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富后遭遇亲情“围剿”,百万富翁用贫贱之交挽救名声
1972年,马志军出生于吉林省舒兰市一个工人家庭,1982年进入市一小读书。他喜欢扮演一呼百应的角色,入校后很快成了一名“孩子王”。他读小学三年级时,1975年出生的孙利森刚上一年级,在学校总受欺负。作为邻居,孙利森的父亲委托马志军平时关照一下儿子,这以后马志军担起了保护孙利森的角色,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近。
马志军初中毕业后考入吉林市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舒兰市精神病院。不满意微薄的收入,他辞职后成了一名建筑商,经过5年多的奋斗,他拥有了近千万的个人资产。
当地有句俗语,“有三个穷亲戚不算富,有三个富亲戚不算穷”,致富后马志军对这句话最反感,因为不断有亲戚向他借钱,大多数有借无还。一次一位远房亲戚借钱时竟与马志军大打出手。渐渐的马志军开始找理由推托,亲友们就四处散播他致富忘本。极注重乡情、亲情的父母对他颇有微词,他成了孤家寡人。马志军认定自己没有错,可他平时连找个说知心话的人都困难,这令他无比苦恼。
1999年秋季的一天傍晚,马志军在路上巧遇一位小学同学,闲聊时同学提起孙利森。初中毕业后孙利森成为一名工人。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没有工作,孙利森家境很差。马志军猛然想起儿时的友情,冲动之下他当即驱车前往孙利森家。孙利森一家与父母住在一起。马志军在孙家聊得兴起,当他感到饥肠辘辘时才发觉早已过了吃晚饭的时间。他打量孙利森,见他面露尴尬,马上明白了,于是他强拉孙利森全家到一家星级酒店吃饭,饭后把1000元钱塞到了孙利森的手里。
几天后马志军接到孙利森的电话,孙利森吞吞吐吐地说:“我把几天前的事对几个小学同学说了,他们都想见见你。我没钱请客,算是帮你引见,你如果看得起他们就选个地方。”几天后还是在那家酒店,马志军和10余位小学同学举杯畅饮。酒过三巡,几位同学借着酒意说:“我们早就知道你发达了,可听说你对家人、亲友都那么无情,我们就打消了和你联系的念头。耳闻不如眼见,你和孙利森不过是小时候的那点儿交情,现在你对他那么够意思,人品肯定没得说。看来我们都误解你了。”听着这些话,马志军心里格外受用。
这以后马志军又帮助过孙利森几次,还有几次宴请别人时,他把闲着没事的孙利森也叫上了。孙利森每次都感激涕零地将马志军帮他的事讲给众人听。看着众人投来的敬佩目光,马志军无比陶醉。一次听了孙利森在酒席上的歌功颂德,一位水泥商毫不犹豫地按马志军提出的价格签订了协议。马志军为这意外的收获感到兴奋。猛然间他的脑海跃出一个念头:现在是“眼球社会”,很多人不惜一切推销自己,推销产品,有孙利森给我做活广告,我何愁名声与财富不双丰收!这以后马志军请人吃饭时常叫上孙利森,向人介绍他时总是说:“这是我的‘发小’(儿时好友),穷哥儿们,可我俩的感情最好。”孙利森觉得这话有些别扭,又觉得马志军说的是实情,只得把委屈埋在心里。
孙利森的义务宣传让马志军感到周围人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友善,于是他把资助孙利森当成一件重要任务。在人们的眼里,这对贫富差距悬殊的朋友堪称友情的楷模。
穷朋友得寸进尺,富朋友欲罢不能
转眼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孙利森才猜透马志军的小九九。几番试探,孙利森发现了马志军对他资助的规律。折合起来,孙利森每受邀参加一次马志军的酒局约得到30元“出场费”;当众讲一次马志军资助他的故事,约得50元“代言费”。算清这笔账,孙利森愤怒了:我还当他是恩人、知己,原来我在他眼里不过是个靠“卖穷”为生的“形象大使”,真是耻辱!孙利森想从此与马志军不再来往,可转念一想,自己也想挣大钱,只要自己真诚相待,马志军即使是铁石心肠总有一天也会被焐热了,迟早会给他些工程做。他下不了与马志军不再来往的决心,但从此他的心理开始不平衡。有一次两人走在马路上,孙利森看到有个乞讨的人,就抽出10元钱给了那个人并笑着对马志军说:“我同情要饭的是假,做宣传是真。你是企业家,肯定比我懂。”马志军明白孙利森看透了自己,但双方心照不宣,他们各取所需,都苦心经营着这份“友情”。
