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红楼梦》英文导读的挑战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h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先勇和我撰写的《红楼梦》英文导读A Companion to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Chapter- by- ChapterGuide(“《石头记》逐回伴读”)不久将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推出。《红楼梦》有一百二十回,此导读每一回只有两页,分两段:第一段概括该回的内容,第二段分析作者为何这样写,某人讲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此事和另一回的某事有何关联等,解释些一般西方人不熟悉的习俗或事物。曹雪芹的回目是很有诗意的,导读的回目只求简明,务求读者在看回目后,便对哪一个重要情节在哪一回发生一目了然。此外,书前有导论简单介绍曹雪芹和小说的时代背景,书中主要人物以及其儒、佛、道的哲学框架。书后附录有含汉字的索引以及中英文参考书目。
  我们2019年8月把书稿提交给哥大出版社后,年末便收到评审结果。三位评审人中有两位很赞赏我们的书稿,第三位则质疑哥大是否应出此书,反对的主要原因是:导读采用的霍克思和闵福德的英译本(以下称霍、闵英译本)太“英国化”,而且毛病很多;再来,导读往往提前揭晓了故事后来的发展,对第一次读《红楼梦》的人来说未免扫兴;还有,书稿假定后四十回不是伪作,其他学者不一定同意;最严重的一点是,导读对每回的概括只不过是一种解读,未必正确。所以他认为,这导读对认真的读者而言一无用处,唯独对大学里选修《红楼梦》的学生也许有些用,因美国大学很难在一学期内把整部小说教完,教授们只能选某些段落讲授,此导读可帮助阅读速度较慢的学生。
  针对第三位评审人的评语,我们回应说,美国大学生恰恰就是这导读锁定的读者群。霍、闵英译本虽然有些毛病,但非常生动;也正因译者来自英国社会,才有本事把小说中主仆往往微妙的关系捕捉得有声有色。我们并不回避后四十回的问题,导论与第八十回的导读里都提及,但我们赞同第一位评审人的看法,版本的争议大可留给专家们处理。导读中有时把小说里仍未发生的事提前揭晓,是不得已而为之。因在《红楼梦》写作的年代,文人消遣的方式不多,作者设想读者会把小说一读再读,许多细节要数十回后才知道其含义,整个故事的轮廓,须一次次地重读才得以明晰。可是,有多少读者肯花时间一再重读一部长达数千页且令他们迷糊的翻译小说呢?此导读的目的,是给英文读者们提供足够的叙述框架及文化语境,让他们第一次读《红楼梦》时,即使不从头看到尾,也可以读得津津有味。
  至于说我们的概括,只不过是许多种可能的解读中的一种,这是势所难免的。读者面对任何作品,都会带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验去体验,产生一套自己的看法。据说毛主席责怪别人忽视了书中的阶级斗争,说《红楼梦》要看五遍才看得懂。也因他肯定了这部小说,才使此书成为“文革”后期准看的少数书之一。这本导读代表两位作者多年阅读所累积的经验,自然有其局限,但这不意味其他解读不能成立。为回应这批评,我们在书稿导论里增添了一节,题为“如何面对《红楼梦》”。
  其实,霍、闵英译本成就斐然。霍克思本来是牛津大学终身教授,不惜放弃这威望很高的铁饭碗,十年面壁专心翻译《红楼梦》,译至第八十回;后四十回由他的高足兼女婿闵福德完成。他们的译文非常漂亮,上层阶级的对话采用英国贵族的口吻,奴仆、醉汉、学童都讲与他们身份、性情相符的英语。诗词也被译成意思相近且传神的英诗,该押韵时押韵。《好了歌》取民谣风格,《芙蓉诔》也抑扬顿挫,骚体的末段译成古雅的韵文。
  英译的中文书,最令读者头痛的就是中文名字很难分辨。中国字许多是同音的,四声很重要,有时听不清,只听声调就可猜出叫的是谁。然而化成拼音,“刘”与“柳”同是Liu,“江”与“蒋”同是Jiang。中文名字其实有许多标志,字画少的“史”,与字画多的“薛”,一望就明显不同;每个中文名字也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联想,詹光令我们想到“沾光”,卜世仁令我们想到“不是人”,王子腾让我们想到此人也许像王子那么腾达,另一个叫王子胜的大概就是他的弟兄。拼成英文这些标志都磨灭了,成了毫无意义、四声不分的音符,怪不得人家不耐烦看中文小说。偏偏《红楼梦》里人名特别多,人物特别复杂。为了帮读者分辨书中的人物,霍、闵英译本里主子和管家们的名字用拼音,如王熙凤是Wang Xi-feng,丫鬟、书僮和小厮的名字则都译成意思相近的英文字,如平儿叫Patience,身份便比较容易区分。甄士隐的女儿英莲是Ying-lian,被拐走卖给薛蟠做妾后叫香菱,譯意为Caltrop。戏子的名字则译了法文,芳官叫Parfumée,琪官叫Bijou,而琪官恢复原名蒋玉菡便成了Jiang Yu-han。僧尼采取天主教神职人士的习惯,妙玉有了个拉丁文名字Adamantina,智能儿成了Sapientia。我们看中文会注意到,贾府名字有玉字部首的男子和宝玉同辈,有草字头的属于后一辈;英文无法表达这些标志,为了凸显贾珍虽然年龄比宝玉大许多,却和他同辈,便把贾珍称为Cous? in Zhen。


