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教育的重视以及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趋于多元化、复杂化、普遍化和特殊化。学校社会工作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创新的工作模式,为高校思想社会工作提供了创新思路,本文主要探析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社会工作;可行性;创新
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学校社会工作以其个案、小组和社区三种基本工作形式,对在校学生出现的个体和群体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而这种新的理论体系的对于不断要求创新的高校学生工作而言,无疑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和理论基础。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组织架构方面,大部分设有党委领导下的学生工作部和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下设:学生事务管理办公室、思想政治教育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学生资助服务中心,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职能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领导各二级学院(系)学生工作并配备一定数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由辅导员担任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主体工作。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相对单一保守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多以灌输式的集中教育为主,而这种集中教育的教育主体主要由各学院(系)的辅导员来担任,形式主要依托班会、集体活动、第二课堂等。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多以目标性任务和短期的实效性工作为主而缺乏成体系有系统、长期的工作模式。
2.辅导员在解决学生问题方面方法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
目前我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方法主要是集中灌输和个别谈话,在辅导员工作过程中潜意识地希望全体学生能够在认知方面达成普遍共识,而忽略了甚至打压学生的个性发展;当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时,辅导员会以严厉批评、谈话、联系家长等方式来处理,缺乏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并且很容易给部分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贴上“标签”,进而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愈演愈烈,进而发生“越轨”行为。
3.新时期大学生问题多样化、特点更突出
新时期的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更为开放的时代,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通过通信、网络了解和吸收了来自各方面的资源和信息,思想上和行为上也呈现出新特点和新问题。例如抑郁症、焦虑、急躁、不安、失眠甚至自杀的学生数量在高校群体中呈现上升趋势,个体在校园中缺乏外部环境支持,导致学生难以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二、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社会工作以其自身的科学方法,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得以有效验证,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即通过三种工作方法,帮助学生调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效资源,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掘自身潜力,提升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走出困境,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1、学校社会工作理论更为专业化
学校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和更为专业化的理论体系,并且基本涵盖了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解决方式。比如再社会化理论主要针对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该理论更适用于解决大一新生在入学期间的环境适应性问题,角色理论和互动理论用于解决个体困扰问题,标签理论适用于学生偏差行为等等,这种理论体系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为专业化和规范化。
2.学校社会工作更注重以人为本
现代教育逻辑支点的核心,是不断提升学生自身建设的水准,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在高校当中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总学生特点。社会工作则一直秉持着着“以人为本”的专业价值观念,遵循客观规律,发掘学生自身潜能去解决问题,如同一剂良药,治标治本。
3.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基本涵盖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中所普遍运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特点是:(1)擅长抓住时间节点和实效性,缺乏系统性和长期规划。(2)主要运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开展教育工作,缺乏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3)仍然以“抓两头,促中间”的粗狂式教育管理方式为主,缺乏针对性。以上的几种工作方法都可以归纳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小组工作的范畴,但在运用方式上相比于学校社会工作就稍显片面。
三、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通过对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了解和探究,其工作特点与学生社会工作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因此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形成的高度契合,为这种嵌入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保障。
1、学校社会工作有其特有优势并与传统模式互补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重思想及理论灌输,在助人方面,他更强调外界的作用力度和作用效果;而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重心在于受助者本体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他更注重受助者自身能动性。学校社会工作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着相反的方向性,各有侧重,进而达到互补。
2.使辅导员成为学校社会工作的主力军
辅导员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责任,国家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发展路径,要求辅导员需要具备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学校社会工作不但包含了心理咨询师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实务方面更侧重于实践与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三种工作方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高校也为辅导员提供了优良的社会工作环境,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使嵌入成为可能。
3、社会环境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提供了制度契机
在当今教育制度背景下,无论是高校自身发展需求还是辅导员职业技能拓展,都对学生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制度创新带来了契机。反过来制度的创新要求也为学校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空间,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嵌入将会创造一种双赢的局面,在不断创新思路的大背景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将在未来高校中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孙 跃.(2009).我国高等院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
[2]刘 毅.(2013).高校学生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的关系研究.
[3]闫广芬;苌庆辉.(2008).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体系架构及其启示.
[4]方 劲.(2011).嵌入式发展:学校社会工作 在高校的发展路径探索.
