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盈盈的电脑桌面是中国明星周杰伦大婚时,他的妻子昆凌身着价值40万元纯手工刺绣镶珍珠的定制婚纱的照片,今年6月即将举行婚礼的她当然同样期望自己能拥有一件真正漂亮但又物美价廉的婚纱,不久前,王盈盈打算租借婚纱的计划被她的母亲李女士正式否决,态度坚决的李女士坚称她不会接受女儿低于1万元的选择,加之其他方面不断追加的金额使得这对准夫妇原定的18万的婚礼预算已经大大超出。
不久前,有调查称,中国人结婚成本30多年增长数千倍,并且还在逐年大幅增高。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的威廉·姜克维教授对30年间中国人家庭关系和婚礼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高成本的婚礼支出与计划生育政策有至关重要的关系。
1980年黑白照相馆自行车毛呢大衣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开始富裕,中国人婚礼的铺张已经开始出现,但受建国后实行“勤俭节约”的政策理念的影响。当时的嫁妆还只是些日常用品,比如床上用品或是一辆自行车,喜客会自带粮票作为“礼金”。
现年62岁的刘巧玲1982年嫁到这个离北京100多公里的小农村后,就几乎没有出过远门。在婚礼的头天她的丈夫骑一辆飞鸽自行车带她过来,她的礼服是早就买好的两件带毛领的毛呢短大衣,婚礼宴席就摆在她现在居住的院子里,“那时候都是在自家,还没有流行去饭店。”她说。她的婚礼酒席摆了6桌,菜色都很单调,猪肉、鸡肉或鸭肉就是最好的菜了,喝的是“土八路”杂粮酒,一共花费60元。
她唯一奢侈的一件事就是去北京的一家照相馆照了一张穿婚纱的黑白结婚照,该项的支付金额为3元。在上世纪80年代婚纱摄影开始流行,照相馆生意火爆,人们往往需要排队拍照。但当时的姿势、背景、婚纱都基本一样,没有什么特色。照相馆里的婚纱只有少数两三件,颜色只有红白两种。“当时特别流行女的烫卷发、头戴白纱、手捧塑料花,男的穿身黑色燕尾服。”陈巧玲认为那次的照相之旅可以算做他们的蜜月旅行(虽然是当天往返),这在当时的中国农村也并不常见。80年代以前的中国家庭一般都拥有庞大的人口,父母一般需要为4-6个孩子准备婚礼,显然也需要精打细算。
威廉·姜克维教授认为中国和美国婚礼习俗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的婚礼的绝大部分花费几乎都是由父母支付,这个比例在当代青年中占到81.6%。
2000年婚庆公司酒店钻戒
2000年以后第一批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们开始陆续步入婚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阎云翔说,在中国的家庭生活史上,这是几千年来第一次,孩子,而不是先辈或父母,被视为家庭的中心。并且由于父母们仅有一个孩子,意味着如果他们只需承担这一场婚礼的费用,他们会付出更多(他们通常与其亲家分摊此费用)。
2008年1月17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曾发布的结婚消费调查显示,2007年北京城镇居民有结婚消费的家庭户均结婚直接消费53645元,比2003年增长95%,年均增幅18.2%。
赵辉,2004年举行婚礼,在他婚礼当天的录像光盘上,婚礼现场被一束束玫瑰花点缀得格外浪漫,整个现场的主色调被定为粉红色:粉红色的薄纱,粉红色的拱门,复古造型的烛台和酒杯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在一曲《最浪漫的事》的背景音乐中,新娘穿着白色公主裙,手捧一束粉红色玫瑰,挽着“王子”造型的丈夫的手臂缓缓入场。
在婚礼的当天新郎和新娘需要换三套礼服,分别是西装和婚纱,欧式礼服和唐装,除了新娘旗袍外,其他礼服均为租借。赵辉的婚礼主题是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两人在一个三层玫瑰造型的蛋糕前点燃苹果造型的蜡烛,默默祈祷,憧憬了两人幸福的未来。伴娘装扮成手持仙女棒的小仙女,七位亲朋好友扮成小矮人环绕在“王子”和“公主”周围,挥舞着手中的仙女棒。“公主將与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直到永远。”司仪不失时机地旁白。接下来,在一曲《天空之城》的音乐声中,新郎和新娘向宾客叙述起他们从相识到恋爱过程中难忘的点滴。宾客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一切都是由专业婚礼策划公司一手打造,当然需要不菲的费用,为了服务于每年1,300万的新婚夫妇,一个大型产业已然崛起。婚礼策划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城市。
