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共生活中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培育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建立现代公民教育体系,要提高公民素质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共十七大提出,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2008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我们认识到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具体来说,我们的选题是基于以下背景:
  1.1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
  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学校公共生活是学生理解社会,培养自主、自律意识的桥梁和途径。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通过学校公共生活,在小学生中进行自主、自律意识教育,让孩子在体验中懂得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道德和科学等重要理念,并能自觉实践这些理念,必将为培养有公民意识的现代高素质的人打下牢固的基础。
  育英学校是一个有着六十多年文化积淀的老校,有着进行自主、自律教育的悠久传统。育英学校原为湖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从军队中抽调教师、生活服务人员组建教师队伍。创建之初异常艰难,很多教职员工都是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难的作风,克服了各种困难,以校为家,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育英的教育事业。老一辈育英人身上的忘我投入、自律自强都是我们难能可贵的本土德育资源。在育英的发展中,每一任校长都重视对学生的自主、自律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关注每一个儿童,充分体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先进办学理念。其办学思想与许多做法都与国家倡导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正是这种鲜明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引导着育英学校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教育的精彩。九十年代初,学校在省内先行英语教学实验、信息技术教学实验,并在科普教育、篮球、田径、德育教育等方面形成特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校以“为每位教师的教育人生导航,为每位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目标,继承发展“严谨、朴实、和谐、创新”的育英精神内涵,以寄宿与走读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坚持德育教育为中心,依托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我们期望将公民意识教育确定为我校未来发展的办学模式和必须全面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并从自主、自律意识培育为切入点进行探索,这既很好地实现了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体现了时代要求,是结合历史与未来的极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必将对学校跨越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为了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社会发展,育英学校作为省内知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在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好,再加上父母工作繁忙,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监管,难免娇惯。而请人托管或在学校寄宿等方式又使学生脱离父母的直接管理,缺少了父母的关爱,部分单亲家庭的文化建设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表现出较大的缺损状态。因此,情感缺失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不利的。其次,某些电视娱乐节目的随意性引导,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三,网络对学生思想的侵蚀,网络游戏对学生薄弱意志力的冲击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了负面影响。综合以上情况,我校学生曾表现出以下的不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够——独生子女的“娇”、“骄”两气;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不足;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安全习惯;不注意文明习惯用语;凡事推托,寻找借口的不好习惯等等。这些问题具有社会性的影响就是:社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大,儿童的生长空间越来越小;家庭的住房面积越来越大,孩子的心灵容积越来越小;学校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越来越小;家长的期望越来越高,新一代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小。所以社会上就有了“小皇帝”、“富二代”、“啃老族”等称谓,校园里就有了爷爷、奶奶背书包、做卫生的场景。在对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我们发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十分缺失,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试想,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能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吗?
  儿童期是孩子学习适应团体生活,学会表达,发展能力意识和思维方式,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公民教育,关系到每一位学子将来以怎样的姿态走向社会,是否自由、能否幸福,同时它也是民族、国家得以凝聚、稳定的根本所在。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该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而彰显自身的价值。
