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p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83)
  [摘要]香港科技大学虽然建校仅十五年,然而它却产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本文从办学理念、师资建设、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对该校进行分析后认为,立足本地、着眼世界且小而精的办学理念,高标准、人性化的师资建设,及有选择、合作性的研发活动是香港科技大学办学特色之所在,也是其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这些经验值得内地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思索与借鉴。
  [关键词]香港科技大学;一流大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7)01-0105-04
  
  How to Build a World Firstclass University
  
  ——A Case Study of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UI 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100083, China)Abstract: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is a university with a history of only 15 years, but it has brought a great deal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that make the university excellent in the aspects of schoolrunning ideas, faculty appoin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choolrunning ideas of basing upon the local, aiming at the world, smallness and excellence, and the highlevel and humane recruiting mode of faculty , and the researches of option and collaboration are the main causes that make the university rise in a short time.
  Key words: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iversity
  作为成立仅十余年的年轻大学,香港科技大学(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细的单壁纳米碳管;商学院的EMBA课程在2005年伦敦《金融时报》排名榜中位列全球第二;MBA课程自2000年开始每年都高居《金融时报》排名亚太榜首位;2005年在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200强的评选中排名第43位,在科技领域名列全球第23位。对香港科技大学这所名副其实的“后发型”大学迅速崛起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一流大学建设与发展的规律。
  
