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在此之前,重庆与成都确定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战略机遇。
城乡统筹发展中企业的商机在哪里
寻找机遇首先看城乡统筹要做些什么?从城乡统筹改革的目标和改革中去发现商机、寻找商机。
以重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为例。在城乡统筹试验中,重庆分两个阶段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到2012年,全市人均GDP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城镇化率达到55%;城乡居民收入比从目前的4∶1降到3.5∶1,生态环境保护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市人均GDP在2012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进一步降到2.5∶1(达到北京、上海、天津现在的水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65%,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这两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要求重庆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给企业发展带来机遇:
1、城乡统筹劳动就业,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企业提供了用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机遇。
按照每个农业劳动力可种植5亩耕地的标准考虑,目前重庆市还有244万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需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稳妥转移。这为企业用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培训市场。
2、农民工向城镇居民转化,加强农民工就业安居扶持工作,为企业提供了以住房为主要需求的市场。目前重庆有700万农民工在市外和市内务工,农民工正由就业性转移向居住性转移转变,提供了以居住需求为主的全方位市场需求,对相关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3、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为企业带来了相关产业发展机遇。
城乡统筹发展要强化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投入力度,大力改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长期严重滞后城市的状况,逐步使广大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提供了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必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统筹国民收入分配,大力加强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加快新农村建设,为企业带来了商机。城乡统筹需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幅提高财政对“三农”发展的投入比重,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通过增加投入,积极搞好新农村规划,对农村产业、经济园区和农村居住点,按照因地制宜、适当集中、集约建设、提高效益的要求搞好统筹布局。这必将产生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需求,对相关企业产生巨大的商机。
5、统筹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打造“一圈两翼”城镇群,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发展机遇。重庆城乡统筹试验中将重点开发以主城区特大城市为核心,以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由23个区县组成的“一小时经济圈”,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强化产业支撑,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扩大就业容量,重点吸纳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因环境容量不够、劳动生产率不高、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转移出来的人口。到2020年,“一小时经济圈”净增加人口540万左右,同时,加快建设以万州、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城镇群,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小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根据不同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承载能力,合理制定吸引农民进城就业安居的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依照自身的不同条件有序转移到主城、县城或中心镇就业和安居。力争到2020年,在“一小时经济圈” 范围内的常住人口从目前的1661万增加到2200万,城镇化率达到80%;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从目前的1200万减少到800万。区域发展格局的调整、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人口的流动,这对企业来说,是提供了全面的发展机遇。
在城乡统筹中发展和壮大企业
企业要在城乡统筹改革中成为创新主体
城乡统筹发展靠的是创新,需要进行全面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必将改变现在的市场结构、资源配置。这为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提供了宏观环境。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主要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将研发经费的60%以上投入到企业,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与市场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对市场需求最敏感,最能找准创新点,全社会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进一步从财政、税收、教育、科技等全方位地支持企业走创新之路。
在城乡统筹中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和谐发展
近年来,重庆国有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跃居为全国第7名,资产突破百亿的企业也已有近20家,对重庆经济的贡献和影响力较大。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否有活力,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看民营企业的活跃程度。重庆国有企业的迅猛发展对重庆经济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也使得在很多产业或领域,民营企业难以有所作为,渐渐丧失了发展机会,使重庆市场难以保持长期的强劲发展势头,也很难保持应有的活力。
应当进一步突破体制障碍,放宽市场准入,使民营经济享受国有经济平等的待遇。更加关心、关爱、扶持民营企业,让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共享发展资源,充分发挥其效率优势,让重庆民营企业更快地长大。一些民营企业能做好的事,尽可能地让民营企业去做,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在重庆的比重。国有资本则可在高新技术发展、引领重庆创新与升级方面有更大的作为。浙江民营经济占90%以上,国有经营性资产总量也上升到全国前列,实现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共同发展,从而推进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城乡统筹中利用好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提高重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在中国已经成为第三大贸易国、外贸顺差过大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但作为重庆经济发展来说,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投资率在77%。相比之下,出口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不足,这显示了重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不足,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全国经济发展形势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差异。国家着力扩大内需,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方针,给重庆民营企业提出挑战,同时也为重庆企业提供了练内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机遇,努力增加在国际市场的分量。
进一步探索军民结合的国防工业模式,促进国防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
党的十六大就明确提出,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领域,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入。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的“36条”政策。最近,国家相关部委又相继出台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经济进入国防工业的政策。这为国防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为民营企业发展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领域。重庆作为国防工业的重要基地,在全国国防工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拥有较多的军工企业,国防工业较为发达,并且具有军民结合的成功实践,这对于以机械制造为优势的重庆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发展领域。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新的军民结合的路子。
企业应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将有大批的农民向城市和城镇转移,无疑在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住宅建设等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将在农村沼气、中小型电站、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中,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新了模式,为民营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自身的成长也创造了条件。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模式的创新,整合农业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加大优势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土地是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又成为瓶颈。企业还可积极探索参与农村土地整治,既可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又增加土地有效使用面积,从而获得增值收益,缓解和打破土地供给对发展的制约。
企业应当积极投身库区产业发展与就业工程
库区1200家企业在移民中关闭了800余家,虽然也新建和引进了一批企业,但尚难以解决移民就业的需求。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国家难以用指令性计划大规模投入的方式在库区兴建企业,而库区急需发展劳动就业优先、符合环保要求的民营企业。在旅游、现代特色农业方面具有大的发展空间。为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库区在此方面有许多的政策支持,企业可研究加以利用。
