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有效探究关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的补液速度。方法:随机选择医院的2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并且将他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于实验组要将他们的补液速度依据休克指数的有关公式进行相应的确定,同时对照组按照患者的休克状况设定相应的补液速度,最后再将两组患者的补液效果以及护理质量进行相对比。结果:我们能够从实验结果上看到实验组的患者复苏状况明确要好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的补液速度相比较于对照组,其准确率也是较高(P<0.05);最后是护理质量的评分,实验组的质量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能够发现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依据休克指数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能够有效提升急救护理质量,并且大大提升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以及加强补液的精准度。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补液速度;分析探讨
  引言:
  在临床上,创伤性休克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重症,并且十分危急,通常情况下,出现创伤性休克往往是因为床上从而造成患者出现大量失血进而导致休克现象的出现。一般的临床表现是低血容量并且患者的体温出现过低状况,更甚至还有的患者会出现酸中毒等等危险情况,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患者的体内出现内渗转移,循环血量丢失的情况,让患者的代谢功能以及患者的器官性能发生异常,要是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势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难以预估的伤害。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合理科学地护理补液,会对该类患者有着重要且关键的意义。因此在本篇,笔者为了能够很好分析和探究适宜的补液速度,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利用休克指数公式得出的补液速度进行实验比较,相关实验内容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医院内选取2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并且科学采取双盲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110例,对照组110例。分析观察实验组中的男有70例子,女有40例,此外实验组的年龄在20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41.24± 2.36岁,造成患者出血的原因是高处坠落的有20例,发生锐器受伤的有12例,交通意外所导致的有70例,被重物压伤的有8例;作为对照组的男患者有65例,女有45例,他们的年龄也主要为20到73岁之间,此外平均年龄是 41.32± 3.11岁,造成患者发生出血原因是高处坠落的有19例,发生锐器受伤的有11例,交通意外所导致的有65例,被重物壓伤的有15例。将患者纳入的相关标准如下:
  (1)患者满足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需要进行补液治疗;
  (2)患者发生伤情到住院的时间均≤2小时;
  (3)选择的患者已知并且明确本次研究的护理方案的有关详情,同时自身愿意加入其中。
  除了纳入标准,相应地还有排除标准,如下:
  (1)患者若是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则不会被纳入;
  (2)患者发现有严重的肾、肺、心等较为严重的脏器疾病也不会被纳入;
  (3)患者合有严重的器官衰竭则不会被纳入;
  (4)若是妇女正值妊娠期或是哺乳期则不会被纳入。
  将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出血原因等相关资料进行相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相关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需要依据患者的休克状况设定相应的补液速度。同时补液速度是为恒定值,在患者没有成功复苏之间不会进行修改。实验组的患者则是根据休克指数的有关公式进行补液速度的设定,休克指数是按照患者每分钟脉搏次数和收缩压两者的比值进行确定。一旦休克指数S≥0.5并且<1的时候,则需要设定补液速度R=10×S;同时当休克指数S=1的时候,则需要相应设定补液速度R=100×S;如果休克指数S>1并且≤2的时候,则是需要设定补液速度R=100×2S;如果休克指数S>2的时候,则需要设定补液速度R=100×2S×2.5[1]。选择使用休克指数进行补液速度的指导制定,是因为该项指数能够将患者的体液盈亏进行较好地展示和反映。依据休克指数实时更新补液速度,可以有效确保治疗水平。正常参考值是0.5,和该数值进行相比,可以发现数值越高则表示患者丢失的血液量越大,此外还需要相关医疗人员能够针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进行分析观察,从中确定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数值,如果发现其和正常值相比出血过高的情况,则需要医生适当将补液速度以及补液量进行适时地下降,同时发现和正常值相比较出血过低的现象,则需要医生适时调高 补液速度以及补液量。除此之外,还需要患者针对于患者的心功能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观察,一旦确定患者的心功能比较差后,就需要正确意识到患者的心脏功能不能满足较高补液速度以及补液量,若是给这类患者设定比较高的补液速度以及补液量,很容易给患者的复苏带来严重的影响,因为心脏较弱的患者很难 实现高负荷的血液运输,因此需要医生能够提早意识到,避免错误的急救行为。与此同时,在发现患者如果发生有酸中毒的迹象或是情况,则需要医生能够尽快将补液速度以及补液量调高到适当的位置,用以将患者的酸中毒情况尽可能地进行有效缓解。
  1.3相关观察指标
  为了有效分析最后的实验结果,需要对观察指标提高重视程度,用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准确分析和判断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补液效果和两组补液速度的准确率,此外还有相应的护理质量。在本次实验中补液效果、补液速度准确率以及护理质量的指标内容如下:
  (1)补液效果:
  复苏良好:患者在补液之后,临床体征有着明显的缓解,同时生命体征也相应趋于良好;
  复苏失败:患者在补液之后,临床体征并没有缓解,同时生命体征也存在不稳定的情况。
  (2)补液速度准确率:
