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是现代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城乡建设的一大目标。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约高效利用,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四会市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生态示范村为例,分析了现代示范村建设的基本特征及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当地发展,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模式改进提供借鉴和思路。 更多还原
关键词:城市规划;村镇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村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城乡建设也越来越得到相关部分的重视。2011年6月,广东省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决定从当年起,用两年时 间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以带动全省农村宜居建设。名村示范村建设工程不仅是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种深化,更突出其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中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响应《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编制了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建设规划,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被四会市确定为示范村创建试点,通过合理进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省宜居村庄建设。
生态示范村的规划思路及类型
1.1 生态示范村的规划思路
(1)示范村的定义:示范村是指经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景观改造和绿化美化建设,达到卫生村基本标准,村容整洁、环境宜人、设施配套、生活便利,适宜生存发展,具有示范作用的宜居村庄。
(2)示范村的建设要求:是环境生态宜居,村内环境整洁,卫生条件良好,无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排放、杂物乱堆放、人畜混居、水道淤塞等现象,绿化美化水平较高;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农房整洁美观,道路、饮水、医疗、文化、电力、通信等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三十公共服务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农民享有规定的公共服务保障;四是社会和谐稳定,农村基层党建、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乡风文明,治安良好。
(3)名村与示范村的区别:名村在资源禀赋和个性特点上比示范村要突出,且门槛较高。各个村庄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不断的发展建设可以促使品质不断的提升,普通村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完善设施后可以达到示范村的要求,而示范村通过不断的完善建设和特色提升后,可以达到名村的标准。
1.2 示范村的具体类型
示范村的类型
示范村分为生态绿色示范村、农民公寓建设示范村、村容整洁示范村、社保救助与保障示范村、村民自治示范村、文明和谐示范村。具体类型可根据村庄实际情况调整。
示范村的分类指导
示范村的分类必须要以实际情况为基本导向,立足实际,从解决最迫切、最基本的环境问题入手,因地制宜,最大程度保留乡土元素,体现农家风情。通过综合分析示范村的基本情况、发展潜力,做强个性特点,打造成为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内涵深厚、韵味独特的村庄,从而为全省范围的村庄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整治规划分析
2.1 高基村的地理条件
高基村位于四会市威整镇瓦屋村委会,距镇区约1公里,交通相对便捷,入村主要道路基本上实现了硬底化。公共配套设施比较简单,除了基本实现道路硬底化还有新建的篮球场。村内改水工作已经完成了100%,接镇区的自来水,污水就近往排向村边池塘或河涌。村民主要以农业、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居民居住条件也整体上比较好,每户都有卫生间。村内治安良好,医疗保障也较为完善。用地面积3.5公顷,村民住宅条件较好,居住建筑与畜舍没有完全分离,村内环境也很好,其用地布局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用地布局情况
2.2 规划改造示范村类型定位
由于高基村整体绿化不错,环境优美,而且保村了古朴的传统建筑风貌与独特的自然特色,如威整镇的奇石河,农田和山坡环绕的楼房等,具有一定的自然生态特色,因此高基村被定位为自然生态型示范村,在现有的村容村貌和自然环境前提下,再加以整治和改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1)重点整治环境卫生,形成清洁整齐、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2)立足农业,以现有特色农业为基础,通过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建造生态示范村;3)通过应用村庄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沼气池建设等措施,将生态建设落实到实处。规划总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生态示范村规划平面图
三、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生态示范村建设规划要点
3.1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自然生态条件较好,现有村容村貌的也有了生态型示范村的一个雏形,在改造前要做好统筹规划以及功能结构规划,集中村民居住片区,增加绿化片区、生态农业片区以及村庄服务片区,形成一个村庄服务片区左右呼应,绿化片区、生态农业片区包围居住片区的生态型格局。
