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进入民法典时代。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知法懂法又是前提,而农村农民是民法典宣传的薄弱地带薄弱人群。民法典下乡亟需解决。本文从线上与线下两个路径出发,发挥传统传播和新媒体传播两条道路的优势,探寻民法典下乡的创新创业实践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 新媒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施行,是我国民事立法体系化,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了司法审判效率,回应了诸多像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破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矛盾冲突,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与时俱进的民法典,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又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包含了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琐事,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一个人可以不和刑法有交集,也可以不和行政法打交道,但没有一个人不会和民法产生联系。因此,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了解民法典,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农村由于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又加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现象,更使得农村称为民法典的薄弱地带。如何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民法典、运用民法典,真正发挥民法典“人民权益保障书”的作用,称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线上:民法典宣传的新阵地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生活空间由实际活动空间向网络虚拟空间拓展。越来越多的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空间,当然,越来越多的信息也是由网络渠道获取。事实上,中国现有网名的数量在增多的同时,网民的年龄也有了低龄化和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龄儿童和老年人称为网民中的一员。民法典在农村的传播也必然不能忽视该阵地。
(一)传统线上媒体的利用
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低龄化现象,使得我们要重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电视、广播仍然需要发挥其作用。
1.电视媒体的使用
通过电视剧、普法栏目(诸如以案说法等)、法典宣传晚会、民法典知识竞赛等活动,不仅使得老年人通过观看电视获得民法典的相关知识,同时还教会了他们如何运用民法典。对于儿童来讲,可以制作一些民法典的动画故事,拍摄动画片、在少儿节目中知识抢答等方式增加儿童了解民法典的机会。事实上,儿童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往往高于老年人,儿童树立了法治理念,学会了民法典知识,往往会反过来对老年人法律知识的掌握起到推动作用。
2.广播媒体的利用
农民的劳作时间通常较长,一些老年人由于视力等原因,喜欢听广播,现在的便携式收音机,既可播放音乐,又可以收听广播,几乎成为老年人的标配。民法典的宣传就可以通过广播媒体这一优良渠道。广播主持人悦耳动听的声音可以将民法典知识讲给老年人听,也可以以案讲法,老年人在劳作、锻炼、先坐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民法典宣讲。
(二)新兴媒体的使用
1.快手、抖音等段社交视频软件的使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老越多的老年人也对抖音、快手等互动式新媒体熟练使用,也成为老年人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农村,使用这类社交软件的老人和儿童不在少数。其庞大的客户群体是民法典传播的极大优势。通过网络主播、网络红人的影响力,在节目中设置宣传短片等可以很好的宣传民法典。
2.微信等及时通讯功能的使用
微信如今也成了人们日常交往、信息传递的一大平台。制作一些短小精悍的民法典知识系列短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村民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发,由点及面,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线上直播
直播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解决了时空问题。现实情况往往是宣讲团队到农村,农民正好处于农忙时节,无暇听讲座,或是农民正好外出打工、探友、办事,往往会导致时间不一致;另外宣讲团队来回奔波,耗费时间精力,直播可以避免时间消耗,同时它的回放功能可以让因时间限制而未及时听讲的农民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听讲,极大提高效率。
二是它的互动功能又避免了观看视频资料的枯燥,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及时提问获得解答,学习效果大大增强。
三是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邀请专业团队来宣讲,必然会产生较多的费用,增加农民的成本,农民往往因为成本问题并不欢迎民法典的宣讲团队,心存抵触,必然大大影响宣传效果。
四是辐射范围广。现场的宣讲因场地所限,必然不能有很多的听众,而线上直播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其受众人数不受限制,宣传的效率大大提高。