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2004年,马志军觉得孙利森是自己手中已经过时的老“名牌”了,于是对孙利森减少了“投入”。眼看着马志军越来越有钱,名声越来越好,而自己一直摇旗呐喊,待遇不升反降,孙利森好不丧气,他开始向马志军张手要钱。母亲生病,囊中羞涩的他向马志军借了5000元。马志军爽快地主动把钱送到医院,令孙利森格外感激,想起自己心里的抱怨,他不禁自惭形秽。
一天,孙利森参加马志军的酒局,正喝得高兴,马志军忽然满脸严肃地对他说:“老弟借我的5000元日子不短了,该还了吧?”孙利森先是愕然,继而尴尬得满脸通红。见状一位同学打圆场:“大哥你还在乎那点儿钱,少请我们消费两次全有了。”马志军说:“请你们消费和借钱是两码事。俗话说‘亲是亲财是财,分不清两不来’,我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说完马志军黑着脸让孙利森打了张欠条。那顿饭孙利森吃得格外窝心,没散局就借故有事提前走了。第二天孙利森还在生闷气,没想到马志军主动找到他,先是道歉,然后说明缘由。原来,当时饭桌上的一个人向马志军借钱已经两年了仍未还,马志军不好意思明要,就借孙利森敲打对方。马志军说:“我真不是冲着你来的,你的钱还不还无所谓,不信你马上到我这里来,我当面把欠条撕了。”想到自己又成了马志军要账的“托儿”,孙利森不由得暗骂:“马志军表面憨厚,其实鬼精,他要榨干我的利用价值呀。自己只占了小便宜,却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孙利森产生了与马志军断交的想法,但两手空空退出他又不甘心。一天,他对马志军说:“我们相处这么多年了,我也想过上你那样的日子。我想辞职成立个包工队,到你手下干。”马志军早有准备,说:“你怎么不早提呢,我还以为你嫌做工程辛苦呢。不过好朋友不能在一起搅和,免得产生误会。我以后留意着点,遇到单独的小工程揽下来给你。”孙利森满怀希望地等了一年,马志军总是找种种理由推托。孙利森终于明白马志军是在敷衍他,不死心的他决定找机会强要,他开始暗中留心。
2006年春,孙利森打听到马志军接下了一个地热工程。听说地热工程利润很大,孙利森下决心抓住这个机会。一次在酒桌上当着众人的面孙利森佯装喝多了,对马志军说:“马哥,咱俩处得和亲哥儿们一样,那地热工程你必须匀给我。如果你不答应,我就把该你的钱还清,从此割袍断交。”马志军没想到孙利森当众将了他一军,不过他很快镇定下来,思考片刻有了主意,说:“我从来不把活儿匀给别人。可凭咱俩的关系,你张了口我就得答应。可你今天逼我说出家丑,外人都以为我是百万富翁,其实我是‘千万负翁’,我欠着银行1000多万贷款呢。我手头有些钱不假,可今天开工的钱还有很大的缺口。所以这活儿可以给你,我最多只能帮你5万元,其余的钱你得自己凑。你凑够了活就给你,凑不够只能我来干了。”孙利森知道马志军在为难他,可想到这也许是马志军给他的唯一甜头,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工程启动至少需资金25万元,孙利森要在短时间内借到20万元比登天还难。一个月过去后,孙利森只借到2万余元。他想过把家中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只能抵得几万元不说,家人也全都反对。
穷朋友以恶行相要挟,富朋友优柔寡断送性命
