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员干部的诚信度影响着全社会的诚信度。本文剖析了目前党员干部诚信方面缺失的种种表现、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党员干部;诚信;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7)10-0041-02
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样化趋势,道德失范、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许多领域中逐渐形成风气,并且愈发严重。与此同时,这些不良现象在党内特别是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愈演愈烈。
一、党员干部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
党员干部不诚信的行为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按其表现的严重程度来分,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即较浅程度的不诚信行为;中度的不诚信行为;严重程度的不诚信行为。
1.浅度的不诚信行为一般表现为说谎。这是最大量最普遍的不诚信行为。这种行为首先表现为故意夸大、缩小事实,或者编造事实隐瞒真相。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自吹自擂把成绩无限夸大,把准备做的说成正在做的,把正在做的说成做完的,把没有做的说成做过的;对工作中的问题,则把大说成小,把小说成大。其次是做“双面人”,表里不一,言行相悖。说归说,做归做,讲起来信誓旦旦,做起来根本不兑现,“瞪着眼睛说瞎话”。以至于有人感叹,“不会撒谎,当不了领导”,虽有偏颇,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干部撒谎的严重程度。其次是做“双面人”,说一套,做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不报实情、不说实话,对于自身失误和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不能采取积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化解,而是文过饰非,推卸责任。这类行为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出现较多,影响较坏。列宁曾说过,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而道义上的灭亡,必然会导致政治上的灭亡。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在一些干部中已形成风气。
2.中度的不诚信行为主要表现为造假。业绩造假,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搞所谓“政绩工程”,搞“数字游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贪大求全,追求表面风光;在选人用人、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上为达到个人的目的欺骗上级,蒙骗同级,哄骗下级,愚弄群众,搞“暗箱操作”;为了荣誉与报酬,以虚假身份申报劳模、申报出国手续;为了达到升迁目的,搞文凭造假,学位造假,年龄造假,履历造假。这些做法危害十分严重,虽然只处在违纪层面,但它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3.最严重程度的不诚信行为则表现为政治投机以及经济上的违法犯罪。这类干部政治上投机钻营,见风使舵,没有起码的政治良心,在紧要时候背叛组织和人民。在经济上不顾党纪国法,不择手段侵吞国家集体资财,如作假账贪污公款,设小金库侵吞计划外收入,借工程项目投发标搞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为个人利益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等。这类行为在部分党员干部中还严重存在,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影响恶劣,后果严重,是最严重的不诚信行为。
二、产生不诚信现象的原因分析
影响党员干部诚信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讲,存在着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干部道德教育乏力、监督惩罚力度不到位等不利因素。从主观上讲,部分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轻视自身道德修养的倾向。
1.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党员干部诚信问题是社会道德现状在党内的表现。党内的诚信缺失问题,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有关,并且相互影响。如果整个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不讲诚信的风气蔓延,党内的诚信出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因为诚信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当绝大多数人都讲诚信时,少数人不讲诚信就有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当大多数人不讲诚信,只有少数人讲诚信时,少数人讲诚信就会单方面吃亏。如果一个人道德根基不牢,就可能放弃自身道德信仰。
2.干部道德教育缺乏实效。客观上说,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如近年来开展的“三讲”教育、“荣辱观”教育等,这对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有积极作用。但是,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一些部门、单位重形式轻内容,过分强调开多少次会议、记多少笔记等;不顾群众舆论,人为拔高炮制典型,忽视教育的实效性,对受教育对象究竟解决多少模糊认识问题,纠正多少道德上的偏差,人生观价值观究竟提升到了怎样的高度这些实质性问题则马马虎虎,水过地皮干,教育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监督惩罚力度不到位。对于党员干部不讲诚信的处理,应该宽严相济,下猛药治恶疾。对不讲诚信者,浅度的予以严厉的组织批评,中度的予以严肃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理所应当的。然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总体来说,对不诚信现象及其当事人的监督惩处力度还不够大,用不诚信的方式获取利益往往轻易得手,而一旦失手也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诚信的代价太低,导致此类问题难以得到遏止。另一方面,由于各级干部之间天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时候上级根本就不可能“痛下杀手”,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些上级干部,还暗中保护,为不诚信者出谋划策。
4.党员干部自身忽视理论学习、轻视自身道德修养也是重要原因。很多党员干部追时髦赶浪头,把很多精力都消磨在娱乐场所里,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有的热衷于人际交往,把注意力放到人际关系上,拉拉扯扯,而对待学习特别是对修身之学更是马马虎虎,更不用说在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境界,提升道德水平了。
三、教育对策与矫治措施