  一、 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办成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成这样的大学,是学校发展的基本要旨,是大学的灵魂。香港科大的办学理念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建校初期确定的立足本地、服务香港、放眼世界的理念;二是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的理念;三是重视研究、瞄准世界水平,追求学术卓越的理念。
  香港科大是香港地区继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之后成立的第三所大学。20世纪8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起飞,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科技和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香港科大在香港政府的支持下应运而生,并参考美国两所著名公立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和密歇根大学(安纳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at Ann Arbor)的制度设计出学校管理运作体制的基本架构。
  《香港科技大学条例》确立了学校的建校使命:通过教学和研究推动学校学术事业的发展——重点着眼于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和商业等领域;重视研究生的培养,通过与政府和工商界的联系,不断促进香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可以看出,香港科大创建的目的首先是满足本地科技需求,为香港的发展服务。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香港科大虽然立足本地,但并没有把学校的发展局限在本地的范围内,而是矢志“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学府,不独为香港,更为中国、亚太区以至全世界做出贡献”。正如香港科大前学术副校长孔宪铎所言:“任何一所好的大学,一定要着眼世界,才能学无止境,学无国境,才能与世界知名的大学相竞争,而达到在世界平台上与他们平起、平坐、平行、平立,只有着眼世界,才不会变成井底之蛙,才不会拘于区域。”[1](P13)
  由于香港科大创校目的之一就是推动香港本地的科技发展,促进与政府和工商界的通力合作,把香港发展成为以知识为本的社会。因此,香港科大遵循的并不是许多内地大学建设过程中争相追捧的“大而全”策略,而是选择了“小而精”的发展道路。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数量少,1991年香港科大正式招生时首批学生共831名,发展到现在也不过8 800余人并已趋于稳定;二是仅设四个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校规模小不仅使各院系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繁,可以有效增进沟通、了解,也有利于教授之间的学术合作,加之学校鼓励学科交叉融合,更易于产生杰出的研究成果。例如:生物技术研究所集合了最尖端的生物技术和微电子制造技术,开发出成本低且准确有效的用于鉴别中草药真伪的基因芯片,在科学与商业上都极具价值。
  香港是一个处处讲求效率,以赚钱快为时尚的城市,而进行科学研究则要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政府不重视科学研究[2],香港地区的研究型大学建设进展非常缓慢。但到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期,此时,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弹丸之地,只有在吸纳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本土研发,制成产品并推向市场,才能给经济的蓬勃、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香港科大对科学研究极其重视,在1987年建校之初的条例中就明确了大学的研究使命,即扩展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传统角色,关注人力资源发展,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在所从事的重点领域保持领先,并对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3]。伴随着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科大同样重视平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二者的关系,在提升学术水平的同时,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不但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而且有力带动了香港及周边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二、师资建设:延聘一流人才,并使之快乐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4]为了迅速在学术界建立地位,提高国际知名度,科大从创校之初非常重视师资的选聘及留任。吴家玮校长为科大选聘的人才做了定位:“我们必须从高层做起。只有顶尖的人才会吸引顶尖的人。在一日千里的科学、工程和企业管理领域里,你要么就是一流,要么就是不入流。”[5]
  如前所述,科大的管理架构是以两所美国公立大学为参考,因此其教员的招聘方式也与美国大部分研究型大学类似,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公平性。当有职位空缺时,学校会在国际范围内发布信息进行招聘,并成立由深、浅资历的教员搭配构成的校、院、系三级招聘委员会。经过这三级委员会的层层筛选、面试后最终确定录取人选[5]。值得一提的是,科大招聘教员有一个硬性标准,即申请者必须有博士学位。由于创校者的世界级理念,科大的年轻,招聘过程的严格运作,以及充裕的办校资金,使科大成为香港高校中一个特例——每位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
  众所周知,求才难,留才更难。香港科大在人才配置过程遵循的格言是:“延聘第一流人才,并使他们快乐”(Recruit the best people and keep them happy)[1](P17)。因此,在招聘与留任过程中不只是站在学校立场,更是站在被请人的立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他们最大的合法权益且富含人文关怀。在诚邀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丁邦新教授时,前学术副校长孔宪铎建议他向伯克利请假,而不要辞职,并许诺在适当时间安排他请假回伯克利完成那边的事务,以便在那边退休[1](P68)。科大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人才,并设身处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便利,竭力“使他们快乐”,这是科大留住一流人才的秘诀。
  除了靠学校的诚邀力挽外,科大吸引人才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在“世界级”办校理念下形成的群集效应。创校之初确定的“建世界一流学府” 的办学目标,吸引了一批大陆、台湾赴美留学有成的知名学者。例如:创校校长吴家玮原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校长,是首位担任美国重点大学校长的华人;现任校长朱经武是获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国家科学奖等一系列殊荣的世界超导物理的开拓者;前副校长张立纲则是拥有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和香港科学院5个院士头衔的高级材料专家。这些优秀学者的加盟,不仅使香港科大在创办初期就声名鹊起,取得了世界同行公认的学术地位,更重要的是,由他们形成的群体优势吸引了更多资深学者加盟科大,正如孔宪铎教授所言:“吸引我来的,不是科大的‘名气’,是科大的‘人气’。”[1](P68)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弥补了香港科大建校历史短暂和文化积淀不足的缺陷,迅速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更使科大的教学、科研具备了与世界级学府抗衡的重要条件。
  
