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元制”使学校能够得到丰富的技术资源与实践设施,从而保持发展与创新,企业也能获得相应的人力资源,缩短企业培训的成本与时间。德国的这种让企业与学校直接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然而,如何落实?怎样落实?成果如何?本文以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克朗斯班”为切入点,探讨了双元制本土化在中部地区的实践可能与成效。
【关键词】双元制;本土化;成效分析
一、双元制本土化的具体实施过程
湖北轻工职院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按照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创办了啤酒酿造专业。2011年,湖北轻工职院机电系与德国克朗斯公司合作,在机电专业液态包装方向成立“克朗斯班”,进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近几年来,湖北轻工职院结合自身教学条件和中部独特的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中部特色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制定
根据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德国专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德国行业标准和我国行业技能鉴定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考试标准。以“AHK资格培训”考试(德国机电行业准入考试)为平台,在引入德国行业标准和我国行业技能鉴定标准基拙上,将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优势更多地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完善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规范化运作。
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引入德国原版教材,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与课程设置,建立新的理论课程框架。核心课程的标准和内容由学校、德国工商行会和企业三方共同制定和执行,并且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与变更。
(二)教学过程实施
学生入学后,在同类专业中进行考试筛选,由企业提供考核试卷与标准。然后,企业对学生进行面试,企业与学生完成双向选择,最后,组建“克朗斯班”,使学生成为企业的预备员工。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方根据教学要求,组建学校教师、实训中心指导教师、企业实践专家三支教学队伍,三年中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形式,在学校、实训中心和培养企业三个地方,分阶段交叉轮换进行教学,共同完成培养任务。通过最终的“AHK资格培训”考试(职业培训考核)获得该行业具有国际水准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进入培养企业就业。
(三)实训中心建设
实训中心建设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我院优化实验、实训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学院在本世纪初建成环境良好、设施先进的机电实训中心,担负着机电学院的机械加工、数控维修等实践教学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获得湖北省以及全国数控加工、数控维修竞赛奖项。为机电专业职业能力训练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院与德国克朗斯公司合作建设的,以达到湖北省领先水平为目标的多个“一体化教室”已经投入使用。“一体化教室”的建设突出“规范化”,综合训练系统突出专业的“整合性”,模拟仿真教学系统注重“实用性”。
学院对实践教学环节十分重视,且要求严格。各实验、实训环节均有严格的教学要求,实验、实训、实习的指导书、任务书、工作页一应俱全,一些重要的实践课程成绩对学生毕业起着“一票否决”的作用,也从另一个侧面充分调动了学生重视实践训练课程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在实践训练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学生考核制度严格
“克朗斯班”的学生必须经过德国工商业行会上海代表处主持下的由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统一考试——“AHK资格培训考试”。考试由长达十几小时的实践技能考试与5至6小时的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组成,考试合格才能获得行业准入的资格,同时也就获得了进入克朗斯公司的准入证。该考试分为毕业考试一与毕业考试二,每年,均有德国专家来我校监督整个考试过程,严格把关。由于该资格证书在国际上有着非常高的认同度,因此,通过考试的订单班同学即使不进入克朗斯公司,也能获得其他外资企业的青睐,就业选择非常广。
(五)学生就业跟踪
2011年以来,学院与克朗斯公司及其他灌装行业的知名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培养关系,为验证此项模式的可行性,学院每年指派专门老师跟踪学生就业工作情况,通过学生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满意度。经过几年的分析,我们发现:订单班的学生普遍对企业有着较高的认同度和忠诚度,对当前的工作比较满意;对应的企业对自己层层选拔的学员也有着较高的满意度,普遍反映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比较高,职业素养较好。
二、双元制本土化成功的条件
(一)条件与支持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在1987年与原联邦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在全国率先引进联邦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成为湖北省教育对外合作的窗口和中外职业教育合作的典范,学院的发展与成功离不开以下条件与支持:
1.德国工商行会与德资企业的支持为主体
德国工商行会与我校合作历史悠久,行会不但投入了仪器与设备,并且多次组织教师赴德国学习、考察,我校啤酒专业的教师80%出国考察学习过,机电专业的骨干教师也分别赴德国学习2个月至一年不等。德资企业克朗斯公司对我校也大力支持,克朗斯公司每年提供德国“AHK资格培训考试”相关费用,并且组织教师赴企业学习调研,同时,提供资金组建机电系的一体化教室。可以说,德资企业与德国行会的支持是我校双元制本土化成功的重要保证。
2.本土企业的支持为补充
国内很多知名企业与我校开展深入合作,定期派人员来我校考察、交流、招工。农夫山泉、统一集团、可口可乐等公司对我院双元制本土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校企双方就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实训场地及时间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虽然一些企业没有组建订单班,但是,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赴企业实习,并且最终通过了企业的考核,留在企业工作。 正是由于国内外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德国商会的一贯投入,学院才能将双元制本土化,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改进与不足
