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山绿水是人类理想的生活家园,但还有一些人生活在地球上一些环境不太友好的地方,他们有的会面对频繁的台风袭击,有的不得不忍受干旱少雨的沙漠环境。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不断恶化的环境挑战,他们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利用了一些实用却造价并不高昂的技术积极应对。
防灾害房屋
地点:菲律宾
菲律宾拥有7000多个岛屿,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的区域,很容易受到台风袭击。2013年,超强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最大风力达时速275公里,在滔天巨浪和暴风雨的侵袭下,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菲律宾当局统计至少有1万人遇难,经济损失累计达2.37亿美元。
海燕之所以能造成这么重大的人员伤亡,房屋不坚固是主要原因。由于菲律宾沿海房屋多以质地较轻的板材简易房为主,超强台风过境后,大多数房屋被夷为平地。对于菲律宾而言,要想减轻台风的损失,首先就必须有能够抗台风的房屋。
在美国一家公司的帮助下,菲律宾沿海地区的人们建造出了一种蒙古包式的房子,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台风能力。为了能够抵挡住强风,这个蒙古包房屋特意设计成了曲线型的表面,而非之前的方形平房,这种新式结构将能提供一种自我支撑,帮助分散建筑物周围的压力,同时建筑物的材料是由玄武岩制成,比一般的水泥和砖瓦更抗压。
简单的设计,却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房屋抗压和抗风能力比普通房屋增加了十几倍。按计划,在菲律宾的沿海小镇达比丹将建造50个这样的蒙古包房,在印度尼西亚和海地等其他国家,类似的蒙古包房也将落地。
雾水收集器
地点:全世界
世界上至少有80个国家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约40%的世界人口受到干旱的影响。在干旱地区,人们是怎么用水的呢?一种雾水收集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种雾水收集器由多孔的农业塑料网制成,当风将雾吹向网格时,重力会留下大的小水珠,水珠可以由捕雾网流入水槽,然后通过小管子流入容器里。利用这个不起眼的发明,每平方米塑料网能锁住5升水,有时在湿润的环境下,锁住30升水,而且这种水非常纯净,无需过滤。
由于农业塑料网很廉价,可以大量推广,自2000年以来,加拿大一家慈善机构已经在南美洲、以色列、尼泊尔、海地和纳米比亚沙漠地区帮助建造了许多这种捕雾网设施。
防沙化农田
地点:澳大利亚
环境保护并非只是政府行为,个人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也会对环境起到积极的影响。
2015年1月,澳大利亚南部发生了30年来最严重的森林火灾,数千公顷的土地化为一片焦土。失去了植物的保护,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下,干秃秃的土壤将面临沙化的风险。
为了阻止情况进一步恶化,当地的一位农场主和他的两个儿子采用了他们英国祖辈对抗洪涝的方法,将土地变成一副螺旋形图案。这个图案从天空俯瞰,就像一个个对列整齐的麦田怪圈,但它并不只是赚人眼球的花纹,在纵横回旋的纹路里,暗藏着对风向的精准把握,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刮来,它都只能吹到田埂上,而不会侵袭土壤。
现在,这幅几何图案上隆起来的田埂已经帮助了400公顷的土地免于沙化,成功地保护了宝贵的表层土壤。
人造冰川
地点:印度
喜马拉雅山常年白雪皑皑且冰川耸立,它也因此赢得了冰雪女神的美誉。但由于全球变暖,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逐渐消失,有专家预计2050年喜马拉雅冰川或将消失2/3。
喜马拉雅冰川哺育了亚洲七大河流,包括长江、恒河在内,如今冰川缩小已经影响到了喜马拉雅附近的高海拔无雨荒原。这里的人以往靠冰川融水生活并灌溉农田,但随着水资源越来越少,他们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供应不足问题。
比如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是一片高原荒漠景观,这里的村庄海拔高达2700~4000米,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毫米。夏季冰川大规模融化时,还能缓解旱情;但在春天,由于雪线升高了100米,冰川也因此消退了10千米,很少能有远处融化的冰水到达这些地区。
幸好,一位出生在这里的工程师,利用人造冰川解决了村民的问题。在这个村庄,冬天有一条溪流会流经这里,但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流向了印度河。所以,冬天到来前,他利用管道的一端连接这条溪流的上游,另一端连接到想灌溉的地区。为了防止管道里的水结冰,管道深埋于地下,周围种上了树木。到了下游的灌溉地区,这条管道里的水就会像喷泉一样喷出。在青藏高原的寒冷冬季,这些水又会在喷出时结冰,慢慢形成一个人造冰川。
不像喜马拉雅山区的冰通常在夏天融化,人造冰川会在春末融化,这时正好是村民需要水灌溉耕种的时候。冰川的平均高度在35米到40米间,可以存储多达16000立方米水,这些水可以灌溉10公顷的土地,满足了村民的春耕需求。而且由于造价低廉,这些管道设施将有可能在整个高原荒漠地区推广。
给山脉上点色
地点:安第斯山脉
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各国专家伤透了脑筋,一筹莫展,但还有一些人已经开始用些最简单的科学原理做些改变。
比起黑色、褐色等暗色调,浅色调能更好地反光,这个简单的光学原理激发了一些秘鲁居民,他们准备将安第斯山脉刷成白色。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白色涂料是由柠檬、鸡蛋清和水混合而成。这个宏伟的目标不仅获得了当地居民的全力支持,还获得了世界银行13.5万英镑的资金支持。
把物体刷成白色,这个看似笨拙的想法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的支持,他曾建议把美国的屋顶全部漆成白色,认为这样可大量反射太阳辐射热量,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该方案已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试行。