[5]沈 炜.(2012).论学校社会工作嵌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体系构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社会工作;可行性;创新
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学校社会工作以其个案、小组和社区三种基本工作形式,对在校学生出现的个体和群体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而这种新的理论体系的对于不断要求创新的高校学生工作而言,无疑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和理论基础。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组织架构方面,大部分设有党委领导下的学生工作部和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下设:学生事务管理办公室、思想政治教育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学生资助服务中心,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职能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领导各二级学院(系)学生工作并配备一定数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由辅导员担任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主体工作。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相对单一保守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多以灌输式的集中教育为主,而这种集中教育的教育主体主要由各学院(系)的辅导员来担任,形式主要依托班会、集体活动、第二课堂等。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多以目标性任务和短期的实效性工作为主而缺乏成体系有系统、长期的工作模式。
2.辅导员在解决学生问题方面方法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
目前我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方法主要是集中灌输和个别谈话,在辅导员工作过程中潜意识地希望全体学生能够在认知方面达成普遍共识,而忽略了甚至打压学生的个性发展;当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时,辅导员会以严厉批评、谈话、联系家长等方式来处理,缺乏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并且很容易给部分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贴上“标签”,进而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愈演愈烈,进而发生“越轨”行为。
3.新时期大学生问题多样化、特点更突出
新时期的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更为开放的时代,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通过通信、网络了解和吸收了来自各方面的资源和信息,思想上和行为上也呈现出新特点和新问题。例如抑郁症、焦虑、急躁、不安、失眠甚至自杀的学生数量在高校群体中呈现上升趋势,个体在校园中缺乏外部环境支持,导致学生难以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二、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社会工作以其自身的科学方法,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得以有效验证,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即通过三种工作方法,帮助学生调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效资源,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掘自身潜力,提升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走出困境,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1、学校社会工作理论更为专业化
学校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和更为专业化的理论体系,并且基本涵盖了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解决方式。比如再社会化理论主要针对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该理论更适用于解决大一新生在入学期间的环境适应性问题,角色理论和互动理论用于解决个体困扰问题,标签理论适用于学生偏差行为等等,这种理论体系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为专业化和规范化。
2.学校社会工作更注重以人为本
现代教育逻辑支点的核心,是不断提升学生自身建设的水准,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在高校当中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总学生特点。社会工作则一直秉持着着“以人为本”的专业价值观念,遵循客观规律,发掘学生自身潜能去解决问题,如同一剂良药,治标治本。
3.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基本涵盖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中所普遍运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特点是:(1)擅长抓住时间节点和实效性,缺乏系统性和长期规划。(2)主要运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开展教育工作,缺乏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3)仍然以“抓两头,促中间”的粗狂式教育管理方式为主,缺乏针对性。以上的几种工作方法都可以归纳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小组工作的范畴,但在运用方式上相比于学校社会工作就稍显片面。
三、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通过对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了解和探究,其工作特点与学生社会工作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因此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形成的高度契合,为这种嵌入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保障。
1、学校社会工作有其特有优势并与传统模式互补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重思想及理论灌输,在助人方面,他更强调外界的作用力度和作用效果;而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重心在于受助者本体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他更注重受助者自身能动性。学校社会工作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着相反的方向性,各有侧重,进而达到互补。
2.使辅导员成为学校社会工作的主力军
辅导员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责任,国家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发展路径,要求辅导员需要具备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学校社会工作不但包含了心理咨询师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实务方面更侧重于实践与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三种工作方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高校也为辅导员提供了优良的社会工作环境,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使嵌入成为可能。
3、社会环境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提供了制度契机
在当今教育制度背景下,无论是高校自身发展需求还是辅导员职业技能拓展,都对学生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制度创新带来了契机。反过来制度的创新要求也为学校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空间,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嵌入将会创造一种双赢的局面,在不断创新思路的大背景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将在未来高校中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孙 跃.(2009).我国高等院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
[2]刘 毅.(2013).高校学生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的关系研究.
[3]闫广芬;苌庆辉.(2008).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体系架构及其启示.
[4]方 劲.(2011).嵌入式发展:学校社会工作 在高校的发展路径探索.
[5]沈 炜.(2012).论学校社会工作嵌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