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选个总统来探路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盟这次选出低调总统和外长,是对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这一新制度的试探。先求稳,如果试验效果不错,欧盟内部满意,那么下届的总统可以挑一个更大胆更有影响的政治家,带领欧盟寻找新的突破。果真如此,范龙佩就可以说是某种性质的过渡总统了。
  
  11月19日,欧盟27国首脑通过一个高效的“工作晚餐”,推举出欧洲理事会第一位常任主席(俗称“欧盟总统”),同时还确定了欧洲理事会首任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俗称“欧盟外长”)。根据由最后的“政治钉子户”捷克总统克劳斯签署、即将于12月1日正式生效的《里斯本条约》,这两个新设职务将为欧盟这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一体化提供全新动力。不过,两名当选者——比利时临时政府首相赫尔曼·范龙佩和英国籍的欧盟贸易委员凯瑟琳·阿什顿名气都不大,他们的胜出,能够满足欧盟成员国和世人的期待吗?
  
  欧盟急需“统一的声音”
  
  要回答上述问题,不妨从欧盟的抱负、其所面临的挑战和它早前的体制说起。
  曾有学者说,“欧洲的版图是在战争的铁砧上锤出来的”,言下之意,上千年的打打杀杀,造就了今天“大国缝隙之间小国林立”的欧洲。为了和平统一欧洲,欧盟及其前身欧共体采取法律手段,逐步推进“志愿者之间的联合”,从1957年《罗马条约》到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再到2007年《里斯本条约》,这一国家联合体的内涵不断丰富,覆盖范围也逼近极限。现在的欧盟,已被公认为是国家间合作的典范,甚至是“大同世界”的初级版本。然而,在近年中国政治影响伴随经济成长迅速上升的背景下,欧盟现有的成就已显得不够。面对中国的竞争,欧盟中即使如德、法、英这样的大国,实力也相对不足;有心借助欧盟的平台拓展欧洲话语权,却受制于欧盟早前的体制,难以对外发出“统一的声音”。
  长期以来,在超国家组织欧洲联盟的政治架构中,欧盟委员会作为执行机构,与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欧洲理事会(其会议称为欧盟首脑会议或欧盟峰会)职权多有重叠,有时互相掣肘。欧盟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多数表决制,它除了实施理事会的决定,还要受欧洲议会的监督,因此自身没有独立和一贯的立场。欧委会主席任期5年,现任者葡萄牙人巴罗佐今年6月获得欧盟27国首脑一致推举,9月通过欧洲议会批准,已从11月1日开始新的任期。至于欧洲理事会,其主席国实行轮流坐庄制,每期半年,这样欧盟27个成员国轮值一次就需要等待14年,而且在当值期间,一些国家的政府不是偏重于本国利益,就是缺乏组织理事会运作的经验,难以规划欧盟长远。为此,《里斯本条约》规定设立一个理事会常任主席,任期两年半。这可谓2005年《欧盟宪法条约》夭折后欧盟所能做的最大改变。
  另一个显著改变是,将目前的欧洲理事会负责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现任者西班牙人哈维尔·索拉纳)和欧盟委员会负责对外关系的委员(现任者奥地利人贝妮塔·瓦尔德纳)这两个职权交叉的职务合并,统归为欧盟外长一职。这样第一次实现了欧盟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横向结合,初步弥合了两个机构的分歧。根据《里斯本条约》,欧盟外长还将兼任欧盟委员会5名副主席之一。不过,这一任命尚需征得欧洲议会同意。
  
  总统是“谁”,外长是“我不知道”
  