  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更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思想品德教育虽然不断加强,但社会应有的公民教育没有同步进行,传统德育教育依然沿袭了固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甚至一度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了思想品德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从而导致了公民教育的严重缺失。青少年一代虽然有较高的智商,但却缺乏一个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树立公民教育的现代理念,确立公民意识教育的主体地位是加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1.3为了提升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科研能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理念。只有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培养合格的人才。新课改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新的课改还没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对培养小公民的具体实践还缺乏经验。行政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因受成长环境、教育环境、工作环境的制约,自身的公民意识也比较淡薄,要推进公民教育,就必须帮助教师更新理念、开阔视野。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和教研能力的最佳途径。有了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2研究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学生以自主、自律为中心的公民意识明显增强,教师对公民教育有认同感,学校形成以增强自主、自律意识,凸显公民素养为基本内容的文化精神,构建以自主、自律意识培养为中心的小学生公民教育的实践模式。   具体内容包括:学校文化精神的再挖掘;课堂教学、各种活动、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中如何体现自主、自律意识的培养;学校制度的改变。
  3研究步骤和方法
  3.1研究步骤:
  3.1.1筹备阶段(2011年8月-2012年2月):
  ①课题选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调查分析和文献综述,搜集相关课题学习资料;申报课题。
  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聘请专家担任课题顾问指导;
  ③召开实验老师培训会议;
  ④落实课题经费,制定课题实施细则;
  ⑤重点挖掘学校精神文化。
  3.1.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5年6月):
  2012年3月—7月: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资料收集(学习资料、成果)
  本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2012年8月—2月: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班队活动观摩
  本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2013年3月—7月: 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研讨
  本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2013年8月—12月: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系列活动开放
  阶段性评估
  本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2014年1月—7月: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深入研讨
  案例征集
  本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2014年8月—12月 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深入研讨
  案例征集
  形成成果
  本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3.1.3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2015年2月—4月:收集整理资料 成果汇编
  2015年5月-6月: 撰写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
  终结性评估
  3.2研究方法:
  3.2.1行动研究法 :行动是课题组主要研究方法。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向研究性的实践活动转化。这种转化的重要标志就是研究的程序是否符合行动研究的规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将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
  3.2.2文献研究法 :阅读、研究、分析国内外关于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相关理论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的相关资料等,来指导课题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3.2.3调查研究法 :利用问卷、交谈等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积累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3.2.4经验总结法 :主要包括撰写论文、阶段报告、研究报告等。
  3.2.5观察法:在自然环境中对德育现象及其结果直接进行观察,以收集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3.2.6个案分析法:通过研究对象个体的日常行为表现或班级管理等情况的分析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方法。
  4具体实施
  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社会实践活动”、“资源整合利用”等途径来具体研究与实践。
  4.1在学校公共生活的重建中,我们不断追问学校是什么?我们认识到:学校是独特的文化组织,是社会良知的核心地带,是人类文化传承的神圣殿堂,是维护知识和人文尊严的精神净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心灵家园。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致力于建立具有科学精神、民主关怀和人文追求的学校新秩序。通过完善校内外民主的公共对话制度,创造和谐一致、和衷共济的局面和氛围,不断树立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公共关怀意识和理想愿景意识,学校形象的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4.2教师是学校公共生活的建设者,也是公民生活的表率。我们努力塑造自律、仁爱、博雅、奋进的教师形象,着力打造一支志存高远、淡薄名利、有着得风气之先的开创精神的教师群体。通过专题学习、组内研讨、专家问诊、师徒互助、自主研修、外出取经等培训形式强化一个意识,即要尊重、接纳、欣赏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性、重要性和潜能性,并在学科教学中自觉渗透公民教育的理念,努力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高雅文化活动。如:“成就孩子的幸福”教育论坛、“导读快艇”、“读书分享会”、“佳片有约”、“和谐心灵工作坊”、“汗水浸润笑容”班主任沙龙、“幸福三人行”、舞蹈健身俱乐部等。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主动进修学历,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留心观察教育现象,教学案例、论文、学生作品、课题摘记本丰富多彩……《我和老师的美丽故事》、《足迹》、《我和我的微笑天使》等集子的出版,58堂对全校家长的开放课,58个学生社团的建设,默默做义工,积极献爱心……,点点滴滴无不彰显着教师的师德风范、凝结着教师的创造豪情和卓越才智!