  霍克思和闵福德的译文值得商榷的地方也不少:如因“红”字英文有许多负面的意义,包含血腥和警戒,他们便把怡红院取名为House of Green Delights;第五回仙女演奏的“红楼梦”被译为A Dream of Golden Days,相信这也是书名不采用“红楼梦”而用“石头记”的缘故;第八十二回贾代儒引的古文则全译成拉丁文,枉叫不通晓拉丁文的普通英文读者摸不着头脑。
  除了名字外,最令《红楼梦》英文读者头痛的,就是中国的亲属关系以及宗法社会中大家庭的规矩了。探春怎么可以认王夫人做母亲?吃饭时作媳妇儿的王熙凤为什么要站着侍候?王熙凤收了小红做干女儿,是要把她当亲属吗?黛玉与宝钗和宝玉的血缘比与惜春更近,为什么她们可能跟宝玉结婚,而惜春不在考虑之内?一般英文读者不会了解惜春是宝玉的远房堂妹,也姓贾,而中国自古同姓不婚。英美长幼尊卑与辈份的观念很淡,堂表亲不分,都是cousins;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统统是aunts和uncles;再远一点的,如父母的堂表兄弟姐妹,就不称aunts和uncles,而全是cousins了,严格地说是second cousins(同曾祖或外曾祖),third cousins(同曾曾祖或外曾曾祖)或fourth cousins(同曾曾曾祖或外曾曾曾祖),也就不算亲戚了。   《红楼梦》中大量的诗词也让英美读者难以适应。《红楼梦》诗词多,一方面是延续了话本的传统,用来總结故事,或点出故事的转折点,或提供故事所蕴含的做人道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诗词的特殊功能:酬唱是文人雅士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能是中国人比较含蓄吧,借用诗词不太露骨地表达心意,这也成了暗中较量的一种游戏。我们导读里把《红楼梦》的诗社比拟于欧洲的文艺沙龙,因在这两种场合上,参与者同样刻意淡化自己的身份,凸显自己的个性和才情,所以海棠诗社里人人取了别号。书里各种诗体,如律诗、联句、歌行、词、曲、诔等,都须介绍,不然读者就没法欣赏。至于这些诗词映射什么?诗中的事物有何特殊意义?也须解释。
  为了让读者掌握《红楼梦》的结构,我们在导论里把书中的神话框架以及三大主线点出来:一是贾家的盛衰,二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三是宝玉悟道出家及其牵涉的儒佛道思想。我们还把比较特殊的单元指出来:第六十四回下半段至第六十九回尤二姐、尤三姐的故事固然是个单元,但第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七十一、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七回合起来也是个单元,讲的是老太妃死后,贾府遣散戏班,大观园新住进两批人物所发生的冲突。
  匿名评审人中的一位批说,《红楼梦》里描述的社会习俗,不宜轻易冠上“传统”这形容词,毕竟它反映的是清代一个包衣家族的情况。确实,《红楼梦》里有不少时代印记,假如在十七、十八世纪以前,贾府不可能有钟表和全身镜,薛宝琴谈到她和她父亲遇见一个黄头发的女郎,凭空也想象不到。我们可断言曹雪芹写的就是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然而曹雪芹一开始就借空空道人的话,说这故事“无朝代年纪可考”,书中穿插着唐、宋、明、清的官衔,京城没点明是哪一个城市,妇女没有缠脚的,也没有提到满人。相信他之所以刻意把故事时空模糊化,一方面是要凸显书中的主题是永恒的,也不排除是为了减少政治忌讳。但总的说来,书中的情节大多是明清约五百年间有可能发生的事,其中描述的不少文化现象一直流传至今。就节庆来说,除了第二十七回的交芒节以外,元旦、元宵、清明、端午、重阳、中秋、腊八,世界各地仍有华人用相似的方式庆祝。像客来敬茶,订婚送聘礼,丧礼烧冥纸,都经得起“传统”这个形容词。
  当前美国人接触中国文学很有限,极少数的大学开课讲授《红楼梦》,学生若选修了,这很可能就是他们终身读过的唯一的中国文学作品。因此,我们针对他们撰写导读,不时感到有责任指出书中哪一些事项具代表性,甚至指出它们与当下世界各地华人的生活方式有何关联,却又担心以偏概全,因为这是个超乎任何书本所能负荷的使命,也只能感叹“聊胜于无”吧。
  (源自“上海书评”本文有删减)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在唐代以前,牡丹并未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然而翻开唐诗,描述关于牡丹的诗共有200首之多。盛唐时期最少,约有7首牡丹诗;到了中唐时已高达约84首;晚唐则有71首;到了五代十国还留有42首有关牡丹的诗句。从唐诗对牡丹的描写来说,盛唐是唐人喜爱牡丹的开端,并在中晚唐时期流行开来。  牡丹为何会成为富贵的象征呢?这要从唐代官服颜色谈起。唐代的朝廷官员以服饰颜色区分品级,三品以上大官的官袍为紫色,五品以上的官
期刊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儿,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  他的爸妈都不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个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怒,甚至因而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  双方家长在校庆时孩子们的表演场合里见了面,女孩儿的妈妈说女儿常常提起男孩儿的名字,而他们也一样有默契,从不说破。  
