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积淀的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保障与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道德传承、文化思想及精神观念等多种形态,其中蕴含的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持续、良性运转的必需精神养料。当下高校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语文教学是其中的核心环节。结合当下高校语文教学内生动力不足的困境与教育改革大环境,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高校语文教学渗透的必要性。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语文教学渗透困境渗透路径
引言
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舍身爱国、宽容豁达、诚信友爱、积极上进等品质都经历了数千年的继承与弘扬。在高校的众多科目中,语文课是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如果能将其尽可能融入到高校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高校学生人文素养、正确“三观”的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阐述了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与融入路径。
1高校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高校语文课堂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更注重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底蕴,以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文化树立高校学生的精神品德。在社会逐渐发展、结构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提升高校生的文化自信、塑造高校生的民族荣誉感成了高校教学育人的重点工作内容。高校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理念方面都有较强优势,以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进行引导,高校语文课堂成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高校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进行实践教学,具有关键的教育意义。通过高效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既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优秀文化底蕴,还能够提升高校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因此,在高校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为显著地提升高校语文课程教学辅助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作用,为高校生奠定整体知识结构的文化基础。
2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
2.1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对文化的融入缺乏深度
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高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因此,在教授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能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知识的讲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作品本身而忽略了融入文化的程度和方法。例如,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有些教师会布置大量背诵形式的作业,但背诵多了学生可能会产生排斥心理。教师应考虑学生能接受文化的方式,使用有趣的授课方式将文化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不仅能够加深融入程度,学生还能在学习作品时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2语文课程在高校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语文课承担着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但在高校中除汉语言专业外,其他专业中的语文课程大多是考查课,考查课的学分一般是2学分,在学生所学科目中占的学分较少,而且高校四年可能只上一学期,很多内容为了在规定时间内上完而出现无法更好地拓展知识面的现象,有很多好的授课方法和教学互动因为会占用较长的上课时间、影响上课进度而不得不放弃。因此,往往会出现课程很难引起学生重视、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的现象。学生接触语文课堂的机会本来就少,课上又匆匆带过,长此以往,在时间紧张的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成分显得有些困难。
2.3高校学生对文化的关注度有待提升
网上有许多与文化相关的资源,学生主动以兴趣为导向观看与文化相关的节目或是学习文化类精品课程的情况有待改善。高校在选修课科目中会有关于中国古诗词和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但是选择文化类科目的学生不多,甚至在高校中出现因选修人数过少而导致此类课程无法开设的窘境。相反,其他选修课程可能因为内容新颖或更加吸引学生而人员爆满。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生活节奏也变快了,使得高校学生的主要精力在专业课上,缺少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与文化相关的书籍。况且在与文化相关的书籍中有些是文言文,这可能会使学生的阅读时间变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不便。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3.1搞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规则融入高校学生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上课教师必须备课,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高校学生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的语文课堂,要做到“知行合一”。因而,传统文化教育要取得实效,不能只是停留在高校语文的课堂教学上,还必须让高校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天地,付诸实践、落实在行动中。高校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学不是一个片段,而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第一,传统文化教学应该渗透到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比如和文章解读相结合;在文章分析中深入讲解;师生互动环节加深印象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方式。第二,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传统文化教学除了依托课堂的传授,还要依靠实践,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传统文化的教学不能只是拘泥于课堂和文本,还需要与课外知识结合,对教学内容展开纵深延伸,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教学相互融合。比如在学习《鸿门宴》中刘邦、项羽的就坐位置,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座次,进而讲授现代的座次和古代的座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如何通过座次判定长幼尊卑的次序,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日常交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倡导内因驱动和外因推动相结合
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自动自发的精神,内因起决定作用,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够激发一个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自省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还要做到遵守传统文化行为规范,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作为高校语文教学的主导者,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这就需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第一,教师要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尤其要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第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势必对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3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的内涵
传统文化发展到现代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和推陈出新。结合时代的发展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的无缝对接。更多选择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内容加以讲授,让学生能够迅速地学以致用。理性选择教学内容,讲授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既有实用性,又具精华性,这样的传统文化和高校语文课堂相结合,才是大势之所趋。
结语
高校语文教师要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外,还要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在融入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学生对课堂、对文化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可。高校语文教学中对文化的融入缺乏深度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语文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搞好课堂教学、倡导内因驱动和外因推动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不成熟的策略,希望通过上述措施能够使高校学生进一步认可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蕊.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1):132-133.
