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保理业务是卖方与保理商的一种契约,主要是为赊销(OA)项下而设计的产品。它解决了非信用证项下出口的难题,是一项风险相对可控的业务,与众多的国际结算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国际保理;赊销;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129-02
随着国际贸易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赊销盛行。国际保理业务使出口商在避免信用风险的同时提供更灵活的付款方式,价廉高效,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
1 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证结算方式逐步下滑,而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非信用证结算方式正在逐步取代信用证成为主流的结算方式。保理业务正是伴随着非信用证结算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国际贸易中,L/C(信用证)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使用比率已经由20世纪70年代的85%下降到不足20%,其中北美和欧盟分别只有11%和9%,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使用比例也在逐步的下降之中。在欧盟内部,80%的进出口业务都是采用非信用证方式,并采取保理方式收款。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中75%-80%均采用赊销方式。而在赊销贸易下,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融资需求正是保理业务发展的基础。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保理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统计,截至2008年末,全球保理业务量达1.325万亿欧元,其中,中国业务量为550亿欧元。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量在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但与全球保理业务量相比,份额仅为4.2%(见下表),这与我国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的地位不相称。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2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2万亿美元,进口为1万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结算比例已下降到20%以下,而赊销比例上升到70%以上,这为我国保理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今后我国保理业务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2002-2008年主要贸易国家(前10位)国际保理营业额比较单位:百万欧元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8占比
英国156,706160,770184,520237,205248,769286,496188,00014.2%
法国67,39873,20081,60089,020100,009121,660135,00010.2%
意大利134,804132,510121,000111,175120,435122,800128,2009.7%
日本50,38060,55072,53577,22074,53077,721106,5008%
德国30,15635,08245,00055,11072,00089,000106,0008%
美国91,14380,69681,86094,16096,00097,000100,0007.5%
西班牙31,56737,48645,37655,51566,77283,699100,0007.5%
中国2,0772,6404,3155,83014,30032,97655,0004.2%
台湾7,91916,00023,00036,00040,00042,50048,7503.7%
澳大利亚9,52713,71618,18123,13027,57333,08032,5462.5%
全球724,196760,391860,2151,016,5461,134,2381,301,5901,325,111
数据来源:FCI网站http://www.factors-chain.Com,由作者翻译整理。
随着全球金融海啸的蔓延和影响深化,一方面,收款期的拖延趋势加剧了企业资金链压力,盘活应收账款的“造血”需求越加迫切。另一方面,全球普遍面临企业经营困难将加大收款风险,如何评判、管理买方信用,如何盯住每一单应收账款,如何及时有效地催收欠款与规避收款风险,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即便配备专门人才,单靠企业自身在短期内也很难做好,这为专业保理商创造了巨大的业务机会。
2 国际保理业务的比较优势
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 Factoring),国际保付代理的简称,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方以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信用方式向进口方销售货物时,由出口保理商和进口保理商共同提供的一项集资信调查、应收帐款催收与管理、信用风险承担和贸易融资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2.1 国际保理与福费廷相比的优势
保理和福费廷这两种融资结算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出口企业解决了资金上的融通问题。但是由于它们各自的特点不同,这两种融资方式有着贸易领域和融资期限的互补性,风险承担方式也各不相同。国际保理在以下方面存在比较优势:
业务主要功能方面。国际保理业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国际贸易结算和融资一揽子综合服务业务,主要包括: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及评估,对信贷额度内的应收账款承担100%的信用风险责任,代收账款及应收账款管理并定期向卖方报告账务,资金融通等。福费廷业务中出口商将远期汇票或本票让售给债权买方,后者凭进口方银行保证进行票据贴现,业务比较单一、其主要功能是出口融资,是中长期出口信贷的一种形式。