近年来,随着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了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湖北作为工业发展的大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发展策略的转变,对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求紧迫,出现了高职院校的学生供不应求的现象。不少企业主动找到学校,要求组建订单班或者“定向培养”等。从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运行可知,德国双元制在我国的成功应用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但是,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具体表现在:
1.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师不仅要有高学历、高技能和高科研能力,更应当具有解决行业、企业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的专职教师要经常到企业去锻炼和进修,熟悉各项操作流程。同时,学校对到企业培训的教师要建立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不能仅仅集中几个教师培训,而是应该实行教师轮岗下基层、下企业。下企业的教师不能流于形式,应付差事的观摩,而应该实实在在地参与整个生产过程,获得一手的实操技能与生产经验,从而实现整个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2.合理选择合作企业
企业的文化氛围、员工的素质都对学生影响甚大。为此,合作企业在能为学生提供相关工作岗位的基础上,还要愿意为学生支付一定的报酬或者为学生提供较人性的工作环境。个别企业由于发展规模和管理模式无法的得到学生的认同,出现学生不愿去企业实习的现象;应鼓励让企业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学生在生产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学校要制定相关制度来对加强学生管理,尤其是要加强在企业实训期间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制度,防止学生旷工或者怠工,企业也应配合学校做好相关的考勤和成绩评定工作。
3.企业与学校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在双方的合作中,企业与学校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应该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思想,共同进退。然而,合作当中,有些学校热情度不高、认为相关企业条款过于麻烦,约束过多,有些企业不愿意投入,这些都影响“双元制”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引进,关键是要与本土资源和特色相融合,以及构建双方良好的合作氛围和机制。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本土化改革,引入德国“AHK”考试标准与流程,注重人才的综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今后,我们要及时关注德国“双元制”的新进展、新变化,实现“双元制”本土化改革的动态化。
参考文献:
[1]刘颖.刍议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07.
[2]王晓卉.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3]盛建军.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中国电力教育,2014.
基金项目:
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湖北轻工职院的本土化实践研究”(编号14Y07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燕(1979-),女,湖北武汉,硕士研究生,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尹久(1973-),女,湖北武汉,本科,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关键词】双元制;本土化;成效分析
一、双元制本土化的具体实施过程
湖北轻工职院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按照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创办了啤酒酿造专业。2011年,湖北轻工职院机电系与德国克朗斯公司合作,在机电专业液态包装方向成立“克朗斯班”,进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近几年来,湖北轻工职院结合自身教学条件和中部独特的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中部特色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制定
根据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德国专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德国行业标准和我国行业技能鉴定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考试标准。以“AHK资格培训”考试(德国机电行业准入考试)为平台,在引入德国行业标准和我国行业技能鉴定标准基拙上,将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优势更多地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完善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规范化运作。
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引入德国原版教材,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与课程设置,建立新的理论课程框架。核心课程的标准和内容由学校、德国工商行会和企业三方共同制定和执行,并且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与变更。
(二)教学过程实施
学生入学后,在同类专业中进行考试筛选,由企业提供考核试卷与标准。然后,企业对学生进行面试,企业与学生完成双向选择,最后,组建“克朗斯班”,使学生成为企业的预备员工。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方根据教学要求,组建学校教师、实训中心指导教师、企业实践专家三支教学队伍,三年中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形式,在学校、实训中心和培养企业三个地方,分阶段交叉轮换进行教学,共同完成培养任务。通过最终的“AHK资格培训”考试(职业培训考核)获得该行业具有国际水准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进入培养企业就业。
(三)实训中心建设
实训中心建设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我院优化实验、实训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学院在本世纪初建成环境良好、设施先进的机电实训中心,担负着机电学院的机械加工、数控维修等实践教学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获得湖北省以及全国数控加工、数控维修竞赛奖项。为机电专业职业能力训练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院与德国克朗斯公司合作建设的,以达到湖北省领先水平为目标的多个“一体化教室”已经投入使用。“一体化教室”的建设突出“规范化”,综合训练系统突出专业的“整合性”,模拟仿真教学系统注重“实用性”。