眼看离开工的日期仅有半个月了,急于暴富的孙利森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天他和儿时伙伴徐洪波说了自己的苦恼。徐洪波是一个好吃懒做的混混,以替别人要账、“平事”(通过解决纠纷渔利)为生。听孙利森说完,徐洪波说:“这是个好机会,踩刀尖为生的日子我也过够了。干脆咱俩找个富人抢劫一把,用这笔钱合伙做地热工程。”孙利森一听害怕得连连摇头,徐洪波鼓动他说:“成大事的哪个不是双手沾满鲜血。咱俩就干这一次,只要计划周密就不会出事。你害怕的话给我打下手,出了事我掉脑袋就是了。再说马志军一直把你当猴耍,难道你甘心让他耍一辈子?”徐洪波后一句话唤起了孙利森的耻辱感,他点了点头。
经过多次密谋和踩点,2006年4月19日,孙利森和徐洪波来到长春市。晚5时许,他们换上买来的假公安制服,来到南关区一处较偏僻马路的路口。
一位中年女士驾驶一辆本田轿车出现在路口,两名歹徒将这位女士拦下,掏出假警官证说:“我们是南关区公安局的,有个案子牵涉到你,跟我们走一趟吧。”中年女士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慌得六神五主,没多想就让二人上了车。车开出几百米,徐洪波四顾无人,掏出刀子抵住中年女士的脖颈,威胁她往城外开。来到荒郊野外,二犯逼迫她说出两张银行卡的密码。担心她报案,他们用绳子把中年女士勒死后又补了几刀。确认她死亡后,二人搜净她身上的浪琴手表、金项链、手机及1000余元现金后才抛尸。随后二人驱车一路狂奔来到沈阳,他们本想把本田车卖掉,可当他们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时发现账户已被冻结。他们断定被害人家人已报案,卖车恐被警方顺藤摸瓜抓获,于是把本田轿车弃于沈阳市大福源商场的地下停车场内,将手表等物变卖。
返回舒兰市后,如惊弓之鸟的孙利森猫在家里足足一个月。等他战战兢兢走到阳光下时,马志军的地热工程已经开工了。自己错过了发财的机会,反而犯下人命大案,孙利森把账记在了马志军身上:如果马志军不是个伪君子,我对任何一个人付出这么多,肯定早就发了。现在我犯下这么大事,一旦被发现肯定掉脑袋。我必须让马志军付出金钱的代价,赚了大钱就移民国外。想到马志军天性胆小怕事,孙利森决定摊牌。他约马志军吃饭。来到包房,见只有他们二人,马志军有些诧异。孙利森说:“为了凑够干地热工程的钱,我杀了人。这事怪你也好不怪你也好,近期你得给我工程干,钱都得你出。等我凑够移民的钱,你就可以睡安稳觉了。”马志军以为孙利森在吓唬他,孙利森就详细地说了作案经过。听着听着,马志军吓得几乎晕倒,他擦着额头上的汗忙不迭地答应着。
回到家里马志军彻夜未眠。最初他想报案,可觉得如果这样做了,以后就会有人骂他连最好的朋友都出卖不讲义气。马志军叫苦不迭:其实他只是我的形象大使呀。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当众标榜他是我的铁哥儿们,我真是自挖陷阱呀!最后马志军做出一个自认为两全齐美的决定:稳住孙利森,慢慢疏远他。孙利森实在把我逼急了,我再报案不迟。
这以后两人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马志军急着为孙利森寻找工程,可遇到投资大的活儿他舍不得割肉;遇到投资小的活儿,孙利森倚仗有筹码不愿做。作案后孙利森几乎夜夜做噩梦,精神始终处于崩溃的边缘。为了排遣心理上的压力,孙利森开始吃喝嫖赌无所不沾。他的日常花费越来越大,兜里没钱也敢进高档娱乐场所,潇洒完了就给马志军打电话,让他来埋单。在旁人看来马志军越来越够义气,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当初的虚荣埋单。
