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适逢杰成电子成立17周年。这家从最初生产卡带机、CD、VCD,直到今天成长为中国导航产业不可忽略的企业,经历过曲折,也迎来了坦途。近日,本刊专访杰成电子总经理李海征时,他表示,17年来,杰成电子始终将产品品质作为立根之本,围绕研发,生产参与,杰成在产品品质方面铸成了一套具有鲜明“杰成特色”的管控体系。
在介绍杰成电子的质量管控体系时,李海征表示,杰成产品品质流程是一个体系化工程,这项工程由诸多庞大的环节构成。首先,在管理水平端,“软件”是重要的保证元素。在杰成的研发体系中,定义产品的过程严格遵循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对于杰成来说,一开始就让研发面向品质、面向市场、面向采购等等。另外杰成还建立了CMMI认证标准,对产品的成本、进度进行跟踪和控制,生产的过程、标准、工作产品以及服务都是被严格定义和可追溯的。围绕着延展性、体系化、可生产、可使用、可服务,在杰成整个研发体系中,一百多人的研发团队中超过30%的工程师属于测试工程师,直接参与到产品研发品质的管控。
在产品研发端的材料选型体系中,杰成多年来只选成熟的材料,如线束、芯片等,同时,在研发测试环节也有严格的手段保证,这其中,杰成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如高低温测试、劳损测试、音频实验室等。并且,杰成还保证每一款新机型都会经过严格的路试验证,以此来保障机器与原车在功能上和操作上的匹配性。
而在生产环节,除目前大多数厂家对供应商的要求和一般化管理手段外,杰成对供应商管理管控、供应生产已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上游供应商品质管控体系。在采访中,李海征总经理介绍说,多年来,杰成针对品质稳定已摸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做法,如向供应商派驻工程师,直接参与到供应商的品质管控和生产环节,对配件、五金、线束等产品的生产全程进行监督管控,通过“谁导入、谁负责”的原则,将品质责任到人。此外,杰成一直以来都在谋求建立自身的上游体系,如杰成自建的模具车间、贴片车间,甚至机身背后的散热片,目前都已实现自给。
在过程控制中,杰成还借鉴整车生产体系,为每台产品安装了独立的电子身份证,通过机身条形码,只要扫描主机的机身编码,会出现产品制造过程中都经过哪些测试,由谁负责,用的是哪个供应商的来料,有没有维修记录等等数据,实现了源头追溯,这对实现整个生产环节的标准化流程,乃至杰成售后服务体系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杰成除了建立严格的企业产品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外(注:GPS导航暂时无国家标准,亦无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每年还会对产品进行抽样,并将样品自行送往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监督,以此来不断完善产品品质。比如,在2012年5月和2013年的3月份,我们就将产品送到国家质检总局指定检测机构——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进行了全面检测,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采访中,李海征表示,电子产品品质没有绝对的保证,品质只是相对概念。因此,围绕上游、中游、下游的过程管理很重要。与产品下沉、渠道下沉相对应的是,目前,很多厂家售后服务事实上并没有完全下沉,如何挖掘渠道解决售后服务潜力,杰成电子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实践。
2011年,杰成电子设立了市场技术部。李海征在向本刊解释其功用时说,严格地看,由于主机不同于手机、电脑这些终端产品,它是半成品,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去安装。因此,市场技术部在售前对产品、技术进行培训,让经销商参与到产品研发生产环节,对主机售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培训,将售后服务靠前,提高售后反应速度。他说,新机型上市后,杰成都会安排专门的跟踪服务,收集反馈意见。由此,一旦客户反应产品出现问题,杰成的售后服务体系马上就可判断该故障是个案还是共性,为迅速解决问题提供依据。李海征表示,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方式,将以往销售指导市场,进化为以市场指导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在谈及最近几年杰成电子快速发展,受到了渠道、消费者、行业媒体广泛赞誉的原因时,李海征认为,17年来,杰成在汽车电子行业做出了很多“创举”,如杰成是第一家研发出虚拟碟盒技术,现在已成为主机标配;此外,杰成还是业内第一家从ARM9向ARM11实现切换的厂家;而目前主机广泛使用的滑屏触摸操作风格也是杰成首创。创新和品质在杰成电子17年发展史中,已渗入企业精髓,他说,杰成电子始终坚持品质和自主生产,渠道和消费口碑的建立,是杰成电子在行业积累、沉淀的结果。尤其是近几年,很多经销商、4S店都开始主动接触杰成电子,表达合作意愿。
从2007年车载主机实现专车专用化以来,产品同质化、功能同质化,乃至一定程度上的品质同质化都在制约行业创新发展。抛开营销、渠道因素,如何实现产品差异化,对此,李海征认为,相比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车载主机始终没有出现革命性、颠覆性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产品差异化问题,企业就更应该沉下心思去研究消费者,分析消费者心理和使用习惯,谁先将消费心理摸透,谁就占有先机,而这种“先发优势”就是差异化优势。