  在实验中,补液速度准确率=(经过相应计算得到的补液速度-实际补液速度)/实际补液速度≤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电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对产后早期催乳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列入2019年4月-2021年4月产后护理的产妇48例,通过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例、协同两组,组均24例。常例组产妇接受产后常规护理;协同组增加电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及乳涨缓解用时。结果:协同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95.83%)显著高于常例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75.00%);协同組产妇的乳涨缓解用时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满意度调查,对比两组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护理纠纷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在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技能、护理态度、住院环境、住院费用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护理纠纷发生
期刊
【摘要】现阶段,我们国家的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已然得到了飞速提升,推动了医疗领域的长效建设,同时社会大众对于医学质量也有着更高更多的要求。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作为医学领域发展的一项内容,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价值。为了有效提升其检测质量和检测效果,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了关于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提升措施,以便能够为医学领域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措施  前言:  
期刊
【摘要】近几年,检验医学发展迅速,检验在疾病诊治、预后判断以及疗效检测、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检测的地位日益凸显,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医生诊治,因此确保结果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在具体工作期间,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血护士的操作过程,采血期间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进而影响诊治。介于此,以下就护理人员抽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希望
期刊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流配电网曾经的技术瓶颈被打破,其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逐渐显现。与交流配电网相比,直流配电网具有线路损耗小、电能质量高、供电容量大、便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等优点,将成为未来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流配电线路是直流配电网的重要组成环节,直流线路保护是保证直流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本文围绕直流配电网中的直流线路保护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基于现有直流配电网的几种拓扑结构,采用PSC
【摘要】由于自身角色的改变,孕妇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如惊讶、恐惧、担忧、抑郁等,不仅会影响她们的心理状态,还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产后生活质量,影响其产后的康复。同时分娩对孕产妇会造成剧烈的生理刺激,不仅会造成一定心理应激反应,还会影响神经内分泌,进一步影响妊娠结局和产后情绪。产科心理护理是根据产科的特殊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针对孕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和缓解
期刊
与传统重合闸相比,自适应重合闸能识别故障性质和检测熄弧时刻,可以避免自动重合闸短时间内盲目重合于永久性或未熄弧瞬时性故障造成的二次冲击。本文在现有重合闸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方法和三相自适应重合闸方法展开研究。
  分析了故障电弧动态特性以及输电线路采用单相重合闸和三相重合闸时的端电压特性,利用ATP/EMTP软件建立了考虑单相重合闸和三相重合闸过程的输电线路故障仿真模型。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能量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方法。首先,分析了输电线路在瞬时性和永久性故障性质下的频
交直流混合微网兼具交/直流供用电系统的优势,其运行方式灵活,兼容可拓展性更高,能够满足多种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储能单元以及负荷的接入,同时可减少单一供用电形式下多级电能变换环节带来的能量损耗。而电能路由器(Electric Energy Router,EER)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混合微网的组网形态,也为多能互补系统的智能调度和清洁能源的自主消纳提供
当前普遍应用于高压输电线路中的重合闸采取断路器断开固定时间间隔后自动重合,在合闸前不会事先判别故障性质,若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或是瞬时性故障彻底灭弧前,将不可避免地对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冲击,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自适应重合闸技术能够判定故障性质与识别瞬时性故障情况下二次电弧彻底熄灭时间,可避免盲目重合,缩减非全相运行时长。本文对输电线路故障断路器跳开后故障相端电压的动态特性作
随着工业与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发展,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na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IPMSM)是工业和交通工具中使用最多的电机之一,要求其具有结构简单、高功率密度、宽调速范围等特点。高功率密度IPMSM的电磁负荷较高,容易引起磁路发生饱和效应,使电机参数发生非线性变化,与此同时交直轴之间不完全解耦,存在交叉耦合现象产生交叉耦合电感。传统模型和传统控制方法都是建立在恒定不变参数且交直轴完全解耦的基础上的,所以传统方法已经不能再适用于高功率密度I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