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348-02
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然而自主学习的实施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情,如何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创建一种有效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让生命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生机,真正促进学生达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1自主学习
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对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进行相应调适。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组织形式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中由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活动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研究、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的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谦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
4新学习方式下的有效教学
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從建构主义角度看,教师既要非常关注学生,还要坚持一贯地跟踪教师本身的教学目的,同时不要削弱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依然要保持;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建构与兴趣,又不能“听任自由”,教学应该是有目的的活动。“建构主义意义下的教师不是放弃自己作为指导者的角色,他要去鼓励和引导学生努力建构知识,而不是仅通过呈现预备的结果,导致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在数学本身的层面上,教师要隐藏起自己的自主性,激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完全开放,让学生独立设计解题策略和答案,教师对此不作评价。但在控制教学形式的层面上,教师要拿出自主态度,不仅给出要做什么的指令,而且说明如何去做。在直接引导中,教师要创造一种氛围,以保护每个学生不受到尴尬、惭愧的体验,只有在这种安全并受尊重的场合下,学生才能更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学不是随意运行的活动,教师既不能放弃自己的自主,也不能忽视他所面临的社会职责。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认知行为的主体,教师则是认知行为的主导,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学习者思维与经验的全部投入,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任何传授都毫无意义,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从发挥。数学知识不应看成是与学生的经验与思维毫无联系的东西,也不应是按年龄分发的“定量物质”,传授哪些数学知识和传授多少数学知识,不仅要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且还要适应他们的认知结构和建构活动层次,因而适当的教材重组是必要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学生从原有的数学经验世界中,组织起相应的数学建构原材料,自己提出问题,选择方法和探索验证,并进行表达,交流和修正,从而有效地建构其新的认知结构。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教师是数学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与评价者。有效的数学建构活动应以提出问题开始,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再创造,以及对社会建构(表达、交流、辩论、调整)的参与,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
总之,有效教学就是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着力于研究一种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的有效学习的学法模式,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建一种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的生命课堂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研究,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然而自主学习的实施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情,如何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创建一种有效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让生命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生机,真正促进学生达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1自主学习
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对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进行相应调适。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组织形式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中由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活动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研究、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的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谦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
4新学习方式下的有效教学
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從建构主义角度看,教师既要非常关注学生,还要坚持一贯地跟踪教师本身的教学目的,同时不要削弱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依然要保持;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建构与兴趣,又不能“听任自由”,教学应该是有目的的活动。“建构主义意义下的教师不是放弃自己作为指导者的角色,他要去鼓励和引导学生努力建构知识,而不是仅通过呈现预备的结果,导致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在数学本身的层面上,教师要隐藏起自己的自主性,激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完全开放,让学生独立设计解题策略和答案,教师对此不作评价。但在控制教学形式的层面上,教师要拿出自主态度,不仅给出要做什么的指令,而且说明如何去做。在直接引导中,教师要创造一种氛围,以保护每个学生不受到尴尬、惭愧的体验,只有在这种安全并受尊重的场合下,学生才能更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学不是随意运行的活动,教师既不能放弃自己的自主,也不能忽视他所面临的社会职责。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认知行为的主体,教师则是认知行为的主导,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学习者思维与经验的全部投入,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任何传授都毫无意义,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从发挥。数学知识不应看成是与学生的经验与思维毫无联系的东西,也不应是按年龄分发的“定量物质”,传授哪些数学知识和传授多少数学知识,不仅要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且还要适应他们的认知结构和建构活动层次,因而适当的教材重组是必要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学生从原有的数学经验世界中,组织起相应的数学建构原材料,自己提出问题,选择方法和探索验证,并进行表达,交流和修正,从而有效地建构其新的认知结构。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教师是数学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与评价者。有效的数学建构活动应以提出问题开始,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再创造,以及对社会建构(表达、交流、辩论、调整)的参与,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
总之,有效教学就是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着力于研究一种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的有效学习的学法模式,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建一种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的生命课堂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研究,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