马志军有些吃不消这种变相的勒索,终于下决心结束两人的关系。2006年8月29日,马志军约孙利森见面。落座后马志军把5万元人民币推到孙利森面前,说:“如果你觉得我这个朋友对你还不错,求求你放过我。这笔钱你拿着做点生意,不够再向我要。从此咱俩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我保证对那件事守口如瓶。”孙利森把钱放进兜里,含糊其辞地走了。刚过去一个月,孙利森又来找马志军,说他想带全家躲到外地,一辈子不回来了,向马志军“借”20万元安家费。马志军敷衍他说手头没有那么多钱,让孙利森几天后来取。但这以后孙利森再给他打电话,他要么不接要么就说在外地。一次孙利森得到确切消息,马志军在郊外的工地上,就想去堵他。可孙利森刚来到工地门口,只见马志军的尼桑轿车飞快地迎面驶来。孙利森边高喊马志军的名字边跑向路中间拦车,可马志军的车一点没减速。孙利森急忙躲闪,目视轿车绝尘而去。几分钟后孙利森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是马志军发来的:“明天我就换手机号,明智的话别再纠缠我。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你和徐洪波的秘密,你们应该对我好才是。再和你说一次,我保证永远保守秘密。”孙利森读出话里的威胁意味,他又气又怕,不由动了杀机。
孙利森找到徐洪波,讲了他和马志军之间发生的事,说要灭掉马志军,随后二人密谋了两个小时。当晚,孙利森与徐洪波在马志军家楼下蹲守,一直等到次日凌晨3点钟马志军也没有回家。此后接连几天,二人都在马志军家的楼下蹲守。但显然马志军有了防备,身边总有至少两个人保护,二人没机会下手。徐洪波出主意拉来了他的狐朋狗友孙铁芳入伙,马志军不认识他俩,由徐和孙冒充假警察,以抓嫖娼为由骗出马志军再下手。
11月11日晚5点钟,孙利森将早已准备好的黄色胶带、水果刀、手铐等放在借来的一辆奇瑞轿车里,孙铁芳和徐洪波穿上假警服,三人开车来到马志军家楼下。徐洪波与孙铁芳按响马志军家的门铃。一人在家的马志军问:“谁呀?”孙铁芳说:“我们是派出所的,有人反映你嫖娼,请你跟我们到派出所协助调查。”马志军将门打开,见孙铁芳、徐洪波身着警服,他没有半点儿怀疑。二人将马志军押上奇瑞车。车子发动后,马志军才发现不是警车,问:“你们是哪个派出所的?我怎么没见过你们?”徐洪波掏出尖刀顶住马志军的脖子说:“你他妈的少废话,我们是要钱的。”马志军奋起反抗,但寡不敌众很快被制服。随即孙铁芳用胶带将马志军的嘴、双脚、双手缠上。徐洪波从马志军兜里翻出轿车钥匙,扔给车窗外的孙利森。孙利森轻车熟路打开马志军家的车库,然后驾驶尼桑轿车跟在孙铁芳所开的奇瑞车后面。在一僻静处,他们将马志军抬到了尼桑轿车上。这时马志军已奄奄一息,看到孙利森,他用缠着胶带的双手连连拽孙利森的衣服,同时用力向孙利森点头。孙利森明白马志军在向他求助,他狠狠地照马志军胸前踹了一脚:“现在你说什么都晚了,下辈子你记住,千万别交我这样的朋友。”
孙利森驾车向吉林市行驶。到达吉林的江北江桥附近,他们发现马志军已死亡。3人将马志军抬下车扔到江边一个泄洪管道内。徐洪波在马志军的皮包里翻出4900元钱,拿出2000元钱给孙利森、孙铁芳,其余的揣进了自己的兜里。孙利森将尼桑车扔在了吉林市中心医院停车场。12日早晨,徐洪波回到吉林市家中,孙利森与孙铁芳返回舒兰市。
始终与马志军联系不上,马志军的妻子吴霞于14日上午到舒兰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二中队报案。马志军的突然失踪,引起舒兰市警方的高度重视,很快成立了专案组。专案组民警经过艰苦细致的排查,很快确定孙利森、徐洪波、孙铁芳三人有重大嫌疑。11月16日晚9时许,专案组兵分三路实施抓捕。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的孙利森正在家中看电视,被当场抓捕;几乎是同时,另一路民警赶到舒兰市一家饭店,将正在用餐的孙铁芳抓捕;晚10时20分许,第三组民警在吉林市解放大路居民区内将徐洪波抓捕,在其身上搜出马志军的手机。面对民警的审讯,孙利森很快如实交代了两起犯罪事实。