学院对实践教学环节十分重视,且要求严格。各实验、实训环节均有严格的教学要求,实验、实训、实习的指导书、任务书、工作页一应俱全,一些重要的实践课程成绩对学生毕业起着“一票否决”的作用,也从另一个侧面充分调动了学生重视实践训练课程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在实践训练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学生考核制度严格
“克朗斯班”的学生必须经过德国工商业行会上海代表处主持下的由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统一考试——“AHK资格培训考试”。考试由长达十几小时的实践技能考试与5至6小时的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组成,考试合格才能获得行业准入的资格,同时也就获得了进入克朗斯公司的准入证。该考试分为毕业考试一与毕业考试二,每年,均有德国专家来我校监督整个考试过程,严格把关。由于该资格证书在国际上有着非常高的认同度,因此,通过考试的订单班同学即使不进入克朗斯公司,也能获得其他外资企业的青睐,就业选择非常广。
(五)学生就业跟踪
2011年以来,学院与克朗斯公司及其他灌装行业的知名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培养关系,为验证此项模式的可行性,学院每年指派专门老师跟踪学生就业工作情况,通过学生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满意度。经过几年的分析,我们发现:订单班的学生普遍对企业有着较高的认同度和忠诚度,对当前的工作比较满意;对应的企业对自己层层选拔的学员也有着较高的满意度,普遍反映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比较高,职业素养较好。
二、双元制本土化成功的条件
(一)条件与支持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在1987年与原联邦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在全国率先引进联邦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成为湖北省教育对外合作的窗口和中外职业教育合作的典范,学院的发展与成功离不开以下条件与支持:
1.德国工商行会与德资企业的支持为主体
德国工商行会与我校合作历史悠久,行会不但投入了仪器与设备,并且多次组织教师赴德国学习、考察,我校啤酒专业的教师80%出国考察学习过,机电专业的骨干教师也分别赴德国学习2个月至一年不等。德资企业克朗斯公司对我校也大力支持,克朗斯公司每年提供德国“AHK资格培训考试”相关费用,并且组织教师赴企业学习调研,同时,提供资金组建机电系的一体化教室。可以说,德资企业与德国行会的支持是我校双元制本土化成功的重要保证。
2.本土企业的支持为补充
国内很多知名企业与我校开展深入合作,定期派人员来我校考察、交流、招工。农夫山泉、统一集团、可口可乐等公司对我院双元制本土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校企双方就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实训场地及时间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虽然一些企业没有组建订单班,但是,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赴企业实习,并且最终通过了企业的考核,留在企业工作。 正是由于国内外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德国商会的一贯投入,学院才能将双元制本土化,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改进与不足
近年来,随着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了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湖北作为工业发展的大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发展策略的转变,对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求紧迫,出现了高职院校的学生供不应求的现象。不少企业主动找到学校,要求组建订单班或者“定向培养”等。从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运行可知,德国双元制在我国的成功应用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但是,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具体表现在:
1.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师不仅要有高学历、高技能和高科研能力,更应当具有解决行业、企业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的专职教师要经常到企业去锻炼和进修,熟悉各项操作流程。同时,学校对到企业培训的教师要建立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不能仅仅集中几个教师培训,而是应该实行教师轮岗下基层、下企业。下企业的教师不能流于形式,应付差事的观摩,而应该实实在在地参与整个生产过程,获得一手的实操技能与生产经验,从而实现整个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2.合理选择合作企业
企业的文化氛围、员工的素质都对学生影响甚大。为此,合作企业在能为学生提供相关工作岗位的基础上,还要愿意为学生支付一定的报酬或者为学生提供较人性的工作环境。个别企业由于发展规模和管理模式无法的得到学生的认同,出现学生不愿去企业实习的现象;应鼓励让企业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学生在生产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学校要制定相关制度来对加强学生管理,尤其是要加强在企业实训期间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制度,防止学生旷工或者怠工,企业也应配合学校做好相关的考勤和成绩评定工作。
3.企业与学校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在双方的合作中,企业与学校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应该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思想,共同进退。然而,合作当中,有些学校热情度不高、认为相关企业条款过于麻烦,约束过多,有些企业不愿意投入,这些都影响“双元制”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引进,关键是要与本土资源和特色相融合,以及构建双方良好的合作氛围和机制。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本土化改革,引入德国“AHK”考试标准与流程,注重人才的综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今后,我们要及时关注德国“双元制”的新进展、新变化,实现“双元制”本土化改革的动态化。
参考文献:
[1]刘颖.刍议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07.
[2]王晓卉.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3]盛建军.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中国电力教育,2014.
基金项目:
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湖北轻工职院的本土化实践研究”(编号14Y07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燕(1979-),女,湖北武汉,硕士研究生,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尹久(1973-),女,湖北武汉,本科,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