费用计收方面。国际保理业务中收取的费用一般包括以下几项:融资利息、附加费用(主要包括三项:服务佣金、资信调查评估费、银行转账费用),通常按保理商与出口商之间的保理协议确定的费率收取费用。福费廷业务的费用包括以下几项:选择费、承诺费、贴现利息、其他费用(包括债权买方的预期利润、其他手续费等),一般由福费廷融资者在分析进出口商交易的具体风险及有关期限后确定各项费用,加总并计算得出一个固定贴现率而报出实盘。国际保理项下的费率一般占货物发票金额的1%左右,福费廷业务的费率一般要高于国际保理费率。
业务手续方面。国际保理业务不须进口商所在地的银行对汇票的支付进行保证或开立保函;而“福费廷”业务则必须履行该项手续。采用国际保理业务,出口商不须事先与进口商协商,而采用“福费廷”业务,则双方必须事先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2.2 国际保理与出口信用保险相比的优势
坏账担保服务方面。坏账担保服务是出口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出口保理业务的坏账担保服务可向出口商提供100%的坏账担保,并于形成呆账坏账即期偿付,不要求供应商提供额外的文件和证明。而信用风险通常仅赔付呆账坏账金额的70-90%,并于形成呆账坏账4至6个月后才赔付。而且索赔手续繁琐,出口商除按期向信用保险机构提供销售统计报表、逾期应收账款清单等,还必须提供规定的有关文件和证明以对形成的呆账坏账提出索赔。
获取融资及管理费用方面。出口保理业务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而出口信用保险却不能以预支方式提供融资,出口保险公司一般要求出口商将全部金额都要投保(即无论哪种付款方式都要投保),在国际上,最高保险费可达全部出口金额的4%,国际保理业务收取的管理费用相对于信用保险费仍然比较低。正是由于在较低的费用下提供了包括信用保险在内的全面服务,保理业务在许多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取得优于信用保险的地位。
2.3 国际保理与信用证相比的优势
国际保理与信用证均可以为买卖双方融资,两者相比,国际保理的比较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手续、费用方面。在国际保理业务中,进口商不办理任何手续,也不承担任何费用。在信用证业务中,进口商要办理信用证的开证手续,承担信用证的开证手续费及保证金。进口商在申请开证时,还要支付开证金额1.5‰左右的手续费。出口商要承担催证、审证、改证等一系列单证手续。保理业务与信用证相比较,费用上大致相差不多,但大大简化了进口手续,提高了效率。
进口商资金占用方面。保理业务可使进口商免交信用证方式下的开证保证金及有关的银行费用,而且利用赊销的优惠付款方式,进口商可以在收到货物甚至将货物出售后再行付款,避免了资金占压。在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在开立信用证时,通常向进口商收取10%-100%不等的保证金,且信用证结算的周期较长,资金被银行占用,加重了进口商的负担。
争取出口机会及收汇安全方面。信用证结算方式有利于出口商不利于进口商,被进口商排斥,选择保理方式方便了进口商。同时,出口商通过保理的方式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风险也转移给了保理商,收汇安全有保障。信用证方式理论上是银行信用,但是目前银行在处理信用证业务时,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往往对单据的要求过高过于苛刻,出口商的收汇安全也受到挑战。
3 国际保理业务面临的挑战
针对近年来赊销贸易日益发展为国际贸易主流的变化趋势,以及供应链管理和融资的旺盛需求,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组织于2007年推出TSU(Trade Services Utility)贸易服务系统。TSU是12国银行的联合专家小组专门就赊销项下装船前融资在SWIFT系统基础上研发的一项系统功能,它是为赊销(O/A)作为支付手段而创立的一项综合性服务方案,该系统通过集中化数据处理和工作流引擎,对订单、运输单据和发票等单据信息进行集中化匹配处理,在整个过程中向贸易双方银行提供情况报告,不仅有利于银行掌握进出口各个环节的信息,也为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提供了便利。
TSU的成功开发使得交易信息更加透明,风险得以更好地控制,解决了银行为企业提供装船前融资的问题,被认为是21世纪贸易融资革命性的突破。近年来,各国商业银行都在加强研究供应链融资的步伐。2009年SWIFT在TSU业务推广方面达成重要里程碑:全球成员银行超过100家。特别是在亚洲和中国市场上,TSU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国内已有10家主要全国性银行接入TSU系统。TSU可以帮助中国银行为企业客户开发更多的现金流管理解决方案。此外,TSU有助于银行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在风险、成本和运营效率方面的管理水平。
与国际保理相比,供应链融资可以提供装船前的融资,而传统的保理只是提供装船后融资;供应链融资的应用更加灵活,概念更加宽泛,更能够体现为客户量身定做,一户一策的全流程、一站式和贴身服务的理念。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银行从专注于对企业财务报表的静态关注转变为整个交易环节的动态跟踪和评估。在管理模式、融资方式、法律、风险防范、操作流程等方面与保理业务都有不小的差异,供应链融资平衡了买卖双方的利益,被认为是最佳解决赊销项下服务的途径,国际供应链融资对传统的国际保理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国际保理业务解决了非信用证下出口的难题,平衡了进口商之间的关系,与供应链融资一起代表了贸易融资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今后贸易融资的主要形式。国际保理模式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满足客户装船前融资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岳梅.国际结算新趋势——国际保理的应用及风险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08,(1).
[2]史征.国际保理结算的比较优势与风险[J].商业时代,2006,(20).