基于直播的优势,民法典的宣传就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进行。当然,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加强互动。直播如果过于平铺直叙,往往会失去吸引力,影响宣传效果,适时的增加一些有奖回答问题等环节,可以提高受众的积极性。
二是形式多样。直播并不一定是你讲我听的课堂,可以通过访谈、讨论等形式展开,注重实用性。
三是在直播主体的选择上下功夫。寻找一些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律师、人民调解员或者法学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往往更能吸引百姓的注意力,宣传的效果自然也会大大增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线下:民法典传播的主阵地
(一)赠送民法典资料
书籍是传递信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可以印发一些民法典的知识小册子,或者一些以案说法的案例,送到老百姓手中,老百姓在闲暇之余,或者在遇到纠纷时翻看,都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宣传栏、宣传标语的利用
农村的宣传栏是农民获取信息的很重要的平台。农民已经习惯驻足宣传栏了解村里村外的信息。可以制作一些简单易懂的宣传资料张贴在宣传栏里,定期更换。
幕墙标语也是普法宣传的好平台。编辑一些琅琅上口、简单易懂的宣传标语,诸如“民法典 让生活更美好”、“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民法典是老百姓权利保障书”等等,让民法典深入人心,老百姓遇到问题就想到民法典。
(三)普法讲座
邀请律师、法官来现场普法,或者成立“民法典宣讲团”,深入到农村进行法治宣传,现场解决为老百姓答疑解惑,接受老百姓的法律咨询。学校、企事业单位有义务组织学生、职工走进农村,宣讲民法典。
(四)开展“三下乡”活动
大学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通过组织“民法典下乡”、“民法典宣讲团”、“民法典文化演艺队”等形式,组织大学生投入到民法典的宣传活动中来。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成长进步的过程。
(五)村委会培训
村委会是农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監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理想去处。村民之间有了纠纷、出现问题习惯于找村委。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村委会在民法典宣传中国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大对村委会的法律知识培训。由村委会所在区、县的法院、检察院、律师协会定期对村委会进行普法讲座,提升村委会成员的法律素养。进而在村里起到宣传战主斗力的作用。同时,激发村委会普法的积极性,制定考核目标,完成普法任务的给予奖励,未完成任务的给予惩罚。
参考文献:
1.苏力. 送法下乡[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2020年10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
山东协和学院 济南 250109
关键词:创新创业 新媒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施行,是我国民事立法体系化,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了司法审判效率,回应了诸多像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破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矛盾冲突,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与时俱进的民法典,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又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包含了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琐事,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一个人可以不和刑法有交集,也可以不和行政法打交道,但没有一个人不会和民法产生联系。因此,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了解民法典,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农村由于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又加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现象,更使得农村称为民法典的薄弱地带。如何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民法典、运用民法典,真正发挥民法典“人民权益保障书”的作用,称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线上:民法典宣传的新阵地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生活空间由实际活动空间向网络虚拟空间拓展。越来越多的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空间,当然,越来越多的信息也是由网络渠道获取。事实上,中国现有网名的数量在增多的同时,网民的年龄也有了低龄化和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龄儿童和老年人称为网民中的一员。民法典在农村的传播也必然不能忽视该阵地。
(一)传统线上媒体的利用
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低龄化现象,使得我们要重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电视、广播仍然需要发挥其作用。
1.电视媒体的使用
