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DON毒素研究进展

来源 :生物技术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i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急剧变化以及栽培、耕作制度的转变,导致禾谷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频繁发生,不仅使小麦大面积减产,严重影响其品质,也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受赤霉菌侵染的小麦会在籽粒中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该毒素广泛污染小麦及其制品、粮油食品和饲料等,是世界上污染面积最大、污染量最高,对小麦危害最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DON可以产生广泛的毒性效应,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有明显胚胎毒性和一定致畸作用,严重威胁食品安全、人和动物健康。因此,对DON毒素调控机理及防控的研究
其他文献
淀粉颗粒粒径与分子尺寸分别在1~100μm和20~250 nm之间,是影响淀粉功能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非对称场流分离(AF4)是一种基于样品与外力场相互作用机制的分离技术,已应用于表征淀粉分子尺寸分布.商品化的AF4系统的粒径检测范围为1 nm~10μm,对于淀粉颗粒粒径表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文研制了AF4分离系统;考察了其在微米尺度下对红薯、莲子和大米淀粉颗粒粒径表征的性能;采用微米尺寸的聚苯乙烯乳化球(PS)标准样品验证了构建的AF4系统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构建的AF4系统对PS混合样品(粒径
在教科书梳理和编写团队交流的基础上,将教科书中概念呈现方式分为概念形成、概念同化、概念建构等4类8种;遴选专家型教师对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所有概念进行一一研讨,得到概念呈现方式的应然状态;对人教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概念呈现方式进行梳理,得到概念呈现方式的实然状态;建构一致性模型,基于模型发现:两个版本教科书中概念的呈现方式与应然状态之间一致度高,说明两个版本教科书中概念的呈现方式总体而言较为科学.调研也表明,一些与先前概念相似度高、先前学习经验丰富的概念,专家型教师认同类比建构的概念呈现方式,而现行教
基于分数的7个子概念,采用4套包含式问卷,选取306名三~六年级学生,考察其分数概念的错误理解类型及发展趋势.结果发现,三~六年级学生出现的主要错误是:错误理解“等分”概念,错误理解“单位量”概念(包含3个子类型),不会用数线表示分数与错误理解“等值分数”概念(包含3个子类型)等8类错误;其中6类错误的错误率峰值出现在四年级,两类出现在五年级.重要的顽固型错误是:四年级学生错误理解“等分”概念;五年级学生错误理解“单位量”“分数在数线上的表示”概念.建议:在四年级适当加入分数内容;提高三年级“等分”“单位
小麦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30亿以上人口的主粮。近年来,由于各种病虫害危害,全球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其中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此外,病菌会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畜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化学药剂的使用以及抗病品种的种植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但是,由于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匮乏、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小麦主产区频繁暴发;同时,赤霉病菌抗药性产生致使化学农药的防控效果大大降低。从气候变化、耕作制度改变、小麦品种抗性及病菌抗药性等方面,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