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和作者在心灵上的一种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
和学生共同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希望学生能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通过熟悉李清照的生平,能对诗词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并能培养良好的诗词语感,和李清照达成心灵上的契合。
如果单独赏析这首词,简单介绍写词背景,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能停留在表面。我尝试着以《武陵春》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期待着学生能通过阅读文本,与作者“对话”,情不自禁地进入她的情感、她的生活、她所处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带着这种期待,我用了两个课时,进行了“李清照专题阅读”的尝试。
第一课时,我们共同分享了李清照南渡前的时光。通过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相思怨别词《一剪梅》《醉花阴·重阳》体会了她少女的快乐和少妇时代浓浓的爱恋、彻骨的相思。
第二课时。第一环节:介绍李清照南渡后的生平,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为与文本的“对话”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设计有效的诵读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对话”。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小组读、个别学生朗读展示。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的意境和内容。
第三环节: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词的魅力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李清照用她有限的文字向我们诉说了无限的哀愁。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某一个词语,甚至某个字,说出你对它的理解。
教师指导范例:“风住尘香花已尽”。花凋零了,春天过去了,诗人心中的春天(希望)没有了。“日晚倦梳头”,引导学生抓住“倦”,“女为悦己者容”,身边的“悦己者”已不在,即使日上三竿,也懒得梳洗打扮。“物是人非事事休”,景物依旧,人却不再。“欲语泪先流”。这是一种不可触摸的伤痛。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引導学生抓住“闻说”“也拟”“只恐”,去思考情感的变化。作者听说双溪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也准备划船前往,排遣心中的郁闷。我们为她感到片刻的轻松;作者说“也拟”,说明作者的出游之兴并不十分强烈;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万丈愁绪中,载不动许多愁”愁本是无形无重的,可作者却把愁写成了实体。
第四环节:愁的升华,拓展“对话”。引导学生串联诗词:李清照在《一剪梅》中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说“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愁是绵绵的相思之愁;而诗人现在的愁是灌满了铅的愁,是一叶小舟载不动的愁。让我们再来看她《声声慢》中的愁。
她追求国家民族的出路,南宋王朝却腐朽无能,自毁长城;追求美满的爱情,丈夫赵明诚中年就离开自己,她又经历了再婚、离婚:追求自身的价值,但却不被社会承认。一生寻寻觅觅,到头来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样的“对话”尝试,学生对李清照的一生有了完整的认知,学生课后反映这样的阅读形式不错。
和学生共同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希望学生能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通过熟悉李清照的生平,能对诗词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并能培养良好的诗词语感,和李清照达成心灵上的契合。
如果单独赏析这首词,简单介绍写词背景,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能停留在表面。我尝试着以《武陵春》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期待着学生能通过阅读文本,与作者“对话”,情不自禁地进入她的情感、她的生活、她所处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带着这种期待,我用了两个课时,进行了“李清照专题阅读”的尝试。
第一课时,我们共同分享了李清照南渡前的时光。通过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相思怨别词《一剪梅》《醉花阴·重阳》体会了她少女的快乐和少妇时代浓浓的爱恋、彻骨的相思。
第二课时。第一环节:介绍李清照南渡后的生平,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为与文本的“对话”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设计有效的诵读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对话”。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小组读、个别学生朗读展示。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的意境和内容。
第三环节: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词的魅力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李清照用她有限的文字向我们诉说了无限的哀愁。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某一个词语,甚至某个字,说出你对它的理解。
教师指导范例:“风住尘香花已尽”。花凋零了,春天过去了,诗人心中的春天(希望)没有了。“日晚倦梳头”,引导学生抓住“倦”,“女为悦己者容”,身边的“悦己者”已不在,即使日上三竿,也懒得梳洗打扮。“物是人非事事休”,景物依旧,人却不再。“欲语泪先流”。这是一种不可触摸的伤痛。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引導学生抓住“闻说”“也拟”“只恐”,去思考情感的变化。作者听说双溪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也准备划船前往,排遣心中的郁闷。我们为她感到片刻的轻松;作者说“也拟”,说明作者的出游之兴并不十分强烈;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万丈愁绪中,载不动许多愁”愁本是无形无重的,可作者却把愁写成了实体。
第四环节:愁的升华,拓展“对话”。引导学生串联诗词:李清照在《一剪梅》中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说“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愁是绵绵的相思之愁;而诗人现在的愁是灌满了铅的愁,是一叶小舟载不动的愁。让我们再来看她《声声慢》中的愁。
她追求国家民族的出路,南宋王朝却腐朽无能,自毁长城;追求美满的爱情,丈夫赵明诚中年就离开自己,她又经历了再婚、离婚:追求自身的价值,但却不被社会承认。一生寻寻觅觅,到头来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样的“对话”尝试,学生对李清照的一生有了完整的认知,学生课后反映这样的阅读形式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