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专业学习是这个时期的重要内容。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独立性和自主性,这就更需要他们必须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推动其学习的内部动力,促使他们的学习活动保持一定的强度和力度。本文阐述了现在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并从这些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动机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3 文献标识码:A
动机是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并维持行动,以达到目的的内部驱动力。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动机性行为常常取决于内驱力和诱因目标的相互作用。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是大学学习与中小学学习的主要区别。在学习目标上,大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掌握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习内容上,大学的课程主要是公共课、专业课和学生自身感兴趣的选修课,有着逐层递进的关系和广泛的学习范围;在学习方法上,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注重专业实验、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特别是锻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和解决专业难题的能力,为毕业进入社会胜任今后的工作夯实基础。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认知需要动机欠缺。
所谓认知需要,是要求知道和理解事物,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大学生的认知需要是以学习本身为目的的需要,不在乎其他一切外在事物。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当一切外在报偿都不存在时,维持学习过程的唯一动力就是以获得知识本身为目的的认知需要,是大学生最稳定的学习需要。但在现代的大学生学习动机中,认知需要并不是占据最重要位置的一种动机需要,因而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对学习知识没有强烈的兴趣,不能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的问题。
(二)学习动机倾向存在偏差。
有些学生学习的动力仅仅是为了自己,忘记了回馈社会、报效国家、感恩他人。诚然,努力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固然好,但有时过于盲目地自我,而不懂得替社会、他人着想,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还有些学生唯实践论,减少甚至放弃书本知识的学习,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要,以至于出现逃课、外出打工等现象。当代的大学生不应把自己的学习动力拘泥在一个狭小的范围,这样对个人的自身发展是弊大于利的,更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还有部分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就业和回报父母,对于学习知识方面的主动性较差。虽然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融入大众化的时代,但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人在同龄人之中依然是较少数。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传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角色。
(三)急功近利的学习现状普遍存在。
大学生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和一技之长,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过于讲究学习的“实用性”。就学生个人来讲,也能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但又怕吃苦,不愿磨炼意志,不能把挫折当成一种经历,往往偏重于眼前的个人利益,总想走捷径,处于一种急功近利的情况。很多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一旦学习内容和形式不适合自己,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欠缺的内因。
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更要靠自觉。相对而言,大学的学习生活比高中时轻松。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也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不思进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部分大学生一走进大学校园就彻底放松,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混日子、混文凭。他们的心态没有好好调整,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缺乏应有的自我约束力,容易受外界影响。
很多学生都认为,上大学后缺乏在高中时的学习动力,在高中时学习就是为了能考上理想的大學,而考上大学后却不知为什么而学,失去了奋斗目标,内心感到十分空虚、郁闷。事实说明,这是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般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给自己定的奋斗目标较高,而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以及一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往往是奋斗目标不明,抱着混日子的念头。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就缺乏上进心、没有学习压力,更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欠缺的外因。
1、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应试教育在我国仍占据重要地位,考试分数就是衡量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智育的结果不仅包括理想的考试成绩,还包括学生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求知欲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目前高校存在的轻德育重智育的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对政治课程不愿意学敷衍了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国力的强大,而是为了自己的舒适的工作环境、较高的工作地位。
2、陈旧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今,在大学校园里,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逃课、挂科的现象屡见不鲜。枯燥的学习生活和教师“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方式是使学生对学习生活乏味的重要因素。现在,功利主义侵蚀着有些教育工作者,他们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大学里普遍存在着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校就尽可能地教什么,强化什么的现象。许多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一味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学到的东西只能在大脑里储存短暂时间,还没有毕业又都还给老师了。现在,大学里实行的是大班教学,很多教师一个学期课讲下来,认识的学生很少,没有实现师生的互动,这样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
1、增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大学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应该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三观”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个人理想,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能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学习理想。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树立求实创新的世界观,确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朴实刚毅、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只有树立了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才会有学习积极性,才能在无涯的学海苦中作乐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多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认为某位教师同自己的关系良好,就会对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感兴趣。作为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应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包括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和风趣的谈吐等。教师要确保自己不断地充实知识修养,用幽默的言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尊重和信任学生,只有对学生尊重和信任,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
3、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激发自身的学习需要动机是人们不断追求成功的内部动因。学习需要动机是自觉学习和刻苦、努力学习的动力。在心理上,追求成功可以使人积极进取、主动学习,学习效果也相应较好。
4、建立良好的奖励机制,包括口头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口头上积极的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肯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包括正确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在口头鼓励的方式中,要正确、及时的评价学生,这样才能起到最佳效果,增强了学生产生进一步改进学习的愿望。对于大学生来讲,表扬、鼓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精神上的口头鼓励的基础之上,对于学习进步大、学习态度踏实的学生也应该有相应的物质奖励。
总之,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专注学习,教师则应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作者:张乾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干部;董志雄,华中师范大学学工部干部)
参考文献:
[1]牛小玉.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3)
[2]胡星平.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及教育对策分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5)