赵辉夫妇婚礼的总计花费为49500元,除了8888元的婚礼策划的费用外,钻戒也是一项不小的支出,赵辉和他的妻子本来已经花6000元购买了一个打折的白金钻戒,然而在周围朋友“结婚一辈子就一次,结婚戒指就一个”的不断劝说下,又花费1.5万购买了卡地亚的一款戒指,这也算是他们唯一自己支出的婚礼费用。
2015年三地婚礼高档白酒蜜月旅行
美国婚尚生活杂志Cosmo Bride在中国的中文版《时尚新娘》曾经做过一项调查,2011 年,中国平均婚礼花费达到12,000美元——相当于城镇居民家庭两年多的人均收入。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就达到了16,000美元。
就职于一家大型专业婚礼策划公司的资深婚礼顾问马洪燕说:“从1990年起,中国平均结婚年龄增加2.5年,这给父母留下了更多攒钱的时间(尽管他们的孩子也能挣钱,他们仍然会支付婚礼花销)。”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大幅增加,可用于婚礼支出的费用也在不断增加,攀比之风也使这一情况越演越烈。
威廉·姜克维教授曾经受邀参加一对中国新人的婚礼,地点是在北京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新郎新娘的大幅彩照直接覆盖宾馆前门墙面,看上去架势比美国大选更凌人,当天的婚宴标准为5180元每桌,桌子上随意摆放的洋河天之蓝白酒和熊猫香烟不包含在内,为新人自行购置。
这还仅只是当日的婚礼,据介绍新娘和新郎在北京工作,而女方的老家则在河北邢台,男方老家在山东济南,为了照顾双方老人的意愿,他们还需要在这两个地方再分别摆设婚宴,新娘介绍,他们的婚礼总共花费22万元,其中酒席和烟酒的支出占了最大比重。“我们选择的天之蓝属于中高档婚宴用酒里性价比比较高的,身边的朋友同事结婚基本都是这样的选择,当然你可以选择价格更贵的洋酒之类的,但一般不会差太多,毕竟谁也不愿意被人背后指责。”根据2012年白酒行业评估报告,仅婚宴用酒一项全国销售额就达数千亿元,其中中高档白酒占很大比重,其中茅台酒业的白头到老系列销售237亿元,洋河的天之蓝和金玉良缘销售127亿元。
其实不光是婚礼策划、酒店和烟酒业,包括旅游业、汽车租赁公司、珠宝、服装定制等等,中国日益追加费用的婚礼正在撑起一个庞大的婚礼产业。
不久前,有调查称,中国人结婚成本30多年增长数千倍,并且还在逐年大幅增高。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的威廉·姜克维教授对30年间中国人家庭关系和婚礼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高成本的婚礼支出与计划生育政策有至关重要的关系。
1980年黑白照相馆自行车毛呢大衣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开始富裕,中国人婚礼的铺张已经开始出现,但受建国后实行“勤俭节约”的政策理念的影响。当时的嫁妆还只是些日常用品,比如床上用品或是一辆自行车,喜客会自带粮票作为“礼金”。
现年62岁的刘巧玲1982年嫁到这个离北京100多公里的小农村后,就几乎没有出过远门。在婚礼的头天她的丈夫骑一辆飞鸽自行车带她过来,她的礼服是早就买好的两件带毛领的毛呢短大衣,婚礼宴席就摆在她现在居住的院子里,“那时候都是在自家,还没有流行去饭店。”她说。她的婚礼酒席摆了6桌,菜色都很单调,猪肉、鸡肉或鸭肉就是最好的菜了,喝的是“土八路”杂粮酒,一共花费60元。
她唯一奢侈的一件事就是去北京的一家照相馆照了一张穿婚纱的黑白结婚照,该项的支付金额为3元。在上世纪80年代婚纱摄影开始流行,照相馆生意火爆,人们往往需要排队拍照。但当时的姿势、背景、婚纱都基本一样,没有什么特色。照相馆里的婚纱只有少数两三件,颜色只有红白两种。“当时特别流行女的烫卷发、头戴白纱、手捧塑料花,男的穿身黑色燕尾服。”陈巧玲认为那次的照相之旅可以算做他们的蜜月旅行(虽然是当天往返),这在当时的中国农村也并不常见。80年代以前的中国家庭一般都拥有庞大的人口,父母一般需要为4-6个孩子准备婚礼,显然也需要精打细算。
威廉·姜克维教授认为中国和美国婚礼习俗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的婚礼的绝大部分花费几乎都是由父母支付,这个比例在当代青年中占到81.6%。
2000年婚庆公司酒店钻戒