2006年12月12日,舒兰市检察院对孙利森一伙实施批捕。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1972年,马志军出生于吉林省舒兰市一个工人家庭,1982年进入市一小读书。他喜欢扮演一呼百应的角色,入校后很快成了一名“孩子王”。他读小学三年级时,1975年出生的孙利森刚上一年级,在学校总受欺负。作为邻居,孙利森的父亲委托马志军平时关照一下儿子,这以后马志军担起了保护孙利森的角色,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近。
马志军初中毕业后考入吉林市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舒兰市精神病院。不满意微薄的收入,他辞职后成了一名建筑商,经过5年多的奋斗,他拥有了近千万的个人资产。
当地有句俗语,“有三个穷亲戚不算富,有三个富亲戚不算穷”,致富后马志军对这句话最反感,因为不断有亲戚向他借钱,大多数有借无还。一次一位远房亲戚借钱时竟与马志军大打出手。渐渐的马志军开始找理由推托,亲友们就四处散播他致富忘本。极注重乡情、亲情的父母对他颇有微词,他成了孤家寡人。马志军认定自己没有错,可他平时连找个说知心话的人都困难,这令他无比苦恼。
1999年秋季的一天傍晚,马志军在路上巧遇一位小学同学,闲聊时同学提起孙利森。初中毕业后孙利森成为一名工人。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没有工作,孙利森家境很差。马志军猛然想起儿时的友情,冲动之下他当即驱车前往孙利森家。孙利森一家与父母住在一起。马志军在孙家聊得兴起,当他感到饥肠辘辘时才发觉早已过了吃晚饭的时间。他打量孙利森,见他面露尴尬,马上明白了,于是他强拉孙利森全家到一家星级酒店吃饭,饭后把1000元钱塞到了孙利森的手里。
几天后马志军接到孙利森的电话,孙利森吞吞吐吐地说:“我把几天前的事对几个小学同学说了,他们都想见见你。我没钱请客,算是帮你引见,你如果看得起他们就选个地方。”几天后还是在那家酒店,马志军和10余位小学同学举杯畅饮。酒过三巡,几位同学借着酒意说:“我们早就知道你发达了,可听说你对家人、亲友都那么无情,我们就打消了和你联系的念头。耳闻不如眼见,你和孙利森不过是小时候的那点儿交情,现在你对他那么够意思,人品肯定没得说。看来我们都误解你了。”听着这些话,马志军心里格外受用。
这以后马志军又帮助过孙利森几次,还有几次宴请别人时,他把闲着没事的孙利森也叫上了。孙利森每次都感激涕零地将马志军帮他的事讲给众人听。看着众人投来的敬佩目光,马志军无比陶醉。一次听了孙利森在酒席上的歌功颂德,一位水泥商毫不犹豫地按马志军提出的价格签订了协议。马志军为这意外的收获感到兴奋。猛然间他的脑海跃出一个念头:现在是“眼球社会”,很多人不惜一切推销自己,推销产品,有孙利森给我做活广告,我何愁名声与财富不双丰收!这以后马志军请人吃饭时常叫上孙利森,向人介绍他时总是说:“这是我的‘发小’(儿时好友),穷哥儿们,可我俩的感情最好。”孙利森觉得这话有些别扭,又觉得马志军说的是实情,只得把委屈埋在心里。
孙利森的义务宣传让马志军感到周围人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友善,于是他把资助孙利森当成一件重要任务。在人们的眼里,这对贫富差距悬殊的朋友堪称友情的楷模。
穷朋友得寸进尺,富朋友欲罢不能
转眼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孙利森才猜透马志军的小九九。几番试探,孙利森发现了马志军对他资助的规律。折合起来,孙利森每受邀参加一次马志军的酒局约得到30元“出场费”;当众讲一次马志军资助他的故事,约得50元“代言费”。算清这笔账,孙利森愤怒了:我还当他是恩人、知己,原来我在他眼里不过是个靠“卖穷”为生的“形象大使”,真是耻辱!孙利森想从此与马志军不再来往,可转念一想,自己也想挣大钱,只要自己真诚相待,马志军即使是铁石心肠总有一天也会被焐热了,迟早会给他些工程做。他下不了与马志军不再来往的决心,但从此他的心理开始不平衡。有一次两人走在马路上,孙利森看到有个乞讨的人,就抽出10元钱给了那个人并笑着对马志军说:“我同情要饭的是假,做宣传是真。你是企业家,肯定比我懂。”马志军明白孙利森看透了自己,但双方心照不宣,他们各取所需,都苦心经营着这份“友情”。
