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文明发展历时五千年之久,在时间的长河和历史的洪流中,各民族各地方都沉淀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和特有的文化风俗,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是我国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国家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受到了西方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即将或者已经消失。在这样严峻的事态面前,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原因剖析,并且提出了相对应的传承和保护的计策与途径。
关键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一点在我国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中完全可以体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珍贵程度绝对不亚于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更为宝贵。它由一代代中华民族人民的经验和心血凝结而成,我们欣赏绚丽亦或是温柔的民族舞蹈,我们聆听张扬的内敛的音乐,我们喜欢匠心独运的窗花剪纸,所有能带给你心灵抚慰震撼的古代艺术,都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藏和食粮。在经济全球化带来流行文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民间艺术文化的美丽。纵使新生的事物再美丽,也不能是丢下旧时代精神的理由。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道阻且长,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找到适合其生存的方式,使其继续流传下去。
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特点及现状
(一)特点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存于民间,依赖于思想,隐于精神存在的文化形态。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我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文化艺术。[1]新疆的舞蹈、陕北的腰鼓秧歌、苗族的刺绣、蒙古的骑马射箭等,都是民间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当然,在民族艺术文化传承的过程之中,古人的一些腐朽思想也会渗透进来,随之隐蔽保存。但是我们不该因噎废食,无视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优良部分。在流传过程之中,我们只要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把好的部分过滤提纯,加以保护即可[2]。
(二)现状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从存在形式而言,因为交换于大脑,只要有人学习传承就不会消失,不会像山水建筑一样轻易就风化腐蚀,它看似更为容易保存,这是过于乐观的想法。实则由于西方新兴文化的诱惑冲击,民众的兴趣发生了转移。新一代中国青少年很少有人去选择传承学习这些古老文化,致使其到了已经濒临灭绝的态势。普遍而言,人们比起秧歌腰鼓更喜欢学习街舞,比起剪纸窗花更欣赏明星贴画,相较于手工挂面更享受汉堡披萨,宁愿花一千看一场演唱会,也不愿选择一百听一场相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站在时代变迁的路口,正在无助的等待我们给它指引方向。
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价值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一般来说都是以口口相传,手手传授的形式流传,其中蕴含着每一位传承者的个人生活阅历和经验。无论是曲艺还是技艺大多是蕴含了千万分的喜欢在里面,饱含的浓烈的感情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二次学习和创作。每一个人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理解都有不同,所以体现在个体身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浓烈的个体生活气息与独特情感寄托。[3]比如苗族精美的人工刺绣,因为手工周期的问题,抵不过服装厂机器的出货率,竟也销售不出。在外界金钱利益的诱惑之下,本该学习苗族刺绣的年轻少女纷纷赶往大都市见识灯红酒绿,满足自身欲望,实现在大城市定居的愿望。人的选择是自由的,什么样的职业和生活都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但是这样民族民间艺术文化难免堕落消失。我国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现在所处的为难境地,不禁让人唏嘘感叹。如果优秀的文化艺术存世时不被重视学习,等其灭绝以后再高唱吊歌,已毫无意义。
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途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濒临灭绝的危难困境,很多青少年还没有意识到。[4]在当今危急存亡之际,应该采取一些新时代的媒介手段对其进行宣传。首先,可以在传统媒体上进行宣传,比如制作成电视公益广告,在央视和地方台集中播放,力求在人们心中注入危机意识。再比如可以选取其中一项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追踪报道,写成系列文章;其次,可以借用新媒体的力量,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人手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可以借用微博、豆瓣这样的高流量社交平台,发表一些文章,和著名博主进行合作,进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相关介绍和推广;最后,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手段使民间艺术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公司,走进职场,比如在学校或者公司举办民间艺术文化的比赛,吸引人们关注民间艺术文化。
(二)完善保护制度
如果有相对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路就会更平坦。首先,制定相关的民间艺术文化保护规范,涵盖技艺的继承人,技艺的复活和抢救以及学习技艺补贴,等等。其次将民族民间文化和课本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这些在生活中很少接触的民间艺术文化,从而引起青少年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迂回拯救民间艺术文化。最后,设立专门的民间文化专家学习小组和知识课堂,开设相关艺术文化讲座,号召人们参与进去,提高国民参与度。
四、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当下民间艺术陷入窘境,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拯救,我们应该要把这些前人的优良文化完好无损地传到下一代。
【参考文献】
[1]张建林.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民间艺术传承[J].艺术科技,2014(01):121.
[2]李于坤.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探讨[J].名族艺术,2005(03):41.
