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取得很大成就,有六个方面的突出亮点,形成了五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山东省 农业改革发展 突出亮点 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168-01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呈现出许多突出亮点,形成许多有益经验。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对于山东省乃至全国进一步推进农业改革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1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1.1 农业生产关系得到有效改革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户经营和利益分配主体地位,改变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以集体为单位的结合方式及“平均主义”利益分配关系。推行农业产业化,拓展了农民参与利益分配的环节和领域,强化了农民作为社会利益分享主体的应有权益。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及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赋予了农民作为国民收入分配主体的应有平等地位。通过改革,理顺了农业生产关系。
1.2 基本形成了适合农业特点及发展要求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建立起了符合农业特点及要求的基本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推行农业产业化,完善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使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更加适应农业特点及发展要求。
1.3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以来,山东省农业在波动中不断增长,尤其1978—1984年更是超高速增长。90年代中期后,出现了超高速增长之后的正常回落,但增长速度比较平稳,如2004—2007年,农业增长速度分别为5.70%、4.70%、5.20%和4.00%。到2007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2509.1亿元。
1.4 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经过多次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到2007年种植业和林牧渔业比例调整为58.6:41.4,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也有了明显改善。如在种植业中,2007年全省专用小麦、玉米优质化率分别达76.3%和28.9%。
1.5 农业市场化达到相当水平
市场经济体制框架逐步建立,市场体系及规则不断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及生产要素市场有很大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农业经济联系基本实现货币化。
1.6 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5%,农业专业化、商品化达到较高水平。到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4780.1亿元,居全国首位;粮食、油料、棉花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蔬菜、园林水果、肉类、水产品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1.7 农业国际化达到较高水平
到2006年,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41.2亿美元。2007年,山东省在面临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加剧、人民币大幅升值、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韩国、欧盟等提高进口农产品质量要求等严峻形势下,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仍达到158.9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12.6%,农产品出口额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
1.8 农民收入及消费达到较高水平
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8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4%;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622元,其中,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为37.8%。
2 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的突出亮点
2.1 创造性提出并推行农业产业化
90年代初期,山东省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业产业化且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推广,并对全国产生重大示范效应。推行农业产业化,符合农业发展规律和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改革要求,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及农业经营组织方式的重大创新,是山东省对全国农业改革发展的重大贡献。
2.2 较早提出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80年代中期,山东省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90年代中期,莱阳等地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合作经济组织,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推行农业产业化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涉及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所有领域,并探索出了多种组织形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起步之早、发展数量之多、涉及领域之多、组织形式之多样等都走在全国前列。
2.3 率先提出“科技兴农”战略尤其是实施了良种化工程
80年代中后期,山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科技兴农”战略,尤其是90年代中期启动了良种产业化工程,每年保证3200万元的投入。提出之早、重视程度之高、投入之多,在全国都是少有的。
2.4 较早提出并大力推行农业国际化
山东省于加入WTO前的90年代末,在全国较早提出了农业国际化战略,并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目前农业国际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2.5 较早提出并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
面对加入WTO及适应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山东省及时提出推行农业标准化,并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在全国不仅是提出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农业标准化体系比较完备的省份之一。
2.6 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
山东省一直重视推进农业机械化,尤其21世纪初,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八大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以系统工程方式推进农业机械化且在较短时间内达到75%的较高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对全国具有很大示范意义。
3 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
3.1 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锐意改革与探索
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所有改革发展措施都坚持了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的根本路线,鼓励尝试,引导创新。对于有益探索和创新,及时总结经验,修正偏差,并积极出台相关规定和政策加以推广。在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基础上,顺应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锐意改革,积极探索,创造出许多成功经验,使农业改革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从而也使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的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3.2 把维护和保障农民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以来,山东省所有农业改革发展措施,都紧紧围绕增加农民利益展开。例如,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民经营自主权和收益支配权问题;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有效解决了农民既增产又增收问题;推行农业产业化,挖掘了农民增收潜力等。正因为如此,才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农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3.3 市场化取向改革贯穿始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贯穿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条主线。所有改革发展措施无不体现了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要求,并推动了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化。市场化取向改革,反过来又为农业改革发展不断提供动力、注入活力。
3.4 尊重客观规律,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有机衔接、循序递进
改革以来,山东省深入研究和遵循农业改革发展规律,总体谋划,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既相互衔接、循序递进,又主线清晰、一脉相承,使农业改革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及逐步深化特点。
3.5 善抓典型并依靠典型推动改革发展