通过电视剧、普法栏目(诸如以案说法等)、法典宣传晚会、民法典知识竞赛等活动,不仅使得老年人通过观看电视获得民法典的相关知识,同时还教会了他们如何运用民法典。对于儿童来讲,可以制作一些民法典的动画故事,拍摄动画片、在少儿节目中知识抢答等方式增加儿童了解民法典的机会。事实上,儿童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往往高于老年人,儿童树立了法治理念,学会了民法典知识,往往会反过来对老年人法律知识的掌握起到推动作用。
2.广播媒体的利用
农民的劳作时间通常较长,一些老年人由于视力等原因,喜欢听广播,现在的便携式收音机,既可播放音乐,又可以收听广播,几乎成为老年人的标配。民法典的宣传就可以通过广播媒体这一优良渠道。广播主持人悦耳动听的声音可以将民法典知识讲给老年人听,也可以以案讲法,老年人在劳作、锻炼、先坐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民法典宣讲。
(二)新兴媒体的使用
1.快手、抖音等段社交视频软件的使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老越多的老年人也对抖音、快手等互动式新媒体熟练使用,也成为老年人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农村,使用这类社交软件的老人和儿童不在少数。其庞大的客户群体是民法典传播的极大优势。通过网络主播、网络红人的影响力,在节目中设置宣传短片等可以很好的宣传民法典。
2.微信等及时通讯功能的使用
微信如今也成了人们日常交往、信息传递的一大平台。制作一些短小精悍的民法典知识系列短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村民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发,由点及面,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线上直播
直播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解决了时空问题。现实情况往往是宣讲团队到农村,农民正好处于农忙时节,无暇听讲座,或是农民正好外出打工、探友、办事,往往会导致时间不一致;另外宣讲团队来回奔波,耗费时间精力,直播可以避免时间消耗,同时它的回放功能可以让因时间限制而未及时听讲的农民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听讲,极大提高效率。
二是它的互动功能又避免了观看视频资料的枯燥,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及时提问获得解答,学习效果大大增强。
三是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邀请专业团队来宣讲,必然会产生较多的费用,增加农民的成本,农民往往因为成本问题并不欢迎民法典的宣讲团队,心存抵触,必然大大影响宣传效果。
四是辐射范围广。现场的宣讲因场地所限,必然不能有很多的听众,而线上直播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其受众人数不受限制,宣传的效率大大提高。
基于直播的优势,民法典的宣传就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进行。当然,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加强互动。直播如果过于平铺直叙,往往会失去吸引力,影响宣传效果,适时的增加一些有奖回答问题等环节,可以提高受众的积极性。
二是形式多样。直播并不一定是你讲我听的课堂,可以通过访谈、讨论等形式展开,注重实用性。
三是在直播主体的选择上下功夫。寻找一些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律师、人民调解员或者法学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往往更能吸引百姓的注意力,宣传的效果自然也会大大增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线下:民法典传播的主阵地
(一)赠送民法典资料
书籍是传递信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可以印发一些民法典的知识小册子,或者一些以案说法的案例,送到老百姓手中,老百姓在闲暇之余,或者在遇到纠纷时翻看,都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宣传栏、宣传标语的利用
农村的宣传栏是农民获取信息的很重要的平台。农民已经习惯驻足宣传栏了解村里村外的信息。可以制作一些简单易懂的宣传资料张贴在宣传栏里,定期更换。
幕墙标语也是普法宣传的好平台。编辑一些琅琅上口、简单易懂的宣传标语,诸如“民法典 让生活更美好”、“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民法典是老百姓权利保障书”等等,让民法典深入人心,老百姓遇到问题就想到民法典。
(三)普法讲座
邀请律师、法官来现场普法,或者成立“民法典宣讲团”,深入到农村进行法治宣传,现场解决为老百姓答疑解惑,接受老百姓的法律咨询。学校、企事业单位有义务组织学生、职工走进农村,宣讲民法典。
(四)开展“三下乡”活动
大学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通过组织“民法典下乡”、“民法典宣讲团”、“民法典文化演艺队”等形式,组织大学生投入到民法典的宣传活动中来。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成长进步的过程。
(五)村委会培训
村委会是农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監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理想去处。村民之间有了纠纷、出现问题习惯于找村委。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村委会在民法典宣传中国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大对村委会的法律知识培训。由村委会所在区、县的法院、检察院、律师协会定期对村委会进行普法讲座,提升村委会成员的法律素养。进而在村里起到宣传战主斗力的作用。同时,激发村委会普法的积极性,制定考核目标,完成普法任务的给予奖励,未完成任务的给予惩罚。
参考文献:
1.苏力. 送法下乡[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2020年10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
山东协和学院 济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