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2004年,马志军觉得孙利森是自己手中已经过时的老“名牌”了,于是对孙利森减少了“投入”。眼看着马志军越来越有钱,名声越来越好,而自己一直摇旗呐喊,待遇不升反降,孙利森好不丧气,他开始向马志军张手要钱。母亲生病,囊中羞涩的他向马志军借了5000元。马志军爽快地主动把钱送到医院,令孙利森格外感激,想起自己心里的抱怨,他不禁自惭形秽。
一天,孙利森参加马志军的酒局,正喝得高兴,马志军忽然满脸严肃地对他说:“老弟借我的5000元日子不短了,该还了吧?”孙利森先是愕然,继而尴尬得满脸通红。见状一位同学打圆场:“大哥你还在乎那点儿钱,少请我们消费两次全有了。”马志军说:“请你们消费和借钱是两码事。俗话说‘亲是亲财是财,分不清两不来’,我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说完马志军黑着脸让孙利森打了张欠条。那顿饭孙利森吃得格外窝心,没散局就借故有事提前走了。第二天孙利森还在生闷气,没想到马志军主动找到他,先是道歉,然后说明缘由。原来,当时饭桌上的一个人向马志军借钱已经两年了仍未还,马志军不好意思明要,就借孙利森敲打对方。马志军说:“我真不是冲着你来的,你的钱还不还无所谓,不信你马上到我这里来,我当面把欠条撕了。”想到自己又成了马志军要账的“托儿”,孙利森不由得暗骂:“马志军表面憨厚,其实鬼精,他要榨干我的利用价值呀。自己只占了小便宜,却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孙利森产生了与马志军断交的想法,但两手空空退出他又不甘心。一天,他对马志军说:“我们相处这么多年了,我也想过上你那样的日子。我想辞职成立个包工队,到你手下干。”马志军早有准备,说:“你怎么不早提呢,我还以为你嫌做工程辛苦呢。不过好朋友不能在一起搅和,免得产生误会。我以后留意着点,遇到单独的小工程揽下来给你。”孙利森满怀希望地等了一年,马志军总是找种种理由推托。孙利森终于明白马志军是在敷衍他,不死心的他决定找机会强要,他开始暗中留心。
2006年春,孙利森打听到马志军接下了一个地热工程。听说地热工程利润很大,孙利森下决心抓住这个机会。一次在酒桌上当着众人的面孙利森佯装喝多了,对马志军说:“马哥,咱俩处得和亲哥儿们一样,那地热工程你必须匀给我。如果你不答应,我就把该你的钱还清,从此割袍断交。”马志军没想到孙利森当众将了他一军,不过他很快镇定下来,思考片刻有了主意,说:“我从来不把活儿匀给别人。可凭咱俩的关系,你张了口我就得答应。可你今天逼我说出家丑,外人都以为我是百万富翁,其实我是‘千万负翁’,我欠着银行1000多万贷款呢。我手头有些钱不假,可今天开工的钱还有很大的缺口。所以这活儿可以给你,我最多只能帮你5万元,其余的钱你得自己凑。你凑够了活就给你,凑不够只能我来干了。”孙利森知道马志军在为难他,可想到这也许是马志军给他的唯一甜头,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工程启动至少需资金25万元,孙利森要在短时间内借到20万元比登天还难。一个月过去后,孙利森只借到2万余元。他想过把家中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只能抵得几万元不说,家人也全都反对。
穷朋友以恶行相要挟,富朋友优柔寡断送性命