[3]文中善.论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迫切性与对策[J].满族研究,2008(03):39.
[4]付艷枝.浅谈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几点看法[J].山东纺织经济,2013(04):67.
关键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一点在我国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中完全可以体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珍贵程度绝对不亚于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更为宝贵。它由一代代中华民族人民的经验和心血凝结而成,我们欣赏绚丽亦或是温柔的民族舞蹈,我们聆听张扬的内敛的音乐,我们喜欢匠心独运的窗花剪纸,所有能带给你心灵抚慰震撼的古代艺术,都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藏和食粮。在经济全球化带来流行文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民间艺术文化的美丽。纵使新生的事物再美丽,也不能是丢下旧时代精神的理由。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道阻且长,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找到适合其生存的方式,使其继续流传下去。
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特点及现状
(一)特点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存于民间,依赖于思想,隐于精神存在的文化形态。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我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文化艺术。[1]新疆的舞蹈、陕北的腰鼓秧歌、苗族的刺绣、蒙古的骑马射箭等,都是民间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当然,在民族艺术文化传承的过程之中,古人的一些腐朽思想也会渗透进来,随之隐蔽保存。但是我们不该因噎废食,无视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优良部分。在流传过程之中,我们只要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把好的部分过滤提纯,加以保护即可[2]。
(二)现状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从存在形式而言,因为交换于大脑,只要有人学习传承就不会消失,不会像山水建筑一样轻易就风化腐蚀,它看似更为容易保存,这是过于乐观的想法。实则由于西方新兴文化的诱惑冲击,民众的兴趣发生了转移。新一代中国青少年很少有人去选择传承学习这些古老文化,致使其到了已经濒临灭绝的态势。普遍而言,人们比起秧歌腰鼓更喜欢学习街舞,比起剪纸窗花更欣赏明星贴画,相较于手工挂面更享受汉堡披萨,宁愿花一千看一场演唱会,也不愿选择一百听一场相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站在时代变迁的路口,正在无助的等待我们给它指引方向。
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价值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一般来说都是以口口相传,手手传授的形式流传,其中蕴含着每一位传承者的个人生活阅历和经验。无论是曲艺还是技艺大多是蕴含了千万分的喜欢在里面,饱含的浓烈的感情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二次学习和创作。每一个人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理解都有不同,所以体现在个体身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浓烈的个体生活气息与独特情感寄托。[3]比如苗族精美的人工刺绣,因为手工周期的问题,抵不过服装厂机器的出货率,竟也销售不出。在外界金钱利益的诱惑之下,本该学习苗族刺绣的年轻少女纷纷赶往大都市见识灯红酒绿,满足自身欲望,实现在大城市定居的愿望。人的选择是自由的,什么样的职业和生活都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但是这样民族民间艺术文化难免堕落消失。我国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现在所处的为难境地,不禁让人唏嘘感叹。如果优秀的文化艺术存世时不被重视学习,等其灭绝以后再高唱吊歌,已毫无意义。
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途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濒临灭绝的危难困境,很多青少年还没有意识到。[4]在当今危急存亡之际,应该采取一些新时代的媒介手段对其进行宣传。首先,可以在传统媒体上进行宣传,比如制作成电视公益广告,在央视和地方台集中播放,力求在人们心中注入危机意识。再比如可以选取其中一项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追踪报道,写成系列文章;其次,可以借用新媒体的力量,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人手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可以借用微博、豆瓣这样的高流量社交平台,发表一些文章,和著名博主进行合作,进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相关介绍和推广;最后,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手段使民间艺术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公司,走进职场,比如在学校或者公司举办民间艺术文化的比赛,吸引人们关注民间艺术文化。
(二)完善保护制度
如果有相对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路就会更平坦。首先,制定相关的民间艺术文化保护规范,涵盖技艺的继承人,技艺的复活和抢救以及学习技艺补贴,等等。其次将民族民间文化和课本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这些在生活中很少接触的民间艺术文化,从而引起青少年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迂回拯救民间艺术文化。最后,设立专门的民间文化专家学习小组和知识课堂,开设相关艺术文化讲座,号召人们参与进去,提高国民参与度。
四、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当下民间艺术陷入窘境,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拯救,我们应该要把这些前人的优良文化完好无损地传到下一代。
【参考文献】
[1]张建林.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民间艺术传承[J].艺术科技,2014(01):121.
[2]李于坤.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探讨[J].名族艺术,2005(03):41.
[3]文中善.论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迫切性与对策[J].满族研究,2008(03):39.
[4]付艷枝.浅谈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几点看法[J].山东纺织经济,2013(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