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开天门手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胶囊 5mg 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予氟桂利嗪胶囊 5mg 每晚1次口服+每天1次开天门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总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愈3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有效率86.7%;治疗组治愈1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7.1±2.4)天,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5.2±1.7)天,两组比较,P<0.05。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嗜睡、疲乏症状。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开天门手法配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安全有效,方便操作,患者耐受性好。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85-02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主要表现[1]。因本病具有病程长、间歇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作时痛苦难忍等特点,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紧张、焦虑、失眠等情绪改变。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镇痛、镇静、改善血管循环等,因其疗效不确切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中医药治疗在偏头痛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地位。本研究利用开天门手法配合西药治疗偏头痛,在消除疼痛,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改善睡眠等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梅州市中医医院内科住院的偏头痛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偏头痛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1],入院后经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男14例,女46例;头痛程度:轻度疼痛2例,中度疼痛38例,重度疼痛20例;病程3个月~20年。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两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0岁,男性8例,女性22例;疼痛程度:轻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17例,重度疼痛1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1岁,男性6例,女性24例;疼痛程度:轻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21例,重度疼痛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疼痛程度、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内科常规镇静、止痛、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等治疗。对照组加用氟桂利嗪胶囊 5mg 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予氟桂利嗪胶囊 5mg 每晚1次口服+每天1次开天门手法治疗。具体操作包括:推上星、推头维、推眉围、梳理太阳经、叩印堂穴、叩百会穴、揉太阳穴、轻拍前额、按揉风池、按揉风池。穴位按摩时,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一次,每个步骤操作10-36次,按压力量需要一定的强度,穴位下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总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
1.4疗效评价 发作期疗效评价标准[2]:⑴治愈:用药24小时内疼痛消失,其后48小时内头痛无再次发作。⑵有效:用药24小时内头痛症状从中度、重度减轻到轻度,其后48小时内并维持疼痛减轻。⑶无效:用药72小时内头痛无明显缓解。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0.01或0.05。
2.2 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总住院时间为5~14天,平均(7.1±2.4)天,治疗组总住院时间为3~10天,平均(5.2±1.7)天,两组比较,P<0.05。
2.3 两组安全性分析
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嗜睡、疲乏症状,停药后该组症状消失。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结论
偏头痛中医属“头风”、“头痛”等范畴,西医方面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中医学认为,脏腑失调、气机逆乱是偏头痛发作的基本病机,伏邪为患是偏头痛发作的基本病理因素,正气不足是邪伏于内的前提[3]。亦有学者认为[4]在急性发作期,偏头痛的病机以风、火、痰、瘀、寒为主,表现为实证,而各病理因素又常相兼为病;在缓解期,则以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和本虚为主,兼有风、火、痰、瘀、寒等病理因素。
治疗方面,目前中医药介入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有中药、中成药内服,中成药制剂静脉使用,中药嗅吸、塞鼻法,针灸、耳穴、推拿、埋线及放血、穴位注射、挑割等[5],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开天门手法原为小儿四大推拿手法之一,原名“推攒竹”,《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经后世医家的推广应用及不断完善,逐渐发展为现在多种操作综合的治疗手法,具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临床有报道开天门配合其他小儿推拿手法用于小儿外感发热患者,在不采用其他降温措施的基础上,降温效果迅速,持续降温效应好[6]。曾丽等[7]则用开天门配合耳穴压豆的方法治疗甲亢术后头痛患者,其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临床更多用于改善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患者,有学者研究表明[8],开天门手法治疗失眠在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日间功能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利用开天门手法配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有效率高达96.7%,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总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方便操作,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7:275.
[2]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2个专业95个病种(合订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6
[3] 路玉良,丁元庆,偏头痛的中医证候、病机与治疗现状分析[J].河南中医,2010,30(1):101-103.
[4] 丁元庆.神经精神病经方论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4.
[5] 刘娜,李淑玲,张志明,偏头痛中医外治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3):256-257.
[6] 娄冉,黄克勤,张红. 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2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13,48(4):263.
[7] 曾丽,曾丽娟,包庆惠. 开天门配合耳穴压豆对甲状腺术后头痛的疗效[J].2011,17(11):47-48.
