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例释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8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从设置悬念、唤醒回忆、介绍背景、讲述故事四个方面举例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原则以及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课文;导语设计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1]在十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一直铭记此言,把课堂导语当做一门艺术去学习和设计,逐步探索出以下几种可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导入类型。
  一、设置悬念,以问题导入
  一个人的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而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一文时,教师戴一白色大口罩走进教室,并问:“同学们,看到老师今天的装扮,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说感到很奇怪,教师因势利导:“是啊,在这温暖的暮春时节,戴一个大口罩的确让人觉得奇怪,然而在六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3年的春天,不管是在北京,在上海,还是在我们定西的大街小巷和机关学校,人人都整天戴着这样一个又大又厚的口罩,但没有一个人会觉得奇怪,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来寻找答案吧。”这则导语我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创设情景,巧设问题,造成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悬念”贵在一个“悬”字,所以选择“设置悬念,以问题导入”的教学策略时,最好不要鼓励学生预习课文,倘若学生很好的预习了,那么你设置的悬念便失去了悬意,甚至是索然无味了。
  二、唤醒回忆,以旧知导入
  所谓回忆,也就是常说的“温故知新”。这种导入方式指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由已知向未知引渡,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的导入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2]语文课堂伊始,如果能借助于已经学过的,与之相关的课文导入新课就可以把旧知识从学生的记忆中唤醒,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既巩固了旧知,又能更好地去学习新知。于漪老师在教《春》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是怎样描绘的?(生背)现在我们就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色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
  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运用“以旧知导入”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以从题材、风格、内容处着眼。如教韩愈的《师说》可以回味其《马说》让学生回忆“说”为何义?这就是从知识点入手的。从题材内容方面来考虑就比较单一化,于漪老师《春》的导语设计就是依此产生的。举一反三,我们在教《沁园春·雪》可以回味写“雪”的诗句,在教《范进中举》时可用同是批判封建礼教科举制度的《孔乙己》导入,在讲荀子的《劝学》时可从同样论学习的《论语》导入。从艺术风格着眼,可回顾风格相似的作品,也可回顾风格迥异的作品。
  三、介绍背景,以补充导入
  语文课本中有些选文的内容年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背景相当陌生,因此理解课文有一定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拓宽视野,与作品产生共鸣,就应该在导语中述说历史,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一些信息。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描绘了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却表达了作者苦闷的内心。这样学生就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导入时就须介绍当时的背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黑暗之中,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满现实,但又不知如何改变现状,因而内心苦闷、彷徨。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员,这篇文章正是他这种心情的流露。”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再如教学《长城》时在导语中应让学生明白长城的修筑年代及其在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意义,在教学《劳动的开端》时在导语中应让学生明白作者12岁挑煤时,中国社会正值1929年,当时劳动人民饱受欺凌、剥削和压迫。
  四、讲述故事,以兴趣导入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跟随教师去探寻知识的奥秘,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增强导语设计趣味性的方法很多,而故事导入最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积极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去。如教《愚公移山》时就可以先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讲述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教《天上的街市》时可以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导入,教《海底世界》时可以简述《西游记》中关于“龙宫”的故事。以故事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导入顺利,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须注意故事的内容与课文要紧密相联,做到贴切、典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语的设计也灵活多样。随著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语文课堂导入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异彩纷呈。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语的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课文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这样,才可积极发挥导入语的作用,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的观察与诊断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教师的参与教育研究意识,促进授课教师自主改进教学等方面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同时也规避了传统评课时老师们形式化,只谈优点、少讲缺点,只重评价结果、不重过程的诊断之弊病。  【关键词】 课堂观察;课堂诊断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2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说过这样的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学的有效,呼唤着有效的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既保证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樂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转变观念;教学常规;自我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2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摘 要】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就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了这些方面,就会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最终促进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初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