  4.3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我们研究制定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评价表。课堂教学评价从原来的重在评价教师逐渐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程度及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力创设学生参与质疑的情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我们认为,教师不应该把所有的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这种灌输会使学生规避该犯的错误,从而抹杀了孩子们自主体验的权利。我们努力在教学中还原学习的过程,多给孩子一些尊重,让他们在“试误”“自悟”的过程中多一些学习体验。“自主学习课堂”就是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活动,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各学科组根据研究设计,对如何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开展了扎实的实践探索。例如:语文组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编制课前预习卡。低年级的学生着重在字、词、句方面进行课前预习,中高年级则主要针对于篇的理解;美术組也为学生定制了课堂学习评价表,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学具准备、举手发言、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和评价,使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些举措,不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也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4.4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儿童生活空间。学校生活应成为学生的一种社会生活的雏形。我们以“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的教育方式,将认知、情意与行为目标统一起来,将参与公共生活的技能培养放在重要地位,通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参与、解决公共问题的品德与技能,促进其人生智慧的生成。
  具体做法是:
  4.4.1在班级公共生活中提升权利与责任的认识
  班级公共生活涉及的内容与方面非常广泛。具体来说,它包括班级的组织建设,比如选举班队干部、班级公共生活规则的制定、班级公共生活的建议与表达、班级公共生活中人际冲突的处理等。如何开展与建立新型的班级公共生活的模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与思考的重点问题。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小组讨论、沟通协调、辩论提高等多种方式与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在班级公共生活中的参与技能。例如我们在倡导制定班级公约时,各班同学积极参与,踊跃献策。低年级的班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孩子们对自己的常规习惯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准则;中高年级的班规较为全面、细致,孩子们大多从卫生方面、学习方面、纪律方面以及安全方面对自己提出了要求,有的班级还制定了班级原则、口号、目标以及宣言,并附有班干部及小组长的名单。还有的班级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征集、讨论确立了班训、班徽、班歌,还请家长指导为班歌谱曲,并设计了文化衫作为班服,在全校性比赛中体现了很强的班级凝聚力和团队精神。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自主自律的意识在孩子们的心田萌芽、生长,其权利与责任意识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4.4.2在特色活动中培养参与能力
  我们探索了以“人人体验,常常体验,处处体验,轮岗体验”的特色活动模式,开发出具有个性特色的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等五大系列活动。每个活动的开展,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参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参与的状态的分析,提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以读书节活动为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策划活动形式,制定活动规则,组织开展活动。学生在规则制定中学会遵守规则,学会按照公民身份参与到活动过程之中。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校园,锻炼和培养了孩子们积极向上、合作乐群、良好交际等综合素养,提升了师生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为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充分地发展构建了一个儿童参与公共生活的崭新世界。
  4.4.3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其自我认识,懂得尊重与包容
  在没有计划、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课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自我认识等辅导。通过故事呈现、角色扮演、情景小品、辩论、活动体验等活动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收获。以“微笑小天使”活动为例:我们预设的目标是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知道文明礼仪、和谐相处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号召广大同学共同行动起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个角落传递微笑、传递爱心,以真诚的微笑、郑重的承诺、积极的实践,努力做微笑文明的使者。通过“传递微笑”班队会、“微笑标志、微笑小故事”征集、“微笑小天使”标兵评选、“寻找身边的动人笑脸”等具体活动的开展,育英的孩子从羞涩的不打招呼,到看到老师、同学都能微笑以对;从自我封闭到乐于主动倾诉和倾听,懂得关怀与体谅。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让家长、老师十分欣慰。
  4.4.4在餐厅公共生活中训练规则
  学校餐厅是鲜活的具有特定情境的公共生活空间。营造一个文明、有序、温馨、安全的就餐环境,不仅关系着每一人的生活,而且直接体现了我们学校师生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以餐厅的公共生活为主题开展了相关的公民教育活动。主要有:(1)引发学生对学校就餐管理、设施安全、食品的营养、卫生及服务等方面的思考;(2)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听证会活动。邀请食堂工作人员、学校领导、学生代表及家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对菜谱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要及时维修电风扇等电器设备;要及时清理地面,最好能放置防滑地垫等等。(3)进行餐厅公共生活的建议与表达。在开展食堂公共生活“我建议、我表达”活动中,学生通过自编食堂就餐行为童谣、“文明就餐”、“光盘行动”倡议书、给学校的建议等活动,变为参与食堂管理的主体,提升了参与意识。
  4.4.5在校园网络虚拟空间训练交往能力
  互联网已经悄然进入学生的生活当中,不可避免地充当起重要角色。网络化的公共生活环境,更多地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新型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合了现代儿童的需要。依托校园网和教育局城域网,我们建立了班级网站和学生个人主页。在这个平台上,全校师生家长随时随地可以在线交流。如对学校或班级工作提出建议,策划活动,开展主题辩论,个人才艺展示,作品交流、在线辅导等。学生個人主页也是学生的成长记录。学生为此会认真经营好自己的个人主页,学会自主管理。同时各班都有信息管理员,有网管和版主,引导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学会如何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参与到虚拟的公共生活中来。