[3]苏向红.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抵抗国际贸易结算风险[J].商业文化,2010,(2).
关键词:国际保理;赊销;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129-02
随着国际贸易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赊销盛行。国际保理业务使出口商在避免信用风险的同时提供更灵活的付款方式,价廉高效,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
1 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证结算方式逐步下滑,而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非信用证结算方式正在逐步取代信用证成为主流的结算方式。保理业务正是伴随着非信用证结算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国际贸易中,L/C(信用证)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使用比率已经由20世纪70年代的85%下降到不足20%,其中北美和欧盟分别只有11%和9%,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使用比例也在逐步的下降之中。在欧盟内部,80%的进出口业务都是采用非信用证方式,并采取保理方式收款。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中75%-80%均采用赊销方式。而在赊销贸易下,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融资需求正是保理业务发展的基础。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保理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统计,截至2008年末,全球保理业务量达1.325万亿欧元,其中,中国业务量为550亿欧元。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量在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但与全球保理业务量相比,份额仅为4.2%(见下表),这与我国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的地位不相称。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2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2万亿美元,进口为1万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结算比例已下降到20%以下,而赊销比例上升到70%以上,这为我国保理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今后我国保理业务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2002-2008年主要贸易国家(前10位)国际保理营业额比较单位:百万欧元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8占比
英国156,706160,770184,520237,205248,769286,496188,00014.2%
法国67,39873,20081,60089,020100,009121,660135,00010.2%
意大利134,804132,510121,000111,175120,435122,800128,2009.7%
日本50,38060,55072,53577,22074,53077,721106,5008%
德国30,15635,08245,00055,11072,00089,000106,0008%
美国91,14380,69681,86094,16096,00097,000100,0007.5%
西班牙31,56737,48645,37655,51566,77283,699100,0007.5%
中国2,0772,6404,3155,83014,30032,97655,0004.2%
台湾7,91916,00023,00036,00040,00042,50048,7503.7%
澳大利亚9,52713,71618,18123,13027,57333,08032,5462.5%
全球724,196760,391860,2151,016,5461,134,2381,301,5901,325,111
数据来源:FCI网站http://www.factors-chain.Com,由作者翻译整理。
随着全球金融海啸的蔓延和影响深化,一方面,收款期的拖延趋势加剧了企业资金链压力,盘活应收账款的“造血”需求越加迫切。另一方面,全球普遍面临企业经营困难将加大收款风险,如何评判、管理买方信用,如何盯住每一单应收账款,如何及时有效地催收欠款与规避收款风险,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即便配备专门人才,单靠企业自身在短期内也很难做好,这为专业保理商创造了巨大的业务机会。
2 国际保理业务的比较优势
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 Factoring),国际保付代理的简称,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方以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信用方式向进口方销售货物时,由出口保理商和进口保理商共同提供的一项集资信调查、应收帐款催收与管理、信用风险承担和贸易融资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2.1 国际保理与福费廷相比的优势
保理和福费廷这两种融资结算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出口企业解决了资金上的融通问题。但是由于它们各自的特点不同,这两种融资方式有着贸易领域和融资期限的互补性,风险承担方式也各不相同。国际保理在以下方面存在比较优势:
业务主要功能方面。国际保理业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国际贸易结算和融资一揽子综合服务业务,主要包括: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及评估,对信贷额度内的应收账款承担100%的信用风险责任,代收账款及应收账款管理并定期向卖方报告账务,资金融通等。福费廷业务中出口商将远期汇票或本票让售给债权买方,后者凭进口方银行保证进行票据贴现,业务比较单一、其主要功能是出口融资,是中长期出口信贷的一种形式。
