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作在义务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是不容易的,而历史教师尤其不容易。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社会形成了重技能轻素质的观念,历史学科受到冷遇。笔者在历史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4-0095-01
“教师”这个职业,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崇高的地位,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现代社会,人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伟大而光荣的,但对于我们这些站在第一线,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来说,“教师”这个职业就太沉重,我们只有一句话,就是“不容易”。而在这种环境中,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也是困难重重。
过去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
不怕。”随着社会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又有这样一句流行语:“学好语数外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人们重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认为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只不过是豆芽菜,学不学好无关紧要。这在无形中就给我们历史教学工作增添了困难。怎样打破这个观念对人们的束缚,让学生能乐于学习并学好历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教学:
一、转变学生观念,触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不重视历史等学科的观念多数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要转变学生的观念,首先要注意转变家长的观念。因此,在第一堂课时,我就准备一些相关资料,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向学生说明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而这类人才除了专业技能外,人文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以学生熟悉的一些事例,如选秀、各类比赛的综合素质考核等加以论证。学生从这些自己所见所闻的事例中体会到人文学科知识对个人发展起到的重要影响后,就会慢慢地转变观念,从
“要我学”到“我要学”。
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是那么遥远、陌生。所以许多学生学习起来根本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热情。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离我们太遥远,“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了解历
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要推向前进,也需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样一分析,学生就感到学历史很有用处,可以以古谏今,从而,就对学好这门课程有了积极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历史是属于人文知识,它能丰富人的内涵,提升人的修养和素质。有人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精神,就不打自垮了。”这句话讲得有道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们将越来越需要了解历史,而学生一旦明白这点,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
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一支粉笔一本
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如联想式教学方法,上课时,我就注意抓住历史线索,围绕相关事件或人物,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有限的历史知识。如影视、图书,去讲解、扩展,拉近时空距离,让学生感觉这些事情离他们并不遥远,从而产生学习热情,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又如跨学科联系,商鞅变法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现在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像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演讲比赛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指导学习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中学生学科多,学习任务重,作为历史学科,课时少,但内容却纷繁复杂,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好所学知识,就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中学历史学习重在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我更注重这一
点,每一堂课都要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去巩固记忆,加强基础知识。中学历史内容繁杂,许多学生反映这么多的时间、事件,记不牢,易混淆,怎么解决?最简捷的方法就是比较法。一是横向比较归纳,同一时间不同事件进行横向比较归纳;二是纵向比较归
纳,同一事件不同阶段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学生的记忆量。
现在的中学历史学习,除了基础记忆和情感培养外,还有一个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外,就是对学生
进行能力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训练中还要帮助学生寻找解题技巧,减少答题的失误率,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4-0095-01
“教师”这个职业,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崇高的地位,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现代社会,人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伟大而光荣的,但对于我们这些站在第一线,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来说,“教师”这个职业就太沉重,我们只有一句话,就是“不容易”。而在这种环境中,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也是困难重重。
过去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
不怕。”随着社会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又有这样一句流行语:“学好语数外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人们重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认为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只不过是豆芽菜,学不学好无关紧要。这在无形中就给我们历史教学工作增添了困难。怎样打破这个观念对人们的束缚,让学生能乐于学习并学好历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教学:
一、转变学生观念,触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不重视历史等学科的观念多数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要转变学生的观念,首先要注意转变家长的观念。因此,在第一堂课时,我就准备一些相关资料,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向学生说明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而这类人才除了专业技能外,人文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以学生熟悉的一些事例,如选秀、各类比赛的综合素质考核等加以论证。学生从这些自己所见所闻的事例中体会到人文学科知识对个人发展起到的重要影响后,就会慢慢地转变观念,从
“要我学”到“我要学”。
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是那么遥远、陌生。所以许多学生学习起来根本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热情。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离我们太遥远,“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了解历
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要推向前进,也需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样一分析,学生就感到学历史很有用处,可以以古谏今,从而,就对学好这门课程有了积极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历史是属于人文知识,它能丰富人的内涵,提升人的修养和素质。有人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精神,就不打自垮了。”这句话讲得有道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们将越来越需要了解历史,而学生一旦明白这点,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
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一支粉笔一本
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如联想式教学方法,上课时,我就注意抓住历史线索,围绕相关事件或人物,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有限的历史知识。如影视、图书,去讲解、扩展,拉近时空距离,让学生感觉这些事情离他们并不遥远,从而产生学习热情,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又如跨学科联系,商鞅变法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现在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像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演讲比赛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指导学习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中学生学科多,学习任务重,作为历史学科,课时少,但内容却纷繁复杂,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好所学知识,就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中学历史学习重在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我更注重这一
点,每一堂课都要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去巩固记忆,加强基础知识。中学历史内容繁杂,许多学生反映这么多的时间、事件,记不牢,易混淆,怎么解决?最简捷的方法就是比较法。一是横向比较归纳,同一时间不同事件进行横向比较归纳;二是纵向比较归
纳,同一事件不同阶段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学生的记忆量。
现在的中学历史学习,除了基础记忆和情感培养外,还有一个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外,就是对学生
进行能力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训练中还要帮助学生寻找解题技巧,减少答题的失误率,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