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以活动为载体,实施积极地心理暗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教师首先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技巧具有科学的认识。教师要注重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学生心理负担来源渠道很多,有家庭因素、学习因素,甚至是社会因素。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以自己的爱和情感去感染学生,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适应环境,更好地学习。
因此,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扮演更多的角色。首先我们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真诚的面对学生,让他们消除顾虑,让学生对我们敞开心扉,敢于倾诉。其次,我们要作为一个睿智的长者身份出现,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取得他们的信任,并能够指点迷津,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用健康的心理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灵活使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因势利导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选择、设计的,这里包含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和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故事的启发性和人物的崇高品质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积极的教育因素,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1、构建丰富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教师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形成丰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伟大、的坚韧。浓浓的亲情和生命的珍贵,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听故事、说感受、读课文、表演课文等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欣赏、理解和表演中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逐步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和良好的个性行为。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大批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榜样,比如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就改的廉颇、爱兵如子的彭德怀、坚强不屈的海伦.凯勒、和蔼可亲的爱因斯坦、先人后己的船长、热爱祖国的肖邦……这些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是学生值得学习的典范。教学中,师生通过形象展示、自主体验、朗读体味、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的同时,融入到自己的成长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秀个性。
三、把握课堂教学,优化学生性格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教育契机,通过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学生性格,促进其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特征。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自信心
教学实践表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很少有过成功的体验,也就表现不出“自信”的形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久而久之,其内心的自卑、自我落后感增强,自我认同感逐步消失。
教学中,我针对这样的个体或者群体学生,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即使是一点点的进步,也会大张旗鼓的进行表扬,真正实现“表扬用喇叭,大家都知道;批评用电话,进行单线联系。”其实,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的学生,他们的信心需要我们教师去树立,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逐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增强自我认同感,树立自信心,以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困难。
2、在自主学习中加强学生的人格塑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落实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迁移运用”上下功夫,教师只是起到“精讲点拨、矫正反馈”的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尽可能走到幕后,打造学生的强势课堂。学生在自主的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动嘴学习过程中,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有效地加强了人格的塑造。
同时拓宽学习渠道,加大学生阅读面,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和书对话,让书把他们带领到美丽的世界,领悟人间的真善美,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全面塑造健康的人格。
3、在团队中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现代社会越来越强烈的反映出,学会合作是成功的捷径,不会合作则要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落实新课标中“合作探究”要求,学习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好处。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合作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形式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要加强合作指导,教给他们合作的方法,学会合理分工、互相谦让、尊重别人的意见等。
四、发挥评价导向激励功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对学生总是充满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这些来源于教师正确的教育观,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他们的潜能能够被发现并得以发挥的。教师适时、恰当、准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产生前进的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给予表扬和提示。教师激励的语言、赞许的目光、准确的评价、轻轻地爱抚都是对学生积极的评价。作业批改中,一段温馨的提示,一张满意的笑脸,一个红红的大拇指,或是一朵漂亮的小花,都会胜过单纯的优秀、良好等地。
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本着维护学生自尊,营造和谐、宽松和平等的环境,尽可能的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面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既要发掘合理的地方,找出存在的闪光点,又要和善的提出改进意见,创设一个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这样一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以活动为载体,实施积极地心理暗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教师首先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技巧具有科学的认识。教师要注重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学生心理负担来源渠道很多,有家庭因素、学习因素,甚至是社会因素。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以自己的爱和情感去感染学生,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适应环境,更好地学习。
因此,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扮演更多的角色。首先我们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真诚的面对学生,让他们消除顾虑,让学生对我们敞开心扉,敢于倾诉。其次,我们要作为一个睿智的长者身份出现,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取得他们的信任,并能够指点迷津,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用健康的心理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灵活使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因势利导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选择、设计的,这里包含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和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故事的启发性和人物的崇高品质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积极的教育因素,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1、构建丰富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教师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形成丰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伟大、的坚韧。浓浓的亲情和生命的珍贵,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听故事、说感受、读课文、表演课文等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欣赏、理解和表演中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逐步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和良好的个性行为。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大批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榜样,比如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就改的廉颇、爱兵如子的彭德怀、坚强不屈的海伦.凯勒、和蔼可亲的爱因斯坦、先人后己的船长、热爱祖国的肖邦……这些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是学生值得学习的典范。教学中,师生通过形象展示、自主体验、朗读体味、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的同时,融入到自己的成长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秀个性。
三、把握课堂教学,优化学生性格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教育契机,通过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学生性格,促进其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特征。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自信心
教学实践表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很少有过成功的体验,也就表现不出“自信”的形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久而久之,其内心的自卑、自我落后感增强,自我认同感逐步消失。
教学中,我针对这样的个体或者群体学生,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即使是一点点的进步,也会大张旗鼓的进行表扬,真正实现“表扬用喇叭,大家都知道;批评用电话,进行单线联系。”其实,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的学生,他们的信心需要我们教师去树立,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逐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增强自我认同感,树立自信心,以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困难。
2、在自主学习中加强学生的人格塑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落实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迁移运用”上下功夫,教师只是起到“精讲点拨、矫正反馈”的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尽可能走到幕后,打造学生的强势课堂。学生在自主的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动嘴学习过程中,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有效地加强了人格的塑造。
同时拓宽学习渠道,加大学生阅读面,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和书对话,让书把他们带领到美丽的世界,领悟人间的真善美,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全面塑造健康的人格。
3、在团队中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现代社会越来越强烈的反映出,学会合作是成功的捷径,不会合作则要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落实新课标中“合作探究”要求,学习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好处。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合作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形式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要加强合作指导,教给他们合作的方法,学会合理分工、互相谦让、尊重别人的意见等。
四、发挥评价导向激励功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对学生总是充满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这些来源于教师正确的教育观,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他们的潜能能够被发现并得以发挥的。教师适时、恰当、准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产生前进的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给予表扬和提示。教师激励的语言、赞许的目光、准确的评价、轻轻地爱抚都是对学生积极的评价。作业批改中,一段温馨的提示,一张满意的笑脸,一个红红的大拇指,或是一朵漂亮的小花,都会胜过单纯的优秀、良好等地。
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本着维护学生自尊,营造和谐、宽松和平等的环境,尽可能的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面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既要发掘合理的地方,找出存在的闪光点,又要和善的提出改进意见,创设一个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这样一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