  三、研究与开发:确立重点领域,争取经费,重视与政府及工业界联系
  
  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在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科研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前学术副校长孔宪铎曾坦言:“一定不要为了讨好教学而牺牲了研究,否则你又如何去成为研究性的大学呢?”为达到“全球领先”,科大在科研方面的做法是:瞄准有价值、有潜力的前沿领域;成立若干研究中心;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科研经费及社会资金;与工业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 瞄准世界水平,确定重点研究领域
  由于人力、物力等资源所限,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涉足每个领域进行科学研究。香港科大对其办学理念中的世界观做了如下表述:“作为世界级学府在每一个精选的教研领域里走在国际前沿。”[6]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特点,科大确定五个领域进行重点研究,包括:(1)纳米科技;(2)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3)电子学、无线通讯及资讯科技;(4)能源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工商管理教育及研究。这几个领域都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所急需,具有深远国际影响,且具时代性、挑战性的热门研究领域。经过努力,科大取得了不少卓越的研究成果:研制出可广泛应用在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学领域的世界上最小的单壁纳米碳管;揭示了鼻咽癌及食道癌的遗传病因;破译了全球第五个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遗传基因;制成了全球首座“高楼摆动模拟器”,等等。这些学术成果在为科大赢得广泛学术赞誉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科大乃至香港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2 最大限度争取研究经费
  研发过程是不断探索新领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经费购置实验仪器和设备。能否筹到充足的研究经费,不但是学者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更是一所研究型大学能否晋升“世界一流”的基本要素。香港科大是受政府资助的香港八所高等院校之一,可自由使用的资金除仅占小部分的学费外,主要是政府提供的补助金。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从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获得一些专项拨款。用于科学研究工作的经费主要来自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经常补助金及研究资助局(RGC)的研究用途补助金,此外也有来自基金会及个人的资助。
  在研究资助局2004年公布的竞争性研究资助项目(Competitive Earmarked Research Grants program)中,香港科大获得了8 370万港币的拨款,占香港8所高校资助总额的20%,以高达55%的申请成功率,以及每位教授人均18.48万港币的研究资助额名列全港首位[3]。科大还获得了自“创新及科技基金”(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und)1999年创立起的总额达3.15亿港币的资助。这一数字远高于香港其他高校。同时,科大得到了1.78亿港元的工业基金,用于合同研究及合作研发项目。另外,在创校初期曾提供19亿港币建校资金的香港赛马会,先后两次共捐赠3.05亿港币用于生物领域的研究。2003~2004年度,科大配合政府等额辅助金计划[7],筹得1.4亿港币,并获政府相应资助1.3亿港币。基金会的捐款方面,霍英东基金会捐资3 000万港币,支持科大的学术和研究发展[8];2005年7月李兆基基金会捐赠科大3 300万港币,支持大学发展成居领先地位的学府[9]。
  但凡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有科研经费充裕的特征。从以上不难发现,除政府和专项基金的鼎力支持,香港科大从社会财团及慈善基金会得到的研发经费数目也非常可观,这为科大迈向“世界一流”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3重视与政府及工业界的联系
  香港科大非常注重推动香港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建立了研究与开发部,该部由一位副校长专门负责,并下设多个专门机构,以便与社会和工业界密切联系,为学校提供服务。研发系统的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图1香港科大研发系统组织机构图[10]
  其中,合同金和研究补助金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Contract and Grant Administration)为大学教员和研究资助人提供沟通平台,提供支持研究的相关服务。应用技术中心(Applied Technology Center)主要开展技术开发工作,促进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对香港科大研究成果的技术应用进行系统整合、项目管理和后续跟踪。而技术转让中心(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则帮助建立与工业界的联系和合作,协助科技发展活动,促进专利应用和技术转让。香港科大研发有限公司的主要任务则是评估、保护和管理大学的知识产权,技术的特许使用及产业化[11]。研发部门通过这些机构与工商业界通力合作,不但促进了研究成果的转化,繁荣了香港地区经济,满足了企业和公众的多层次需求,也为学校带来了更多的资金项目,为其研究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助了一臂之力。
  
