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雷的故事

来源 :小雪花·成长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6273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现在小朋友们平时在一起游戏的时候,会不会玩一种叫作“真假地雷”的游戏,人越多越有意思。我们很多小朋友都知道地雷这个武器,那么顾名思义,在水中放置的“地雷”你们有所了解吗?如果略有耳闻或者是不甚知之,那么,今天不妨让我们来听听水雷的故事。
  水雷,简单来说就是排布在水中的一种爆破式炸弹,根据研发时的科技手段不同,采用不同的引爆方法,以求达到伤毁此地水面舰艇或者水下潜艇的目的,从而封锁海域、保障己方船只或潜艇安全通过的海上作战武器。
  水雷作为武器的特点十分鲜明,价格低廉,制作简易,投放隐蔽,威力巨大。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场和大西洋战场,无论是盟军还是轴心国,都将水雷作为一种有力的制敌武器。也正是从那个时期开始,水雷开始在现代海战中大放异彩。盟军曾在二战开始阶段,在德国波罗的海通往大西洋的入海口布满了威力巨大的水雷。这一战术让德国纳粹头痛不已,水雷星罗棋布地在大海中,想要排雷绝对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这样,德国法西斯的海军便只能窝在波罗的海的港口内,而不能出海远洋,去支援在欧洲战场的德国陆军。时间一长,德国的海军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所以可以说,水雷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呢。
  随着时间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水雷已经日新月异。当今的水雷,包含了很多最新的科技成果。比如,现如今的水雷,已经不再是那种守株待兔式的老古董了,而是可以自行引爆,自行制导,甚至可以像无人机那样,通过远程遥控来进行目标定位。不过,今天的水雷种类繁多,但是,小读者们,你们知道吗?最早发明水雷的国家,其实是我们中国。对,你没有听错,世界上第一颗水雷诞生在我国的明朝时期。
  我国明朝时期,倭寇猖獗(jué),经常侵犯我国沿海领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著名的爱国将领戚继光大家可能有所耳闻,他就是这一时期的抗倭名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为了抵御倭寇的战船袭击,时任翰林院编修,后调为兵部主事的一位明代大儒,才子,名字叫作唐顺之的人,经过苦苦思索和多次试验,编纂了一本叫作《武编》的书。这本书里详尽地记载了一种可以在水底引爆的炸雷,并且清楚明白地介绍了制作方法和原理。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控制,机械击发的水雷,当时被称为锚雷。它用木箱作雷壳,油灰粘缝、将黑火药装在里面,其击发装置用一根长绳索连接,由人拉火引爆。木箱下甩一绳索坠有3个铁锚,控制雷体在水中的深度。
  之后的时间里,为了打击倭寇,1590年,中国又发明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 “水底龙王炮”。1599年,中国的王鸣鹤发明以绳索为碰线的 “水底鸣雷”,1621年又将其改进为触线漂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触发漂雷。不能不让我们感叹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啊。
  现在,各国海军都在运用高新技术,加紧研制面向21世纪的新概念水雷武器。或许未来某一天,水雷会像明朝一样,为抗击胆敢侵犯我中华领域的外来之敌,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档案馆(室)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高校档案馆(室)的大数据特征,针对大数据条件下高校档案馆(室)如何夯实各项基础工作以顺利推进规范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档案馆;规范化;建设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就是指数据规模巨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据量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幅递增。一般认为,数据量达到Terabyte 和Peta
期刊
好学校怎样打造?许多人都会说这是一个太大的命题,冷江田却将这个命题简单化。一支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一个温馨舒适的育人环境,再加上一个团结向上、奋发进取的学风、校风,就等于
本文取自"关注48个生活细节"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学习好习惯细节之赞扬别人有优点——培养取长补短的习惯
如下图用两个正方形可做成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请小朋友试试怎么做?不动下图的两个正方形。
2008年,湖南出现近50年罕见的持续雨雪冰冻天气,森林资源受灾面积达453.12万公顷,受灾林木蓄积17392.57万立方米。在此背景下,湖南第一次单独申请、独立实施世行贷款林业项目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声像档案的特点,分析了基层群众艺术工作中的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基层群众艺术;声像档案;现状;对策  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群众艺术部门产生了大量的声像资料。由于具体情况,人员配置、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种种不足,使声像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声像档案的完整存放和日后的开发利用。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声像档案的管理
我叫毛淑霞,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军地坪街道喻家嘴社区居民,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那代幸运儿。今年70岁的我,干了30多年的旅游,旅游改变了我的家乡,也改变我和我一家人。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偏远山区的张家界(那时还叫大庸)街头巷尾,操着各种口音的人多起来了。后来我才知道,是家乡在开发搞旅游。借着这股强劲的“东风”,街坊邻里有的开小卖部,有的开小饭馆,生意红红火火。  我在1984年也开了家“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