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笔优秀的历史遗产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保留、传递下来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在内容上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有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有介绍古代科学成就的、有阐述当时进步思想的、有鞭挞邪恶势力的、有抒写伟大胸怀、抱负的、有赞美杰出英雄人物的。这些内容都可以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辨别美丑善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但相对而言,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式的教学占据主导地位。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授之以渔,交给古文翻译的方法
授以翻译的方法,这是在学习文言文方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正如宝库之门要用钥匙开启,由于时间的久远和语言形式的不同,要顺畅地理解一篇文言课文的大意、写作主旨、主要内容,并做到学以致用,必须具备“古文今译”的方法。这是开启文言文学习的钥匙。一般来说,对文言文的翻译应遵循这样三个原则:首先要忠实于原文;其次是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再次是文字优美,力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语言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有人把这三个原则总结为了五个字:留、删、调、补、换。
1、留
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写不误。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只把“谪守”译为“被贬做太守”就可以了,其余都不用翻译。
2、删
文言词语里有些虚词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具有词汇及语法意义,可以删去不译。如“夫战,勇气也。”其中的“夫”是个发语词,只是为凑足音节,可以不译。
3、调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名子成分在位置上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宾语后置,谓语前置,定状语后置等。在翻译时必须要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加以调整。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译成“有何陋?”
4、补
文言文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更完整地表达原文的内容,翻译时,应该把这些省略成分补充出来。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显然,“再”和“三”之后都省略了“鼓”,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5、换
有些词,在文言文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常用或者根本不用,翻译时,就要用现代词将其替换掉。如“吾与汝毕力平险”一句中的“吾”、“汝”应换成“我”、“你”。
只有把这翻译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学生才能拿着这把钥匙去开启文言学习的天地。
二、合作交流,说说议议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详详细细地教,不厌其烦地灌,学生认认真真地听,老老实实地记,既浪费时间,又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很难抓重点。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应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应还学生话语权,充分让学生说。
在前边自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地说了。一是在说的方式上,可以单个说,小组内说,可以提名说,可以自由说,互相探讨,互相交流;二是在说的内容上,以前由老师来完成的环节都可以让学生去说,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者的了解,说说自己对课文字、词的理解,尤其是文中的通假字的读音、解释,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的意思,词类活用现象等,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句子的翻译、理解,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如省略句、提宾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等),写得精彩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观点的句子,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文中的名言警句等。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疑惑。有不同意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对于课文的知识点、重难点,如果学生没有在说说议议的合作交流中涉及到的,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以全面理解课文。这样的说说议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进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起到锻炼说话能力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具体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多思考,多探索,多总结,要努力寻找切合新课程要求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从而真正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三、正确引导,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教师,在课堂研讨的组织中,首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问题的价值要有个衡量标准,从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评价、筛选,有意识地将一般的问题引向深入,将分散的问题引向课题,从而保证师生研讨的问题明确并具有定的价值。要实话实说,适时地引导。讨论应该尽可能深入,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问题还是应该相对地有集中的指向。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温故而知新”,课后的巩固与拓展十分重要。教育家张中行谈到文言文阅读的“量”时,认为量必须足,这很切中肯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变化。量不够,往往是学了就忘,等于没学。文言文学习中,积累越丰厚,相应的阅读分析能力也就越强。所以不管课外拓展的文言文内容考试是否有用,都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学生在学了《兰亭集序》后,我要求学生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兰亭诗》进行对读,然后找出序中和诗中的对应语句进行:分析。
实践证明,文言文教学如果真能潜心研之,反复琢之,确实能一改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孤立、零散、无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古文有系统地掌握,并激发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文言文教学沉闷的教学状况,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真正落实了语文的素质教育。
一、授之以渔,交给古文翻译的方法
授以翻译的方法,这是在学习文言文方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正如宝库之门要用钥匙开启,由于时间的久远和语言形式的不同,要顺畅地理解一篇文言课文的大意、写作主旨、主要内容,并做到学以致用,必须具备“古文今译”的方法。这是开启文言文学习的钥匙。一般来说,对文言文的翻译应遵循这样三个原则:首先要忠实于原文;其次是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再次是文字优美,力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语言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有人把这三个原则总结为了五个字:留、删、调、补、换。
1、留
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写不误。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只把“谪守”译为“被贬做太守”就可以了,其余都不用翻译。
2、删
文言词语里有些虚词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具有词汇及语法意义,可以删去不译。如“夫战,勇气也。”其中的“夫”是个发语词,只是为凑足音节,可以不译。
3、调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名子成分在位置上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宾语后置,谓语前置,定状语后置等。在翻译时必须要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加以调整。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译成“有何陋?”
4、补
文言文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更完整地表达原文的内容,翻译时,应该把这些省略成分补充出来。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显然,“再”和“三”之后都省略了“鼓”,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5、换
有些词,在文言文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常用或者根本不用,翻译时,就要用现代词将其替换掉。如“吾与汝毕力平险”一句中的“吾”、“汝”应换成“我”、“你”。
只有把这翻译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学生才能拿着这把钥匙去开启文言学习的天地。
二、合作交流,说说议议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详详细细地教,不厌其烦地灌,学生认认真真地听,老老实实地记,既浪费时间,又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很难抓重点。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应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应还学生话语权,充分让学生说。
在前边自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地说了。一是在说的方式上,可以单个说,小组内说,可以提名说,可以自由说,互相探讨,互相交流;二是在说的内容上,以前由老师来完成的环节都可以让学生去说,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者的了解,说说自己对课文字、词的理解,尤其是文中的通假字的读音、解释,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的意思,词类活用现象等,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句子的翻译、理解,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如省略句、提宾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等),写得精彩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观点的句子,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文中的名言警句等。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疑惑。有不同意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对于课文的知识点、重难点,如果学生没有在说说议议的合作交流中涉及到的,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以全面理解课文。这样的说说议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进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起到锻炼说话能力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具体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多思考,多探索,多总结,要努力寻找切合新课程要求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从而真正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三、正确引导,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教师,在课堂研讨的组织中,首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问题的价值要有个衡量标准,从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评价、筛选,有意识地将一般的问题引向深入,将分散的问题引向课题,从而保证师生研讨的问题明确并具有定的价值。要实话实说,适时地引导。讨论应该尽可能深入,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问题还是应该相对地有集中的指向。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温故而知新”,课后的巩固与拓展十分重要。教育家张中行谈到文言文阅读的“量”时,认为量必须足,这很切中肯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变化。量不够,往往是学了就忘,等于没学。文言文学习中,积累越丰厚,相应的阅读分析能力也就越强。所以不管课外拓展的文言文内容考试是否有用,都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学生在学了《兰亭集序》后,我要求学生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兰亭诗》进行对读,然后找出序中和诗中的对应语句进行:分析。
实践证明,文言文教学如果真能潜心研之,反复琢之,确实能一改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孤立、零散、无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古文有系统地掌握,并激发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文言文教学沉闷的教学状况,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真正落实了语文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