山东省在农业改革发展中,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和创新,并善于抓住和树立典型,通过出台政策、创造条件,对成功典型进行宣传和推广。例如,没有对诸城市商品经济大合唱的及时总结和推广,就没有今天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键词】山东省 农业改革发展 突出亮点 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168-01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呈现出许多突出亮点,形成许多有益经验。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对于山东省乃至全国进一步推进农业改革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1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1.1 农业生产关系得到有效改革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户经营和利益分配主体地位,改变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以集体为单位的结合方式及“平均主义”利益分配关系。推行农业产业化,拓展了农民参与利益分配的环节和领域,强化了农民作为社会利益分享主体的应有权益。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及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赋予了农民作为国民收入分配主体的应有平等地位。通过改革,理顺了农业生产关系。
1.2 基本形成了适合农业特点及发展要求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建立起了符合农业特点及要求的基本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推行农业产业化,完善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使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更加适应农业特点及发展要求。
1.3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以来,山东省农业在波动中不断增长,尤其1978—1984年更是超高速增长。90年代中期后,出现了超高速增长之后的正常回落,但增长速度比较平稳,如2004—2007年,农业增长速度分别为5.70%、4.70%、5.20%和4.00%。到2007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2509.1亿元。
1.4 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经过多次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到2007年种植业和林牧渔业比例调整为58.6:41.4,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也有了明显改善。如在种植业中,2007年全省专用小麦、玉米优质化率分别达76.3%和28.9%。
1.5 农业市场化达到相当水平
市场经济体制框架逐步建立,市场体系及规则不断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及生产要素市场有很大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农业经济联系基本实现货币化。
1.6 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5%,农业专业化、商品化达到较高水平。到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4780.1亿元,居全国首位;粮食、油料、棉花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蔬菜、园林水果、肉类、水产品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1.7 农业国际化达到较高水平
到2006年,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41.2亿美元。2007年,山东省在面临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加剧、人民币大幅升值、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韩国、欧盟等提高进口农产品质量要求等严峻形势下,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仍达到158.9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12.6%,农产品出口额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
1.8 农民收入及消费达到较高水平
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8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4%;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622元,其中,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为37.8%。
2 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的突出亮点
2.1 创造性提出并推行农业产业化
90年代初期,山东省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业产业化且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推广,并对全国产生重大示范效应。推行农业产业化,符合农业发展规律和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改革要求,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及农业经营组织方式的重大创新,是山东省对全国农业改革发展的重大贡献。
2.2 较早提出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80年代中期,山东省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90年代中期,莱阳等地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合作经济组织,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推行农业产业化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涉及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所有领域,并探索出了多种组织形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起步之早、发展数量之多、涉及领域之多、组织形式之多样等都走在全国前列。
2.3 率先提出“科技兴农”战略尤其是实施了良种化工程
80年代中后期,山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科技兴农”战略,尤其是90年代中期启动了良种产业化工程,每年保证3200万元的投入。提出之早、重视程度之高、投入之多,在全国都是少有的。
2.4 较早提出并大力推行农业国际化
山东省于加入WTO前的90年代末,在全国较早提出了农业国际化战略,并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目前农业国际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2.5 较早提出并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
面对加入WTO及适应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山东省及时提出推行农业标准化,并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在全国不仅是提出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农业标准化体系比较完备的省份之一。
2.6 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
山东省一直重视推进农业机械化,尤其21世纪初,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八大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以系统工程方式推进农业机械化且在较短时间内达到75%的较高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对全国具有很大示范意义。
3 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
3.1 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锐意改革与探索
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所有改革发展措施都坚持了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的根本路线,鼓励尝试,引导创新。对于有益探索和创新,及时总结经验,修正偏差,并积极出台相关规定和政策加以推广。在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基础上,顺应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锐意改革,积极探索,创造出许多成功经验,使农业改革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从而也使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的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3.2 把维护和保障农民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以来,山东省所有农业改革发展措施,都紧紧围绕增加农民利益展开。例如,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民经营自主权和收益支配权问题;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有效解决了农民既增产又增收问题;推行农业产业化,挖掘了农民增收潜力等。正因为如此,才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农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3.3 市场化取向改革贯穿始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贯穿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条主线。所有改革发展措施无不体现了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要求,并推动了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化。市场化取向改革,反过来又为农业改革发展不断提供动力、注入活力。
3.4 尊重客观规律,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有机衔接、循序递进
改革以来,山东省深入研究和遵循农业改革发展规律,总体谋划,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既相互衔接、循序递进,又主线清晰、一脉相承,使农业改革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及逐步深化特点。
3.5 善抓典型并依靠典型推动改革发展
山东省在农业改革发展中,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和创新,并善于抓住和树立典型,通过出台政策、创造条件,对成功典型进行宣传和推广。例如,没有对诸城市商品经济大合唱的及时总结和推广,就没有今天的农业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