采访接近尾声,李海征表示,对于任何一家生产型企业而言,品质和创新都必须始终紧密结合,创新源自品质,而基于品质稳定的创新则更为坚实。具体到目前国内汽车电子行业,要想走得更高更远,只有将品质这个底层架构打坚固,累积跬步,最终才能使产品至以千里。
在介绍杰成电子的质量管控体系时,李海征表示,杰成产品品质流程是一个体系化工程,这项工程由诸多庞大的环节构成。首先,在管理水平端,“软件”是重要的保证元素。在杰成的研发体系中,定义产品的过程严格遵循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对于杰成来说,一开始就让研发面向品质、面向市场、面向采购等等。另外杰成还建立了CMMI认证标准,对产品的成本、进度进行跟踪和控制,生产的过程、标准、工作产品以及服务都是被严格定义和可追溯的。围绕着延展性、体系化、可生产、可使用、可服务,在杰成整个研发体系中,一百多人的研发团队中超过30%的工程师属于测试工程师,直接参与到产品研发品质的管控。
在产品研发端的材料选型体系中,杰成多年来只选成熟的材料,如线束、芯片等,同时,在研发测试环节也有严格的手段保证,这其中,杰成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如高低温测试、劳损测试、音频实验室等。并且,杰成还保证每一款新机型都会经过严格的路试验证,以此来保障机器与原车在功能上和操作上的匹配性。
而在生产环节,除目前大多数厂家对供应商的要求和一般化管理手段外,杰成对供应商管理管控、供应生产已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上游供应商品质管控体系。在采访中,李海征总经理介绍说,多年来,杰成针对品质稳定已摸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做法,如向供应商派驻工程师,直接参与到供应商的品质管控和生产环节,对配件、五金、线束等产品的生产全程进行监督管控,通过“谁导入、谁负责”的原则,将品质责任到人。此外,杰成一直以来都在谋求建立自身的上游体系,如杰成自建的模具车间、贴片车间,甚至机身背后的散热片,目前都已实现自给。
在过程控制中,杰成还借鉴整车生产体系,为每台产品安装了独立的电子身份证,通过机身条形码,只要扫描主机的机身编码,会出现产品制造过程中都经过哪些测试,由谁负责,用的是哪个供应商的来料,有没有维修记录等等数据,实现了源头追溯,这对实现整个生产环节的标准化流程,乃至杰成售后服务体系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杰成除了建立严格的企业产品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外(注:GPS导航暂时无国家标准,亦无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每年还会对产品进行抽样,并将样品自行送往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监督,以此来不断完善产品品质。比如,在2012年5月和2013年的3月份,我们就将产品送到国家质检总局指定检测机构——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进行了全面检测,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采访中,李海征表示,电子产品品质没有绝对的保证,品质只是相对概念。因此,围绕上游、中游、下游的过程管理很重要。与产品下沉、渠道下沉相对应的是,目前,很多厂家售后服务事实上并没有完全下沉,如何挖掘渠道解决售后服务潜力,杰成电子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实践。
2011年,杰成电子设立了市场技术部。李海征在向本刊解释其功用时说,严格地看,由于主机不同于手机、电脑这些终端产品,它是半成品,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去安装。因此,市场技术部在售前对产品、技术进行培训,让经销商参与到产品研发生产环节,对主机售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培训,将售后服务靠前,提高售后反应速度。他说,新机型上市后,杰成都会安排专门的跟踪服务,收集反馈意见。由此,一旦客户反应产品出现问题,杰成的售后服务体系马上就可判断该故障是个案还是共性,为迅速解决问题提供依据。李海征表示,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方式,将以往销售指导市场,进化为以市场指导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在谈及最近几年杰成电子快速发展,受到了渠道、消费者、行业媒体广泛赞誉的原因时,李海征认为,17年来,杰成在汽车电子行业做出了很多“创举”,如杰成是第一家研发出虚拟碟盒技术,现在已成为主机标配;此外,杰成还是业内第一家从ARM9向ARM11实现切换的厂家;而目前主机广泛使用的滑屏触摸操作风格也是杰成首创。创新和品质在杰成电子17年发展史中,已渗入企业精髓,他说,杰成电子始终坚持品质和自主生产,渠道和消费口碑的建立,是杰成电子在行业积累、沉淀的结果。尤其是近几年,很多经销商、4S店都开始主动接触杰成电子,表达合作意愿。
从2007年车载主机实现专车专用化以来,产品同质化、功能同质化,乃至一定程度上的品质同质化都在制约行业创新发展。抛开营销、渠道因素,如何实现产品差异化,对此,李海征认为,相比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车载主机始终没有出现革命性、颠覆性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产品差异化问题,企业就更应该沉下心思去研究消费者,分析消费者心理和使用习惯,谁先将消费心理摸透,谁就占有先机,而这种“先发优势”就是差异化优势。
采访接近尾声,李海征表示,对于任何一家生产型企业而言,品质和创新都必须始终紧密结合,创新源自品质,而基于品质稳定的创新则更为坚实。具体到目前国内汽车电子行业,要想走得更高更远,只有将品质这个底层架构打坚固,累积跬步,最终才能使产品至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