3.2 改善交通,增加交通配套设施
高基村位于四会市威整镇瓦屋村委会,距镇区约1公里,交通相对便捷,入村主要道路宽约6米并且基本上实现了硬底化。通过在通往高基村的路口设置村口标示,增加路灯,明确道路指向,为旅客提供方便。同时在入口处设置生态停车场,在路旁规划绿色片区,增加生态型示范村的形象效果。
3.3 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公共配套服务
公共服务设施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活质量,在高基村设置文化站、商店、卫生站、篮球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增加村民业余生活活动,培养生活情趣。对原有的公共设施进行完善和提升,改善过去新农村规划只强调公共服务设施的硬件设置,而利用不充分的弊端。本次规划中要强调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充分利用,开展多项有益于村民身心健康及农业技能的服务活动,使村民真正享受到从公共服务设施中带来的福利和好处。
3.4 增加或改善市政基础设施
在农村垃圾是造成农村生活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规划一处垃圾收集站,统一收集、分类,实行集中倾倒,日产日清,保证垃圾池整洁及周围环境卫生条件相协调。定时将垃圾清理至镇垃圾处理场,由镇里统一处理。公厕均为水冲式,并通过化粪池进行处理,规划两处公厕。单独式公共厕所外墙与相邻建筑物距离一般不應小于5米,周围设置不小于3米的绿化带。公厕应临近道路,且设置明显、统一的公共厕所标志。垃圾收集站和公厕在建筑风格上要具有本地建筑特色。
创新农村管理方式,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坚持“硬件建设水平,软件建设上素质”,探索切实可行的农村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组织的作用,创新农民参与机制,激发农民创造新生活的自主精神,动员和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建设新农村。建立农村管理服务接待站,处理村民生产生活、公共事务、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事务,成为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塑造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建立健全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内容和要求的村民自治章程,实现村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具有自然的生态环境特色,通过科学合理改造后将会成为一个典型的生态型示范村。在日后的示范村城乡建设规划过程中,需要我们灵活根据每个地方的基本特征,确定示范村改造类型,因地制宜,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顾循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探索[J]. 新农村. 2010(03)
[2] 胡维维,吴晓燕.农村社会管理与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设[J]. 新疆财经. 2011(01)
[3] 仇丽萍.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J]. 理论学习. 2011(01)
[4] 闻海燕.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关键词:城市规划;村镇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村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城乡建设也越来越得到相关部分的重视。2011年6月,广东省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决定从当年起,用两年时 间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以带动全省农村宜居建设。名村示范村建设工程不仅是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种深化,更突出其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中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响应《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编制了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建设规划,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被四会市确定为示范村创建试点,通过合理进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省宜居村庄建设。
生态示范村的规划思路及类型
1.1 生态示范村的规划思路
(1)示范村的定义:示范村是指经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景观改造和绿化美化建设,达到卫生村基本标准,村容整洁、环境宜人、设施配套、生活便利,适宜生存发展,具有示范作用的宜居村庄。
(2)示范村的建设要求:是环境生态宜居,村内环境整洁,卫生条件良好,无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排放、杂物乱堆放、人畜混居、水道淤塞等现象,绿化美化水平较高;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农房整洁美观,道路、饮水、医疗、文化、电力、通信等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三十公共服务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农民享有规定的公共服务保障;四是社会和谐稳定,农村基层党建、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乡风文明,治安良好。
(3)名村与示范村的区别:名村在资源禀赋和个性特点上比示范村要突出,且门槛较高。各个村庄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不断的发展建设可以促使品质不断的提升,普通村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完善设施后可以达到示范村的要求,而示范村通过不断的完善建设和特色提升后,可以达到名村的标准。
