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家宝总理一句“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拉开了政策调整、甚至转向的大幕。
首先,何为适时?现在或许正当其时。高利贷资金链的断裂,加大了社会不安的因素,而这背后,与持续的紧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虽然我们可以从道义上批判待高利贷放贷与借贷人,也可以从制度的因素上去深挖,但当务之急应该是纾缓现在的资金紧张状况,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小微型企业的融资窘境。救急当前!
同时,一连串的跑路背后是企业经营情况的急转直下。据工信部的数据,前三季度工业增速分别为14.4%,14%和13.8%,而对于全年增速11%的目标值,还要“经过努力”才可完成,可见四季度经济下滑的惯性非常大。而在对经济形势描述时,工信部的官员显得很不乐观:对国际经济形势用了“严峻复杂”一词,而且估计不会有“大的转折”;国内方面,则认为国内经济运行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拉动工业增长的内外需动力减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低于工业生产增速,外贸出口增速总体呈现逐月减缓趋势,投资拉动作用也有所减弱。二是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三是小微型企业面临一些新困难新问题。总结说,就是外围不行,国内的三驾马车也快哑火。
为什么转向会出现在10月?8月份货币政策还继续收紧,9月份出现了什么情况?9月份商品市场出现了普遍的大跌,特别是工业品。素有多头大本营之称的铜出现了匪夷所思的狂跌,沪铜的月度跌幅达到20%,螺纹钢截止本周四仍未有明显企稳之态。发生了什么事以致商品陡然变脸?应该是实体经济给出了相当不乐观的答案,调控的效应真的开始显现了。这难道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吗?或许。但事态发展之迅速仍超出了预期,经济与社会问题的交织逼迫决策层让步、妥协。
其次,何为适度?这两天陆续有一些说法和政策,包括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的营业税转增值税试点,包括银行发行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等,但市场最关心的是: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会不会下调?何时下调。
显然,度的问题取决于经济的下滑状况,这需要数据来佐证。但有意思的是,央行周三把行长周小川9月24日出席一个国际会议期间接受的记者采访稿的全文突然地放到了央行官方网站上,各大媒体也纷纷转载。在这次的答记者问中,涉及众多问题,既有欧债的,也有汇率的,也提到宏观政策。但是,这时候将该文登出来难道是讲欧债?讲外汇?显然不是。媒体转摘时均将答记者问中处于中间的有关宏观政策基调不变但会保持灵活性和针对性等的说法放在首位。此时是强调政策的稳定性?显然也不是,应该是灵活性和针对性。此时刊登该文的真实意图何在?难道是货币政策“微调”前的一个信号?这种可能性很大。
周四,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与法国总统萨科奇通话中,强调要推进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一轮强劲的增长总要火车头,中国被寄予的希望最大,要达此目标,调整的力度也不会太“微”。另外,从历史的经验看,政策实施往往呈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这次的微调估计也不会例外。只要开始放,放开的程度可能就会失控。
政策实施的效果最先会惠及哪些行业呢?按温家宝总理的提法,首先是:国家重点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其他涉及外贸、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定调的文化产业。可见,固定资产投资会率先起来,在以往的经济拉动中,这也是最有效的。调结构?仍会进行,但不排除有所松动。
股市本周的上涨显然是受到强烈政策预期的支撑,商品市场也出现反转。这种循环我们已经在短短的时间里经历了好几次,这一次与以往会有所不同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会在哪些方面不同?这些不同又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呢?暂时没有答案,但从欧美的情况看,拒绝经济调整的思路反倒可能带来更大的调整和混乱,我们终究需要为繁荣埋单。
首先,何为适时?现在或许正当其时。高利贷资金链的断裂,加大了社会不安的因素,而这背后,与持续的紧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虽然我们可以从道义上批判待高利贷放贷与借贷人,也可以从制度的因素上去深挖,但当务之急应该是纾缓现在的资金紧张状况,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小微型企业的融资窘境。救急当前!
同时,一连串的跑路背后是企业经营情况的急转直下。据工信部的数据,前三季度工业增速分别为14.4%,14%和13.8%,而对于全年增速11%的目标值,还要“经过努力”才可完成,可见四季度经济下滑的惯性非常大。而在对经济形势描述时,工信部的官员显得很不乐观:对国际经济形势用了“严峻复杂”一词,而且估计不会有“大的转折”;国内方面,则认为国内经济运行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拉动工业增长的内外需动力减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低于工业生产增速,外贸出口增速总体呈现逐月减缓趋势,投资拉动作用也有所减弱。二是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三是小微型企业面临一些新困难新问题。总结说,就是外围不行,国内的三驾马车也快哑火。
为什么转向会出现在10月?8月份货币政策还继续收紧,9月份出现了什么情况?9月份商品市场出现了普遍的大跌,特别是工业品。素有多头大本营之称的铜出现了匪夷所思的狂跌,沪铜的月度跌幅达到20%,螺纹钢截止本周四仍未有明显企稳之态。发生了什么事以致商品陡然变脸?应该是实体经济给出了相当不乐观的答案,调控的效应真的开始显现了。这难道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吗?或许。但事态发展之迅速仍超出了预期,经济与社会问题的交织逼迫决策层让步、妥协。
其次,何为适度?这两天陆续有一些说法和政策,包括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的营业税转增值税试点,包括银行发行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等,但市场最关心的是: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会不会下调?何时下调。
显然,度的问题取决于经济的下滑状况,这需要数据来佐证。但有意思的是,央行周三把行长周小川9月24日出席一个国际会议期间接受的记者采访稿的全文突然地放到了央行官方网站上,各大媒体也纷纷转载。在这次的答记者问中,涉及众多问题,既有欧债的,也有汇率的,也提到宏观政策。但是,这时候将该文登出来难道是讲欧债?讲外汇?显然不是。媒体转摘时均将答记者问中处于中间的有关宏观政策基调不变但会保持灵活性和针对性等的说法放在首位。此时是强调政策的稳定性?显然也不是,应该是灵活性和针对性。此时刊登该文的真实意图何在?难道是货币政策“微调”前的一个信号?这种可能性很大。
周四,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与法国总统萨科奇通话中,强调要推进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一轮强劲的增长总要火车头,中国被寄予的希望最大,要达此目标,调整的力度也不会太“微”。另外,从历史的经验看,政策实施往往呈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这次的微调估计也不会例外。只要开始放,放开的程度可能就会失控。
政策实施的效果最先会惠及哪些行业呢?按温家宝总理的提法,首先是:国家重点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其他涉及外贸、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定调的文化产业。可见,固定资产投资会率先起来,在以往的经济拉动中,这也是最有效的。调结构?仍会进行,但不排除有所松动。
股市本周的上涨显然是受到强烈政策预期的支撑,商品市场也出现反转。这种循环我们已经在短短的时间里经历了好几次,这一次与以往会有所不同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会在哪些方面不同?这些不同又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呢?暂时没有答案,但从欧美的情况看,拒绝经济调整的思路反倒可能带来更大的调整和混乱,我们终究需要为繁荣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