  从制度设计来看,欧盟总统和外长肩负重任,要在欧盟内部协调形成统一声音,对外则代表欧盟出席各个重要国际场合。然而,27国首脑在布鲁塞尔的一顿工作晚餐,就决定让两个很“缺乏重量”的人来担任这两个重要职务,未免让世人大跌眼镜。
  在范龙佩担任欧盟总统、阿什顿担任外长的消息公布后,欧美媒体普遍指出,这两人的共同特点是“低调”,均非强势人物。德国《明镜》周刊一篇报道的标题是,《总统是“谁?”,外长是“我不知道!”》;而《纽约时报》在报道时,特意提醒大家范龙佩名字的发音——媒体虽有自己的立场,夸张一下揶揄之情,但两人名气不大倒是一点不假。范龙佩1947年生于比利时北部佛莱芒地区,毕业于天主教鲁汶大学,专修古典历史和经济学,能说荷兰语、法语、英语和德语。作为政客,他属于中间偏右的基督教民主党阵营。在比利时法语区和荷兰语区对立严重的政治环境中,范龙佩有“搞定先生”的称号,自一年前被国王请出山担任首相以来,他不负众望,以高超的协调技巧化解了国内政治危机,由此博得默克尔和萨科奇关注。本来,若《里斯本条约》不通过,比利时也将在明年初接替瑞典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届时范龙佩还是欧盟掌门人。而今担任欧盟总统后,他将辞去比利时首相职务。
  范龙佩虽然被英国媒体讽为“让人记不住的赢家”,但起码“在本国比较著名”。而53岁的英国人阿什顿,就算在英国“也没多少人知道”。当然,阿什顿在工党内的地位不低,依靠在党内的资历,她曾担任过一些部长和英国上议院领袖的职务,并在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曼德尔森被召回国挽救工党后,继任了他的贸易专员职位。这样一个“从未参加过任何议会竞选”者的简历,在民主社会,自然引起人们对她能力的怀疑。不过,支持她的人说,阿什顿是个办事效率很高的谈判能手,难道欧盟不正需要这样一个外长吗?
  根据新职位的要求,阿什顿将掌管一个5000人的外交团队,并且负责分配欧盟每年70亿欧元的海外援助。有人说,作为欧盟第一位女性高级官员,她的影响力将仅次于希拉里·克林顿和默克尔。或许,正是女性的身份,帮助这位欧盟官员获得了升迁。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
  
  当然,欧盟官方的说法是,范龙佩协调能力高超,阿什顿谈判能力出众。但真正选出他俩的原因,已有很多其它分析。最多的便是“四种平衡说”。
  其一,为了保证大国和小国之间的平衡,防止欧盟中大国影响过大,首任总统需要来自小国。在欧洲小国中,葡萄牙已经有巴罗佐担任欧委会主席,丹麦有拉斯穆森担任北约秘书长,卢森堡有容克担任欧元集团主席,都不便再安排人选;而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陷入内耗,爱尔兰前总理约翰·布鲁顿参选太迟,拉脱维亚“铁娘子”弗赖贝加年龄太大,都不具备问鼎实力。最后剩下范龙佩,而且比利时作为欧盟总部所在国,一直积极参与欧盟建设,选择比利时首相,就相当于选择“欧盟首都的市长”般顺理成章。
  其二,这也是英国和法德之间的平衡。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一度被视为欧盟总统热门人选,但终因他在伊战时的立场和亲美的特点而败给德法幕后商定的范龙佩(出于类似的理由,西班牙前首相阿斯纳尔也被多数欧盟国家拒绝考虑)。用英国《金融时报》的话说,就是“德法想再次成为欧盟前进的核心,不希望有人挑战德法的权威”。
  其三,欧盟机构内部的政党平衡。由于主角范龙佩是代表中右阵营,配 角就需要从中左阵营中选择,而之所以选择阿什顿,放弃意大利前外长马西莫·达莱马,一是为了补偿英国放弃竞争欧盟总统,二是因为达莱马不会说英语,终是缺憾。
  其四,就是前面所说的,欧盟需要一名女性高官撑门面。
  说27国推举“新老板”需要保持某种平衡,自然没有错,不过最终所反映的,实际上还是欧盟集体利益和各个成员国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小国对大国不放心,大国之间互相牵制,正说明在推选欧盟关键职位时,各国首先着眼的,是自己的国家利益。而像英国现任外长米利班德婉拒欧盟外长提名这样的举动,其实也是把英国政治的需要置于欧盟政治的需要之上。说到底,他是想接布朗的班,而不在意欧盟这个舞台。
  欧盟的总统和外长,既然要对外代表欧盟,按理说名望当然越重越好,但欧盟这次反其道而行之,并且解释说,他们“不需要能引起北京或者华盛顿交通堵塞”的明星政治家,而需要有协调能力的政治家。这也说明,本意为欧盟对外代表的总统,实际上主要职能还是针对内部的协调。说白了,还是协调欧盟内部的各国国家利益。
  