[8] 黄国芳,陈水金,龚德贵,等. 针刺配合开天门手法治疗原发性失眠 40 例[J].现代中医药,2013,33(6):53-55.
作者简介:
申梅,女,中医师,从事内科学及诊断学教学及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85-02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主要表现[1]。因本病具有病程长、间歇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作时痛苦难忍等特点,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紧张、焦虑、失眠等情绪改变。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镇痛、镇静、改善血管循环等,因其疗效不确切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中医药治疗在偏头痛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地位。本研究利用开天门手法配合西药治疗偏头痛,在消除疼痛,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改善睡眠等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梅州市中医医院内科住院的偏头痛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偏头痛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1],入院后经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男14例,女46例;头痛程度:轻度疼痛2例,中度疼痛38例,重度疼痛20例;病程3个月~20年。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两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0岁,男性8例,女性22例;疼痛程度:轻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17例,重度疼痛1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1岁,男性6例,女性24例;疼痛程度:轻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21例,重度疼痛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疼痛程度、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内科常规镇静、止痛、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等治疗。对照组加用氟桂利嗪胶囊 5mg 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予氟桂利嗪胶囊 5mg 每晚1次口服+每天1次开天门手法治疗。具体操作包括:推上星、推头维、推眉围、梳理太阳经、叩印堂穴、叩百会穴、揉太阳穴、轻拍前额、按揉风池、按揉风池。穴位按摩时,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一次,每个步骤操作10-36次,按压力量需要一定的强度,穴位下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总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
1.4疗效评价 发作期疗效评价标准[2]:⑴治愈:用药24小时内疼痛消失,其后48小时内头痛无再次发作。⑵有效:用药24小时内头痛症状从中度、重度减轻到轻度,其后48小时内并维持疼痛减轻。⑶无效:用药72小时内头痛无明显缓解。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0.01或0.05。
2.2 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总住院时间为5~14天,平均(7.1±2.4)天,治疗组总住院时间为3~10天,平均(5.2±1.7)天,两组比较,P<0.05。
2.3 两组安全性分析
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嗜睡、疲乏症状,停药后该组症状消失。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结论
偏头痛中医属“头风”、“头痛”等范畴,西医方面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中医学认为,脏腑失调、气机逆乱是偏头痛发作的基本病机,伏邪为患是偏头痛发作的基本病理因素,正气不足是邪伏于内的前提[3]。亦有学者认为[4]在急性发作期,偏头痛的病机以风、火、痰、瘀、寒为主,表现为实证,而各病理因素又常相兼为病;在缓解期,则以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和本虚为主,兼有风、火、痰、瘀、寒等病理因素。
治疗方面,目前中医药介入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有中药、中成药内服,中成药制剂静脉使用,中药嗅吸、塞鼻法,针灸、耳穴、推拿、埋线及放血、穴位注射、挑割等[5],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开天门手法原为小儿四大推拿手法之一,原名“推攒竹”,《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经后世医家的推广应用及不断完善,逐渐发展为现在多种操作综合的治疗手法,具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临床有报道开天门配合其他小儿推拿手法用于小儿外感发热患者,在不采用其他降温措施的基础上,降温效果迅速,持续降温效应好[6]。曾丽等[7]则用开天门配合耳穴压豆的方法治疗甲亢术后头痛患者,其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临床更多用于改善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患者,有学者研究表明[8],开天门手法治疗失眠在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日间功能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利用开天门手法配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有效率高达96.7%,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总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方便操作,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7:275.
[2]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2个专业95个病种(合订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6
[3] 路玉良,丁元庆,偏头痛的中医证候、病机与治疗现状分析[J].河南中医,2010,30(1):101-103.
[4] 丁元庆.神经精神病经方论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4.
[5] 刘娜,李淑玲,张志明,偏头痛中医外治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3):256-257.
[6] 娄冉,黄克勤,张红. 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2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13,48(4):263.
[7] 曾丽,曾丽娟,包庆惠. 开天门配合耳穴压豆对甲状腺术后头痛的疗效[J].2011,17(11):47-48.
[8] 黄国芳,陈水金,龚德贵,等. 针刺配合开天门手法治疗原发性失眠 40 例[J].现代中医药,2013,33(6):53-55.
作者简介:
申梅,女,中医师,从事内科学及诊断学教学及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