同的稿件时要注重稿件处理的质量。对稿件从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从思想意识上实现突破才能实现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当某一篇文章在编辑处理之前,应要求编辑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思路,体现出学术文章的应用价值。当然,融合美学价值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如:层次结构有着参差的美,跌宕的立体美;流畅的语言有一种韵而有致的音乐美;文稿中透现的作者的广博学识之美等等,这些都是编辑需要重视的元素。另外,我们可以倡导将作者、编辑之间的联系互相结合起来,让编辑的美学理念得到升华,实现各个不同层次的美学认知,这样才能有助于美学价值理念的体现。
(二) 封面设计的美学创造
封面是书籍的构成之一,对于封面的设计编辑往往会影响到读者的第一感觉。编辑人员在从事书籍编辑过程中要注重对封面的设计调整,把封面设计当成一种艺术去完成,以保证书籍设计的效果得到最大发挥。封面设计的美学塑造需要投人人的情感元素,那样才能体现出更加先进的创作理念,让设计作品更有艺术价值。封面设计的重点在于创作一个独特的平面构图,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将视觉元素的美感发挥出来,然后利用科学的分布技巧布置结构,让封面变得更加美观。 一般情况下,设计书籍封面时需要对其构图合理布置,最重要的是将不同的元素有效融合,如色块、符号、线条、图形等,其符号指的是自然语言、人工语言;图形指的是写实图形、写意图形、抽象图形、意象图形等。设计人员不仅要结合书籍的内容开展设计,对书籍中涉及的信息内容及时标注,还应该注重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可结合书籍的学科的特点和读者定位,将书籍需要表达的设计思想、主题理念、创作风格等内容积极表达出来,确定更有表现能力的封面构造。设计时要结合平面美术设计的思维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平面构图技巧,处理好图形设计中需要表达的思想理念,选择更加优越的设计元素、构图方式、色彩基调,让封面图形的寓意充分显现出来,尽可能利用简洁、抽象且丰富的寓意彰显主题,构造出更具特色的期刊的外部艺术形象。简而言之,书籍封面的个性化流露了设计主体的设计风格与时代美感艺术,让设计师能根据书籍的实际需要与个人理念,将封面设计的艺术价值提高一个层次,彰显出更加独特 的作品理念。封面设计的美学创造不仅要借助图形,还应该配合相关的理念意识,如:先进的审美意识、客观的价值意识、科学的文学意识等,这些对于封面设计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 期刊版式设计的美学创造
一本好的期刊必须要有好的期刊版式,这样才能保证期刊版式的美学价值表达出来。
期刊版式设计的美学创造要求设计人员把理论知识与图形构造相结合,显现的是设计者运用科学、技术知识、美学修养等塑造美学。若根据美学理论内容,期刊版式设计的美感体现于编辑人员的思想理念、人文意识、知识水平、创作灵感、思维现象等等。在期刊版面设计过程中,编辑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创立富含个性特色的版式风格,带给读者更为独特的思维感受,使其对期刊的兴趣逐渐增强。因而,编辑在期刊版式设计阶段的审美创造则显得尤为重要,其既能体现出编辑的审美思维,也能将编辑个人的理念价值展现给读者,引导读者从正确的角度去感触书籍内涵。而编辑要想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期刊版式,则要学会从实际工作中捕捉美感,对于一些富含美学价值的艺术不断积累,为出版的艺术价值提升提供保障。例如编辑利用审美表现手法让期刊结构有效地整合起来,既能把期刊各个版面的艺术格调呈现出来,也能形成期刊的某种风格,吸引读者细心品读作品;把照片、插图巧妙地排列起来,让版面的图形美感更加浓厚;版式设计节奏分明、联系密切、搭配得当,对版面进行色彩协调搭配,显现出更强烈的色彩效果,这些都会带来不同的视觉刺激。而对书眉进行创新,则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些都是编辑审美价值创造的表现。
(四) 期刊目次设计的美学创造
期刊目次也是美学创造的一个重点,其美学风格较为独特,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摆脱期刊其他部分而存在。整体上分类,期刊目次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功能、内容、形式等三个方面。每一种美学创造情况如下:
功能美。功能美主要表现为期刊目次的实用性,满足读者阅读期刊的需要才具备更强的功能。主要包括:(1)思想。不同编辑对待相同的期刊都有自己的观点、看法,编辑可依据目次页的栏目编写办刊宗旨、刊物特色、核心内容等,这样可以引导读者快速查找、阅读内容。读者只需经过浏览目次就能掌握期刊所涉猎的问题和方向,对整个刊物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2)检索。为了让读者尽快查找到自己需要搜寻的信息,编辑应为其设计更好的检索功能,帮助读者查询相关的内容。(3)特色。期刊特色是不可缺少的美学元素,从刊物特色能显现出其艺术价值、美学价值。这也是编辑设计期刊目次时需要考虑的。
内容美。内容美主要表现为期刊目次的内容丰厚、文字畅达、富含哲理等等。为了达到内容美,期刊目次的内容设计应从审美角度考虑,具体包括:(1)加工处理。期刊出版本质上是信息产业的一种形式,在对所承载信息进行智化和物化的过程中要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使其能以规范有序的形式传输、散播;(2)彰显特色。若期刊编排的内容单一则会使得文章失去原有的特色。这就需要编辑经过个性化设计,精心编排、策划特色栏目,并情有独钟地坚持下去,才能让期刊的特色显现出来;(3)创新命名。名字犹如期刊的“名片”,是一个期刊的代表。栏目是期刊整体内容的一部分,栏目的名称要和刊物的创办理念相符合。因而,不同的刊物需表达出不同的意境,选择的名字也要彼此相互区别开来。如:学术性期刊的最终目的是发表和保存研究成果,读者主要是借助于文献检索来利用,这就要求在命名时严格对待。
形式美。形式美直观地表达期刊的美学价值,通常是指期刊目次版式设计的美,包括线条、构图、文字等直观内容以及利用这些构件塑造出来的美。形式美对于期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读者通过对目次版式设计的欣赏,增加阅读的兴趣,享受期刊的美学艺术;美的设计使其内容和功能美上加美,让期刊的特色得到充分显现。编辑要想取得理想的美学效果,则应该在目次版式设计等方面创新改进,如:规范性、整体性、不呆板、不臃肿、有章法、有规律、有秩序,以及多而不乱、乱而有序、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等。需要强调的是版式的创意应源自真实的创作,其不能仅仅是片面地寻求所谓戏剧性的突破,而是要结合个案的版式选择最佳设计方案,让期刊的美学价值得到充分显现。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编辑美学是知识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对于编辑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要不断积累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满足文字编辑工作的要求下,提升个人对美学价值的认识。编辑融入美学素养的灵魂及美学创造的实践,能够使这一文化传播工具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文字编辑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