  5成果与分析
  5.1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更加明晰,教师精神生活品质得以提升。我们坚持“追求真实惟美的教育生活,构筑幸福完整的学习人生” 的办学理念,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2年先后获得“湖南省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湖南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志愿者团队”、“长沙市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单位”、“长沙市十一五德育研究先进集体”、“长沙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长沙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先进集体”、“第三届‘创作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团体一等奖”、“区教学提质增效年主题教研活动成果一等奖”、“区教育学会第11届年会先进教科室”、芙蓉区第六届校园文化节优秀组织奖”、“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考核评估一等奖”、“芙蓉区工会工作先进单位”、“蓉区区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芙蓉区雷锋号示范学校”、“长沙市雷锋号基层党组织候选集体”等40余项省市区集体荣誉。同时,师生也取得不少佳绩。全年教师获全国、省、市、区各级奖励100多人次,获各级各类荣誉40多人次,学生获奖300多人次。   5.2课堂教学改革初见成效。我们以“构建自主学习课堂”为切入点,重新拟定了《自主学习课堂评价标准》,以此标准引路,推动课堂教学向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转变。我们学习了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充分地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来学习,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我们推出了各学科自主学习课堂的典型课例,编发了六期《研究简讯》。一年多时间里,各学科教师上研究课、开放课、竞赛课达150多节。行政听评课200多节次。学科教学研究不断追求细节,追求精美。专家评价我们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学生个体与群体、小组之间的多向互动,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生活世界,体现学科的教育价值,教学方式方法的开放、灵活多样。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师生民主平等、共同创造,课堂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新的内容与方法等,使课堂焕发出活力。”
  5.3社会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开始自主策划或积极参与各项体验活动。例如:学雷锋小分队德育体验活动。这是一个由20多名学生自发组织的“学雷锋小分队”。他们开展了“走进社区,帮贫助困”系列活动。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下,原有的一个小分队迅速扩展到现在的十六个“学雷锋小分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湖南省图书馆志愿领养书架、到步行街慈善义卖、看望抗战老兵、走进福利院慰问……,全年活动达40多次,其中很多活动被各大媒体进行报道。通过这些德育体验活动,孩子们的自主、自律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爱心和奉献精神得到彰显,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扩大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又如“育英大讲堂”小讲师体验活动。许多孩子虽然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但是却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的兴趣爱好,甚至还有一定的研究。于是我们建立了“育英大讲坛”这样一个平台,招募志愿者开坛讲课。结果报名者络绎不绝,讲课内容包罗万象。海报一出,听课者云集。主讲者甚至还邀请了助教助阵。大讲坛成为了孩子们自我成长体验并获得成功和自信的极好平台。
  5.4资源整合利用意识增强。我们不仅注重校内各学科的资源整合,还努力开发整合校外教育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如:“高雅艺术进校园”、“儿童作家见面会”、“走进博物馆”、“小雷锋进社区”、公园义卖会……我们集合了家长、社区和友邻单位的力量,拓展了孩子们的生活空间,带领他们走进社会,体验真实的生活,为学习做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6研究反思
  6.1小学生德育的进步必须依赖于学校德育与社会生活的合理链接,应当通过“公民生活”的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主要是:(1)营造有利于公民教育的舆论环境;(2)成人社会应当做公民生活的表率;(3)学校生活应当改造成为“公民生活”——将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落实到具体的校园生活的改造中去,让孩子们在一个和谐、民主的教育生活中成长为合格公民。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所以需要我们不断与时俱进。
  6.2在小学进行公民教育探索,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和耐心,并作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1)公民教育面临着多元目标的巨大挑战。它不仅需要传授公民知识,为社会成员奠定好认知上的基础,还要培养他们的态度、技能和价值观,而这多种目标的实现对于教育者来说是复杂而艰巨的。(2)公民教育面临着现实社会的巨大挑战。公民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不仅仅是面前的学生,而是学生背后庞大的社会,是悠久的社会历史与文化传统。公民教育工作者既要与社会现实中的消极影响作战,与历史文化传统中落后、腐朽、被动、盲目服从等与现代公民意识相反的东西作战,还要与自身公民意识的缺失对抗。(3)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研究还面临着具体操作层面的挑战。
  正因为这项研究面临着多方面的巨大挑战,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就蕴涵了更为巨大的价值,无论对于传统教育,还是对于公民教育,都具有理论和实践、现实和未来的巨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该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而彰显自身的价值。
  【參考文献】
  [1] 杨东平:《<重建教育与公共生活的联系>序》
  杨东平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7125192
  [2] 章敬平:《新公民教育:续写70年前的历史》
  《南风窗》2005年9月刊
  [3] 王 雄:《公民意识教育:和谐社会的根基》
  《教师博览》2008年第1期
  [4] 王 雄、朱正标:《重建学校公共生活——中小学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
  探索》、《中国德育》2007年第8期
  《中小学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 2007年第12期
  [5] 楮洪启:《杜威教育思想引论》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
  [6] 金生鈜:学校教育价值的消费化形态[J].教育参考2000(6)
  [7] 金生鈜:无立场的教育学思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3).
