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情境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其教材记录的正是人类在生活中的知识和智慧。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讲授不应立即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方法一开始就与意义的环境相分离,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因此,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情境,成为转换教学理念,改进数学教学的关键。教学情境如何,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此时教师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教学艺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思维能力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巩固,乃至智慧火花的迸发都需要适宜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组成中的重要一环,也就是说,组织教学是一种艺术,要搞好教学,教师就必须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要有驾驭整个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周密地设计教学结构,一步步地创设阐述问题与传授知识的和谐氛围,把学生带进教学佳境之中。
  
  一、何为情境?何为数学情境?何为情境教学法
  
  情境就是活动所需要的氛围,它是指进行某种兴趣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在环境。而所谓数学问题情境,就是指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障碍和困难,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排除这种障碍和困难,进而获得学习上和心理上的成功的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情境教学法则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取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及数学的应用性,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情境创设的内容安排要注意数学学科的系统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境创设的内容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取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例如:我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引进了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美丽图片,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也使课堂生动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引进了月全食和月偏食等自然现象,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信心。数学本身就是人类创造的奇迹,但数学的魅力、数学的奇迹要靠我们去挖掘,去发现,也就是说要很好地设计数学问题,使每一篇教材能活起来,把抽象的数学材料“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譬如,数学教材中有作三角形内切圆的问题,可这样设计问题情境:“校园里有一块三角形空地,学校计划在此空地上建一块面积最大圆形花坛(剩余部分种植草坪),请你帮助学校画出设计图。”像这样的例子,在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们都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这不仅使同学们认识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而且也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要创设贴近时代的问题情境
  教学设计强调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或真实世界的联系,关注抽象数学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使间接经验的学习由直接经验作支撑。因此,在教学新课时,要举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例子。例如:在讲授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这节课时,可创设如下情境:在“911”事件中,恐怖分子用一架飞机撞击了美国的军事指挥中心——五角大楼,使这座著名建筑物的一角遭到了严重破坏,死伤数人。出示五角大楼的俯视图片,从而引出问题:大楼的俯视图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你们想知道大楼的五个角的读数之和是多少吗?(板书课题: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再如我在讲“梯形”这节课时,首先通过抗洪抢险的图片(大坝的横断面即梯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由此很自然地引出课题。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要创设活动体验型情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我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将本班学生按4人一小组,分成若干组,每组发给一些厚0.1毫米、足够长的长方形纸,让其对折一次、两次、三次,计算或测量对折后纸的厚度。然后猜一猜:假设发给你的纸足够长,继续折叠20次、30次后,会有多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与生活中所见或学习中所学的物体相联系)。教师计算机显示出10层高的楼房和约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它们的高度。同时教师给出假设:如果一层楼按3米高计算,把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继续折叠20次会有多厚呢?这个数值太大我们用计算机算算。显示得数,问学生有多少层楼高,在黑板上给出结果,有34层楼高。继续折叠30次后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通过猜想、比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因为学生会对结果感到诧异,由此会产生许多奇异的想法,自然会喜欢上探究课,也会使学生加深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又如,我在讲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通过让学生用火柴棒拼1个正方形、2个正方形、3个正方形……N个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与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过程。教学时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使方法多样化,如:有的学生可能借助动手拼摆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可能试图通过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并让他们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在合作交流中获益。
  虽然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但我们在教学中不应是为了情境的设计而设计,而应是为了学生掌握知识达到目标的设计而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要创设出真正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总之,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探索研究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活每篇教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地挖掘其创造潜能,从而更好地培养新型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一课程概况    (一)课程名称:全日制高中语文  (二)课程背景  古代教育中,语文教育占据主体地位,课程以儒家经典的研习为关键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语文独立设科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法》,中国语文完全摆脱了以“读经”为特征的传统课程语文课程一度被划分为语言和文学两块,后来仍然恢复为语文  现代意义上的语文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中期,以凯洛夫教
期刊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因此,政治课的教学应该坚持德美育人的原则。    一、创设德美校园    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成长都依赖于校园,因此,校园的环境和气氛直接影响着广大师生的情绪。所以精心地设计、巧妙地布置才能使校园成为德美育人的阵地,使校园成为美好的地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成为美好的事情。除了用人类先进的文化创建校园文化外,特别应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闪光点”
期刊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文史哲一体,而识字阅读和写作练习不过是为了传播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为了培养封建制度驯服百姓而进行的基础教育所以,我国的古代语文教育始终把传播伦理道德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对之异常重视,并且有着自己特有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其中有一个原则和方法叫“自省自克”,“自省”即自己反省自己;“自克”即克制私欲,约束自己孔子在道德教育方面特别强调要从自我做
期刊
一、评价课堂的设计思路    每一堂课都要为达成教育目标服务,因此,我们评价一堂课首先要看其是否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否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为例:新课程标准要求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时,其基本目标应重在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潜心研究新课标,积极学习新的方法,把学生作为自己服务
期刊
一设计这次作文训练的初衷    这篇作文是为高三年级文科班同学设计的,针对刚刚学过的哲学论文《人是什么》(高中语文第五册)而提出:从《人是什么》一文中选取最能触动自己的一句话,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首先,从选文角度看,《人是什么》是一篇从哲学角度谈人生意义的文章文中有诸多先贤名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有作者个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认识,还有不同看法的正反对照,这就给
期刊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
期刊
学生现状:郭磊(化名)从小学就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吃苦精神在家木讷,惧怕父母;在学校时,上课注意力分散他为之苦恼,也曾试图努力扭转被动局面,但经过多次失败,其潜在动力被压抑,并下意识表现出失败者的心态  家长现状:目前经济体制改革,人才认可标准唯文凭,使其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关注孩子的知识掌握程度看到亲戚或同事的子女考上好大学,或者看到新闻媒体对“高考状元”沸沸扬扬地炒作,往往羡慕不已,心痛的感觉越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所扮演的角色将有许多变化,尽管其教学控制将一同改变,但其重要性并未减弱,因为只要有教学存在,就会有教学控制,它永远是教学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是教学控制在不同时候其特点和功能是不一样的在新时期,教学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控制激发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调动教学系统的良性组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控制将伴随新课程和新学习的产生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
期刊
在使用近一学期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科书后,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该书以《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编写的指导原则,改变了过去传统教科书的面孔,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师生面前。新的体例结构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充分发挥的天地,为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了广阔的空间。通过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我不仅更深地理解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同时,对湘教版教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一、内容有趣,注重实
期刊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呼唤有创造性的人才,呼唤有知识有思维有素质有独立个性的,能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人才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指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把‘平等+个性’当作新世纪的追求”“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