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施,打破传统语文教学封闭、僵化的模式,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必将使语文教育朝着现代化课程方向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收量,有利于信息加工,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
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国际化、现代化、社会化和信息化。这一发展趋势表明教育将面临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战和竞争。因此,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文字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
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而获得和提高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哪些优点呢?
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但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网络情境的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
三、能够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1、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的能力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及鉴别,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
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网上连通就能实现文本节点的跳跃,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学生驾驭了超文本的写作,也就完成了“换笔”‘(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形成网上获取知识、加工、反馈、整合的能力,具备了现代人应有的素质之一。
3、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使用网络语言交流的能力
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4、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现代教育基础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探究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认知水平,更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
总之,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或采用单机教学,或采用多机教学,或多种教学手段同时使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对教材的挖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和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勋宗,肖红.成都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7-21.
[2]马秀峰,李彤彤.高校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模式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5:42-46.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
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国际化、现代化、社会化和信息化。这一发展趋势表明教育将面临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战和竞争。因此,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文字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
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而获得和提高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哪些优点呢?
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但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网络情境的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
三、能够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1、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的能力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及鉴别,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
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网上连通就能实现文本节点的跳跃,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学生驾驭了超文本的写作,也就完成了“换笔”‘(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形成网上获取知识、加工、反馈、整合的能力,具备了现代人应有的素质之一。
3、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使用网络语言交流的能力
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4、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现代教育基础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探究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认知水平,更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
总之,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或采用单机教学,或采用多机教学,或多种教学手段同时使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对教材的挖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和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勋宗,肖红.成都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7-21.
[2]马秀峰,李彤彤.高校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模式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5: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