[3]徐学智,罗建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对策.课程与教学.2009(4)
[4]王海洋,李文渊.大学生学习动机欠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动机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3 文献标识码:A
动机是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并维持行动,以达到目的的内部驱动力。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动机性行为常常取决于内驱力和诱因目标的相互作用。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是大学学习与中小学学习的主要区别。在学习目标上,大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掌握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习内容上,大学的课程主要是公共课、专业课和学生自身感兴趣的选修课,有着逐层递进的关系和广泛的学习范围;在学习方法上,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注重专业实验、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特别是锻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和解决专业难题的能力,为毕业进入社会胜任今后的工作夯实基础。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认知需要动机欠缺。
所谓认知需要,是要求知道和理解事物,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大学生的认知需要是以学习本身为目的的需要,不在乎其他一切外在事物。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当一切外在报偿都不存在时,维持学习过程的唯一动力就是以获得知识本身为目的的认知需要,是大学生最稳定的学习需要。但在现代的大学生学习动机中,认知需要并不是占据最重要位置的一种动机需要,因而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对学习知识没有强烈的兴趣,不能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的问题。
(二)学习动机倾向存在偏差。
有些学生学习的动力仅仅是为了自己,忘记了回馈社会、报效国家、感恩他人。诚然,努力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固然好,但有时过于盲目地自我,而不懂得替社会、他人着想,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还有些学生唯实践论,减少甚至放弃书本知识的学习,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要,以至于出现逃课、外出打工等现象。当代的大学生不应把自己的学习动力拘泥在一个狭小的范围,这样对个人的自身发展是弊大于利的,更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还有部分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就业和回报父母,对于学习知识方面的主动性较差。虽然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融入大众化的时代,但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人在同龄人之中依然是较少数。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传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角色。
(三)急功近利的学习现状普遍存在。
大学生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和一技之长,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过于讲究学习的“实用性”。就学生个人来讲,也能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但又怕吃苦,不愿磨炼意志,不能把挫折当成一种经历,往往偏重于眼前的个人利益,总想走捷径,处于一种急功近利的情况。很多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一旦学习内容和形式不适合自己,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欠缺的内因。
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更要靠自觉。相对而言,大学的学习生活比高中时轻松。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也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不思进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部分大学生一走进大学校园就彻底放松,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混日子、混文凭。他们的心态没有好好调整,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缺乏应有的自我约束力,容易受外界影响。
很多学生都认为,上大学后缺乏在高中时的学习动力,在高中时学习就是为了能考上理想的大學,而考上大学后却不知为什么而学,失去了奋斗目标,内心感到十分空虚、郁闷。事实说明,这是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般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给自己定的奋斗目标较高,而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以及一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往往是奋斗目标不明,抱着混日子的念头。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就缺乏上进心、没有学习压力,更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欠缺的外因。
1、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应试教育在我国仍占据重要地位,考试分数就是衡量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智育的结果不仅包括理想的考试成绩,还包括学生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求知欲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目前高校存在的轻德育重智育的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对政治课程不愿意学敷衍了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国力的强大,而是为了自己的舒适的工作环境、较高的工作地位。
2、陈旧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今,在大学校园里,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逃课、挂科的现象屡见不鲜。枯燥的学习生活和教师“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方式是使学生对学习生活乏味的重要因素。现在,功利主义侵蚀着有些教育工作者,他们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大学里普遍存在着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校就尽可能地教什么,强化什么的现象。许多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一味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学到的东西只能在大脑里储存短暂时间,还没有毕业又都还给老师了。现在,大学里实行的是大班教学,很多教师一个学期课讲下来,认识的学生很少,没有实现师生的互动,这样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
1、增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大学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应该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三观”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个人理想,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能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学习理想。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树立求实创新的世界观,确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朴实刚毅、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只有树立了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才会有学习积极性,才能在无涯的学海苦中作乐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多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认为某位教师同自己的关系良好,就会对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感兴趣。作为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应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包括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和风趣的谈吐等。教师要确保自己不断地充实知识修养,用幽默的言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尊重和信任学生,只有对学生尊重和信任,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
3、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激发自身的学习需要动机是人们不断追求成功的内部动因。学习需要动机是自觉学习和刻苦、努力学习的动力。在心理上,追求成功可以使人积极进取、主动学习,学习效果也相应较好。
4、建立良好的奖励机制,包括口头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口头上积极的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肯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包括正确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在口头鼓励的方式中,要正确、及时的评价学生,这样才能起到最佳效果,增强了学生产生进一步改进学习的愿望。对于大学生来讲,表扬、鼓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精神上的口头鼓励的基础之上,对于学习进步大、学习态度踏实的学生也应该有相应的物质奖励。
总之,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专注学习,教师则应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作者:张乾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干部;董志雄,华中师范大学学工部干部)
参考文献:
[1]牛小玉.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3)
[2]胡星平.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及教育对策分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5)
[3]徐学智,罗建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对策.课程与教学.2009(4)
[4]王海洋,李文渊.大学生学习动机欠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