  四、 结语
  
  香港科大的发展说明:①一所后发型的大学如果想要在短期内建成一流大学,从一开始就必须在立足本地的同时,迅速与世界接轨;②学科是学术组织的基础,一所大学只有拥有了一流的学科,才会成为一流的大学。作为一所后发型的大学,是一味地去模仿那些学科门类齐全的世界一流大学,还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是一个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香港科大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的发展思路对所有的同类学校都有可资借鉴与启迪之处;③大学乃大师之学,不仅在哈佛如此,在其他的世界一流大学也是如此。香港科大的发展也再次印证了这一道理。但科大的发展告诉人们,作为一所后发型的大学,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一流的人才快乐地工作比延聘一流的人才更加重要。这一经验对于那些处于发展中国家,有志于建成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学府的大学来说,是尤为值得珍视和汲取的。
  (在本文写作期间,多次受到导师谷贤林副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孔宪铎.我的科大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高莎莉.振翅高飞——科大十年[M].香港:香港科技大学发展与公共事务处及出版技术中心,2001.8.[3]RGC report oneoverview.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Report on Research Activities 2003-04 to Research Grants Council,1,5[EB/OL].http://research.ust.hk/index4.html.2005-08-10.
  [4]转引自罗云,刘献君.国际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2):2.
  [5]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0,62-63.
  [6][EB/OL].http://www.ust.hk/cn/ab/cab0002.html.2005-08-13.
  [7]香港政府于2003年7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推出10亿港元等额辅助金计划。按照该计划,院校每筹得一元,政府即额外提供一元辅助金,以先到先得形式发放.
  [8][EB/OL].http://publish.ust.hk/univ/annual0304/chi/spirit/spirit.html.2005-10-28.
  [9][EB/OL].http://www.ust.hk/cn/pa/c-pa050722-1543.html.2005-08-10
  [10][EB/OL].http://www.ust.hk/~webvprdo/organization.html.2005-09-04
  [11]许长青.大学-工业合作管理模式:香港案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5,(3):106-107. 
  (责任编辑徐丹)
其他文献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上海200062)  [摘要]介绍了NCATE的评估范围、具体程序,并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和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NCATE;美国;教师教育机构;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7)01-0084-02    How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期刊
(湖南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410082)  [摘要]教学督导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以来,湖南大学教学督导的功能从听课督导不断延伸,扩展到对影响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督导与评估。大大丰富了教学督导的内容及方式,进一步明晰了教学督导的理念——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此外,加强教学督导团的自身建设,坚持教学督导团的非行政化,也是高校教学督导运行模式的主要
期刊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分析了英国BTEC课程模式形成的背景,探讨了BTEC课程模式的内容和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对该模式进行了评价,并针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英国; BTEC;课程模式;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7)01-0081-03    A Research on B
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在简略介绍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概况的基础上,从专业类别、普通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实习等几个方面,较为详尽地展示了该院教师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情况,并简要分析了其主要特点。  [关键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师教育;专业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
期刊
(1.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2.厦门大学高教所,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潘懋元先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有创见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涉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意义、含义、“过渡阶段”、实施途径、质量和分类定位等方面。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中国化,是对大众化理
期刊
[摘 要]为全面反映我国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有关大学教师SCL-90的研究成果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学教师SCL-90测量的大部分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无显著差异,尽管“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的效应值偏离常模达到中效应水平,但效应值均偏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稍差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性别差异表现在女教师的“抑郁”和“恐怖”因子得分稍高于男教师,
期刊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存在是什么?客观存在不主观吗?主观存在不客观吗?教育如何看待存在?教育学如何叙说着存在?教育是否充分意识到了人的丰富而伟大的存在?存在存在着,存在着存在也。  [关键词]教育;教育学;存在;人的存在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7)01-0109-04    Being and Existi
期刊
[摘要]古代书院在培养人才、化育人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这与书院的课程体系是分不开的。书院以“明人伦”和“传道济民”为依据,设置了以经学为主体,以史学为补充的基本德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古代书院;德育;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7)02—0088—05    一、“明人伦”和“传道济民”是德育课程设置的依据  
期刊
[作者简介]李碧虹(1972-),女,湖南长沙人,管理学博士,湖南大学讲师,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6-0103-04  由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校联合发起的第十一届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于2006年9月22日至24日在湖南大学隆重召开。时值湖南大学定名80周年暨岳麓书院建院103
期刊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20世纪后半叶是法国大学内部管理结构由雏形到成形的时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学内部管理结构体系,不过,这一结构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法国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巴黎大学内部管理结构上的问题透视出法国大学内部管理结构中的不足。本论文尝试着以巴黎大学为个案,分析20世纪后半叶法国大学在内部管理结构中的问题,尤其是高校内部两大团体之间的权力消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