期刊
(一)  南湖碧波红船荡漾  茫茫长夜初见曙光  南昌起义枪声骤响  秋收暴动会师井冈  星火燎原工农奋起  遵义红楼彰显光芒  二万五千挥师北上  雪山草地血染疆场  敌后抗战民族脊梁  驱逐倭寇保国安邦  百万雄师飞越大江  三座大山一夜消亡  天安门上红旗飘扬  华夏巨龙傲立东方  (二)  保家卫国雄师跨江  国威军威举世震荡  工农联盟当家作主  六亿神州激情昂扬  春天故事普天传唱  
期刊
一面面党旗如火红的太阳  用光和热照耀着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完成炽热的梦想  党旗飘扬的地方,正是我的中国  比如武汉,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高高飄扬  旗帜擎起,号角吹响  一个个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在防控疫情中  践行初心使命  比如医生护士,喊响“我是党员,跟我上”  主动带头进驻隔离病房  谱写了一曲曲凝心聚力战斗壮歌  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国  就算
期刊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两句话我们有几方面值得注意。第一点应注意到的,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看法。第二点,研究这两句话,怎样为己,怎样为人。一般说为己就是自私;为人就是为大家,也可强调说是为公。“古之学者为己”,古人为自己研究学问。“今之学者为人”,现在人为别人研究学问。这个问题就来了,从文字表面上看,可以说后世的人求学问,好像比古人更好,因为是不为自己而为人家,这是一种观点。
期刊
书名:《梦想启航: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故事》  作者:陈向阳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这是一本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专家的大家小书,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书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那段梦想启航年代的宏大历史,通过精美的图片、凝练的语言、流畅的文字,让珍贵的展陈文物说话,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们开启了一次红色主题教育之旅。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书首次
期刊
近年,央视策划了三个有关读书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皆十分成功。《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也改变了“外卖小哥”雷海为、中学生武亦姝等许多普通人的人生轨迹;《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文学作品,无一首不催人泪下,让人震惊于经典诗歌的强大魅力。因工作原因笔者一期不落,5月17日看完“致敬英雄”主题季的最后一期,夜不能寐,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和杨开慧的
期刊
“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是一辈子在积蓄中,同时一辈子在长进中。”作为教育家、作家、文学出版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关于怎样才能更好地阅读,他同样有系统的阐述,读来受益匪浅。他主张阅读时切勿囫囵吞枣,要认认真真地读,以辨出书中的真滋味。  叶圣陶的文学启蒙,可以说是从童谣开始的。在《父亲长长的一生》中,叶圣陶长子叶至善回忆道:“据父亲说,他进私塾前已认得三千来字,
期刊
1.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  时间有了颜色  是月光之白,是留白后的告白  嫦娥五号用23天的时间加速时间  用38万公里的距离拒绝距离  用1731克成捆的月光对接地球时光  绕落回,起点到终点  不是三步,是中国航天人的步步莲花一朵是烟花,一朵是桂花,一朵是泪花  2.  广寒宫里有了新的神话  嫦娥五号探测器生动了蟾宫月光  并成为月光的一部分  月球,也为地球增加了1731克
期刊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伍修权、郭化若等一批红军将帅,面对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喜人局面,临阵舞笔,横槊赋诗,反映了他们坚定无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