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學科,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虽然经过了前面几年的数学学习积累,但随着学龄年段的增长,数学难度也在增加。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本文试从讲清算理和法则、掌握运算方法,加强记忆性训练、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以及将易错题进行对比练习,提高计算能力等三方面谈起。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能力提升
提高计算能力不仅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达到的目的之一,对学生能否学好数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一方面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在制作教案时,既要关注小学高年级数学逻辑性和推理性强的学科特点,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争取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一、讲清算理和法则,掌握运算方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推理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能在算理和法则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计算。除此之外,光有算理和法则还不够,还需要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努力讲清算理和法则,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来,让学生对公式的产生和运用有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理解算理和法则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方法,进而提高运算能力。
例如,在上“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要使学生理解“负数”这个概念,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理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理解“负数”。同学们都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数字,例如电梯的升降、收支的差额、我国冬天南北方气温的差值等,为了用数学清楚明白地表明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数字,人们发明了负数。南京的最低气温是0摄氏度,三亚的最低气温是零上18度,漠河的最低气温是零下18度。三亚和漠河的气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的18度。数学中,人们把零上18度称做+18℃,零下18度称为—18℃。“+18”称作“正十八”,“—18”称作“负十八”,这样就可以把两个相反意义的数字表示出来了。
二、加强记忆性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在数学运算中总会碰到一些数字出现的频率较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下来。如果学生能够记熟这些数字,对提高分数、小数和几何图形运算能力很有帮助。口算训练是学习小学数学科目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的突出特点是快,对记忆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数学训练。加强学生口算运算,日积月累,记忆力必然会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也会必然提高。
例如,常用的特殊乘积:25×3=75,25×4=100,24×5=120,25×8=200,125×4=500等等。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2=0.5,1/4=0.25,3/4=0.75,1/5=0.2,2/5=0.4,3/5=0.6,1/20=0.05等等;另外,熟记1/π到9/π的值等。
口算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例如36+72+28+64,经过观察得知,36和64、72和28是相加为100的两个组合,学生掌握了这样的运算方法,便于提高计算速度。
三、将易错题进行对比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在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学习和强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方法,但也形成了固定思维。固定思维在数学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例如根据新出现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问题,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和现在面临的新问题联系起来,利用以往经验处理新问题。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墨守成规,学生在运算中潜意识将过去计算方法照搬照抄地运用到新的问题中。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易错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通过比较学习,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数学题目算理和法则的印象和认识,纠正学生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学完“分数混合运算”这一节课后,教师要教给学生明白异分母加减法时应该先通分,乘除法则不必通分;加减法计算时不用约分,而乘除法则需要约分,乘除法要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计算,加减法则不必等。如安排以下练习:1/6+3/7和3/7-1/6;1/6×3/7和1/6÷3/7;3/5+7/8和4/20×6/36等等。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弄明白这几个运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巩固新学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就能力的目的。
总之,数学运算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有鉴于此,教师在平时备课和教学中一方面要讲清运算和法则,教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运算方法;另一方面,在平时练习中加强学生对特殊乘积、常见分数小数转化和特殊几何图形公式的记忆性训练,方便学生快捷、准确地运算;最后教师要通过将易错题进行对比等方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从错题中区别新旧知识的不同,加深学生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彭钦;陈丽云.简析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3):205.
[2]史林霞.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欠缺与培养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17):60-61.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能力提升
提高计算能力不仅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达到的目的之一,对学生能否学好数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一方面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在制作教案时,既要关注小学高年级数学逻辑性和推理性强的学科特点,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争取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一、讲清算理和法则,掌握运算方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推理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能在算理和法则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计算。除此之外,光有算理和法则还不够,还需要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努力讲清算理和法则,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来,让学生对公式的产生和运用有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理解算理和法则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方法,进而提高运算能力。
例如,在上“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要使学生理解“负数”这个概念,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理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理解“负数”。同学们都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数字,例如电梯的升降、收支的差额、我国冬天南北方气温的差值等,为了用数学清楚明白地表明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数字,人们发明了负数。南京的最低气温是0摄氏度,三亚的最低气温是零上18度,漠河的最低气温是零下18度。三亚和漠河的气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的18度。数学中,人们把零上18度称做+18℃,零下18度称为—18℃。“+18”称作“正十八”,“—18”称作“负十八”,这样就可以把两个相反意义的数字表示出来了。
二、加强记忆性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在数学运算中总会碰到一些数字出现的频率较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下来。如果学生能够记熟这些数字,对提高分数、小数和几何图形运算能力很有帮助。口算训练是学习小学数学科目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的突出特点是快,对记忆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数学训练。加强学生口算运算,日积月累,记忆力必然会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也会必然提高。
例如,常用的特殊乘积:25×3=75,25×4=100,24×5=120,25×8=200,125×4=500等等。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2=0.5,1/4=0.25,3/4=0.75,1/5=0.2,2/5=0.4,3/5=0.6,1/20=0.05等等;另外,熟记1/π到9/π的值等。
口算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例如36+72+28+64,经过观察得知,36和64、72和28是相加为100的两个组合,学生掌握了这样的运算方法,便于提高计算速度。
三、将易错题进行对比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在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学习和强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方法,但也形成了固定思维。固定思维在数学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例如根据新出现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问题,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和现在面临的新问题联系起来,利用以往经验处理新问题。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墨守成规,学生在运算中潜意识将过去计算方法照搬照抄地运用到新的问题中。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易错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通过比较学习,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数学题目算理和法则的印象和认识,纠正学生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学完“分数混合运算”这一节课后,教师要教给学生明白异分母加减法时应该先通分,乘除法则不必通分;加减法计算时不用约分,而乘除法则需要约分,乘除法要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计算,加减法则不必等。如安排以下练习:1/6+3/7和3/7-1/6;1/6×3/7和1/6÷3/7;3/5+7/8和4/20×6/36等等。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弄明白这几个运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巩固新学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就能力的目的。
总之,数学运算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有鉴于此,教师在平时备课和教学中一方面要讲清运算和法则,教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运算方法;另一方面,在平时练习中加强学生对特殊乘积、常见分数小数转化和特殊几何图形公式的记忆性训练,方便学生快捷、准确地运算;最后教师要通过将易错题进行对比等方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从错题中区别新旧知识的不同,加深学生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彭钦;陈丽云.简析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3):205.
[2]史林霞.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欠缺与培养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1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