而同样为冰川融化发愁的瑞士科学家,也曾采用类似的方式保护阿尔卑斯山脉最古老的隆河冰川,不过这回不是刷漆,而是盖上巨大的白色毛毯。
防灾害房屋
地点:菲律宾
菲律宾拥有7000多个岛屿,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的区域,很容易受到台风袭击。2013年,超强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最大风力达时速275公里,在滔天巨浪和暴风雨的侵袭下,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菲律宾当局统计至少有1万人遇难,经济损失累计达2.37亿美元。
海燕之所以能造成这么重大的人员伤亡,房屋不坚固是主要原因。由于菲律宾沿海房屋多以质地较轻的板材简易房为主,超强台风过境后,大多数房屋被夷为平地。对于菲律宾而言,要想减轻台风的损失,首先就必须有能够抗台风的房屋。
在美国一家公司的帮助下,菲律宾沿海地区的人们建造出了一种蒙古包式的房子,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台风能力。为了能够抵挡住强风,这个蒙古包房屋特意设计成了曲线型的表面,而非之前的方形平房,这种新式结构将能提供一种自我支撑,帮助分散建筑物周围的压力,同时建筑物的材料是由玄武岩制成,比一般的水泥和砖瓦更抗压。
简单的设计,却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房屋抗压和抗风能力比普通房屋增加了十几倍。按计划,在菲律宾的沿海小镇达比丹将建造50个这样的蒙古包房,在印度尼西亚和海地等其他国家,类似的蒙古包房也将落地。
雾水收集器
地点:全世界
世界上至少有80个国家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约40%的世界人口受到干旱的影响。在干旱地区,人们是怎么用水的呢?一种雾水收集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种雾水收集器由多孔的农业塑料网制成,当风将雾吹向网格时,重力会留下大的小水珠,水珠可以由捕雾网流入水槽,然后通过小管子流入容器里。利用这个不起眼的发明,每平方米塑料网能锁住5升水,有时在湿润的环境下,锁住30升水,而且这种水非常纯净,无需过滤。
由于农业塑料网很廉价,可以大量推广,自2000年以来,加拿大一家慈善机构已经在南美洲、以色列、尼泊尔、海地和纳米比亚沙漠地区帮助建造了许多这种捕雾网设施。
防沙化农田
地点:澳大利亚
环境保护并非只是政府行为,个人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也会对环境起到积极的影响。
2015年1月,澳大利亚南部发生了30年来最严重的森林火灾,数千公顷的土地化为一片焦土。失去了植物的保护,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下,干秃秃的土壤将面临沙化的风险。
为了阻止情况进一步恶化,当地的一位农场主和他的两个儿子采用了他们英国祖辈对抗洪涝的方法,将土地变成一副螺旋形图案。这个图案从天空俯瞰,就像一个个对列整齐的麦田怪圈,但它并不只是赚人眼球的花纹,在纵横回旋的纹路里,暗藏着对风向的精准把握,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刮来,它都只能吹到田埂上,而不会侵袭土壤。
现在,这幅几何图案上隆起来的田埂已经帮助了400公顷的土地免于沙化,成功地保护了宝贵的表层土壤。
人造冰川
地点:印度
喜马拉雅山常年白雪皑皑且冰川耸立,它也因此赢得了冰雪女神的美誉。但由于全球变暖,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逐渐消失,有专家预计2050年喜马拉雅冰川或将消失2/3。
喜马拉雅冰川哺育了亚洲七大河流,包括长江、恒河在内,如今冰川缩小已经影响到了喜马拉雅附近的高海拔无雨荒原。这里的人以往靠冰川融水生活并灌溉农田,但随着水资源越来越少,他们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供应不足问题。
比如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是一片高原荒漠景观,这里的村庄海拔高达2700~4000米,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毫米。夏季冰川大规模融化时,还能缓解旱情;但在春天,由于雪线升高了100米,冰川也因此消退了10千米,很少能有远处融化的冰水到达这些地区。
幸好,一位出生在这里的工程师,利用人造冰川解决了村民的问题。在这个村庄,冬天有一条溪流会流经这里,但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流向了印度河。所以,冬天到来前,他利用管道的一端连接这条溪流的上游,另一端连接到想灌溉的地区。为了防止管道里的水结冰,管道深埋于地下,周围种上了树木。到了下游的灌溉地区,这条管道里的水就会像喷泉一样喷出。在青藏高原的寒冷冬季,这些水又会在喷出时结冰,慢慢形成一个人造冰川。
不像喜马拉雅山区的冰通常在夏天融化,人造冰川会在春末融化,这时正好是村民需要水灌溉耕种的时候。冰川的平均高度在35米到40米间,可以存储多达16000立方米水,这些水可以灌溉10公顷的土地,满足了村民的春耕需求。而且由于造价低廉,这些管道设施将有可能在整个高原荒漠地区推广。
给山脉上点色
地点:安第斯山脉
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各国专家伤透了脑筋,一筹莫展,但还有一些人已经开始用些最简单的科学原理做些改变。
比起黑色、褐色等暗色调,浅色调能更好地反光,这个简单的光学原理激发了一些秘鲁居民,他们准备将安第斯山脉刷成白色。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白色涂料是由柠檬、鸡蛋清和水混合而成。这个宏伟的目标不仅获得了当地居民的全力支持,还获得了世界银行13.5万英镑的资金支持。
把物体刷成白色,这个看似笨拙的想法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的支持,他曾建议把美国的屋顶全部漆成白色,认为这样可大量反射太阳辐射热量,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该方案已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试行。
而同样为冰川融化发愁的瑞士科学家,也曾采用类似的方式保护阿尔卑斯山脉最古老的隆河冰川,不过这回不是刷漆,而是盖上巨大的白色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