  [8] 朱小蔓:《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
其他文献
当前中学教学有一个 非常突出的问题,这就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我们的教师到底应拥有什么样的有效教学理念,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显得格外的迫切与重要了.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
期刊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编排的文言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对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及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大有益处。笔者认真阅读了《教科书》、《读本》,发现注释中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现提出,求教于大方之家。  注释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同”“通”混释;二、注释错误。  “同”“通”混释另文讨论,这里主要讨论注释错误。  注释错误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期刊
培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英语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1培养学生爱好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英语”,“英语有何用处”、“不懂英语都有哪些不便”等问题,紧密联系着社会现实,巧设疑问,借“疑”增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
期刊
【摘要】 不论是浓缩或是扩张,诗 歌必须凭借虚实这一表现手法达到理想的境界,只是各个诗歌本身表现的是点是面、程度轻重 不同罢了。  【关键词】 实景 虚景 实情 虚情 虚与实  就诗歌艺术本身而言,笔 者认为,首先它是“浓缩的艺术”。这种浓缩大致可分为几种情况,那就是画面的单个截取或多个连缀。其次它是“扩张的艺术”。这种扩张表现在形式上则是画面外延的扩张,亦即简单 的一个或多个画面能让人联想或 想
期刊
【摘要】 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外出打工,家长只顾忙着挣钱,家庭教育的缺失毁不少聪明孩子的美好前程。大人钱挣下了,孩子却没成才。  【关键词】 家长外出打工 家教缺失 养而不教 挣了钱 没成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外出打工,家里只剩“死死老汉学生娃”,家长只顾忙着一门心思挣大钱,哪管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长,这种家庭教育缺失的局面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它直接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
期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在学习中常常起着动力作用。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讲述知识,可以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推动学习住努力克服学习中的障碍与困难,积极钻研,深入思考,如饥似渴地吸取科学知识的营养。而教师、父母对学生的关怀与爱,常会感染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以优异的成绩去回报他们的爱,把他们的爱当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流向外地,不少年轻父母将正在读书的孩子交给祖辈或亲属管理照顾,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学生”。由于“留守学生”多,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难度很大。特别是爱的缺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力量,真正做到学校、家庭和全社会主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给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  【关键词】 要给 留守学生 更多 关爱  近几年
期刊
当前,语文教改究竟应当怎么搞?从何处入手?重心应放在哪里?采用什么教学模式?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问题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经常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亟待明确的问题。下面就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和学习语文教学新大纲的体会,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明确:“能力训练”是常规教学的核心,也是当前语文教改的关键,它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  能力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
期刊
高三学年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最艰苦、最关键的一年。学生进入高三阶段后,他们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巨大压力。要想让学生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身心获得健康发展,考上理想大学,实现人生第一目标,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通过8年高三班主任的工作实践,我觉得在高三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关爱和激励。怎样做到用爱感化和激励学生呢?我是从下面几点展开工作的:  1亲近学生,用心沟通,树立教师的威望  教育是心
期刊
【摘要】 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挖掘教材人文内涵、构建人性化教学模式、政治教师不断提升人文素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 人文精神 教育  “提倡人文关怀,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热点、新亮点、新视点,也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