  求稳>求突破
  
  实际上,根据《里斯本条约》,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的职责,主要是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保持合作,并且在每次理事会会议之后,向媒体发表谈话,向欧洲议会递交一份报告。看来,首任欧盟总统大概不像多数媒体所鼓噪的那样深具影响。当然,也有研究人员认为,条约本身并未对这一职位的具体职责作很多规定,欧盟总统的角色,主要将取决于当选人本身的特点与个性。
  因此,选择一个低调和协调能力出众的幕后英雄,似乎正说明欧盟领导层认为,欧盟目前发展不错,应该以稳重为主。一个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如布莱尔,可能会提升欧盟的国际影响,但也可能过多突出他自己,把欧盟引向歧路。而如范龙佩这样的人,却可以保证欧盟大方向不变。
  范龙佩的当选,对欧盟的进一步扩张也有一定影响,因为他强烈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范龙佩在2004年曾说过,“将土耳其纳入进来的欧盟扩张,和以前的扩张不能相提并论。土耳其不是欧洲国家,也永远不会是欧洲国家”,“在欧洲发挥作用的以基督教价值为核心的普世价值,会因为土耳其这个伊斯兰大国加入而失去活力”。据说德法看重他,跟他这一强硬立场也有关系。从这一点上推测,范龙佩就任总统,欧盟在扩张上将会更稳健,而着手更深的一体化。
  至于外长阿什顿,据说巴罗佐感到非常高兴,因为阿什顿是个低调的人,即使她的谈判能力像她自己宣称的一样棒,她在外交大政方针上也不会影响巴罗佐的威望。更何况英国明年进行换届选举后,极可能上台的保守党政府也不会向她放权。因此,即便欧盟新外长会建立一个强大的外交团队,最大的后果也可能是,欧盟外交官的“旅行会大大增多”,外交突破则未必。
  由此,也有媒体推测,欧盟这次选出低调总统和外长,是对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这一新制度的试探。先求稳,如果试验效果不错,欧盟内部满意,那么下届的总统可以挑一个更大胆更有影响的政治家,带领欧盟寻找新的突破。果真如此,范龙佩就可以说是某种性质的过渡总统了。
其他文献
相较重建对法律的信仰,重建对权利的信仰或许更切合这个时代,因为一切法律的规制都是为权利而设。只有秉持坚实的权利观念,才能支撑起制度与法律的良心。    用脚投票不能“走投无路”    中国转型至今,发生在上世纪初的选举如今更像是一道历史的苍凉手势。然而,在人类历史上,获得“用手投票”的权利之前“用脚投票”的筹码同样必不可少。回顾近30年中国社会的成长,最赏心悦目的进步莫过于一个开放社会的正在形成,
秘鲁日裔前总统藤森谦也于2007年9月21日自智利被引渡回国后,最高法院于12月10日开始对他在1990至2000年任内所犯绑架、谋杀、贪腐、滥权及盗用公款等7项案件展开审讯,到目前为止所遭求刑累计已达36年。其女藤森惠子则于2008年1月15日宣布将参加2011年总统选举。    潜逃日本始末    藤森1938年7月28日出生于利马的日本侨民家庭,双亲于1920年代从日本移民秘鲁,祖籍为九洲熊
强调国民素质是实行民主之先决条件的观点,在民主思想引入中国的初期,就在旧官僚、立宪派、革命者和知识分子这些价值取向可能完全不同的人中取得了惊人的共识,一致把中国在制度上的落后归咎于民众的落后。  它影响深远,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支配了中国关于民主问题的讨论。今天虽然不少人已经从事实中看出了它的谬误,但却依然在各种场合流行。    制约权力的模式    民主制度是把保护公民权利作为目标。为了保护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病,小城镇有小城镇的病,乡村有乡村的病。大城市空间相对集中,正是要把这些问题集中在城市里进行高效率的解决。如何能够不盲目地闭门造车,需要参照世界城市化的历程、规律与新的成果。    1851年,伦敦举行万国工业博览会,首次向世界展示了英国这个工业文明先行者的成果,这是第一届世界博览会。159年之后的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将首次使用城市这一主题。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在过去的一个多世