诚信是一种理念,一种修养,一种文明,更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党员领导干部人人都应该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争做诚信的模范。这样才能构筑一个诚信的党内氛围和社会氛围。营造一个诚信的大环境,让“做老实人光荣,说谎骗人可耻”、“实事求是光荣,弄虚作假可耻”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共识。
1.诚信教育要重实效。党员干部诚信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一句话、一件事抓起。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要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教育。如以诚信教育为主题在党员干部中进行的讨论活动、通过党校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的现身说法、通过职工的舆论测评活动等教育干部,引导其对上级、对下级、对老百姓都要“讲诚信”,做重操守、讲诚信的人,促进自己养成讲诚信的良好习惯,进而展示领导干部应有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做到从我做起,要求别人讲诚信,自己要首先讲诚信,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2.诚信建设要靠纪律的约束和法律的严惩。要从纪律上约束和法律上制裁一些党员干部的不诚信行为。当前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既与诚信教育不够有关,也与法规的滞后、政策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健全相关。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缺乏真实信息公开、不诚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那必将为不诚信行为留下可乘之机;如果开列失信者“黑名单”报主管部门,将一些党员干部不诚信信息在一定范围公之于众,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守信者保持荣誉、引导失信者痛改前非,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不诚信行为。反之,如果对失信、造假、欺骗等行为惩罚不力,受惩罚的代价远远低于造假、欺骗所得到的好处,那就必然导致失信行为的泛滥,如果违法比守法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很难让多数人信守法律。
3.建立科学公正的诚信考核体系。正确及时公正的评价,对党员干部诚信品质的养成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组织部门要对党员干部诚信品质、行为给予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认定、评价。在评价党员干部时,要改革现有的评价办法,将诚信状况列入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诚信档案”,提高党员干部对诚信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强讲诚信的自觉性。对受教育者的评价还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从社会职场家庭等多方面、从对待上级下级同级的态度等多角度考核党员干部的诚信状况。如果发现党员干部有不诚信行为,就应立即帮助其在理论上正确认识是非标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他们对不诚信的免疫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应该从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来制约党员干部的不诚信行为,这是解决全社会诚信问题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 侯 琦
[关键词]党员干部;诚信;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7)10-0041-02
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样化趋势,道德失范、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许多领域中逐渐形成风气,并且愈发严重。与此同时,这些不良现象在党内特别是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愈演愈烈。
一、党员干部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
党员干部不诚信的行为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按其表现的严重程度来分,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即较浅程度的不诚信行为;中度的不诚信行为;严重程度的不诚信行为。
1.浅度的不诚信行为一般表现为说谎。这是最大量最普遍的不诚信行为。这种行为首先表现为故意夸大、缩小事实,或者编造事实隐瞒真相。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自吹自擂把成绩无限夸大,把准备做的说成正在做的,把正在做的说成做完的,把没有做的说成做过的;对工作中的问题,则把大说成小,把小说成大。其次是做“双面人”,表里不一,言行相悖。说归说,做归做,讲起来信誓旦旦,做起来根本不兑现,“瞪着眼睛说瞎话”。以至于有人感叹,“不会撒谎,当不了领导”,虽有偏颇,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干部撒谎的严重程度。其次是做“双面人”,说一套,做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不报实情、不说实话,对于自身失误和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不能采取积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化解,而是文过饰非,推卸责任。这类行为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出现较多,影响较坏。列宁曾说过,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而道义上的灭亡,必然会导致政治上的灭亡。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在一些干部中已形成风气。
2.中度的不诚信行为主要表现为造假。业绩造假,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搞所谓“政绩工程”,搞“数字游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贪大求全,追求表面风光;在选人用人、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上为达到个人的目的欺骗上级,蒙骗同级,哄骗下级,愚弄群众,搞“暗箱操作”;为了荣誉与报酬,以虚假身份申报劳模、申报出国手续;为了达到升迁目的,搞文凭造假,学位造假,年龄造假,履历造假。这些做法危害十分严重,虽然只处在违纪层面,但它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3.最严重程度的不诚信行为则表现为政治投机以及经济上的违法犯罪。这类干部政治上投机钻营,见风使舵,没有起码的政治良心,在紧要时候背叛组织和人民。在经济上不顾党纪国法,不择手段侵吞国家集体资财,如作假账贪污公款,设小金库侵吞计划外收入,借工程项目投发标搞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为个人利益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等。这类行为在部分党员干部中还严重存在,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影响恶劣,后果严重,是最严重的不诚信行为。
