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各类高考状元访谈,他们的父母经常不约而同地说到一点:“孩子很自觉,从小自己的事情就自己安排,我们很少插手。”不可否认,“计划性”应当是状元们能够胜人一筹的原因之一。
今天我要讲的故事,就是关于“计划性”的。
两个小朋友
在我今年教的这个班里,有两个对比鲜明的男孩子,同样是6岁的年纪,我们暂且叫他们L和M吧。
M的作业每天都会按时交来,几乎一字不错。L的作业偶尔会忘带,时常出一点小错。根据以上陈述,你是不是感觉M在学校的表现比L更强?
错,情况正相反。M在学校表现极为拖沓、粗心,而L却很有责任感,做事专注,每天都能很快完成学习任务,有很多自由活动的时间。
和双方母亲聊过后,我知道了作业背后的故事。
M每天回家扔下书包就开始玩,直到妈妈回来,逼着他做作业,10分钟的功课能磨蹭1小时,妈妈全程在旁边监督,错了马上指正;每天晚上还要根据课程表帮M收拾书包,把第二天要带的功课、用品带齐。“如果我不管,那么功课错了或者没有带用具,老师会批评呀,他会觉得没有面子呀!”为了孩子的面子,或者说为了大人的面子,妈妈每天费尽苦心包办一切,制造美好假象,孩子的计划性、责任心却无从谈起。
再来看看L。从L上学的第一天,妈妈就和他一起定下了严格的放学计划:回家吃一点点心后就做功课,然后自己对照第二天的课表收拾书包,弄好了才能去玩。6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写错字和忘记带东西的时候呢?因此,L的作业偶尔会出错,也会偶尔忘带点东西,在同学面前也会感觉尴尬。但是妈妈的态度很明确:上学了,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负责,这次感觉不好意思了,下次就会特别认真不再犯。让他犯些成长中必犯的错误,丢些成长中必丢的面子,最终才能收获计划性、责任心和独立的习惯。
两个小妙招
孩子大多数都比父母想象得要能干、坚强很多。为了培养孩子的计划性,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我献上两个小方法。
第 1 招: 计划无时不有
很少有孩子天生有计划性,他们都需要成人在最初的阶段帮助制定计划和指导方法。有的父母会在孩子入学时面试时询问我上学后应该准备的物品,我往往会说,孩子最最需要准备的,就是一个严格的课后时间表,一旦制定出来,必须遵行,就连家长也不能以辅导班、应酬为名随便更改。
优秀的课后时间表一定要详细,但不能过于死板,不一定要精确到分钟,可以按照完成任务的形式,保证有一定的弹性。比如:
放学至晚饭时间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吃点心、做功课、自由活动;
晚饭至睡觉时间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弹琴、读英语、自由活动;
20:30:上床睡觉。
这样既严格保证了上床睡觉的时间、作业与玩耍的次序,也不会用无谓的时分秒给孩子过多限制。
如果孩子很难遵行一个计划,往往是因为这个计划的限制过多,造成执行的障碍。我很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定计划,下面介绍的几种计划方式,都是基于不同形式的“任务”型计划:
长期任务计划这张是我的学生们在制作自己第一本中文书时的计划表(图1)。做一本书是一个大工程,我不希望自己每天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唠叨、催促,于是,我把这个大任务划分成7个小任务,分别写上截止日期。于是,孩子在完成这项任务的时候心中有数,可以按照自己的步子来做。事实证明,5~6岁的孩子完全可以按照这样的日程表完成任务。这样的长期计划表,可以用于帮助孩子攻克大的任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然后设定日期,各个击破。
中长期任务计划我和搭档老师喜欢用早间20分钟的热身时间让孩子复习、应用学过的知识。因此,我们制定了不同的任务,贴在板子上,孩子除了对自己当天要做什么心中有数,还能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接下来几天要做什么。
每两周,孩子就会把所有的任务做一遍,我们也就随之更换新任务。这样的计划方法很适合于中长期使用,没有特别的日期限制,也不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如果当天有突发事件没能完成任务,可以直接把任务挪到第二天。
短期任务计划我非常强调孩子的学习效率,因此,从来不会让孩子连续很久做同样的事情。国际学校往往没有45分钟一堂的课时,有时一节课有90分钟,因此,我每次都要精打细算这90分钟,尽量不浪费一分一秒,保证在孩子们感到无聊的临界点及时转换学习内容。图2就是我对孩子们90分钟的安排,孩子们分3组,在3个任务之间轮换,每个任务大概20分钟,分别是听说、阅读和写作。这样,孩子们总有新鲜感、紧迫感,自然会抓紧时间。
第 2 招: 监督无刻不在
计划的执行是一个持久战。开始的一段时间,孩子可能会因为兴奋而热切地执行,慢慢就会偷懒。因此,父母可以使用激励的手段,比如在墙上贴一张表格,坚持一天就在表格里面贴一张贴纸,能在20天内收集15张贴纸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励。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计划做事情。
当然,计划是人定的,在执行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一定要尽快和孩子商量后改过来,否则,计划总是无法执行,就和没有计划一样了。
读表从上一年级的第一天起,我就会训练孩子读各种计划表,事实证明这个训练非常有用,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习惯“任务”这个概念,知道老师不会追在屁股后面唠唠叨叨,但如果按时认真完成任务会得到奖励。图3的孩子就是在读当日的任务表,看看自己要完成什么功课。
积分为了激励孩子完成一周3次的朗读计划,我贴了一张积分表,孩子每次按要求读一本书,就会得到一张贴纸贴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孩子们开始是为了贴纸按时开始朗读,后来就习惯了每周的朗读时间,不再需要我用贴纸去诱惑他们。
计时器有的孩子做事比较磨蹭,成人与其跟在后面唠叨,不如把这事儿交给电子计时器。孩子做事慢,往往是因为缺少时间概念;用电子计时器可以帮助孩子了解“5分钟”“10分钟”“20分钟”到底有多长,体验倒计时的紧迫感,或是产生“和计时器比赛”的游戏心态,从而能够做得更快。
孩子的计划性培养,不在一朝一夕,而在长期的坚持。对孩子最大的影响者莫过于父母,成人用严格的计划性来要求自己,不偷懒、不抱怨、不拖沓、不迟到,往往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至于收拾书包、检查作业之类的包办代替,就不必了——
因为需要培养的是他的计划性,你检查得再细心,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