费用计收方面。国际保理业务中收取的费用一般包括以下几项:融资利息、附加费用(主要包括三项:服务佣金、资信调查评估费、银行转账费用),通常按保理商与出口商之间的保理协议确定的费率收取费用。福费廷业务的费用包括以下几项:选择费、承诺费、贴现利息、其他费用(包括债权买方的预期利润、其他手续费等),一般由福费廷融资者在分析进出口商交易的具体风险及有关期限后确定各项费用,加总并计算得出一个固定贴现率而报出实盘。国际保理项下的费率一般占货物发票金额的1%左右,福费廷业务的费率一般要高于国际保理费率。
业务手续方面。国际保理业务不须进口商所在地的银行对汇票的支付进行保证或开立保函;而“福费廷”业务则必须履行该项手续。采用国际保理业务,出口商不须事先与进口商协商,而采用“福费廷”业务,则双方必须事先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2.2 国际保理与出口信用保险相比的优势
坏账担保服务方面。坏账担保服务是出口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出口保理业务的坏账担保服务可向出口商提供100%的坏账担保,并于形成呆账坏账即期偿付,不要求供应商提供额外的文件和证明。而信用风险通常仅赔付呆账坏账金额的70-90%,并于形成呆账坏账4至6个月后才赔付。而且索赔手续繁琐,出口商除按期向信用保险机构提供销售统计报表、逾期应收账款清单等,还必须提供规定的有关文件和证明以对形成的呆账坏账提出索赔。
获取融资及管理费用方面。出口保理业务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而出口信用保险却不能以预支方式提供融资,出口保险公司一般要求出口商将全部金额都要投保(即无论哪种付款方式都要投保),在国际上,最高保险费可达全部出口金额的4%,国际保理业务收取的管理费用相对于信用保险费仍然比较低。正是由于在较低的费用下提供了包括信用保险在内的全面服务,保理业务在许多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取得优于信用保险的地位。
2.3 国际保理与信用证相比的优势
国际保理与信用证均可以为买卖双方融资,两者相比,国际保理的比较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手续、费用方面。在国际保理业务中,进口商不办理任何手续,也不承担任何费用。在信用证业务中,进口商要办理信用证的开证手续,承担信用证的开证手续费及保证金。进口商在申请开证时,还要支付开证金额1.5‰左右的手续费。出口商要承担催证、审证、改证等一系列单证手续。保理业务与信用证相比较,费用上大致相差不多,但大大简化了进口手续,提高了效率。
进口商资金占用方面。保理业务可使进口商免交信用证方式下的开证保证金及有关的银行费用,而且利用赊销的优惠付款方式,进口商可以在收到货物甚至将货物出售后再行付款,避免了资金占压。在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在开立信用证时,通常向进口商收取10%-100%不等的保证金,且信用证结算的周期较长,资金被银行占用,加重了进口商的负担。
争取出口机会及收汇安全方面。信用证结算方式有利于出口商不利于进口商,被进口商排斥,选择保理方式方便了进口商。同时,出口商通过保理的方式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风险也转移给了保理商,收汇安全有保障。信用证方式理论上是银行信用,但是目前银行在处理信用证业务时,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往往对单据的要求过高过于苛刻,出口商的收汇安全也受到挑战。
3 国际保理业务面临的挑战
针对近年来赊销贸易日益发展为国际贸易主流的变化趋势,以及供应链管理和融资的旺盛需求,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组织于2007年推出TSU(Trade Services Utility)贸易服务系统。TSU是12国银行的联合专家小组专门就赊销项下装船前融资在SWIFT系统基础上研发的一项系统功能,它是为赊销(O/A)作为支付手段而创立的一项综合性服务方案,该系统通过集中化数据处理和工作流引擎,对订单、运输单据和发票等单据信息进行集中化匹配处理,在整个过程中向贸易双方银行提供情况报告,不仅有利于银行掌握进出口各个环节的信息,也为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提供了便利。
TSU的成功开发使得交易信息更加透明,风险得以更好地控制,解决了银行为企业提供装船前融资的问题,被认为是21世纪贸易融资革命性的突破。近年来,各国商业银行都在加强研究供应链融资的步伐。2009年SWIFT在TSU业务推广方面达成重要里程碑:全球成员银行超过100家。特别是在亚洲和中国市场上,TSU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国内已有10家主要全国性银行接入TSU系统。TSU可以帮助中国银行为企业客户开发更多的现金流管理解决方案。此外,TSU有助于银行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在风险、成本和运营效率方面的管理水平。
与国际保理相比,供应链融资可以提供装船前的融资,而传统的保理只是提供装船后融资;供应链融资的应用更加灵活,概念更加宽泛,更能够体现为客户量身定做,一户一策的全流程、一站式和贴身服务的理念。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银行从专注于对企业财务报表的静态关注转变为整个交易环节的动态跟踪和评估。在管理模式、融资方式、法律、风险防范、操作流程等方面与保理业务都有不小的差异,供应链融资平衡了买卖双方的利益,被认为是最佳解决赊销项下服务的途径,国际供应链融资对传统的国际保理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国际保理业务解决了非信用证下出口的难题,平衡了进口商之间的关系,与供应链融资一起代表了贸易融资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今后贸易融资的主要形式。国际保理模式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满足客户装船前融资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岳梅.国际结算新趋势——国际保理的应用及风险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08,(1).
[2]史征.国际保理结算的比较优势与风险[J].商业时代,2006,(20).
[3]苏向红.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抵抗国际贸易结算风险[J].商业文化,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