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导设疑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设疑,学生解疑,这样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状态,不利于学生发展。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获得新知,易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执教《鸟的天堂》,揭题后,让学生据题发问,学生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教师又启发学生:能否据此发现提问的一般方法?学生思考后回答:提问就是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教师即要求学生用这方法自己去文中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在必要的时候,适时点拨,加以引导,自读自悟,讨论解决。学生不仅会解疑,还学会了设疑。
上一课例仅仅是教学的一个例子。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始终体现在“导”,体现在“引”;学生则完全在主动探索,在寻求发现——或利用旧知引出新知,构建新联系;或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种课文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在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收效无疑非同一般。如此凭借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知能够逐渐自求得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地设疑中激活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启发想象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说写能力。如《丰碑》一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将军见到军需处长雕塑般的身躯所产生的外部神情变化,这三处神情变化是将军三次心理活动的外化。这里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将军三次的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军需处长这个人物的形象。又如《将相和》一文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没有把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来,这里让学生对廉颇和蔺相如的动作、神态、语言展开想象,说一说,写一写。这种形式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有利于学生提高读写能力,有利于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鼓励质疑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还应经常鼓励学生对同伴和老师的发言,大胆地提出不同见解,在他们中间提倡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赤壁之战》教学过程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这时候站起了几个学生,大胆到提出质疑,认为曹操是个有雄才胆略的军事家,原先的分析太片面,提出了“利大于弊”的观点。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1)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2)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3)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辩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才引发了一场唇枪舌剑,不仅使全班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见解。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设疑,学生解疑,这样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状态,不利于学生发展。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获得新知,易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执教《鸟的天堂》,揭题后,让学生据题发问,学生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教师又启发学生:能否据此发现提问的一般方法?学生思考后回答:提问就是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教师即要求学生用这方法自己去文中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在必要的时候,适时点拨,加以引导,自读自悟,讨论解决。学生不仅会解疑,还学会了设疑。
上一课例仅仅是教学的一个例子。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始终体现在“导”,体现在“引”;学生则完全在主动探索,在寻求发现——或利用旧知引出新知,构建新联系;或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种课文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在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收效无疑非同一般。如此凭借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知能够逐渐自求得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地设疑中激活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启发想象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说写能力。如《丰碑》一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将军见到军需处长雕塑般的身躯所产生的外部神情变化,这三处神情变化是将军三次心理活动的外化。这里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将军三次的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军需处长这个人物的形象。又如《将相和》一文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没有把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来,这里让学生对廉颇和蔺相如的动作、神态、语言展开想象,说一说,写一写。这种形式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有利于学生提高读写能力,有利于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鼓励质疑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还应经常鼓励学生对同伴和老师的发言,大胆地提出不同见解,在他们中间提倡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赤壁之战》教学过程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这时候站起了几个学生,大胆到提出质疑,认为曹操是个有雄才胆略的军事家,原先的分析太片面,提出了“利大于弊”的观点。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1)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2)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3)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辩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才引发了一场唇枪舌剑,不仅使全班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