1.2 示范村的具体类型
示范村的类型
示范村分为生态绿色示范村、农民公寓建设示范村、村容整洁示范村、社保救助与保障示范村、村民自治示范村、文明和谐示范村。具体类型可根据村庄实际情况调整。
示范村的分类指导
示范村的分类必须要以实际情况为基本导向,立足实际,从解决最迫切、最基本的环境问题入手,因地制宜,最大程度保留乡土元素,体现农家风情。通过综合分析示范村的基本情况、发展潜力,做强个性特点,打造成为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内涵深厚、韵味独特的村庄,从而为全省范围的村庄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整治规划分析
2.1 高基村的地理条件
高基村位于四会市威整镇瓦屋村委会,距镇区约1公里,交通相对便捷,入村主要道路基本上实现了硬底化。公共配套设施比较简单,除了基本实现道路硬底化还有新建的篮球场。村内改水工作已经完成了100%,接镇区的自来水,污水就近往排向村边池塘或河涌。村民主要以农业、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居民居住条件也整体上比较好,每户都有卫生间。村内治安良好,医疗保障也较为完善。用地面积3.5公顷,村民住宅条件较好,居住建筑与畜舍没有完全分离,村内环境也很好,其用地布局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用地布局情况
2.2 规划改造示范村类型定位
由于高基村整体绿化不错,环境优美,而且保村了古朴的传统建筑风貌与独特的自然特色,如威整镇的奇石河,农田和山坡环绕的楼房等,具有一定的自然生态特色,因此高基村被定位为自然生态型示范村,在现有的村容村貌和自然环境前提下,再加以整治和改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1)重点整治环境卫生,形成清洁整齐、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2)立足农业,以现有特色农业为基础,通过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建造生态示范村;3)通过应用村庄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沼气池建设等措施,将生态建设落实到实处。规划总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生态示范村规划平面图
三、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生态示范村建设规划要点
3.1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自然生态条件较好,现有村容村貌的也有了生态型示范村的一个雏形,在改造前要做好统筹规划以及功能结构规划,集中村民居住片区,增加绿化片区、生态农业片区以及村庄服务片区,形成一个村庄服务片区左右呼应,绿化片区、生态农业片区包围居住片区的生态型格局。
3.2 改善交通,增加交通配套设施
高基村位于四会市威整镇瓦屋村委会,距镇区约1公里,交通相对便捷,入村主要道路宽约6米并且基本上实现了硬底化。通过在通往高基村的路口设置村口标示,增加路灯,明确道路指向,为旅客提供方便。同时在入口处设置生态停车场,在路旁规划绿色片区,增加生态型示范村的形象效果。
3.3 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公共配套服务
公共服务设施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活质量,在高基村设置文化站、商店、卫生站、篮球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增加村民业余生活活动,培养生活情趣。对原有的公共设施进行完善和提升,改善过去新农村规划只强调公共服务设施的硬件设置,而利用不充分的弊端。本次规划中要强调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充分利用,开展多项有益于村民身心健康及农业技能的服务活动,使村民真正享受到从公共服务设施中带来的福利和好处。
3.4 增加或改善市政基础设施
在农村垃圾是造成农村生活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规划一处垃圾收集站,统一收集、分类,实行集中倾倒,日产日清,保证垃圾池整洁及周围环境卫生条件相协调。定时将垃圾清理至镇垃圾处理场,由镇里统一处理。公厕均为水冲式,并通过化粪池进行处理,规划两处公厕。单独式公共厕所外墙与相邻建筑物距离一般不應小于5米,周围设置不小于3米的绿化带。公厕应临近道路,且设置明显、统一的公共厕所标志。垃圾收集站和公厕在建筑风格上要具有本地建筑特色。
创新农村管理方式,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坚持“硬件建设水平,软件建设上素质”,探索切实可行的农村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组织的作用,创新农民参与机制,激发农民创造新生活的自主精神,动员和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建设新农村。建立农村管理服务接待站,处理村民生产生活、公共事务、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事务,成为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塑造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建立健全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内容和要求的村民自治章程,实现村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威整镇瓦屋村委会高基村具有自然的生态环境特色,通过科学合理改造后将会成为一个典型的生态型示范村。在日后的示范村城乡建设规划过程中,需要我们灵活根据每个地方的基本特征,确定示范村改造类型,因地制宜,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顾循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探索[J]. 新农村. 2010(03)
[2] 胡维维,吴晓燕.农村社会管理与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设[J]. 新疆财经. 2011(01)
[3] 仇丽萍.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J]. 理论学习. 2011(01)
[4] 闻海燕.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