(责任编辑:罗志荣)
城乡统筹发展中企业的商机在哪里
寻找机遇首先看城乡统筹要做些什么?从城乡统筹改革的目标和改革中去发现商机、寻找商机。
以重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为例。在城乡统筹试验中,重庆分两个阶段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到2012年,全市人均GDP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城镇化率达到55%;城乡居民收入比从目前的4∶1降到3.5∶1,生态环境保护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市人均GDP在2012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进一步降到2.5∶1(达到北京、上海、天津现在的水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65%,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这两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要求重庆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给企业发展带来机遇:
1、城乡统筹劳动就业,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企业提供了用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机遇。
按照每个农业劳动力可种植5亩耕地的标准考虑,目前重庆市还有244万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需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稳妥转移。这为企业用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培训市场。
2、农民工向城镇居民转化,加强农民工就业安居扶持工作,为企业提供了以住房为主要需求的市场。目前重庆有700万农民工在市外和市内务工,农民工正由就业性转移向居住性转移转变,提供了以居住需求为主的全方位市场需求,对相关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3、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为企业带来了相关产业发展机遇。
城乡统筹发展要强化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投入力度,大力改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长期严重滞后城市的状况,逐步使广大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提供了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必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统筹国民收入分配,大力加强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加快新农村建设,为企业带来了商机。城乡统筹需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幅提高财政对“三农”发展的投入比重,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通过增加投入,积极搞好新农村规划,对农村产业、经济园区和农村居住点,按照因地制宜、适当集中、集约建设、提高效益的要求搞好统筹布局。这必将产生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需求,对相关企业产生巨大的商机。
5、统筹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打造“一圈两翼”城镇群,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发展机遇。重庆城乡统筹试验中将重点开发以主城区特大城市为核心,以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由23个区县组成的“一小时经济圈”,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强化产业支撑,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扩大就业容量,重点吸纳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因环境容量不够、劳动生产率不高、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转移出来的人口。到2020年,“一小时经济圈”净增加人口540万左右,同时,加快建设以万州、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城镇群,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小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根据不同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承载能力,合理制定吸引农民进城就业安居的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依照自身的不同条件有序转移到主城、县城或中心镇就业和安居。力争到2020年,在“一小时经济圈” 范围内的常住人口从目前的1661万增加到2200万,城镇化率达到80%;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从目前的1200万减少到800万。区域发展格局的调整、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人口的流动,这对企业来说,是提供了全面的发展机遇。
在城乡统筹中发展和壮大企业
企业要在城乡统筹改革中成为创新主体
城乡统筹发展靠的是创新,需要进行全面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必将改变现在的市场结构、资源配置。这为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提供了宏观环境。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主要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将研发经费的60%以上投入到企业,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与市场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对市场需求最敏感,最能找准创新点,全社会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进一步从财政、税收、教育、科技等全方位地支持企业走创新之路。
在城乡统筹中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和谐发展
近年来,重庆国有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跃居为全国第7名,资产突破百亿的企业也已有近20家,对重庆经济的贡献和影响力较大。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否有活力,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看民营企业的活跃程度。重庆国有企业的迅猛发展对重庆经济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也使得在很多产业或领域,民营企业难以有所作为,渐渐丧失了发展机会,使重庆市场难以保持长期的强劲发展势头,也很难保持应有的活力。
应当进一步突破体制障碍,放宽市场准入,使民营经济享受国有经济平等的待遇。更加关心、关爱、扶持民营企业,让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共享发展资源,充分发挥其效率优势,让重庆民营企业更快地长大。一些民营企业能做好的事,尽可能地让民营企业去做,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在重庆的比重。国有资本则可在高新技术发展、引领重庆创新与升级方面有更大的作为。浙江民营经济占90%以上,国有经营性资产总量也上升到全国前列,实现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共同发展,从而推进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城乡统筹中利用好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提高重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在中国已经成为第三大贸易国、外贸顺差过大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但作为重庆经济发展来说,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投资率在77%。相比之下,出口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不足,这显示了重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不足,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全国经济发展形势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差异。国家着力扩大内需,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方针,给重庆民营企业提出挑战,同时也为重庆企业提供了练内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机遇,努力增加在国际市场的分量。
进一步探索军民结合的国防工业模式,促进国防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
党的十六大就明确提出,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领域,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入。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的“36条”政策。最近,国家相关部委又相继出台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经济进入国防工业的政策。这为国防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为民营企业发展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领域。重庆作为国防工业的重要基地,在全国国防工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拥有较多的军工企业,国防工业较为发达,并且具有军民结合的成功实践,这对于以机械制造为优势的重庆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发展领域。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新的军民结合的路子。
企业应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将有大批的农民向城市和城镇转移,无疑在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住宅建设等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将在农村沼气、中小型电站、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中,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新了模式,为民营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自身的成长也创造了条件。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模式的创新,整合农业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加大优势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土地是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又成为瓶颈。企业还可积极探索参与农村土地整治,既可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又增加土地有效使用面积,从而获得增值收益,缓解和打破土地供给对发展的制约。
企业应当积极投身库区产业发展与就业工程
库区1200家企业在移民中关闭了800余家,虽然也新建和引进了一批企业,但尚难以解决移民就业的需求。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国家难以用指令性计划大规模投入的方式在库区兴建企业,而库区急需发展劳动就业优先、符合环保要求的民营企业。在旅游、现代特色农业方面具有大的发展空间。为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库区在此方面有许多的政策支持,企业可研究加以利用。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