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评改的习惯,交给学生评改的方法,及时指导,从而让学生有机会批改作文,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批改 自主评改 方法指导
作文批改,一则耗时耗力,二则收效甚微,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事。叶圣陶曾对每学期的七、八篇作文这样评价过:“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来说,实在太少了;就教师批改作文的辛劳来说,实在太重了。”但是,我们作为教师都清楚的知道:学生的作文是必须要批改的。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的批改富有成效呢?
一、激发兴趣,养成学生自主评改的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文章自改的良好习惯,首先必须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说明文章不是一次就能写好的,必须反复修改、推敲。然后可以举一些文学名家的事例来激励学生,例如: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他写《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改过十二次;鲁迅也曾经说过:“写完至少看两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贾岛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对三个典型事例的提炼等等。教师可以用这些文学典故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确知名大家尚且如此热衷文学修改,更何况初学者,从而改变习作写好后,绝不第二次“过目”的不良倾向,养成自主评改的好习惯。最后还要告诉学生:光会写,不会批,说明你对这篇文章还没有真正的理解:要不仅会写文章,而且会批改文章,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交给方法,有计划的训练
教师必须指导以法,把自评方法交给学生。第一步,按照写作要求,教师示范批改。教师在统观全班作文以后,选出好、中、差各一篇,通读后,先引导学生从大处着手,研究体裁、立意、选材、结构、详略等方面的得与失。然后再从小处审视,如用词、标点、错别字等,教会学生使用各种修改符号,让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第二步,学生互批,自改。具体实施方法如下: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朗读作文。语感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符语法的病句。所以,学生自评和互评时,要让他们放声读两边,读到有问题的地方,用比划出来。这种方法最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然后,要让学生正确使用评改符号进行评改。如好词佳句下划波浪线,漏字漏句用添加符号,多字多句用删除符号……最后,让学生小组集体修改。要让学生在讨论后,使用评改中常用的术语,做上眉批,在文章的结尾处写出总的评语,指明作者写作中的优点和缺点,并注名评改人的姓名,以方便学生之间的课外交流。
三、要取长补短,交流评改过程中的心得
在作文评改中,无论是自评互评,还是小组合作,它都打破了学生之间互相封闭的局面,使学生都能亲自去品评同学的作文,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同学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能依据自己的意愿去评判同学的作文;使被评改者能看到同学对自己作文的态度,听到同学对自己作文褒贬的真实声音。所以,学生坚持互改互评作文,既可取长补短,又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于评改水平。
四、要结合讲评,总结得失,鼓励先进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重视作文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每次作文批改好,都应向全班同学讲评,表扬好的,组织评议好在哪里,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同时还可鼓励学生向广播站、报刊投稿。另一方面,也要针对作文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提出修改建议等。这无论是对评者还是被评者都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长期以往,能不断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五、要博采众家,巩固评改成果
巩固学生评改作文的成果,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对评改的作文,进行自我鉴赏揣摩,将原文与改文进行对比,写成作文“评改后记”。同时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可做个别辅导,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写作,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做好面批,择高分记录,以督促他们勤写多练。另外,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可知道他们写“自改心得”,并互相交流,来巩固学生从修改中学到的知识。
叶圣陶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评改的能力是终身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学生自主评改措施的实施,既突破了以往作文评改“少、慢、差、费”的困境,又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达到“教”学生评改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古人云:“与其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鱼。”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所以,教师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嘘声有机会批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真正创作出和谐、合作、创新的作文环境。
(作者单位:河北省宽城县龙须门镇中心校)
编辑/杨帆
【关键词】作文批改 自主评改 方法指导
作文批改,一则耗时耗力,二则收效甚微,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事。叶圣陶曾对每学期的七、八篇作文这样评价过:“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来说,实在太少了;就教师批改作文的辛劳来说,实在太重了。”但是,我们作为教师都清楚的知道:学生的作文是必须要批改的。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的批改富有成效呢?
一、激发兴趣,养成学生自主评改的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文章自改的良好习惯,首先必须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说明文章不是一次就能写好的,必须反复修改、推敲。然后可以举一些文学名家的事例来激励学生,例如: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他写《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改过十二次;鲁迅也曾经说过:“写完至少看两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贾岛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对三个典型事例的提炼等等。教师可以用这些文学典故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确知名大家尚且如此热衷文学修改,更何况初学者,从而改变习作写好后,绝不第二次“过目”的不良倾向,养成自主评改的好习惯。最后还要告诉学生:光会写,不会批,说明你对这篇文章还没有真正的理解:要不仅会写文章,而且会批改文章,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交给方法,有计划的训练
教师必须指导以法,把自评方法交给学生。第一步,按照写作要求,教师示范批改。教师在统观全班作文以后,选出好、中、差各一篇,通读后,先引导学生从大处着手,研究体裁、立意、选材、结构、详略等方面的得与失。然后再从小处审视,如用词、标点、错别字等,教会学生使用各种修改符号,让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第二步,学生互批,自改。具体实施方法如下: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朗读作文。语感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符语法的病句。所以,学生自评和互评时,要让他们放声读两边,读到有问题的地方,用比划出来。这种方法最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然后,要让学生正确使用评改符号进行评改。如好词佳句下划波浪线,漏字漏句用添加符号,多字多句用删除符号……最后,让学生小组集体修改。要让学生在讨论后,使用评改中常用的术语,做上眉批,在文章的结尾处写出总的评语,指明作者写作中的优点和缺点,并注名评改人的姓名,以方便学生之间的课外交流。
三、要取长补短,交流评改过程中的心得
在作文评改中,无论是自评互评,还是小组合作,它都打破了学生之间互相封闭的局面,使学生都能亲自去品评同学的作文,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同学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能依据自己的意愿去评判同学的作文;使被评改者能看到同学对自己作文的态度,听到同学对自己作文褒贬的真实声音。所以,学生坚持互改互评作文,既可取长补短,又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于评改水平。
四、要结合讲评,总结得失,鼓励先进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重视作文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每次作文批改好,都应向全班同学讲评,表扬好的,组织评议好在哪里,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同时还可鼓励学生向广播站、报刊投稿。另一方面,也要针对作文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提出修改建议等。这无论是对评者还是被评者都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长期以往,能不断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五、要博采众家,巩固评改成果
巩固学生评改作文的成果,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对评改的作文,进行自我鉴赏揣摩,将原文与改文进行对比,写成作文“评改后记”。同时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可做个别辅导,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写作,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做好面批,择高分记录,以督促他们勤写多练。另外,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可知道他们写“自改心得”,并互相交流,来巩固学生从修改中学到的知识。
叶圣陶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评改的能力是终身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学生自主评改措施的实施,既突破了以往作文评改“少、慢、差、费”的困境,又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达到“教”学生评改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古人云:“与其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鱼。”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所以,教师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嘘声有机会批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真正创作出和谐、合作、创新的作文环境。
(作者单位:河北省宽城县龙须门镇中心校)
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