眼看离开工的日期仅有半个月了,急于暴富的孙利森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天他和儿时伙伴徐洪波说了自己的苦恼。徐洪波是一个好吃懒做的混混,以替别人要账、“平事”(通过解决纠纷渔利)为生。听孙利森说完,徐洪波说:“这是个好机会,踩刀尖为生的日子我也过够了。干脆咱俩找个富人抢劫一把,用这笔钱合伙做地热工程。”孙利森一听害怕得连连摇头,徐洪波鼓动他说:“成大事的哪个不是双手沾满鲜血。咱俩就干这一次,只要计划周密就不会出事。你害怕的话给我打下手,出了事我掉脑袋就是了。再说马志军一直把你当猴耍,难道你甘心让他耍一辈子?”徐洪波后一句话唤起了孙利森的耻辱感,他点了点头。
经过多次密谋和踩点,2006年4月19日,孙利森和徐洪波来到长春市。晚5时许,他们换上买来的假公安制服,来到南关区一处较偏僻马路的路口。
一位中年女士驾驶一辆本田轿车出现在路口,两名歹徒将这位女士拦下,掏出假警官证说:“我们是南关区公安局的,有个案子牵涉到你,跟我们走一趟吧。”中年女士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慌得六神五主,没多想就让二人上了车。车开出几百米,徐洪波四顾无人,掏出刀子抵住中年女士的脖颈,威胁她往城外开。来到荒郊野外,二犯逼迫她说出两张银行卡的密码。担心她报案,他们用绳子把中年女士勒死后又补了几刀。确认她死亡后,二人搜净她身上的浪琴手表、金项链、手机及1000余元现金后才抛尸。随后二人驱车一路狂奔来到沈阳,他们本想把本田车卖掉,可当他们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时发现账户已被冻结。他们断定被害人家人已报案,卖车恐被警方顺藤摸瓜抓获,于是把本田轿车弃于沈阳市大福源商场的地下停车场内,将手表等物变卖。
返回舒兰市后,如惊弓之鸟的孙利森猫在家里足足一个月。等他战战兢兢走到阳光下时,马志军的地热工程已经开工了。自己错过了发财的机会,反而犯下人命大案,孙利森把账记在了马志军身上:如果马志军不是个伪君子,我对任何一个人付出这么多,肯定早就发了。现在我犯下这么大事,一旦被发现肯定掉脑袋。我必须让马志军付出金钱的代价,赚了大钱就移民国外。想到马志军天性胆小怕事,孙利森决定摊牌。他约马志军吃饭。来到包房,见只有他们二人,马志军有些诧异。孙利森说:“为了凑够干地热工程的钱,我杀了人。这事怪你也好不怪你也好,近期你得给我工程干,钱都得你出。等我凑够移民的钱,你就可以睡安稳觉了。”马志军以为孙利森在吓唬他,孙利森就详细地说了作案经过。听着听着,马志军吓得几乎晕倒,他擦着额头上的汗忙不迭地答应着。
回到家里马志军彻夜未眠。最初他想报案,可觉得如果这样做了,以后就会有人骂他连最好的朋友都出卖不讲义气。马志军叫苦不迭:其实他只是我的形象大使呀。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当众标榜他是我的铁哥儿们,我真是自挖陷阱呀!最后马志军做出一个自认为两全齐美的决定:稳住孙利森,慢慢疏远他。孙利森实在把我逼急了,我再报案不迟。
这以后两人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马志军急着为孙利森寻找工程,可遇到投资大的活儿他舍不得割肉;遇到投资小的活儿,孙利森倚仗有筹码不愿做。作案后孙利森几乎夜夜做噩梦,精神始终处于崩溃的边缘。为了排遣心理上的压力,孙利森开始吃喝嫖赌无所不沾。他的日常花费越来越大,兜里没钱也敢进高档娱乐场所,潇洒完了就给马志军打电话,让他来埋单。在旁人看来马志军越来越够义气,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当初的虚荣埋单。