[2]朱艳阳,向连兵.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3(3):246-247.
[3]刘晓慧,刘慧敏.淺谈大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交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250-252.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语文教学渗透困境渗透路径
引言
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舍身爱国、宽容豁达、诚信友爱、积极上进等品质都经历了数千年的继承与弘扬。在高校的众多科目中,语文课是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如果能将其尽可能融入到高校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高校学生人文素养、正确“三观”的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阐述了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与融入路径。
1高校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高校语文课堂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更注重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底蕴,以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文化树立高校学生的精神品德。在社会逐渐发展、结构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提升高校生的文化自信、塑造高校生的民族荣誉感成了高校教学育人的重点工作内容。高校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理念方面都有较强优势,以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进行引导,高校语文课堂成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高校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进行实践教学,具有关键的教育意义。通过高效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既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优秀文化底蕴,还能够提升高校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因此,在高校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为显著地提升高校语文课程教学辅助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作用,为高校生奠定整体知识结构的文化基础。
2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
2.1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对文化的融入缺乏深度
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高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因此,在教授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能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知识的讲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作品本身而忽略了融入文化的程度和方法。例如,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有些教师会布置大量背诵形式的作业,但背诵多了学生可能会产生排斥心理。教师应考虑学生能接受文化的方式,使用有趣的授课方式将文化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不仅能够加深融入程度,学生还能在学习作品时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2语文课程在高校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语文课承担着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但在高校中除汉语言专业外,其他专业中的语文课程大多是考查课,考查课的学分一般是2学分,在学生所学科目中占的学分较少,而且高校四年可能只上一学期,很多内容为了在规定时间内上完而出现无法更好地拓展知识面的现象,有很多好的授课方法和教学互动因为会占用较长的上课时间、影响上课进度而不得不放弃。因此,往往会出现课程很难引起学生重视、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的现象。学生接触语文课堂的机会本来就少,课上又匆匆带过,长此以往,在时间紧张的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成分显得有些困难。
2.3高校学生对文化的关注度有待提升
网上有许多与文化相关的资源,学生主动以兴趣为导向观看与文化相关的节目或是学习文化类精品课程的情况有待改善。高校在选修课科目中会有关于中国古诗词和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但是选择文化类科目的学生不多,甚至在高校中出现因选修人数过少而导致此类课程无法开设的窘境。相反,其他选修课程可能因为内容新颖或更加吸引学生而人员爆满。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生活节奏也变快了,使得高校学生的主要精力在专业课上,缺少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与文化相关的书籍。况且在与文化相关的书籍中有些是文言文,这可能会使学生的阅读时间变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不便。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3.1搞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规则融入高校学生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上课教师必须备课,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高校学生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的语文课堂,要做到“知行合一”。因而,传统文化教育要取得实效,不能只是停留在高校语文的课堂教学上,还必须让高校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天地,付诸实践、落实在行动中。高校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学不是一个片段,而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第一,传统文化教学应该渗透到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比如和文章解读相结合;在文章分析中深入讲解;师生互动环节加深印象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方式。第二,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传统文化教学除了依托课堂的传授,还要依靠实践,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传统文化的教学不能只是拘泥于课堂和文本,还需要与课外知识结合,对教学内容展开纵深延伸,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教学相互融合。比如在学习《鸿门宴》中刘邦、项羽的就坐位置,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座次,进而讲授现代的座次和古代的座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如何通过座次判定长幼尊卑的次序,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日常交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倡导内因驱动和外因推动相结合
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自动自发的精神,内因起决定作用,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够激发一个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自省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还要做到遵守传统文化行为规范,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作为高校语文教学的主导者,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这就需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第一,教师要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尤其要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第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势必对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3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的内涵
传统文化发展到现代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和推陈出新。结合时代的发展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的无缝对接。更多选择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内容加以讲授,让学生能够迅速地学以致用。理性选择教学内容,讲授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既有实用性,又具精华性,这样的传统文化和高校语文课堂相结合,才是大势之所趋。
结语
高校语文教师要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外,还要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在融入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学生对课堂、对文化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可。高校语文教学中对文化的融入缺乏深度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语文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搞好课堂教学、倡导内因驱动和外因推动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不成熟的策略,希望通过上述措施能够使高校学生进一步认可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蕊.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1):132-133.
[2]朱艳阳,向连兵.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3(3):246-247.
[3]刘晓慧,刘慧敏.淺谈大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交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