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作支撑、注重课堂教学因素的利用,同时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协作评价
一、问题引导,有效教学的“前奏”
问题是什么?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要素。如果课堂教学离开了这一要素,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无从谈起,它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核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引入部分,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使学生进入课堂,使他们想学、乐学。
上课一开始应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导,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愿意学、喜欢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巧置任务,有效教学的“节拍”
教育理论家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任务驱动法”正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做到收放自如、价值引领,积极为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条件。如学习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建立文件夹、查找自己的文件或将其他同学的文件复制、移动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夹内等;学习Word字处理软件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样本并布置具体录入和编辑、排版任务等。
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三、创设情境,有效教学的“策略”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时,首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事先已经设计好了的“电子报”,由于版面设计非常独特,文字、插图、背景非常漂亮,学生观看后赞不绝口,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们就抓住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让学生自己练习制作贺卡、专题报刊等。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审美等才能,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
这就是老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环境的导引下,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使用和创作能力,最终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教学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
四、加强互动,有效教学的“主旋律”
互动可以体现为小组合作,也可以体现为优生和后进间的互助。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优生可以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后进生也可以尽其所能。这样优生可以“吃好、吃饱”,而后进生可以“吃的了”。优“差”生互助: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常用手段,也是最有效手段,是一种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在操作某一任务时,优生动作快,完成任务早,老师可以及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帮助“差生”,协助“差生”。
事实证明,同学间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师生间的“教学”效果。这种做法:可以明显改善前面所提场景中的现象,能够调动优差生两头的积极性,而不致造成信息技术课堂中优生在玩,“差生”也在玩的窘境。
五、恰当评价,有效教学的“高潮”
总结评价作为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高潮。评价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在学生互评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生评价作品时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关注同学完成作品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偏颇,打击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到别人的亮点和长处,尤其是在完成作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等,学会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作为对学生评价的补充和总结一定要恰当,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即使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不够理想,也应鼓励其继续努力,并适当指出改进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对于老师评价的作用我深有感悟:我们班上有位同学上课很专心,完成任务时也非常认真,就是完成的作品不理想,他自己对此很苦恼。为了鼓舞他学习的热情,我每次对他作品的评价总是给高分,并帮他分析问题所在。通过多次锻炼,他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得到了保护,课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而且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教基[2000]35号.
[2]钟志贤,谢云.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
[3]李志厚等.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念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陆宏,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9.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协作评价
一、问题引导,有效教学的“前奏”
问题是什么?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要素。如果课堂教学离开了这一要素,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无从谈起,它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核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引入部分,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使学生进入课堂,使他们想学、乐学。
上课一开始应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导,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愿意学、喜欢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巧置任务,有效教学的“节拍”
教育理论家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任务驱动法”正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做到收放自如、价值引领,积极为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条件。如学习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建立文件夹、查找自己的文件或将其他同学的文件复制、移动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夹内等;学习Word字处理软件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样本并布置具体录入和编辑、排版任务等。
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三、创设情境,有效教学的“策略”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时,首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事先已经设计好了的“电子报”,由于版面设计非常独特,文字、插图、背景非常漂亮,学生观看后赞不绝口,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们就抓住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让学生自己练习制作贺卡、专题报刊等。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审美等才能,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
这就是老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环境的导引下,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使用和创作能力,最终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教学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
四、加强互动,有效教学的“主旋律”
互动可以体现为小组合作,也可以体现为优生和后进间的互助。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优生可以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后进生也可以尽其所能。这样优生可以“吃好、吃饱”,而后进生可以“吃的了”。优“差”生互助: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常用手段,也是最有效手段,是一种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在操作某一任务时,优生动作快,完成任务早,老师可以及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帮助“差生”,协助“差生”。
事实证明,同学间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师生间的“教学”效果。这种做法:可以明显改善前面所提场景中的现象,能够调动优差生两头的积极性,而不致造成信息技术课堂中优生在玩,“差生”也在玩的窘境。
五、恰当评价,有效教学的“高潮”
总结评价作为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高潮。评价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在学生互评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生评价作品时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关注同学完成作品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偏颇,打击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到别人的亮点和长处,尤其是在完成作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等,学会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作为对学生评价的补充和总结一定要恰当,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即使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不够理想,也应鼓励其继续努力,并适当指出改进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对于老师评价的作用我深有感悟:我们班上有位同学上课很专心,完成任务时也非常认真,就是完成的作品不理想,他自己对此很苦恼。为了鼓舞他学习的热情,我每次对他作品的评价总是给高分,并帮他分析问题所在。通过多次锻炼,他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得到了保护,课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而且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教基[2000]35号.
[2]钟志贤,谢云.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
[3]李志厚等.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念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陆宏,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