2000年以后第一批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们开始陆续步入婚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阎云翔说,在中国的家庭生活史上,这是几千年来第一次,孩子,而不是先辈或父母,被视为家庭的中心。并且由于父母们仅有一个孩子,意味着如果他们只需承担这一场婚礼的费用,他们会付出更多(他们通常与其亲家分摊此费用)。
2008年1月17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曾发布的结婚消费调查显示,2007年北京城镇居民有结婚消费的家庭户均结婚直接消费53645元,比2003年增长95%,年均增幅18.2%。
赵辉,2004年举行婚礼,在他婚礼当天的录像光盘上,婚礼现场被一束束玫瑰花点缀得格外浪漫,整个现场的主色调被定为粉红色:粉红色的薄纱,粉红色的拱门,复古造型的烛台和酒杯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在一曲《最浪漫的事》的背景音乐中,新娘穿着白色公主裙,手捧一束粉红色玫瑰,挽着“王子”造型的丈夫的手臂缓缓入场。
在婚礼的当天新郎和新娘需要换三套礼服,分别是西装和婚纱,欧式礼服和唐装,除了新娘旗袍外,其他礼服均为租借。赵辉的婚礼主题是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两人在一个三层玫瑰造型的蛋糕前点燃苹果造型的蜡烛,默默祈祷,憧憬了两人幸福的未来。伴娘装扮成手持仙女棒的小仙女,七位亲朋好友扮成小矮人环绕在“王子”和“公主”周围,挥舞着手中的仙女棒。“公主將与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直到永远。”司仪不失时机地旁白。接下来,在一曲《天空之城》的音乐声中,新郎和新娘向宾客叙述起他们从相识到恋爱过程中难忘的点滴。宾客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一切都是由专业婚礼策划公司一手打造,当然需要不菲的费用,为了服务于每年1,300万的新婚夫妇,一个大型产业已然崛起。婚礼策划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城市。
赵辉夫妇婚礼的总计花费为49500元,除了8888元的婚礼策划的费用外,钻戒也是一项不小的支出,赵辉和他的妻子本来已经花6000元购买了一个打折的白金钻戒,然而在周围朋友“结婚一辈子就一次,结婚戒指就一个”的不断劝说下,又花费1.5万购买了卡地亚的一款戒指,这也算是他们唯一自己支出的婚礼费用。
2015年三地婚礼高档白酒蜜月旅行
美国婚尚生活杂志Cosmo Bride在中国的中文版《时尚新娘》曾经做过一项调查,2011 年,中国平均婚礼花费达到12,000美元——相当于城镇居民家庭两年多的人均收入。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就达到了16,000美元。
就职于一家大型专业婚礼策划公司的资深婚礼顾问马洪燕说:“从1990年起,中国平均结婚年龄增加2.5年,这给父母留下了更多攒钱的时间(尽管他们的孩子也能挣钱,他们仍然会支付婚礼花销)。”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大幅增加,可用于婚礼支出的费用也在不断增加,攀比之风也使这一情况越演越烈。
威廉·姜克维教授曾经受邀参加一对中国新人的婚礼,地点是在北京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新郎新娘的大幅彩照直接覆盖宾馆前门墙面,看上去架势比美国大选更凌人,当天的婚宴标准为5180元每桌,桌子上随意摆放的洋河天之蓝白酒和熊猫香烟不包含在内,为新人自行购置。
这还仅只是当日的婚礼,据介绍新娘和新郎在北京工作,而女方的老家则在河北邢台,男方老家在山东济南,为了照顾双方老人的意愿,他们还需要在这两个地方再分别摆设婚宴,新娘介绍,他们的婚礼总共花费22万元,其中酒席和烟酒的支出占了最大比重。“我们选择的天之蓝属于中高档婚宴用酒里性价比比较高的,身边的朋友同事结婚基本都是这样的选择,当然你可以选择价格更贵的洋酒之类的,但一般不会差太多,毕竟谁也不愿意被人背后指责。”根据2012年白酒行业评估报告,仅婚宴用酒一项全国销售额就达数千亿元,其中中高档白酒占很大比重,其中茅台酒业的白头到老系列销售237亿元,洋河的天之蓝和金玉良缘销售127亿元。
其实不光是婚礼策划、酒店和烟酒业,包括旅游业、汽车租赁公司、珠宝、服装定制等等,中国日益追加费用的婚礼正在撑起一个庞大的婚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