长久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秉持着与人为善的态度,不愿意给人添麻烦,也不愿意同大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产生严重的分歧。大部分中国人都真诚地相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全世界都应该支持中国的崛起和发展。  但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似乎证明这种自我认知是多么的一厢情愿。从西藏骚乱到火炬传递,从奥运会到萨科齐会见达赖,中国人突然发现,国际社会原来对中国有如此多的不同看法。而民意调查也显示,目前有
保稳定成为今年的主旋律皆在意料之中。但是,随着社会冲突的多发和各部门维稳力度的加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该如何看待现在的社会冲突?加强控制力是不是必然能减少冲突?什么是一个社会真正的稳定?    早在本世纪初,前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曾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时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下岗失业、腐败、贫富悬殊、社会风气败坏、社会治安恶化。八九年过去了,回头看这五大因素,是得到了根本改善,还是有的
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两部电影《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令人对梵蒂冈产生了兴趣。其实,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惊心动魄,无须追溯太远,即便对二战期间梵蒂冈的角色——面对纳粹这个现世魔王,面对苏维埃这一地上天国的建设者,在云谲波诡的大国博弈中,在炮火与谍战的间歇,教廷的乱世抉择就一直惹得世人争议——  当纳粹肆虐之际,梵蒂冈没有提出强烈抗议,对德国的灭犹屠杀没有发出最严正的谴责,在日本轰炸珍珠港后还与其建
小产权房是农民主动规避政府征地制度对其利益损害的方式。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地价不断升值,城郊区的土地隐性收益迅速上涨,农民会团结起来主动寻求土地利益的实现。  岗厦河园片区的拆迁正在进行,多数建筑已人去楼空,成了残垣断壁。但在瓦砾和垃圾的包围中,仍有几幢未拆的居民楼和一幢招待所在向外招租,有小饭馆仍在营业。  “我不搬,谁说要拆?”11月15日,一位头发花白的文姓村民对本刊记者说,他的房子仍
当一个公民在小共同体中学会依照宪法参与和处理公共事务时,他自然而然地就会在一个大共同体中依照宪法参与和处理公共事务,因为小共同体就像一所培育公民宪政精神的学校。    自30年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当下的中国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从民生到民权,从贫困到腐败,几乎各个方面都有着久治不愈的顽症。尽管解决这些难题的思路应当是多角度的,但是,有效的解
如果中投二号只是名义上把企业划转进来以完成物理上的叠加,而不能产生化学反应及协同效应,那么这种形式上的改革无论对央企还是各地国资改革都很难产生实质影响。  动议已久,被媒体称为“中投二号”的第三家国资委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即将水落石出。其组织及实施草案经国资委和财政部会签,并报送国务院得到认可后,目前正在就未来公司的架构、定位、工作流程以及对工作流程的控制等诸多操作细节向各个部委征求意见。部委之间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