马志军有些吃不消这种变相的勒索,终于下决心结束两人的关系。2006年8月29日,马志军约孙利森见面。落座后马志军把5万元人民币推到孙利森面前,说:“如果你觉得我这个朋友对你还不错,求求你放过我。这笔钱你拿着做点生意,不够再向我要。从此咱俩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我保证对那件事守口如瓶。”孙利森把钱放进兜里,含糊其辞地走了。刚过去一个月,孙利森又来找马志军,说他想带全家躲到外地,一辈子不回来了,向马志军“借”20万元安家费。马志军敷衍他说手头没有那么多钱,让孙利森几天后来取。但这以后孙利森再给他打电话,他要么不接要么就说在外地。一次孙利森得到确切消息,马志军在郊外的工地上,就想去堵他。可孙利森刚来到工地门口,只见马志军的尼桑轿车飞快地迎面驶来。孙利森边高喊马志军的名字边跑向路中间拦车,可马志军的车一点没减速。孙利森急忙躲闪,目视轿车绝尘而去。几分钟后孙利森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是马志军发来的:“明天我就换手机号,明智的话别再纠缠我。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你和徐洪波的秘密,你们应该对我好才是。再和你说一次,我保证永远保守秘密。”孙利森读出话里的威胁意味,他又气又怕,不由动了杀机。
孙利森找到徐洪波,讲了他和马志军之间发生的事,说要灭掉马志军,随后二人密谋了两个小时。当晚,孙利森与徐洪波在马志军家楼下蹲守,一直等到次日凌晨3点钟马志军也没有回家。此后接连几天,二人都在马志军家的楼下蹲守。但显然马志军有了防备,身边总有至少两个人保护,二人没机会下手。徐洪波出主意拉来了他的狐朋狗友孙铁芳入伙,马志军不认识他俩,由徐和孙冒充假警察,以抓嫖娼为由骗出马志军再下手。
11月11日晚5点钟,孙利森将早已准备好的黄色胶带、水果刀、手铐等放在借来的一辆奇瑞轿车里,孙铁芳和徐洪波穿上假警服,三人开车来到马志军家楼下。徐洪波与孙铁芳按响马志军家的门铃。一人在家的马志军问:“谁呀?”孙铁芳说:“我们是派出所的,有人反映你嫖娼,请你跟我们到派出所协助调查。”马志军将门打开,见孙铁芳、徐洪波身着警服,他没有半点儿怀疑。二人将马志军押上奇瑞车。车子发动后,马志军才发现不是警车,问:“你们是哪个派出所的?我怎么没见过你们?”徐洪波掏出尖刀顶住马志军的脖子说:“你他妈的少废话,我们是要钱的。”马志军奋起反抗,但寡不敌众很快被制服。随即孙铁芳用胶带将马志军的嘴、双脚、双手缠上。徐洪波从马志军兜里翻出轿车钥匙,扔给车窗外的孙利森。孙利森轻车熟路打开马志军家的车库,然后驾驶尼桑轿车跟在孙铁芳所开的奇瑞车后面。在一僻静处,他们将马志军抬到了尼桑轿车上。这时马志军已奄奄一息,看到孙利森,他用缠着胶带的双手连连拽孙利森的衣服,同时用力向孙利森点头。孙利森明白马志军在向他求助,他狠狠地照马志军胸前踹了一脚:“现在你说什么都晚了,下辈子你记住,千万别交我这样的朋友。”
孙利森驾车向吉林市行驶。到达吉林的江北江桥附近,他们发现马志军已死亡。3人将马志军抬下车扔到江边一个泄洪管道内。徐洪波在马志军的皮包里翻出4900元钱,拿出2000元钱给孙利森、孙铁芳,其余的揣进了自己的兜里。孙利森将尼桑车扔在了吉林市中心医院停车场。12日早晨,徐洪波回到吉林市家中,孙利森与孙铁芳返回舒兰市。
始终与马志军联系不上,马志军的妻子吴霞于14日上午到舒兰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二中队报案。马志军的突然失踪,引起舒兰市警方的高度重视,很快成立了专案组。专案组民警经过艰苦细致的排查,很快确定孙利森、徐洪波、孙铁芳三人有重大嫌疑。11月16日晚9时许,专案组兵分三路实施抓捕。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的孙利森正在家中看电视,被当场抓捕;几乎是同时,另一路民警赶到舒兰市一家饭店,将正在用餐的孙铁芳抓捕;晚10时20分许,第三组民警在吉林市解放大路居民区内将徐洪波抓捕,在其身上搜出马志军的手机。面对民警的审讯,孙利森很快如实交代了两起犯罪事实。
2006年12月12日,舒兰市检察院对孙利森一伙实施批捕。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