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_11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的提出
  
  1、区域定位的发展要求
  厦门市翔安区处于跨越式发展期,这个定位为未来“厦门市城市副中心”的区域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出来。我校位于翔安城区更富区域优势,但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水平如何适应“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要求摆上了重要议程,学校发展也必须依靠处于“转型期”让广大一线教师自己去思考和研究,去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学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是保障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条件。解决“转型期”我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有助于培养一批符合城市发展、富有创新品质、视野开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师资队伍。
  
  2、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
  我校65%教师都处于33岁上下,刚处于建业期,有较大的经济压力,孩子都处于婴儿和幼儿期,有繁杂的家庭事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要求冲击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较多老师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烦琐事务。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使,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如何融合、互补、互助、整合学校的精神文化,提升教师奋斗欲望,成为—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
  以往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有一种作为“圣贤”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自豪感,但现在强调知识是在具体情境中,学生与他人合作,在自身经验之上建构的,教师的角色是支持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的多种新角色,并不是立即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破”和“立”的过程。而且在很多时候还不能顺利进行,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角色冲突。据我们调查,全校有95%的教师认为备课时间增加了,教师普遍反映感觉负担重,心理压力很大。这种畏难情绪和焦虑心理所引发的普遍不适应心态和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教师心理,产生职业卷怠。
  
  4、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课程改革的目标设计最终落在人的培养目标上,突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发展,以个性的持续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个性发展的重点。这些促使教师课堂关注焦点扩大,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而非个别精英),而且要关注个体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要从“经师”变为“人师”,不再仅仅“讲经说道”,而要做到以育人为主。育人任务越来越繁重,也容易引发教师职业怠倦感的产生。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原因调查
  
  1、调查形式
  主要运用辛涛、林崇德等教授编制的“教师效能感”量表,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40名教师进行关于了解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书面问卷调查;借鉴较为通行的教师生存现状调查表,对我校教师进行关于“中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问卷调查;对家长、学生进行问卷访谈。开展例如“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新时代教师职业形象应是怎样的?”“教师如何教育好学生?”“哪些教师行为应该怎样改进?”等问卷调查。
  
  2、调查分析和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造成中国教师生存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可以划分为:薪酬与回报(包括工作得不到客观、公正的回报,工作缺乏成就感,经济负担);管理制度与体系(包括规章、制度与要求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被动地适应单位各种改革,工作得不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绩效管理(包括过多僵化的考核与评比,负担过重);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地位不高,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
  第一,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
  社会舆论的大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教师的所思所想。我国传统尊师重教,民间对于教师的社会期望过高,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从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此外,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即教师就必须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身为教师不能犯错。因此一旦教师犯错,往往会引起巨大的公愤。在报纸、广播、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声讨之下,教师们感觉成了过街老鼠。含辛茹苦却不被理解,自然觉得百般委屈,产生厌教情绪。这种期望过高而人文关怀过少的现状亟待改观。
  第二,学生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较肤浅理解
  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素质较为低下,对孩子的教育规律了解也较欠缺。家长们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另一方面不了解教师工作,无论大事小情都归罪于教师。为了应付家长们时不时的兴师问罪,教师们每天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导致一些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教师的心态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实属无奈。于是家长对教师的不良态度,也成为教师每天都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这也是给教师带来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
  第三,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低下
  虽然现在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经过大学培养的,但是相对于其他的大学生而言,或者比较厦门市岛内或岛外完全高中学校的收入,本校教师的收入是比较低的。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相对较低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极度的失望,一部分索性离开教师岗位去开辟新天地,还有一部分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不安与躁动笼罩着这部分教师,教学于他们而言意义已并不大了,屈服于职业倦怠已是早晚之事。
  第四,教师的社会交往环境相对封闭
  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对学生管理的要求,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很少有与外界相接触的机会,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而且,由于教学上的激烈竞争,使得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缓释。同时,由于缺乏校长、中层领导的支持,上级的官僚作风、没有同情心、办事无效能,通常是教师抱怨的内容,使教师产生工作极没有意思,工作枯燥无味的感觉,极易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第五,教师人格特点与性格
  当然,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老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比如:有的教师的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等,这些人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改善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强调氛围,营造和谐校园
  就学校层面而言,如果能让学校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归属感和光荣感,那我们就有一个成功的开始。我校提出“构建和谐学校,打造优质文化”的建设校园思路,认为只有在和谐的条件和氛围下,深切关注师生的精神世界和生命状态,积极营造 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促进生命和谐发展。才能促进教师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我校利用和发挥好学校的每一个空间、每一面墙,创设一种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文化,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校园焕发出新的文化气息。整洁优美、文明高雅、生机盎然的环境能使人精神抖擞、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试想如果我们的教师整天生活在庸俗不堪、杂乱无章、噪音刺耳、空气污浊的环境里,难免暴躁不安、情绪低下、心境不良。校园清新美丽,洋溢着绿色希望,充满人本气息,教师的工作尽管繁杂,但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工作,感到的将是精神的愉悦和情绪的放松。
  
