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事物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对客观事物感受的理解认识,用书面语言外化出来的过程,是学生心理活动的全面参与过程。这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语言实践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习作心理需要,聆听学生的心声,‘给点自由’,‘还给自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写出新意来。”
一、培养兴趣,坚持整体推进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应当从低年级抓起。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如,用优美的课文或同年级小伙伴的佳作,激发学生的爱慕之心,使他们也想写一写、试一试。鼓励学生一有想说的话,不论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把它写下来,对写得好的表扬,对敢写的鼓励,对不大敢写的帮一帮。这样才能渐渐形成写话的风气,这样才能越写越多,越写越好。例如,在学习《路旁的橡树》一课后,学生被文中伐木工人和工程师的高尚品格深深地感染。我说:“如果你是那棵站在路旁的橡树,当你听到伐木工人和工程师的对话以后,你会怎么说?下面大家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写下了自己对伐木工人的感谢;有的写当公路修通以后,人们在树下乘凉,橡树的所见所想……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新奇大胆的设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從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培养了自己的自信心,自然会期待下一次的成功。写话自然就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写话—受到鼓励—更想写—越写越好。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写话、习作和读书、游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己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学生一旦对写话、习作产生了兴趣,充满了自信,写作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当然,在写话的指导中要坚持整体推进,从内容入手,在写作中指导,顺着学生的思路入手。
二、丰富生活,诱发思维动机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数是在课堂上定个题目或范围让学生习作。它常常是远离学生生活的,以致学生在陌生的圈子里如负千钧重担,搜肠刮肚,举步维艰。这样的习作成了学生沉重的包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习作的心理障碍。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让他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积累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材料。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课外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去粗取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理解周围的事情和社会现象,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认识,产生写作“灵感”,使学生有话要说、有感想发、有情可抒,一篇篇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就在妙笔下“开花”“结果”了。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养牛场,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回忆参观的情境,先让学生自主交流,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表达的积极性高涨,然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文章,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培养求异思维
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一定要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在写作技巧上,我们提倡借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模仿,但要讲求实效,要限制。教师则要千方百计地把握时机,鼓励学生在习作中敢于评判别人的得失,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才会增强,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敢于标新立异,作文才能不落窠臼。如,学习了《小摄影师》,让学生写一写以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我鼓励学生合理、大胆地展开想象,学生在头脑里产生激烈的碰撞,许多情节丰富、新颖、合理的奇思妙想油然而生。如,小男孩不好意思再去找高尔基,高尔基亲自去找他,并和他合影留念;十年后,小男孩成为一名出色的摄影师,在作家会议上再次遇到高尔基……
四、体验成功,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当坚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从多方面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只要符合基本要求,合乎情理,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要努力寻找学生习作中的“亮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学生在描写小草时,大部分学生是从反映小草的“绿”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方面来写的,而一位学生则从自己帮助父母除玉米地里的小草写出了小草对庄稼的危害。这样的立意独特、新颖,在评价时我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只有在老师精心的呵护下,学生的心灵才能得到碰撞,信心倍增,创造热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此时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独具匠心。
五、多样表达,培养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创新思维,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还要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写作训练,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方法。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因此指导学生掌握叙述的不同人称和手法,加强表达的基本功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仅丰富了表达手法和技能技巧,而且增强了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提高了应变能力。其次就是进行想象作文,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给学生创新方法,使学生选材新颖、立意深刻、构思精巧、写法丰富、语言清新、想象合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要使学生的习作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感,少年的个性,真正体现“我叙我事,我写我心,我抒我情”,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作文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薛乐.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作文教学研究,2013(09).
编辑 薛直艳
一、培养兴趣,坚持整体推进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应当从低年级抓起。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如,用优美的课文或同年级小伙伴的佳作,激发学生的爱慕之心,使他们也想写一写、试一试。鼓励学生一有想说的话,不论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把它写下来,对写得好的表扬,对敢写的鼓励,对不大敢写的帮一帮。这样才能渐渐形成写话的风气,这样才能越写越多,越写越好。例如,在学习《路旁的橡树》一课后,学生被文中伐木工人和工程师的高尚品格深深地感染。我说:“如果你是那棵站在路旁的橡树,当你听到伐木工人和工程师的对话以后,你会怎么说?下面大家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写下了自己对伐木工人的感谢;有的写当公路修通以后,人们在树下乘凉,橡树的所见所想……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新奇大胆的设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從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培养了自己的自信心,自然会期待下一次的成功。写话自然就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写话—受到鼓励—更想写—越写越好。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写话、习作和读书、游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己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学生一旦对写话、习作产生了兴趣,充满了自信,写作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当然,在写话的指导中要坚持整体推进,从内容入手,在写作中指导,顺着学生的思路入手。
二、丰富生活,诱发思维动机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数是在课堂上定个题目或范围让学生习作。它常常是远离学生生活的,以致学生在陌生的圈子里如负千钧重担,搜肠刮肚,举步维艰。这样的习作成了学生沉重的包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习作的心理障碍。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让他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积累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材料。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课外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去粗取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理解周围的事情和社会现象,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认识,产生写作“灵感”,使学生有话要说、有感想发、有情可抒,一篇篇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就在妙笔下“开花”“结果”了。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养牛场,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回忆参观的情境,先让学生自主交流,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表达的积极性高涨,然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文章,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培养求异思维
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一定要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在写作技巧上,我们提倡借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模仿,但要讲求实效,要限制。教师则要千方百计地把握时机,鼓励学生在习作中敢于评判别人的得失,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才会增强,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敢于标新立异,作文才能不落窠臼。如,学习了《小摄影师》,让学生写一写以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我鼓励学生合理、大胆地展开想象,学生在头脑里产生激烈的碰撞,许多情节丰富、新颖、合理的奇思妙想油然而生。如,小男孩不好意思再去找高尔基,高尔基亲自去找他,并和他合影留念;十年后,小男孩成为一名出色的摄影师,在作家会议上再次遇到高尔基……
四、体验成功,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当坚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从多方面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只要符合基本要求,合乎情理,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要努力寻找学生习作中的“亮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学生在描写小草时,大部分学生是从反映小草的“绿”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方面来写的,而一位学生则从自己帮助父母除玉米地里的小草写出了小草对庄稼的危害。这样的立意独特、新颖,在评价时我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只有在老师精心的呵护下,学生的心灵才能得到碰撞,信心倍增,创造热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此时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独具匠心。
五、多样表达,培养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创新思维,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还要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写作训练,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方法。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因此指导学生掌握叙述的不同人称和手法,加强表达的基本功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仅丰富了表达手法和技能技巧,而且增强了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提高了应变能力。其次就是进行想象作文,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给学生创新方法,使学生选材新颖、立意深刻、构思精巧、写法丰富、语言清新、想象合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要使学生的习作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感,少年的个性,真正体现“我叙我事,我写我心,我抒我情”,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作文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薛乐.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作文教学研究,2013(09).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