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初探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bingz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是为将来开展深度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增加知识储备的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小学生高效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其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分析运算能力以及应用创新意识。数学课堂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小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渗透策略
  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必备的能力和品质。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在教学课堂上注重加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和应用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严谨科学,小学数学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的概念知识和解题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培养小学生开阔的数学眼界、发散的数学思维,培养其创新应用能力,活用数学思维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回归学生主导,高效培养核心素养
  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本身就是要让教学回归到以学生为主导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重“教”而轻“学”,导致学生长期被动接受和学习,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收效甚微。尤其小学数学课堂,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正处于启蒙的阶段,单向地填塞教学并未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反使得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数学的心理。因此,转变以往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导地位,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在数学课堂培养核心素养的效率。
  二、问题串教学,解惑生成认知、理解
  问题是发现和探究的源泉,也是创新的原动力。数学就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易到简、层次鲜明的问题,步步引导学生通过解答问题来完成知识的生成,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思路与过程,从而发展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算等数学思维。
  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课堂上, 教师先准备各种形状的常见物体,有篮球、文具盒、魔方等一堆物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大家都认识这些东西吗?你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呢?能不能帮他们归归类?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东西也是这些图形的呢?现在你学会认不同的图形了吗?
  问题串教学法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围绕某一知识点,通过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探究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认知和思维发展。
  三、自主探究式学习,引导思考生成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指出,通过自主获取知识并将其进行内化重建,才是有效的学习。可见,深刻知识的获取应是通过自主探究并重新内化建构而来的。教师可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概念形成认知,通过讨论深入探究,使学生获得数学结论和解题方的同时了解结论产生的思维过程,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素养。如,在组织《圆的认识(一)》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由学生自荐或小组成员推荐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开展学习。
  先引领学生回顾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有什么特点呢?接着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圆。让各组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进行多次对称折叠,用铅笔画出折痕,每个组员都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每个小组长负责把大家的发现整理好,每个组派出一名成员把发现展现给大家。教师在小组讨论时要仔细观察学生,及时引导梳理;在小组汇报时对学生的共性发现进行归纳总结。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知识要点之后,让学生对“圆的半径、直径有什么特征”再开展小组探究,进一步深入学习圆。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求解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感知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
  四、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培育核心素养提供土壤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是对生活和科学领域问题的探索与追溯。因此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种抽象性是许多学生觉得数学难学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将数学置身于生活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弱化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从而引导学生在贴近生活层面去学习、理解、吃透数学知识要点。例如,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创设“小小售货员”这一生活化的角色,让学生之间互相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的角色,在买和卖之中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具体应用。这种贴近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不仅增加课堂趣味,增强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活学活用加减法,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内化于心,牢固掌握认知。
  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多源于生活实际,让学生回归生活,通过平常生活教学情境,为学生培育数学认知、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数学等核心素养提供土壤。
  五、结语
  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通过思考求取结果的思维活动,要求學生具有较强的思考和应用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导地位,通过问题串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自主探究学习等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课堂成效,进而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的培养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国才.小学数学问题串教学策略分析[J].成长.2019(9).
  [2]张林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8(3).
其他文献
【摘要】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强,中国的教育体系在这种社会大大背景下也逐渐趋于完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完全成熟。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学校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投入,但是当前中学教育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方面还是比较薄弱,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与德育工作并将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这仍然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阐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和联系,进而阐述开展
【摘要】语文课有效提问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何学习课文语言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师开发学生思维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有效提问的前提条件是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科学的有效提问产生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师生情感沟通增加,获得有利反馈信息。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课文知识教学结束后要适当
【摘要】加强对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及课程教学的创新,对推进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所承担的主要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是启发“智力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塑造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是塑造小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应当重点围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体验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社会互动和社会交往的能力等展开。通过建设生活化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家庭
【摘要】学校以“社校联动·阳光足球”为核心理念,创建了“3 X”足球特色课程,形成了鉴海足球品牌:开设了三类课程,即班级课程(普及覆盖)、社团课程(兴趣发展)、精英课程(技能培训),推广足球运动;定期举行“X种活动”:足球大课间、班级足球联赛、足球嘉年华、家长足球联赛、明星足球赛、足球绘本创作以及其它相关活动。这些课程,让鉴海学子都爱足球、会足球、迷足球。  【关键词】课程;兴趣;技能;校园足球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规律,自己推导公式,自己总结结论,自己探索和创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但在这里放手绝不是放任,否则,学生会得到一些肤浅的知识。我们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充分放手的同时,要注意“导”字,注重“导”的艺术,教师指导好,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真正带动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增添活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在笔者看来,应该做
【摘要】传统节日凝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将传统节日融入小学的德育体系中具有重大意义。探究依托传统节日多学科融合构建德育新模式,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在于引导学生优秀的精神价值,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传统节日;多学科;德育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意义及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世界观、价
高考政策有变,提高语文考试难度是其中之一,可谓“得语文者得天下”,但何于得语文?我认为必先得作文,因作文所占分值较重。但作文教学往往有语文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通症”。如何辩证下药,治愈这个“痛症”,是语文教师同仁必需探究、解决的问题。而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如何教?按部就班教,行之有效的老方法不可变。以下是本人的体会。  一、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提高立意选材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摘要】学生的道德品质遵循着“外塑——内化——内生——外化”的规律,“体验”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盛丰小学近年进行了“德育小戏剧”课程建设探索,以触发观众的道德体验、引导观众进行道德思考为目的,按照“设置冲突点”“台上台下,戏里戏外,互动交融”的教育形式设计“代入情景——体验抉择——引导明理”三大板块创编“德育小戏剧”,突破道德说教的藩篱,展现了德育的魅力。  【关键词】小戏剧;德育小戏剧;创编要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表演性朗读,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在诵读时注意用神态表达爱憎,用肢体动作表达情感,适当展开角色幻想,通过调整语速的方式营造特定的意境。这些方法都能促使学生进入到诵读的情境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表演性朗读;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  表演性朗读指将表演涉及到的非语言表达运用到以语言表达为主的朗读活动中,运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等配合有声语言
线上教学其实早些年就已经出现了,主要存在于社会学习机构,学生的学习以点播为主,也就是学生自己看视频、学习并消化。缺少互动的视频教学,对于自制力不足的学生来说,得到的效果并不佳。后来线上教学互动的创新,AI人工智能开创了先河,采取看视频后题目检测、后台自动处理数据的方式了解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线上教学推上了新台阶,从学习机构普及到了校园内,从点播变成了直播,因此