  2、目标导向,唤醒教育激情
  一般而言,教师职业都要经所以下四个时期,即职业初期、能力构建期、职业挫折期和职业稳定期。我们学校大部分教师都处于后面两个时期,出现了消极颓废情绪,他们“拿多少钱干多少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会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职业去履行,而不再当作事业去追求。基于以上特征,结合我校师资状况,我们把引导教师建立合理的职业观念和专业期望当作师德教育的重心,让他们明确各自的角色职责,帮助他们合理规划各阶段的专业目标,从而唤醒他们的教育激情。
  一是目标导向。根据现代教师发展的要求,我校制订了《洪前中学教师名师培养方案》,从自我定位、发展轨迹、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定标,让教师做到心中有太阳,前行不迷航。二是师徒共进。我校全而启动教师“青蓝工程”,将新老教师一一结对,确定近期目标和长效目标,在思想上互补,在业务上互帮,在心理上互纳。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敬业思想,学教学经验,明确自己的角色及自我人生价值;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新理念,新的教学手段,在青年教师激情的感召下重新找回教育生命的青春。这样,师徒形成合力,为他们的职业幸福插上翅膀。三是激励鞭策利用身边榜样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常请身边衷情教育的老教师现身说法,以激励大家爱岗敬业。我们请翔安区教研中心教研员或翔安区名师进行专家讲座,鼓励教师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珍爱自己的职业,怡然自乐地做好本职工作。
  
  3、搭建平台,展现个性风采
  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成长的工作,因而教育者自身对人类精神领域有着更高级的需求,他们渴望有能力和成就,希望自己工作出色,渴望被人注意,受人尊重和欣赏。为此,我们努力为教师发展搭建立体平台,在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让教师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充分展示自我,进而在实现自我的需要中体验教育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此,我们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校本培训的基点,形式多样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一是教研日制度。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同组教师聚在一起各抒己见,谈教材,聊教法,定重难点。在讨论与辩论、比较与筛选中进行思想碰撞,新的教学思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悄然诞生了。二是教学比武。每学期一次教学比武,集说课、讲课、评课、网研于一体,通过组内选拔、问题对比、学校展示而各显其长。三是才能展示。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但毕竟一专多能的教师还为数不多。为了让教师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我们每学期的比武活动都有个人才艺展示项目。通过才能展示,把自己最亮丽的一面献给大家,如有的善读、有的善舞、有的善写、有的善演、有的善书画等,小小的舞台成了教师们各尽其才、各展其能、各享成功的快乐天地。
  
  4、完善制度,激发工作热情
  我们制定《洪前中学奖励制度暂行规定》,分学生成绩和教师竞赛两部分对教师进行奖励,换言之教师在个人业绩、学生成绩、学校团体比赛中,无论哪一项,只要有成绩,就可获得奖励。这种以体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大大激励了老师之间的良性竞争,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2005年9月的数据表明,这种奖励办法科学有效,老师们都能正确、客观地对待自己的绩效。学校成立教师聘任领导小组,聘任以人本为基本,将聘任建立在教师“德、勤、绩、能”四个方面评价基础上,倡导教师鼓励评价等。
  
  5、人文关怀,体验快乐人生
  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享受幸福,学校不仅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更要有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因此,在过程管理上,我校淡化“管”,注重“理”,帮助教师理清工作思路和方法,帮助教师排忧解难,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使人文关怀在过程管理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激活教师的制度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在教学分工上,我校不仅将教师放在他们合适的岗位,更重要的是考虑他们发展的空间,力求让教师在其专长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潜能,以此提升自身生命价值;在教师评价上,我校力求通过全面、多元的评价来肯定教师的长处,树立教师的自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凡遇教师家的红白喜事,我校工会总是致以祝贺或慰问。这一切朴实的做法,拉近了教师与领导、教师与管理制度的距离,让他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自豪感、幸福感也会潜滋暗长。
  
  6、家校合作,构建支持系统
  我校深刻认识到家长、社会的支持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缓解非常重要。社会的舆论来自于家长,家长是学校宣传的扬声器,也是评价学校的首席裁判。结合厦门市教育局三项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引导教师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
  一是提倡传统家访,近距离沟通。教师要与家长有一种情感的沟通,要主动地接近家长,了解家长的职业、性格等情况。这里我们提倡家访,走到家长中间,与家长促膝交谈。教师与家长多沟通,请家长配合,无形中会解决很多问题,减少教师的烦心事,工作也会顺利开展。二是创设交流平台,多方式沟通。除平常的家访、电话联系外,课题组有意要求教师在班级开展活动时,尽可能地邀请家长参加。其实家长们是很乐意参加班级活动的,因为家长们非常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班集体中的表现表况。让家长参与班级活动,不仅能调动和激发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还能发挥家长的智慧。家长和教师的感情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关系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这样教师在管理班级时也自然会如鱼得水,更加游刃有余了!
其他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病理性血管重构,而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功能障碍是病理性血管重构的始动环节。VEC是锚定在基底
以法治教,建立一整套严格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对于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以保障教育方针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为重要的。建章立制,使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科学管理的一个具体表现。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但是,要使常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并发挥作用,避免其成为一纸空文或墙上摆设,就应注意以下问题。    1 规范性。所谓的规范性,就是所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具有
运用固体经验电子理论(EET),对Al-Li-Zr合金的价电子结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Zr与Al原子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在固溶体中形成Al-Zr偏聚区.Al-Zr原子的偏聚析出的细小Al3Zr粒子,
"自律"是指事物自身的法则或自我统治,形态的自律是指形态根据某种客观的规律自动生成,形态不再是对具体形象或历史形式的简单模仿和改良,形态产生的原因、过程,和促使形态产生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办学模式的开放性和产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