二、产生不诚信现象的原因分析
影响党员干部诚信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讲,存在着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干部道德教育乏力、监督惩罚力度不到位等不利因素。从主观上讲,部分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轻视自身道德修养的倾向。
1.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党员干部诚信问题是社会道德现状在党内的表现。党内的诚信缺失问题,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有关,并且相互影响。如果整个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不讲诚信的风气蔓延,党内的诚信出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因为诚信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当绝大多数人都讲诚信时,少数人不讲诚信就有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当大多数人不讲诚信,只有少数人讲诚信时,少数人讲诚信就会单方面吃亏。如果一个人道德根基不牢,就可能放弃自身道德信仰。
2.干部道德教育缺乏实效。客观上说,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如近年来开展的“三讲”教育、“荣辱观”教育等,这对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有积极作用。但是,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一些部门、单位重形式轻内容,过分强调开多少次会议、记多少笔记等;不顾群众舆论,人为拔高炮制典型,忽视教育的实效性,对受教育对象究竟解决多少模糊认识问题,纠正多少道德上的偏差,人生观价值观究竟提升到了怎样的高度这些实质性问题则马马虎虎,水过地皮干,教育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监督惩罚力度不到位。对于党员干部不讲诚信的处理,应该宽严相济,下猛药治恶疾。对不讲诚信者,浅度的予以严厉的组织批评,中度的予以严肃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理所应当的。然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总体来说,对不诚信现象及其当事人的监督惩处力度还不够大,用不诚信的方式获取利益往往轻易得手,而一旦失手也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诚信的代价太低,导致此类问题难以得到遏止。另一方面,由于各级干部之间天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时候上级根本就不可能“痛下杀手”,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些上级干部,还暗中保护,为不诚信者出谋划策。
4.党员干部自身忽视理论学习、轻视自身道德修养也是重要原因。很多党员干部追时髦赶浪头,把很多精力都消磨在娱乐场所里,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有的热衷于人际交往,把注意力放到人际关系上,拉拉扯扯,而对待学习特别是对修身之学更是马马虎虎,更不用说在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境界,提升道德水平了。
三、教育对策与矫治措施
诚信是一种理念,一种修养,一种文明,更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党员领导干部人人都应该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争做诚信的模范。这样才能构筑一个诚信的党内氛围和社会氛围。营造一个诚信的大环境,让“做老实人光荣,说谎骗人可耻”、“实事求是光荣,弄虚作假可耻”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共识。
1.诚信教育要重实效。党员干部诚信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一句话、一件事抓起。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要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教育。如以诚信教育为主题在党员干部中进行的讨论活动、通过党校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的现身说法、通过职工的舆论测评活动等教育干部,引导其对上级、对下级、对老百姓都要“讲诚信”,做重操守、讲诚信的人,促进自己养成讲诚信的良好习惯,进而展示领导干部应有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做到从我做起,要求别人讲诚信,自己要首先讲诚信,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2.诚信建设要靠纪律的约束和法律的严惩。要从纪律上约束和法律上制裁一些党员干部的不诚信行为。当前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既与诚信教育不够有关,也与法规的滞后、政策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健全相关。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缺乏真实信息公开、不诚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那必将为不诚信行为留下可乘之机;如果开列失信者“黑名单”报主管部门,将一些党员干部不诚信信息在一定范围公之于众,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守信者保持荣誉、引导失信者痛改前非,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不诚信行为。反之,如果对失信、造假、欺骗等行为惩罚不力,受惩罚的代价远远低于造假、欺骗所得到的好处,那就必然导致失信行为的泛滥,如果违法比守法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很难让多数人信守法律。
3.建立科学公正的诚信考核体系。正确及时公正的评价,对党员干部诚信品质的养成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组织部门要对党员干部诚信品质、行为给予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认定、评价。在评价党员干部时,要改革现有的评价办法,将诚信状况列入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诚信档案”,提高党员干部对诚信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强讲诚信的自觉性。对受教育者的评价还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从社会职场家庭等多方面、从对待上级下级同级的态度等多角度考核党员干部的诚信状况。如果发现党员干部有不诚信行为,就应立即帮助其在理论上正确认识是非标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他们对不诚信的免疫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应该从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来制约党员干部的不诚信行为,这是解决全社会诚信问题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 侯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