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女汉子”的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123456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女汉子”一词一经出现就受到热捧。在高校中,有一部分女大学生以“女汉子”自居,“女汉子”作为高校的一类群体,她们的心理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文章对高校“女汉子”的心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社会各界对该群体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女汉子”;心理特征;女大学生;分析
  “女汉子”这个词自2013年在网络上一经出现,就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风靡起来。大学生作为接受网络语言和信息最快的群体,对“女汉子”这个热词的传播和使用更为快速。在大学校园中,一些女生自认为自己是“女汉子”,或者被别人称呼为“女汉子”,她们并不回避这一个称谓,而男生称女生为“女汉子”并没有贬低的意思,有时候反而具有一定中性甚至褒义的色彩。大学生对“女汉子”这个词的传播和认可非常迅速和广泛,在校园中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女汉子”,“女汉子”在心理特征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一、“女汉子”的含义
  不少学者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从各种专业的角度对“女汉子”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本文研究的高校“女汉子”的定义,概括起来说就是:“女汉子”就是着装趋于“中性”,外形随性,形体举止粗鲁,性格豪爽、自信、独立、心态乐观的,兼具女性特征和男性特征的心理特征,外在行为和内在性格相结合,总体倾向于男性的高校大学女生群体。“女汉子”是一个中性词,有时候趋向于褒义,它有别于“女强人”和“男人婆”。
  二、“女汉子”的心理特征
  1.自信乐观
  “女汉子”的性格比较自信,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在现实生活中,被别人称为“女汉子”也能欣然接受;把自己称之为“女汉子”也是自嘲的一种人生态度,同时也是对这个角色的认可。大多数的“女汉子”由于具有自信乐观的健康心态,性格外向,受到周围人的喜爱,身边都有很多异性朋友。
  2.追求独立 ,实现自身价值
  “女汉子”外在的行为特征还表现为追求独立,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怕累,不怕吃苦,不求别人,能够做到“行李自己扛,饮用水桶自己换”,能够自己解决碰到的困难,不矫情、不做作、不依赖,让其他人看到了女性身上的独立和坚韧。她们具有现代女性的性格和气质,不想依赖别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实现自身的价值。
  3.性格豪爽,为人处世大气
  “女汉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大大咧咧、做事雷厉风行,穿着随性,不爱打扮,举止谈吐有失文雅等,同时也表现出“女汉子”性格中豪爽、率真的一面,她们对待朋友很真诚,把同性作为保护的姐妹,把异性当作哥们儿,朋友受了委屈,她们还会替其打抱不平,性格外向,對人热情。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性格,在朋友中扛得起责任,慷慨、大气,遇事宁可自己吃亏,也要帮助朋友解决困难,身边常有很多的“小伙伴”。
  4.内心强大也孤独
  “女汉子”大多内心强大,处事有气场、有魄力,但是“女汉子”内心也孤独。“女汉子”大多数都为单身,她们虽然声称自己不需要爱情,其实内心也渴望得到甜美的爱情,作为女性也需要有人关心爱护;虽然在朋友堆里是“刀子嘴”,但是在背后其实是“豆腐心”。只是当自己没有依靠的时候,常常试着学会自立自强,追求独立,甚至懂得照顾别人,“女汉子”心理强大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的心酸和孤独。
  5.趋于“男性化”,性别角色认知偏差
  “女汉子”是女性角色和男性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的中和,当今社会对“中性化”的认知和接受越来越高。大学阶段是女性与异性交往的重要阶段,在交往中是对女性性别角色的认知和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女汉子”在这一时期如果行为、性格、心理过度的趋于“中性化”,甚至会向 “男性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女汉子”们在性别角色上的发展,在角色认识的过程中出现困惑和焦虑,处理不好还会出现对自身性别角色认知偏差的情况。
  三、形成“女汉子”心理特征的原因分析
  1.女性的主体意识的提升
  随着男女平等的观念渐入人心,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对自身主体的意识不断增强。女性在现实的学习、工作、爱情中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在遇到困境的时候,内心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但是当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依靠的时候,她们只能依靠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肯定。女性在男性竞争的过程中,依然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对于施加在她们身上的社会性别特征进行思考和反抗,逼着改变自己,在现实中要保持心态乐观、不拘小节、性格豪爽、能担当责任、有魄力、有气场,使女性在当今社会中对女性的自身意识发生转变和提升。慢慢的,她们习惯自己动手来解决碰到的难题,内心逐渐强大,从而更加认同“女汉子”这个身份。
  2.与遗传、家庭教育方式有关
  性格的形成是先天和后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性格的形成与遗传和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子女性格形成的过程中,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家庭的教育方式对性别角色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中从小对男性教育、女性教育、社会角色教育的失衡将会催生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家庭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教育方式也变得更加开明,家长在发现孩子身上一些小问题的时候也采取了容忍的态度,使得子女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性格、性别认知失衡的问题逐渐积累,长大后发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出现中性化,甚至向异性的特征发展的情况。
  3.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社会对“女汉子”形象的认同助长了“女汉子”女性特征的弱化;另一方面,在竞争激励、节奏加快的社会环境中,女性不但要肩负工作上的压力,还要承担来自家庭的压力,为了在竞争和压力中求得生存,女性不得不把自己塑造成为独立、自信、乐观、气场强大的“女汉子”,把原本符合女性生理特征的温柔、端庄、贤惠的形象气质尽可能地隐藏和搁置,使自己以“女汉子”的形象在社会中出现。最后,更多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思想观念和意识也发生了变化,女性意识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改变了。
  参考文献:
  [1]高 庆. 厘析“女汉子”走红:指称意象与时代投射[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5(2).
  [2]亢旭东,卢 勤.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现象调查与对策——以成都高校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郑艳蓉. 女性气质的中性化[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5.
  [4]贾 月. 从“女汉子”热看当代女性青年的社会心态[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1).
  [5]李贞晓,卢志鸿. 当下大众社会心态及性别意识的解析——以“女汉子”一词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6]周 龙.“女汉子”是对男女平等的误读[N].光明日报,2014-03-08(6).
  李 铁(1985—),男,讲师,玉溪师范学院数信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工作;
  李清薇(1986—),女,讲师,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学生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对这些差异,如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呢?作者认为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用心对待,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进入到高二,地理教师常纠结于是先上必修三还是先上初中地理,更有教师先上区域分析方法。一线教师是文理兼挑,既要完成基于会考的理科地理教学,又要服务于高考的文科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